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上海龙华古寺成立大慈公益基金会 开创宗教慈善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18/6/7日    【字体:
作者:佛教在线
关键词:  龙华古寺 大慈公益基金 宗教慈善  
 
 
佛教在线上海讯 2015年2月8日,经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批准,由上海龙华古寺发起创建的“上海大慈公益基金会”在浦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成立大会。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冯国勤,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陈铁迪,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监事长罗世谦,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方惠萍,中国爱心工作委员会主席龙宇翔,上海市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赵卫星,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鲍炳章,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周锋,上海市人大侨民宗外委主任张丽丽,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市民族宗教委、市社会团体管理局等有关领导和护法善信一千余人参加大会。
 
“上海大慈公益基金会”宗旨为“以慈善回报社会,以慈爱构建和谐社会”,主要面向助学、助残、救灾、扶贫和宗教文物古迹保护。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是“上海大慈公益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
 
“上海大慈公益基金会”启动了首批五个项目:一是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联手开展的“生命源泉——儿童肾病救助”项目将进一步向全国推进。通过儿童尿毒症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和全国协作网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儿童慢性透析和儿童慢病慈善事业的发展,并通过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把“生命源泉”专项基金打造成集预防、治疗、培训、科研于一体的国际化基金模式。二是慈善书画义拍项目将继续推广并设立“慈善书画宝库”,以团结更多奉献爱心的书画家参与,使之进入常态化操作模式。三是启动“公益文化论坛”筹备工作。四是启动救助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生命护航”项目。这个项目依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帮助遭受意外伤害的患儿家庭和经济困难的重症患儿家庭,帮助患儿家庭度过难关。五是筹备成立“宗教文物专项基金”。
 
冯国勤致辞并宣布上海大慈公益基金会成立大会启动仪式开始。晚会上,近两千位嘉宾共同点亮心灯。慈善义拍活动中,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主任、新闻发言人普正法师主持义拍,2015年的慈善义卖品有:龙华古寺方丈照诚法师亲手写的书法《如意吉祥》,著名书画家韩敏先生的《三阳开泰》,著名书画家陈佩秋先生的《大地春满》等,护法善信踊跃参与,三件拍品募得善款1632余万元,静安寺捐赠100万元,加上龙华古寺捐赠的2000万元,大慈公益基金会首笔善款共募得3732余万元,慈善义拍活动圆满结束。
 
据悉,上海大慈公益基金会是经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注册登记的独立法人资格的非公募基金会。近十年来,龙华古寺的各项慈善活动经过多方实践不断成熟并逐步完善,已经形成了一个广阔坚实的平台。其中,资助崇明100明困难学生的十年助学活动。为上海市儿童医院肾病儿童定向捐助的“生命源泉”活动;为十所高校50明来自贫困地区的大学生助学,为四川、云南等受灾地区的捐款等等活动,在社会界均得到广泛好评和关注,龙华古寺方丈照诚法师因此连年获得“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中华慈善人物”、“上海慈善奖”、“上海慈善之星”等诸多荣誉称号。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十年磨一剑,如今终于名至实归,正式成立了大慈公益慈善基金会。
 
日前,上海大慈公益基金会依据章程规定,组建了第一届理事会,经理事会选举,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龙华古寺方丈照诚法师任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王伟林、高华、陈秋芳任副理事长。第一届理事会议聘请了文化艺术届耆宿饶宗颐、陈佩秋、韩敏为基金会名誉主席。
 
转自佛教在线
http://news.fjnet.com/cssy/cssynr/201502/t20150211_228118.htm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善待邻居
       下一篇文章:慈善事业是自己实践善行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