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经济
 
充分发挥中国穆斯林在对外交往交流中的积极作用
发布时间: 2018/5/31日    【字体:
作者:陈广元
关键词:  穆斯林 对外交流 一带一路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中国的穆斯林群体正逐步拓宽“向西看”的国际视野,发掘与沿线国家增进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新机遇。我国目前有回、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穆斯林总人口超过2300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地区。这些地区是传统丝绸之路连接中亚、西亚直至地中海各国的国内走廊关联度最高的地区。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进一步明确了“一带一路”的线路。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沿途有多个伊斯兰教国家,涉及十几亿穆斯林人口,伊斯兰教深刻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国际关系。所以,从历史相连、宗教相同、文化相近上来说,中国的穆斯林群体在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的交往交流中拥有独特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他们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中国穆斯林将借“一带一路”与沿线各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向世界宣告,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有助于解决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问题,有助于我国从全球视野考虑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能源链的发展,构建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开放的新格局。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有57个国家的民众信仰伊斯兰教,且大多与中国保持着友好交往,而中国穆斯林与国外穆斯林客商具有文化、宗教相近相通的天然优势,这给中国的穆斯林企业走向国际带来了新机遇。中国穆斯林应抓住这个机遇,大展宏图,积极争取与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发展经济。近年来,我们已经举办了多届中阿博览会和穆斯林商贸大会,成功建立起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穆斯林地区客商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平台。伴随着“一带一路”号角的吹响,包括清真服饰、清真食品在内的中国清真产业大量走出国门,中国穆斯林商人也在全球范围内追寻着致富商机。历史上,穆斯林客商是古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为其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力推进之际,中国穆斯林商人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打头阵、唱主角,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贡献力量。
 
二、中国穆斯林将积极搭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的宗教文化交流,以此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
 
常言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所以,要想和这些沿线国家合作发展,就必须正视伊斯兰文明,尊重彼此的文化传统,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让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用文化交流的“软”实力助力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众所周知,各国文化很多是以宗教文化为主流,充分发挥宗教文化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沿途有不少伊斯兰国家,因此,中国穆斯林完全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发挥宣传作用。近年来,中国穆斯林继续巩固和加强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穆斯林的传统友好关系,此外,还拓展了与非洲、欧洲、中亚国家穆斯林的交往;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先后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国家举办了伊斯兰文化展演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学术研讨会、《古兰经》诵读、阿拉伯书法艺术交流、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与现状图片和文物复制品展览,以及维吾尔族、回族民族歌舞表演及中国清真食品展示等活动,增进和加强了与各国穆斯林的友好交往,加深和密切了与各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向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传递了传承丝路情谊、共创美好未来的和平理念,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中国穆斯林中有大量的阿拉伯语人才,他们了解伊斯兰文化,加上改革开放以来,有一大批中国穆斯林留学生在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学习深造,不少人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同为穆斯林,共同的信仰和生活习惯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更容易拉近感情,有利于彼此理解、交流与合作。
 
三、中国穆斯林将积极倡导和平主张,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和平发展
 
“一带一路”是一条和平之路,只有在和平共处的情况下,才能谈合作,谈发展。“一带一路”向世界宣传中国和平崛起的高尚理念,我们要把古老东方文明的和平发展、德治天下的种子播撒在“一带一路”上,树起全球和平发展新的航帆。世界各大宗教的基本宗旨都是追求内在与外在的和平。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伊斯兰”的意思就是和平。穆斯林见面时的问候语“赛俩目”也有和平、平安的含意。所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穆斯林将坚守正道,以自身的言行向外界传播友谊,宣传我们的和平主张,打消世人对中国伊斯兰的误解,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伊斯兰教文化,了解中国穆斯林的生活,让“一带一路”建设在和平的环境下前行。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中国穆斯林将会充分发掘沿线伊斯兰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伊斯兰国家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尊重伊斯兰文明,正视穆斯林族群,促进中国人民同沿线穆斯林人民的友好感情,夯实我国同这些国家合作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转自中国宗教学术网
http://iwr.cssn.cn/ysljyjs/lw/201702/t20170210_3431675.s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海上丝绸之路”与沿海四大清真古寺
       下一篇文章:店铺和教堂同样都是圣地?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