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观点与争鸣
 
坚持无神论者就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吗?
发布时间: 2017/3/24日    【字体:
作者:史方平
关键词:  无神论者 马克思主义  
 
写下这个标题,自己感到很好笑,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明白和常识性错误问题:因为无神论就是无神论,它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所以坚持无神论的人也不一定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既然这么明白,为什么还要以此标题写篇文章呢?
 
这是有原因的。
 
2016年12月23日的《环球时报》第14版“国际论坛”专栏发表了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先生一篇奇文,标题是《不坚持无神论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文章是对《世界宗教研究》杂志2016年第5期刊登的《简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兼议宣传无神论与信徒能否入党的两场争论》一文的回应(发下称《简论》)。因为《简论》点名质疑了朱主任关于“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及“宗教信徒不能入党”等一系列观点。所以朱主任在恼羞成怒之下为了反驳《简论》而抛出来的文章。朱文发表以后,不知道《简论》作者有什么反映,但我看到在其他方面并没有像朱主任往日发表无神论文章时引起各路媒体和网络的高度关注,到现在文章发表接近三个月了,也没有看到有人在微信上转载或者评论这篇文章。可以肯定,这篇文章受到冷落已经是不争事实。
 
这种冷落现象我分析可能有以下三种原因:一是对这篇文章的学术性和逻辑性不敢恭维,许多人见他这样的文章多了,关注它无疑等于浪费时间和生命,所以不值得一顾,这是作者为文草率应得的下场;二是作者在2016年早些时候发表的《要旗帜鲜明的宣传无神论》的文章,学界在评论这篇文章时,已经将道理阐述清楚了:恩格斯说过:无神论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它除了对有神论作为批判和斗争的对象外,没有其他用处,从某个意义上说,无神论也是一种宗教。特别是国家宗教事务局前局长叶小文先生对朱主任的文章发出质疑声音后,使人们更加看清了朱氏“极端无神论”宣传的用意,是有意识地挑起国民关于有神、无神的无谓争论,客观上起到了反对宗教、对抗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分裂人民群众亲密团结的作用。从宗教理论政策角度观察,是极其低俗的和无聊的,所以作者想再依靠“极端无神论”的高调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是徒劳的;三是文章发表时,正值北京地区雾霾重度袭来之时,人们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如何防治雾霾、保卫身体健康的问题上去了,生命健康是第一位的,雾霾当前,谁还受你“极端无神论”的忽悠?并且文章中还给不同意他意见的人扣上了是什么主义的大帽子。应验了列宁说的:“在我们看来,被压迫阶级为创立人间的天堂而进行的这种真正革命斗争的一致,要比无产者对虚幻的天堂的看法上的一致更为重要。”[1]现实给主张以“极端无神论”宣传压倒一切,把无神论崇拜为宗教地位的朱主任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在雾霾气势汹汹来临之时,人们关注的是生命健康问题,被鼓噪到高烧的“极端无神论”已经被降到冰点。所以,朱文发表以后只得坐在那冰冷冰冷的板凳上。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读者会说,既然人们对《不坚持无神论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篇文章没有引起关注,已经时过境迁,你为什么还要提起这篇文章呢?我认为,真理不辩不明,凡是错误的谬论,你不批它就不倒,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朱文虽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文章的错误观念点仍然存在,仍然没有得到澄清,所以仍有澄清的必要。
 
朱主任文章的标题是《不坚持无神论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个标题吓人得很,把坚持不坚持无神论提高到一个是否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吓人高度,高到一百多年前的马克思老人家那里去了,你说吓人不吓人?就是说你如果不坚持这个无神论,不同意宣传无神论,你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了,特别对那些高级干部来说,这个大帽子一扣你能不害怕?实际上由于作者理论空虚,为了壮胆,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作者的这种做法就是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批评的那种一贯拿大帽子吓唬人的所谓的“左派”政治家和理论家。
 
仔细分析起来,这个文章标题从逻辑上来说容易造成概念上的混乱。
 
一、按照逻辑学原理, “不坚持无神论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是一个“全称假言判断”,即如果····那么。即“如果不坚持无神论那么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种因果关系的判断,他把坚持不坚持无神论作为能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值得探讨的。
 
