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观点与争鸣
 
且莫把无神论推向极端
发布时间: 2017/4/27日    【字体:
作者:史方平
关键词:  无神论 马克思主义  
 
 
上一篇《坚持无神论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吗?》,讨论的是朱维群主任《不坚持无神论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一文标题逻辑的错层的问题,他将一个在古代就已经存在的原始低级的无神论概念与当代崇高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列为逻辑关系,实际上贬低和丑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纯洁和高雅。又依靠马克思主义的崇高威望,把无神论推向极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如果离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条件,放弃了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科学研究,依靠空谈无神论就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话,中国革命何必经历纠正陈独秀的右倾、王明的“左”倾、张国焘的分裂等无数次艰难险阻的斗争,何必经过“五八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那么多挫折和教训才能不断取得胜利呢?
 
更为严重的是,朱主任把无神论与马克思主义并列的同时,还把无神论列为当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列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这就更加严重了。这也是一个极端迷惑人的圈套,不能不澄清事实,还其本来面目。
 
我们坚持认为,无神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
 
一、 “演进轨迹”的推演方法有问题。从表面上看,无神论好像与马克思主义有点关系,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无神论是不分时间、地域和空间的普遍文化概念,它从中国古代的西周时期就已经存在,无神论与有神论等文化的概念一样,是一个存在历史特别久远,流传时空特别宽泛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精心创立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具有特定阶级基础和指导对象的崭新的科学理论,无神论与马克思之间存在着原始与现代、野蛮与文明,落后与先进的错层和隔代的问题。所以,从古老原始的无神论流传到现在的无神论,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指导现代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高雅、纯洁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
 
《世界宗教研究》杂志2016年第5期发表的《简论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兼议宣传无神论与信徒能否入党的两场争论》的文章,已经全面彻底批驳和澄清了关于“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无神论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理论基石和思想武器”“无神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性组成部分”等统统都是错误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就是三个: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因此只有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的理论基础”。这本来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可是,朱文却运用概念错层的手段作为诡辩技巧,说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就包含了无神论”,“无论从逻辑上看还是从历史演进轨迹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无神论的基础或基石之上”,所以如果没有无神论,“谈何唯物主义?没有唯物主义又谈何辩证唯物主义?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又谈何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无神论好比这座大厦最底层的基石,也许平常并不总在人们视野之内,但是如果抽掉它,结果必然是整座大厦的倒塌。”
 
就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就包含了无神论”,所以无神论就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如果这个逻辑推理成立,这意味着宇宙包含了太阳系,因此太阳系是宇宙的基础和前提,这是天文望远镜发明前,唯心主义者们的想象吧。包含关系中小概念从属于大概念,被包含者只能是包含者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根本不是基础关系和前提关系。迷惑人的是,这里作者用了一个“从历史演进轨迹看”的概念推演法,即:如果没有无神论,“谈何唯物主义?没有唯物主义又谈何辩证唯物主义?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又谈何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似乎很有道理,其实不然。
 
因为,这个 “演进轨迹”的推演方法是有问题的:既然你用“历史演进轨迹”可以推论出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大厦“最底层的基石”,为什么只从无神论开始往后推,而不从无神论之前进行推演呢?因为无神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神论也有它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一般认为,无神论与有神论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孪生兄弟,是对立统一的一对哲学概念,如果没有有神论也就没有无神论,如此说来,如果按照“从历史演进轨迹看”,那么无神论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可以往前推演到有神论,有神论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可以推演到多神论,多神论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又可以推演到图腾崇拜,图腾崇拜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又可以推演到原始宗教意识和原始宗教观念。结果呢,根据“从历史演进轨迹看”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是可以往前推演到原始宗教观念和原始宗教意识那里的。
 
二、包含关系不是基础和前提关系。文章说,“无神论好比马克思主义这座大厦最底层的基石”。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无神论只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一个被包含的部分,也就是说德国古典哲学中包含着无神论,它并不构成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和前提,当然它更不会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前提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无神论充其量只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来源中所包含的一个内容,怎么突然倒成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和前提了呢?
 
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作者所推崇的无神论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中的德国古典哲学中所包含的一部分,如果被包含的内容就是唯物主义的基石,那唯物主义的“大厦”放眼望去就全是基石,没有房子了。这是件可笑的事情。所以说“无神论”并非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石,也绝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前提,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
 
所谓基础,当然是最基本的东西,所谓“提前”,其含义十分明确,即是事物最前面那一个必备条件,如果不是最前面的那个必备条件,就根本谈不上一事物是另一个事物的“前提”。作者按个人主观意志,强行把无神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其中至少隔了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二代,隔了二代,错了二层。隔代错层的事物绝对不能成为另一个事物的基础和前提。另外,即使无神论确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前提,那也只是马克思主义一个组成部分的基础和前提,而不是马克思主义另外两个来源和两个组成部分的前提。这种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树木当森林的作法,本身就违背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缺一不可,这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根柱子。作者只认定德国古典哲学唯物主义中所包含的 “无神论”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无疑是把支撑马克思主义大厦的三根柱子撤掉两根,然后说最后那根柱子的一小段是整座大厦的基石,不但可笑,而且这样一根柱子是不可能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毛泽东明确指出“唯物主义并不等于马列主义”,“辩证法也不是马克思发现的”,是马克思“把唯物主义改造成为辩证唯物主义”, “把辩证法改造成唯物辩证法”,[1]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经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高级的哲学理论,与最原始的无神论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2]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世界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应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
 
