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活动
 
古人怎么过“腊八”
发布时间: 2021/1/22日    【字体:
作者:海星
关键词:  腊八 民俗文化  
 
 
在中国传统民俗中,腊月初八日这天被视为春节的前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好吃的节令食物,北方儿歌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的来历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由腊日演变而来。腊日,一说始于上古伊耆氏祭祀农神的蜡祭。一说始于周代的腊祭,是古人岁末祭祀先祖的日子,古人将成块的干肉称为“腊”,用腊祭祀,所以祭祀日称为腊日;也有说“腊”就是“猎”的,古人猎取野兽祭祀,故称腊日。
 
到了汉代,定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后又将十二月初八日定为腊日,从此民间便以十二月初八为腊八。因腊日定在十二月,因此农历十二月也叫腊月。
道教习俗中的腊日不只一个,而是有五个,其中正月朔为天腊、端午日为地腊、七夕为道德腊、十月朔为民岁腊、十二月正腊日为王侯腊,是道教的五斋祭日。清代皇家在这五腊日都要办道场祭祀,天腊道场在天穹宝殿,地腊、道德腊、王侯腊道场均在大高殿,民岁腊道场在大高殿或大光明殿。
 
腊八这天,最普遍的民俗莫过于喝腊八粥,这是一种用多样食材熬制成的粥,营养丰富,味道甜美。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各种说法,一说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用红小豆熬粥,祛疫迎祥。在《月令精钞》也有“以诸谷米果豆煮粥相馈送,谓可辟邪驱寒”的记载。
一说是有个世家子好吃懒做,在父母亡故后,奢靡浪费,坐吃山空,在腊月初八的早晨只能将家里所有角落里掉落的各种米粒扫到一起煮粥果腹。家徒四壁、断米断炊终于使其觉醒,后发愤图强、重振家声,为了教育后辈,每年腊八都要吃腊八粥。
 
从史籍记载来看,腊八粥源于佛教习俗的这一说法得到更广泛的认同,所以腊八粥又叫“佛粥”。
 
《三宝感应要略录》中称“浴佛会”起于唐代,设在农历腊月初八。每当节日来临,佛门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民家亦以果子杂拌煮粥而食,供佛斋僧,又名七宝饭。八宝粥便是在七宝五味粥、七宝饭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据《清异录》记载,北宋初年开封城有名为“法王料斗”的民俗食物,据学者推断,“法王”是佛教里对佛的尊称,“法王料斗”可能就是腊八粥。《中天记》载:“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燕都游览志》也记载:“是月(十二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红糟粥以供佛饭僧,都中官员士庶作朱砂粥。”
古人的腊八粥的做法和现在不尽相同。《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时候的腊八粥配方是胡桃、松子、乳簟(蕈)、柿、栗。
 
《明宫史》记载,人们在腊月初八日之前将枣锤破浸泡在水中,到了初八日加入粳米、白米、核桃仁、菱米煮粥。
 
到了清代,不同地区的腊八粥从配料、熬制、食用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杭州,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柿子、栗子来熬腊八粥;在吉林,人们用杂米和枣、栗子、果仁煮粥;在直隶永清县,腊八粥用五色豆米和枣、栗子煮成;在江苏太仓州,人们将姜菜、杂果和豆米混合煮粥;在陕西岐山县、咸宁县均煮肉糜,在延绥镇煮食果肉粥;宁夏府的人“煮粥以豆、肉,曰腊八粥”。
 
清宫档案里,详细记载了北京雍和宫熬煮腊八粥所用的食材,包括小米、黄米、江米、豇豆、粳米、绿豆,这是皇家版的腊八粥。
 
千百年来腊月初八食用腊八粥的习俗被延续下来。清代人们将煮好的腊八粥馈赠邻里或是赠给那些贫苦的人;顺天府人要赶在五更前食用腊八粥,相传是因为“食粥早则五谷收成亦早”。从食用腊八粥的民俗中,也体现出古人和睦邻里、救济贫弱、重视农业生产的观念。
 
其他民俗
 
古人过腊八可不只是食腊八粥,还有造腊酒,腌腊八蒜,吃腊八面等习俗。因腊月天气寒冷,古人还会在这一天将凿好的冰块放入冰窖中,以待来年天热时用。
 
南北朝时期的《玉烛宝典》记录古人在腊日造脂花餤,这是一种馅饼。宋代有腊日合腊药的习俗,这天医家多合药剂,佐以虎头丹、八神屠苏等,贮在绛色丝囊里赠送大家。《明史》记载,永乐年间的腊八日,皇帝会在奉天门宴饮百官,宴会上要吃腊八面,永乐朝后改在午门设宴。
 
明代的《农政全书》记载,腊月里人们要收藏腊米、腊水、臈酒、腊肉、腊葱、风鱼、脯腊、腊糟、猪脂等物。其中臈酒就是腊酒,根据元代的配方,是用糯米2石、水与酵200斤、白曲40斤、酸饭或米2斗一起发酵,在腊月里造煮而成,放到次年春天饮用,味道浓烈辛辣。
腊八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古人非常重视过腊八,即使宫廷也不例外,清代乾隆帝曾为腊八节做诗一首:
 
腊八日
索飨大蜡伊耆始,夏曰嘉平殷清祀。
周家蜡礼举岁终,文武之道均张弛。
秦复夏名縁祈仙,权舆定腊实刘氏。
蜡八相沿讹腊八,八日号腊何所指。
当年饮粥成风俗,果糜杂和期相侈。
或传此日浴佛节,阿谁能辨非与是。
岁在庚戌月己丑,羲娥丸转穷次纪。
哉生明后后五日,作粥吾亦聊尔尔。
松榛枣栗杏胡桃,黍稷粱豆堆累累。
水火既济入鼎烹,声㵼松风万壑起。
便啜数椀润诗肠,侑以新句加绮靡。
明窓静赏送流年,不随猎骑平原里。
 
 
 皇史宬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加尔文与基督教教育
       下一篇文章:汉唐节日饮食礼俗的形成与特征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