事实上无神论产生的时间很早,大约三千多年前就有了无神论思潮,从起源上它是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与有神论同时存在与发展;从空间上来说,它存在于全世界一切国家和民族,它是没有时间限制和空间条件的、一部分人对世界的认知,非常广泛并且原始。而马克思主义是近一百多年前创立的一个非常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主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科学理论。朱文把如此两个差别巨大、不同等级和层次的事物列为互为因果关系,是极不妥当的。虽然乍看起来“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似乎有联系,但实际上这是两个错层的事物。不是同一语境范围的概念,怎么能将它们列为因果关系呢?朱文把原始低端的无神论当成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标志,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抛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错层的二者作为因果关系强行搬在一起形成一个全称假言判断,就会出现可笑的结论:把无神论推崇到是一切马克思主义祖先的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兜售“极端无神论”的广告牌了,实在罕见。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尊重,至少反映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识浅薄。
 
另外,“不坚持无神论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提法,非常容易被读者理解为:无须要参加革命斗争和革命实践,无须要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只要坚持无神论就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在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地域范畴的情况下,把坚持无神论作为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唯一和必备的条件。放弃了只有参加革命斗争和革命实践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条件,这是典型的“极端无神论”思维。
 
所以,这全称假言判断,其因果关系虽然是真的,但是前因后果相差甚远,从逻辑讲也是不通的。如果这个推理成立,那么问题来了:不但贬低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无意中抬高了历史上无神论者的地位。中国的无神论历史悠久,最初产生于西周末年到春秋前期的不敬天帝、不信鬼神、重视人事的无神论思潮;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先秦时期出现了荀子、韩非等杰出的无神论者。如果按照上述推理,他们岂不都可以占上马克思主义者的光辉吗?同时,西方国家有许许多多无神论者,如果他们一直坚持无神论的话难道也可以披一披马克思主义者的外衣?由此充分证明:朱主任文章的标题从逻辑来说是不周延的,至少是不妥当的,建立在如此基础上的立论,写出来的文章当然也是跛脚的。所以,随意把什么非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不分时间、空间和地域范围,强行戴上马克思主义的贵冠,并不能改变它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即使给无神论戴上马克思主义的帽子,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也无济于事,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改变无神论的本质和属性,无神论仍然还是无神论,它也绝对不能挤入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而变成马克思主义。
 
二、社会现实中有神、无神并没有鲜明的界限特征。
 
什么是有神论,什么是坚持无神论,作者在文章中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和界说。实际上,现实的社会生活是无比复杂的,并不像“极端无神论”作者们所想象的那样:无神论、有神论是界限清晰、泾渭分明两个阵线。在现实生活中,有神论和无神论之间界限模糊,难分伯仲,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相互步态相互共存状态。
 
1、就世界各个宗教的教理教义来说,既有有神论的理论,也有无神论的内容;既有唯心论的部分,也有唯物论的成分;其中有一神的,有多神的乃至无神的,有崇拜偶像的,也有不崇拜偶像的。总之,有神无神唯物唯心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处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渗透状态,有神、无神,唯心、唯物只是观念上的不同,更不是一种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上的分野。这种五彩缤纷,错综复杂社会现实,不是可以用有神、无神,唯心、唯物两个简单概念一例打发、一劳永逸解决的。毛泽东曾经指出:“王明阳也有一些真理。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4]毛泽东承认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也有真理,著名的孔孟有一部分真理,证明唯心主义者的思想中也有唯物主义的内容。如果不承认这一事实,坚持在有神、无神、唯心、唯物之间划一条壕沟,他本身就已经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2、就各个民族来说,有的民族全民信仰一种宗教的,也有的几个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的,也有一个民族分别信仰几种不同的宗教。在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中,除了民族禁忌、民族道德、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宗教的深刻熏陶和影响外,各个民族之间在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方面,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如果坚持用“极端无神论”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这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平等、发展民族经济、推动民族繁荣没有任何进步意义。历史经验证明,我国“文革”前和“文革”中、以及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那种以反对宗教为中心的“极端无神论”宣传,给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造成了极大伤害和伤痛,大家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心有余悸。
 
