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浅谈基督教对慈善事业的贡献
发布时间: 2016/5/19日    【字体:
作者:志强
关键词:  基督教 慈善  
 
 
按:当今社会在提倡慈善事业,本文尝试阐述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下对慈善事业的理解,以及基督教对慈善事业的贡献。
 
慈善或曰慈心善行,是世界上既古老、又普遍的思想和行为。慈善思想为全人类所共有,“同情弱者、扶危济困是人们通常具有的一种心态,将其付诸行动即被称为‘行善’,‘行善’向来被视为一种美德,古今中外大多如此。” “慈善事业”是“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以金钱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慈善事业古已有之,古希腊、罗马时期,就有社会救助的传统;中国的历史也很久远,汉唐时期的济贫、赈灾、医疗;宋代养老扶幼事业;元代医疗救助;明清民间慈善群体的兴起。但在基督信仰产生之前,世界范围的慈善事业给予社会的是微薄的,就像西伯利亚的苔原(冻土地带)一样,相当地酷寒与冷淡。有位学者,名叫马提诺博士(Matineau))。他翻遍历史文件之后,总结地说,古代并没有留下任何有组织之慈善事业的痕迹,而是当基督和圣经家喻户晓后,慈善事业才开始盛行。基督教诞生后,对慈善事业的影响是深远的。当基督教每传入一个地方,对那里的慈善事业都做出巨大贡献。
 
一、  慈善思想源于上帝
慈善思想归根结底是来自于人心当中没有泯灭的良心。基督教的《圣经》认为,人的良心来自于上帝。人开始时是由上帝按照他自己的“形象、样式”创造的,这“形象、样式”表现在真理所产生的正义和圣洁上。也就是说人生来就有良心,这良心是上帝造人时因他的形象样式而让人具有的。但人的良心因着伊甸园失落后而缺失,不再完全。然而,人的良心并没有因此而泯灭,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发挥作用。
 
基督教的目的就是让人在亚当离开伊甸园后的堕落中再次回归到上帝的面前,这项工作是上帝借着他的儿子耶稣基督的救赎最终要完成的。基督教认为人不再有完全的良心,也就不再具有能完全行善的能力。人们在生活中的慈善只是相对的,也就不是真正的善;也就是说人靠自己再不能真正行善。那什么是善呢?《圣经》说,只有耶稣基督是善的,所以他也成为行善之人的榜样。
 
宗教信仰是慈善思想的另一个源头,基督教认为其他一切的宗教都源自于不能正确地认识上帝。《圣经》说,上帝早已把关于他的事情鲜明在每个人的心中和她所创造的万物上。但因着人不敬拜上帝,不荣耀上帝,人心中开始思想无用的事情,就对真神认识不清了,就去敬拜了偶像,把受造之物当做神来拜。所以人心中的宗教情结,最终是因为失落的人心对上帝的追寻。
 
二、  基督教为慈善事业提供丰富慈善思想
基督教在帮助穷人、顾念被践踏的人的事上,无疑立下了最好的榜样,这是因为基督教的《圣经》中蕴涵着丰富的慈善思想。《圣经》中最为人知的比喻之一是关于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当祭司或利未人都不愿意停下来照顾陌生人时,这位好心的人却这么作了。这个比喻过去一直对西方文明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冲击力。另有关祂山羊和绵羊的比喻中,基督教所信奉的耶稣说,“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这个教导引出了“属基督的贫穷人”的概念,穷人在此被视为如同耶稣基督自己!
 
基督教鼓励人们要对穷人慷慨,它邀请一些人用尽他们所有的周济穷人。历代以来,许多基督徒照着这个呼召去作,他们都经历了极大的喜乐。这正是圣法兰西斯和那些效法他脚踪行的人的情况,为了福音立誓贫穷一生。虽然这并非针对每一位基督徒的一种呼召,但几个世纪以来,已有其它伟大的基督徒亦曾奉基督的名,放弃他们的财富帮助穷人,譬如教皇贵格利一世,或十九世纪英国的一位福音派宣教士司托得(C.T. Studd)。
 
已故的耶鲁大学历史学家来德里写道:“在运用金钱谋大众的福利上,基督教带来了五项有意义的改革。”其中第一项改革,他指明,施舍一事乃是所有阶层人士的义务,无论是贫或富,个人皆应量力而为。而一般慈善者通常仅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舍……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它的社会效果存有争议。”
 
另外,基督徒施舍的动机也是全然不同的。它是出于对基督的爱,出于基督的教导,“因耶稣本来富足,却为我们成了贫穷。” 这与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善报完全不同。其次,施舍的对象也大大地不一样:特别强调扶持那些孤儿、寡妇、有病的、行动不便者,以及那些因信仰受到迫害的人。当一间教会遭遇饥荒时,其它教会的救援立刻来到。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基督教团体就是一种兄弟关系,彼此以爱相系,以物相助是其中的法则。同时,基督教的施舍也是个人化的——由个人赠予给个人。
 
基督教慈善思想中的一个很特别之处,根据来德里的说法是他的对象不仅限于会友,他们也扩张到非基督徒身上。他们好到一个地步,“反教者”朱利安(Julian),这是最后一位千方百计想要根除基督教信仰的罗马皇帝,都讶异于基督徒是如何地爱异教徒,甚至连他们的敌人都爱。因为《圣经》说,“要爱你的仇敌,为逼迫你的人祷告。”  
 
