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他山之石
 
众多英国人皈依伊斯兰
发布时间: 2016/3/31日    【字体:
作者:阿立
关键词:  英国 伊斯兰  
 
 
粗略的估计,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英国人选择了伊斯兰,成为新穆斯林,但各种评估其说不一。 2001年曾经有一个对英国人皈依伊斯兰的人数普查,根据他们的研究报告,在英国的穆斯林人口中新皈信的穆斯林超过十万人,例如2000年一年之中就有五千人。调查发现皈信者的趋势,女性略超过男性,而人种有半数是“白皮肤的英国人”。这些选择伊斯兰的新穆斯林,原因多种多样,但他们的共同之处是对伊斯兰文明的好感,愿意亲身体验这个新的精神之旅。 2013年,剑桥大学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题目是“英国女子皈信伊斯兰的调查”,网络登陆之后,很快就有十五万次下载,说明人们的关心。
 
 
在广泛的社会调查中,聆听人们茶余饭后的议论,在群众的印象中,皈信伊斯兰最多的有两种人,一是社会名流,或知名人士亲属,例如前首相布莱尔的妹夫。名流中也包括受到国家安全部门监视的社会好动分子,被认定为有“吉哈德暴乱”倾向。绝大多数属于另一类,他们是普罗大众,既不出名,也不是吉哈德分子,只是对伊斯兰特异文化有兴趣。例如许多人在海外旅行中、社会接触中或上网冲浪时发现了一种奇异文明,看到了这个信仰别有一番天地,是有别于欧洲文明的世外桃源,成为他们的精神追求。
 
这个月,英国大学伊斯兰研究所公布了一份新资料,是他们对普通新穆斯林民众的基层调查,历时十八个月,对五十名新穆斯林男性进行单独采访,问他们为什么众多的英国人选择伊斯兰,皈信之后,生活方式有什么改变。这份报告属于轶事型的采访记录,不像是单调的人口调查统计数据,都是个人经历的故事和真情体会,新颖生动。
 
大部分年轻人都说,他们看到校园中的穆斯林同学之间亲如手足,有天然的兄弟之情,很受感动。例如一年级大学生,第一次走出家门,初出茅庐,看到校园里文明展现五花八门,眼花缭乱,而对穆斯林群体产生了特别好的印象。高年级的学生,会有另一番体会。他们与穆斯林同学多年相处,经常应邀参加他们的节日或家庭聚会,赞美他们的行为品德与高尚的生活作风,观看他们集体礼拜、诵经、清真寺建筑、阿拉伯文书法、震撼人心的唤礼声,被深深吸引进入了一个新的精神世界。
 
英格兰南部苏塞克斯郡办事处一位行政官员,是唯一每天戴盖头上班的女士,据说她是一位新皈依的穆斯林。她讲述了对伊斯兰消除误解的过程。有一次到中东许多国家旅行,一路所见所闻使她深受感动,所到之处看到穆斯林妇女,不论生活中有多少艰难困苦,她们都能“保持精神平静和情绪稳定”,是由于信仰给她们的力量。深入了解她们的日常生活,我再也不相信在英国人们传说的,穆斯林妇女受歧视、斋戒禁食、被迫捐款、衣着简朴虚假贤惠。她们不但个人自由没有受到任何限制,而是对私欲的克制正是展现了她们的人性美德。
 
在我们采访中,遇到一个小伙子,他讲述了他皈依伊斯兰的奇异途径。他出生在一个移民家庭,父母希望他尽早“融入社会”,鼓励他与当地的孩子们一起玩耍,跳舞、唱歌、泡酒吧,结果他对英国孩子们的散漫与放荡感动极其厌恶,因此选择了一群穆斯林小伙伴,皈信了伊斯兰。南亚的移民孩子们,都有这样问题,他们不喜欢家族传统的印度教或锡克教,发现穆斯林的家庭与亲友更加亲近和温暖,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违背了家长意志选择了伊斯兰。
 
英国人选择了伊斯兰,不论男女,也不乏失望的时候,是因为伊斯兰之中的不同教派。许多人最初探听伊斯兰的时候,几乎所有穆斯林都宣称,这是世界上最统一、最完美的宗教:认主独一,全世界诵读一本经,所有穆斯林遵守五大功修,所有清真寺礼仪一致,“全天下,穆民皆兄弟”,不分种族一律平等。但事实上,却非也,而是教派林立。在英国,常去索马里人清真寺礼拜的人,进入巴基斯坦人的清真寺受歧视;苏菲派的穆斯林,遭到赛拉菲亚派清教徒排斥,被视为“异端”;大多数逊尼派信徒不承认艾哈迈迪亚教派是穆斯林。许多新入教的英国人,进退两难,落入“无人区”;他们为了躲避宗教礼仪,在传统家庭中失去了地位,但在穆斯林社会,许多人不予接纳,认为他们没有受过穆斯林社区生活熏陶,信仰的认识与资历都很浅薄,甚至说他们是混入内部的“第五纵队”。
 
通过这些生动的信仰选择故事,说明了一个问题:世界开放了,我们大家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世人的广泛交往,看到了不同文明的真实价值,全人类正在走向多元化,在这个开放的文明市场上,各种文化都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伊斯兰对西方人产生兴趣的原因,是人们希望从传统的放荡中解脱出来,对精神信仰有了新的追求,伊斯兰的严格律例树立了社会美德,在更多的人格自律和男女两性约束中寻找人群重新组合。这样给西方的社会学家们出了一道新的思考题;如何适应人们新的精神冲动,而不是引向为“文明冲突”,人们需要新的和谐,这就是伊斯兰所谓的“菲特纳”(fitna),意思是接受社会发展的考验。
 
(阿立编译自www.islamicCity.com/2016-02-16)
 
转自伊斯兰之光,2016-03-19。
 http://www.norislam.com/e15/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0&id=6146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葛培理、陆可铎等多位福音派领袖对特朗普现象与大选是否投票发声
       下一篇文章:奥巴马走进清真寺维护美国穆斯林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