四、用基础和前提指导当前社会是开历史倒车。我们认为,任何思想理论,都有其基础和前提,在其基础和前提下创造的最新的思想理论,才是指导现实社会实践的思想理论。而不是为了寻找根源,把一个错层的“最底层的基石”的无神论(何况这种“最底层的基石”并无严谨的理论思想体系可言)作为教育人民、指导当前社会实践的理论,如此作法无疑是一种复古主义和削足适履的思维。例如: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其基础和前提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难道我们不去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反而大力宣传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不成;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中的政治经济学,其基础和前提是英国的古典经济学,难道我们不去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反而去大力宣传英国古典经济学不成?生产粮食的基础和前提是土地,生产出粮食以后,难道我们不吃粮食反而去大力宣传土地如何好吃不成;飞机的基础和前提是风筝,难道我们外出不乘飞机反而去乘风筝不成:现代火箭的发射原理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二梯脚”,难道我们不用最新技术研究发展火箭,反而去反复研究和宣传“二梯脚”的原理和作用不成。
 
不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反而大力宣传仅仅是古典哲学中所包含的无神论部分,岂不是在开历史倒车?如果继续下去,历史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向前发展呢?对待宗教不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处理,而是一味用无神论的思维对待宗教,就必然会回到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费尔巴哈反宗教的老路上去,就会回到杜林先生推崇的德国俾斯麦“反对一切宗教”[3] 的错误政策上去,就会回到前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打击和限制宗教的错误路线上去,就会回到中国“文革”中消灭一切宗教和一切宗教活动的浩劫中去,就会回到林彪、“四人帮”对待宗教的极“左”路线上去!这是非常危险和可怕的。
 
历史的教训非常深刻,以上所列,无论是费尔巴哈反宗教的老路、还是杜林先生推崇的德国俾斯麦“反对一切宗教”的错误政策、还是前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打击和限制宗教的错误路线、还是中国“文革”中消灭一切宗教和一切宗教活动的浩劫,林彪、“四人帮”对待宗教的极“左”路线,全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他们从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出发,以为无需消除宗教赖以产生和存在的自然根源和社会根源,企图依靠单纯的“战斗无神论”的宣传,或者企图依靠国家行政强制力一举消灭宗教,已经全部遭到失败。
 
五、结论。
 
列宁在批判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空谈家时,曾经这样写道:“那些轻率看待马克思主义的人,那些不善于或不愿意动脑筋的人,觉得这种经过只是表明马克思主义荒谬地自相矛盾和摇摆不定:一方面主张‘彻底的’无神论,另一方面又‘宽容’宗教,这是多么混乱的思想;一方面主张同上帝进行最最革命的战争,另一方面怯懦地想‘迁就’信教的工人,怕把他们吓跑等等,这是多么‘没有原则’的动摇。在无政府主义空谈家的著作中,这种攻击马克思主义的说法是可以找到不少的。
 
可是,只要稍微能认真一些看待马克思主义,考虑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和国际社会民主党的经验,就能很容易地看出,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的策略是十分严谨的,是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周密考虑的;在迂腐或无知的人看来是动摇的表现,其实都是从辩证唯物主义中得出来的直接的和必然的结论。如果认为马克思主义对宗教采取似乎是‘温和’的态度是出于所谓‘策略上的’考虑,是为了‘不要把人吓跑’等等,那就大错特错了。相反,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政治路线,也是同它的哲学原理有密切关系的。”[4]
 
列宁又说:“打倒宗教,无神论万岁,传播无神论观点是我们的主要任务。马克思主义者说:这话不对。这是一种肤浅的,资产阶级狭隘的文化主义观点。” [5]
 
列宁上面这两段话,彻底推翻了“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前提”的错误论断,还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本来面目。(待续)注释:
 
[1] 《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 ,第84页.
[2]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4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
[3] 恩格斯原文是:“可是杜林先生不能静待宗教这样自然地死亡。他干得更加彻底。他比俾斯麦本人有过之无不及;他颁布了严厉的“五月法令”,不仅反对天主教,而且也反对一切宗教,他唆使他的未来的宪兵进攻宗教,以此帮助它殉教和延长生命期。无论我们向什么地方看,总是看到特殊普鲁士的社会主义。”《反杜林论》(1876年9月一1878年4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56页
[4]列宁:《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1909年5月13日〔26日〕)。《列宁全集》第2版,第l7卷第390—391页。
[5] 列宁:《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1909年5月13日〔26日〕)。《列宁全集》第2版,第17卷第391—392页。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如何在世俗社会进行合理的宗教表达?
       下一篇文章:虔诚的佛教徒不可能是犯罪分子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