三、    基督教对慈善事业在历史上的贡献
基督教因着慷慨的事迹在慈善事业上写下了不凡的历史。经过数世纪,基督教对帮助穷人的事上已形成一个持续不变的见证。在早期基督教历史中的君士坦丁,当他接受基督教信仰后,他的慈善观大为不同。先前的皇帝较鼓励援助一小部份家境较差的儿童,好预备未来召他们入军队的计划。君士坦丁则完全赞助教会,扶持穷人、孤儿和寡妇。
 
中世纪时期,修道士力行当时务实的基督教信仰,固定地帮助穷人。他们自己的生活非常朴实,开荒垦地,但在眷顾社区里的穷人,包括孤儿的事上,却毫不吝惜。杜兰说到教会针对穷人的慈善事上,于中世纪的后期达到了“新高点”。事实上,整个社会都在帮助穷人,包括”个人、公会、政府和教会”。贵族们一个礼拜几次在官邸大门口施放粮食,上阶层的女士积极参与慈善工作。本地的教区则拨出什一奉献的四分之一帮助穷困和有病的人。杜兰结语道:”就某一方面而言,教会是一个全欧洲大陆的慈善机构。”
 
清教徒中很少有穷人,因为穷人都受到了照顾。一位研究清教徒的学者利兰莱肯博士(Leland Ryken)写道:清教徒到底如何帮助穷人呢?英国国教教徒安德鲁斯(Lancelot Andrews)在1588年记载道:“伦敦信奉加尔文教义的教会广设避难所,作得非常好,以致他们所照顾的穷人没有一个会在街上乞讨。”乔丹(W.K.Jordan)收集了一大堆有关宗教改革时期,英格兰成为博爱榜样的资料,他结论道:“清教徒占了捐款人的大部份。”并且他把“新教徒生活伦理的浮现”列为是乐善好施美德增长背后的最伟大动力之一。  
 
基督徒的慈善事业横越工业革命而不断持续着。十九世纪有无以计数帮助穷人的基督徒榜样:乔治慕勒(George Mueller)和他在英国靠着信心所经营的有名的孤儿院,帮助了千万个儿童,并点燃了类似的事工脉动。基督教青年会(YMCA)成立于 1844年,基督教女青年会(YWCA)成立于1855年。这些机构在今日全世界的都市里,服事了数以百万计的人。
 
四、  基督教在今天的慈善事业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今日生活于西方世界的人在行善时,都或多或少受到基督教的某些启示。即使是对基督教最充满敌意的人,不管他们知不知道,他们仍然是用基督教的世界                                                                                                                                                                                                                                                                                                                                                                                                                                                                                                                       观在生活和运作着,且因它而受惠。同样地,二十世纪一些世俗性的机构亦是从圣经中断章取义,以此营造出今天许多的慈善事业。今日许多的慈善事业,原本根植于基督教的基础,但是假以时日他们已经变得世俗化了。
 
今天许多慈善事业均是由于在基督爱的激励下而产生的,并延续着。以救世军的例子来说,几世纪以来,这个机构不断地在帮助一些穷苦的人。不论是服事一位醉汉,或是无家可归的人,或是在台风之后,帮忙提供临时收容所等,救世军为回报基督的爱,日复一日地作着帮助他人的见证。世上最受爱戴的女性之一——特雷莎修女,具体地表现出基督教帮助穷人的理想。由于受到基督的爱的激励,她帮助加尔各答街上的赤贫。她写道:“今天神差遣了我们,如同祂差遣了耶稣,来到世上向世人显明神的爱。我们应该为此牺牲以显明那份爱,正如耶稣为救赎人类,而作了最大的牺牲一样。”
 
国际上,许多帮助穷人的工作亦都是教会透过宣教机构共同协力完成的,像世界展望会都是直接和教会合作以帮助各地的穷人;儿童福利基金会等这种超越社会团体的也是如此。在美国,有许多教会和机构一同联合殷勤地效法基督,以满足人的需求。世界各地都可以在最贫穷的社区里看到基督教事工的援助,他们不仅宣扬福音,并也喂饱一些无家可归的人。
当人们履行新约所说的,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时,无怪乎在世界各地,每个星期都发生无数奇妙的事情。他们去医院探望病人、提供衣食给穷苦的人、帮忙破碎家庭中的小孩,默默不作宣扬。至终,这一切都回归到耶稣基督的教导和榜样上。每每在灾难过后,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其中有许多是基督徒,立刻帮忙重建灾区。据说在我国汶川发生地震后,最早到达灾区救援的是解放军,再就是基督徒。
 
在我国新时期的慈善事业方兴未衰,在救济贫穷人的事情上,人们的思想与以往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基督教在社会的一定范围内正积极地影响着社会,并在中国的慈善事业上有一定的作为。以爱德基金会的例子来说,它成立于1985年4月。从创立之初,它就致力于促进我国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福利和农村发展工作。二十多年间,爱德募集资金超过10亿元,惠及1亿多人口。
 
无论人们了不了解,所有慈善事业的根源均从基督教的信仰而来。同时,就彼此分享来说,早期基督教的整体见证是非常正面的,甚至一些异教徒都称赞基督教帮助穷人的方式。有位作者写道:“看这些基督徒是何等相爱。”这对他们是一大震惊——比今日更令人震惊,毕竟这世界受到基督文明的影响,早已对“彼此相爱”这回事见怪不怪了。
 
如果不是基督教所传讲的耶稣,人们根本不会真正学会爱他人,整个社会只有掠夺。基督教每传到的地方,向穷人和有需要的人表示关心和怜悯,此项事实乃是“基督教会的珍宝”。
 
志强牧师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d673001015hgi.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马英九:过去五十年台湾没有慈济会怎么样?
       下一篇文章: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