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活动
 
从芬兰到中国:极地圈的驯鹿文化
发布时间: 2020/1/3日    【字体:
作者:民俗学论坛
关键词:  芬兰 中国 极地圈 驯鹿文化  
 
 
你们有没有想过,圣诞老人为啥不是驾着马,也不是牛,而是驯鹿呢?这恐怕就要从圣诞老人的家乡说起了。传说圣诞老人住在北欧国家芬兰的拉普兰地区,这里居住着芬兰土著民族萨米人。萨米人的生活与驯鹿息息相关,他们穿的是驯鹿皮,吃的是驯鹿肉,用驯鹿皮和骨制成各类用具和工艺品,还使用驯鹿来拉雪橇代步。所以,圣诞老人用驯鹿拉雪橇,就再正常不过啦。
 
因为驯鹿是适应极寒气候的动物,所以在环北极圈地区都有驯鹿分布,总数近500万头。在我国大兴安岭的林海中,也有一支使鹿部落,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部落——鄂温克族敖鲁古雅人,也称作使鹿鄂温克人。今天,在圣诞夜的前夜,小美和大家一边期盼圣诞节,一边聊聊使鹿鄂温克人和他们的驯鹿吧。
 
敖鲁古雅,是一个村庄的名字,它的全称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这个村庄借用了一条小河的名称,河名“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的音译,意思是“生长着杨树的河湾”。敖鲁古雅的驯鹿群是世界上分布最靠南的驯鹿种群,仅有数百头。
 
“盐”和“烟”连接驯鹿与人类
 
驯鹿是温顺可爱的动物。在所有鹿类动物中,只有驯鹿雌、雄均生犄角。它们以一种叫“石蕊”的地衣为食,石蕊因此也被称作“驯鹿苔藓”。驯鹿们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寻找食物,活动空间极为广阔。那么使鹿鄂温克人是如何与驯鹿建立连接的呢?法宝之一就是“盐”。驯鹿需要摄取盐分,但却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得,于是需要不时地回到使鹿鄂温克人的聚居地,来舔食猎民提供的盐。
 
而在夏天,吸引驯鹿的还有另一样法宝——“烟”。夏天树林里蚊蝇孳生,驯鹿不堪其扰,猎民在驻地燃一些潮湿的树干,生起青烟,蚊蝇被熏走了,驯鹿就自然靠拢来,在烟雾的保护下得到安宁。使鹿鄂温克人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智慧,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秘密,与它和谐共处。人们提供驯鹿所需,再从驯鹿那里适度取用自己需要的鹿奶、鹿茸等,相依相存,互惠互利。
 
驯鹿是使鹿鄂温克人的交通工具
 
驯鹿每天都要吃掉大量苔藓,因而需要频繁地迁徙。鄂温克猎民经常在密林中迁徙,夏天和秋天在一处最多住10天,冬天狩猎期间2—3天就要搬一次家。驯鹿是使鹿鄂温克人的交通工具,在迁徙中的作用极其重要。迁徙营地时,连成一队的驯鹿是主要帮手,是营地里的老人和孩子们最好的坐骑。通常性情温顺的驯鹿用来驮人,性烈的驯鹿用来驮物。迁徙时一户接一户,年轻妇女牵着驮物的驯鹿走在队伍的前面,后面是骑在驯鹿上的老人和孩子,两侧是驱赶驯鹿的大人,有的孩子也愿意跟着大人学赶鹿。
 
驯鹿也是以狩猎为生的使鹿鄂温克人亲密的作战伙伴,与猎犬同样重要。过去常常能看到鄂温克猎手牵着驯鹿在森林里游猎的情景,人鹿之间满是依赖和默契。爬雪山、穿密林、过沼泽,全仰仗驯鹿。马不能穿过的森林,驯鹿可以自由出入;车不能上去的高山,驯鹿轻而易举就能登顶;雪橇爬犁不能过的沼泽地,驯鹿可以坦然而过。所以,鄂温克猎民都乘驯鹿进出山林打猎,猎物靠驯鹿驮在背上运回遥远的营地。大驯鹿载重50公斤,一般驯鹿载重40公斤。夏季日行15公里,冬季日行23公里。在1米深的雪地中,驯鹿竟然也可以照常行走。驯鹿鹿蹄宽大,在沼泽地、雪地中竟是如履平地。
 
驯鹿也是鄂温克人的衣食之源
 
猎人捕猎收获极不稳定,驯鹿肉便成了他们必要的食物补充。驯鹿肉质鲜嫩,比一般野兽肉好吃。一头驯鹿平均产肉30公斤。但猎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宰杀自己驯养的驯鹿。驯鹿产仔后就可以挤奶了,驯鹿奶是使鹿鄂温克人日常最好的饮品,从中可以摄取大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有助于补充使鹿鄂温克人必需的营养。驯鹿皮可做衣、靴、褥等生活用品,也能制革。驯鹿茸可以入药。驯鹿一年脱一次角,然后再长新角。农历三月份,驯鹿长出新茸角,经过70天至90天的生长阶段,就可以锯鹿茸了。这个时期的茸角产量高、质量好。驯鹿茸与马鹿茸一样具有强身健脑的作用。每只驯鹿每年产干茸七至八两。除鹿茸外,驯鹿的鞭、尾、血、筋等都有药用价值。
 
千百年来,驯鹿一直与使鹿鄂温克人相依相伴,共同生活在大兴安岭的怀抱中,驯鹿是这个族群区别于其他人最显著的文化特征。然而近几十年来,这片静谧的山林不再是世外桃源。森林一度被砍伐殆尽,无处不在的偷猎者肆意妄为,与自然为敌,无辜的动物遭到无情的杀戮,这不仅使得使鹿鄂温克人失去了维系其传统生活的基本条件,而且还威胁到其心灵深处最为依恋的驯鹿的饲养。失去了驯鹿,也就失去了使鹿鄂温克人的精神之根,其独特的文化也就失去了依存的的土壤。
 
大兴安岭还适合不适合驯鹿生存?什么样的大兴安岭适合驯鹿生存?这是人类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迎接欢乐的圣诞节的时候。这个圣诞,小美许下心愿:愿这样美丽优雅的精灵能够一直真实存在,而不是完全变成节日里的卡通形象。
 
大家圣诞快乐!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初代教会与清教徒时期的小组
       下一篇文章:汉传佛教教育八大困境与出路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