3、在全体公民中间,有信仰宗教的,也有不信仰宗教的。在信仰宗教的公民当中,也有差千差万别,其中有信仰极其虔诚的,也有信仰不那么虔诚的,也有名义上信仰而实际上不信仰的,还有实际信仰而表现出不信仰的。就是一位虔诚的宗教信仰者,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现实社会中的一分子,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他们既不是异己力量,也不是怪人,他也要吃饭、穿衣、睡觉、工作,从他信仰宗教方面来说,他是一位有神论者,但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他又是一他位注重现实社会的唯物主义者,饿了他要吃饭,渴了也要喝水,累了他要休息,否则他不可能活下去。公民中的那种不信仰宗教者,包括八千八百万共产党员,由于受传统文化、社会、家庭、学校、亲戚朋友的影响,他们中有的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在这坚定的无神论者中间,也不是铁板一块,许多人多多少少会带有一定的神仙观念,鬼怪观念、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身体健康崇拜、对神奇自然现象崇拜等等。这些思想观点的产生和存在,有的一闪而过,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熟视无睹,也有的留待观察,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所有这一切,并不必然影响他的无神论为主的信仰理念,也绝对不会给社会政治安定和社会和谐造成危害。如果说有人只有无神论思想,没有任何有神论的意识、体验、传说和教育的影响,是不现实的。
 
所以,中国古代社会的皇权制度,对待人们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都是以社会安定、族群团结、国家繁荣为第一位,采取孟子说的“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2],以及“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3]的政策,对各种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的人,皆采取比较宽容和包容的态度。对待那些历代出现的一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家,也允许他们的存在和发展。保持了有神论与无神论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平衡的态势,无神论和有神论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又互为表里的思想派别,他们的存在和相互制衡,推动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地位,保持了中华文化五千年延续而不衰。
 
中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优越于中国古代的皇权专制制度,更加应当以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和胸怀对待群众的宗教信仰,而不应该一会儿把“无神论视为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一会儿把“无神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与前提”,加大宣传力度,做出与皇权专制社会对待宗教更缺乏宽容、包容的事情来,如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毛泽东说:唯物主义不等于马列主义。当然,无神论更不等于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在1959年2月14日同智利《最后一点钟》报社社长阿呼罗·马特·阿历山德里谈话时的有关内容,可以回答朱主任文章中的问题:
 
马特:我认为,所谓马列主义是指马克思和列宁两人的著作。其中属于认识论和唯物主义是普遍真理·····
 
毛泽东针对马特说的“认识论和唯物主义是普遍真理”的说法,直接纠正道:“你的说法不对,唯物主义并不等于马列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就已经有唯物主义,资产阶级曾经发挥了唯物主义,例如法国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也不是马克思发现的,例如德国过去的唯心辩证法。马克思是改造了这两种东西。他把唯物主义改造成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为什么会有发展呢?因为有矛盾存在。他把辩证法改造成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辩证法,这与德国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不同。”[5]
 
在这里,毛泽东明确指出“唯物主义并等于马列主义”,“辩证法也不是马克思发现的”,是马克思“把唯物主义改造成为辩证唯物主义”, “把辩证法改造成唯物辩证法”,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遵照毛泽东的上述论断,经过马克思改造过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因此唯物主义也好,辩证法也好,本身都不属于马克思主义范畴的。当然,朱主任所提到的无神论,是没有经过马克思的改造的原始无神论,当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范畴。因此可以断定,朱主任的“不坚持无神论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是绝对不能成立的。这个命题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不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可见,朱主任在这里是偷工减速料了,他省去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个最为核心的内容,直接把“坚持不坚持”没有经过马克思改造的“无神论”作为“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诱导读者进入一个唯心主义的五里雾中。
 
可以说,无神论是古典唯物主义的一部分,它虽然是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但是它的原始属性距离“唯物主义”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那么距离经过马克思改造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更加遥远了。朱主任提出“不坚持无神论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把马克思主义降低到了原始无神论的地位,直接有意无意丑化和贬低了马克思主义的高雅和神圣。由此看来,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竟然是一个一贯高喊马克思主义口号的人,岂不是一大怪事!(待续)
 
注释:
[1] 列宁;《社会主义和宗教》(1905年12月3日),《列宁全集》第10卷,第65—66页。
[2] 《孟子》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本文来源:http://www.liuxue86.com/a/2688508.html,2017年3月19日星期日访问。
[3] 《孟子》卷八 离章句下,第二十八,本文来源:http://www.liuxue86.com/a/2688508.html,2017年3月19日星期日访问。
[4] 《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 ,第84页
[5]《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8卷,第1页——第2页。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唐君毅论儒家的宗教精神
       下一篇文章:佛法非宗教 不是教人厌世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