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活动
 
盂兰盆节
发布时间: 2020/9/5日    【字体:
作者:觉悟号
关键词:  盂兰盆节 孝亲报恩  
 
 
盂兰盆节到底是个什么节日?
 
盂兰盆节起源于《佛说盂兰盆经》,经中目犍连尊者在证得圣果后,想报答过世父母的养育之恩,以神通观察到其母堕入饿鬼道,百千岁中得不到一口饮食,便手持钵饭,供给其母,但因业障故,食未入口,便成火炭,目犍连涕泪悲叹,遂往诣佛所,求佛帮助。
 
佛告目犍连:“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当需十方众僧威神之力方得解脱”,便为目犍连说救济之法:当于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以饮食百味、五果、香油、灯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供养十方大德众僧,令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得出三途之苦。若父母健在,便得福乐百年;过去世父母,生天道,受无量快乐。
 
所以“盂兰”,意译为“倒悬”,指“人被倒挂”,用以形容三恶道众生的苦厄之状。“盆”是盛载食物的容器,就是说: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不可思议福田之力以解救其“倒悬”之痛苦。
 
盂兰盆节为什么是在七月十五这天?
 
僧众在四月十五这一天结夏安居,到七月十五日结束解夏,共90日精进办道。
 
在解夏的这一天,大家集于一堂,互相指出对方行为方面的过失,借以反省。若有犯戒,则要忏悔,这便是僧自恣日。
 
十方诸佛见到僧众通过安居精进,发露忏悔,更有人修行圆满证得圣果成为众生福田,因而心生欢喜,故这一天又被称为佛欢喜日。
 
《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法师译出后,因强调藉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的孝道精神相符,被历代提倡而盛行不衰。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崇信佛法,有感于“目连救母”的故事,开始设坛供僧。《佛祖统纪》记载,大同四年(公元538),梁武帝在同泰寺设盂兰盆会,供养众僧,这应该是记载中首次由官方举办的盂兰盆会。
 
到了隋唐,社会安定繁荣,盂兰盆会也成为了一场上至帝王,下至贩夫走卒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
 
唐代,每逢七月十五日,皇室会向寺院敬献盂兰盆供,并由官府斥巨资操办盂兰盆会。是日,威严浩大的皇家仪仗队穿城而过,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争相献盆供养僧伽,整个都城张灯结彩,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到了宋以后,除了在各寺院供佛斋僧,整个节日期间,人们还会祭祀祖先、超度宗亲亡灵,并且上演以目连救母内容为主的各种杂剧。
 
不要把“佛欢喜日”过得鬼气森森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民间冒出一句莫名其妙的话:“七月半,鬼乱窜”!这句话,佛法是不认可的。
 
其实稍微懂点佛法常识的人都知道,“鬼”其实一点都不可怕,很多时候,有些人比“鬼”还可怕多了,相比之下“鬼”还有点可爱的呢!
 
这里引用一位佛门祖师的诗《咏丰都县》:
 
何尝人鬼昼穿梭,身到方知传语讹;
 
要识鬼群相聚处,人间无处不森罗!
 
佛教以孝为本 孝亲报恩最吉祥
 
佛说:“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大正藏第0684号经)
 
对于父母深恩,印光大师告诫说:“若不自行悦亲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儿女。譬如瓦屋檐前水,点点滴滴照样来。”
 
而世之尽孝,无不外乎强调养其身体,晨昏省定,敬听顺承。佛门之孝,更要念及多生累劫的父母,不仅要对父母尽世间法的孝顺,更要使父母不堕三途,永出苦轮。
 
出世间之孝,其迹亦同世间服劳奉养,以迄立身扬名。而其本则以如来大法,令亲熏修。亲在,则委曲劝谕,冀其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吃素则不造杀业,兼灭宿殃。念佛则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果能深信切愿,求生西方。必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托质九莲也。从兹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娑婆之众苦,常享极乐之诸乐。亲没,则代亲笃修净业,至诚为亲回向。心果真切,亲自蒙益。若未往生,可即往生。若已往生,高增莲品。既能如是发心,则与四弘誓愿相应,菩提觉道相契。岂独亲得蒙益,而己之功德善根,莲台品第,当更高超殊胜矣。而况以身说法,普令同伦发起孝思乎。此其孝方为究竟实义。非若世间只期有益于色身及现世,竟遗弃其心性与未来而不论也。是知佛教,以孝为本。《文钞增广·循陔小筑发隐记》
 
印光大师:祭祖焚化与供佛须知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生者资之以用耳。《文钞续编·复海门蔡锡鼎居士书三》
 
世有愚人,不知以物表心,专以多烧为事,亦不可。当以法力心力加持,令其变少成多,以遍施自己宗亲与一切孤魂则可。若供佛菩萨,则非所宜。佛菩萨岂无所受用,尚需世人之供养乎。但世人若不以饮食香华等表其诚心,则将无以作感佛菩萨之诚。愚人无知,纵用此以供佛,于一念诚心上论,亦有功德。喻如小儿供佛以沙(阿育王前身事),尚得铁轮王报。《文钞三编·复金振卿居士书》
 
觉悟号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五旬节运动概述
       下一篇文章:越南:在湄公河三角洲传教的神父和平信徒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