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儒家公益的一个家族样本
发布时间: 2019/2/21日    【字体:
作者:衷鑫恣
关键词:  儒家 公益  
 
 
儒家文化强调济世利民,这种精神体现于上层政治,也体现于基层社会,体现于基层社会时就成为民间传统的公益慈善行为。作为朱子理学摇篮的闽北地区,这种精神深入人心。世居武夷山的小小衷姓家族,从五代至清末,没有出过名公钜卿,却代代有读书士子行孔孟仁义之道于乡里。他们或能亲爱乡邻,或能兴起集体公益事业,各为力所能及之事,粲然可观,实为奉行儒家公益慈善传统的一个地方家族样本。
 
武夷山衷氏家族渊源
 
今福建武夷山市(旧崇安县)衷氏,本为哀氏,隋代迁自山东,明代万历四十年赐改姓“衷”,是武夷山最古的姓氏之一。武夷山衷氏历代族谱所传,前段缺失,世系止溯及五代十国时期,而隋唐留名者仅二人(哀永昌、哀寿)。一世祖曰哀澄波,五代闽国人,曾于保大(943—957)年间效力于建州节度使王延政,南唐破闽后,解甲林下。
 
一千年来,武夷山衷氏一族虽瓜绵瓞衍,规模始终不大;虽规模不大,却也充满了各色人物。古代武夷山这个家族群体,其文章学问、宦迹军功、货殖医技不论,特注目于道德一事,而于道德又特注目于在野的急公好义的仁人义士。子日:“里,仁为美。”(《论语·里仁第四》)心里不仅装着家人,还装着他人,行仁义美德于地方,那就会是一方士民眼中的好“乡党”(同乡)。
 
孔子的仁义美德,有许多项目。一种是以“熟人”为对象,如忠君、爱民、孝亲、慈幼、兄友、弟恭、夫敬、妇德,它们大抵属于“五伦”范畴,自古族谱无不乐于宣扬。另有一种是以邻人、乡人乃至陌生人为对象,也就是亲近、同情普通公众的那种姿态,以及为普通公
 
众带去实际福利的那些举动,并且其主体是民间而非官方身份;这种亲民姿态过去常被称作“长者”之风,而急公助人的举动就是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为仁之方(《论语·雍也第六》)。这个范畴的仁义美德,其实也是古代族谱乐于表彰的,旧《崇安衷氏宗谱》便是如此。
 
衷氏族人的公益善行
 
明清两代,共有4位衷氏族人荣任崇安县“乡饮酒礼”的宾介:文枨,大宾,明万历年间(1573—1620);一城,大宾,明万历年间(1573—1620);日鉴,介宾,清康熙年间(1662—1722);其渊,介宾,清康熙年间(1622—1722)。乡饮酒礼是明清两朝着力推行的一大典礼,目的在于崇德尊贤、敦风化俗。地方上由府县长吏作主人,乡民作宾客,而众宾之长就是大宾、介宾、三宾,他们代表民间接受官府隆重接待。这些荣誉按齿、德两个标准排序,原则上只能选自年高德邵、堪为人民表率者。在明清实践中,宾介们通常选自读书的士绅,乡大宾大抵由致仕名宦充当,介宾、三宾也都是知学耆老。
 
来看看4位衷姓宾介的事迹。哀文枨,邑庠生(秀才),为人一生秉直,古道照人,有急则相周,有患则相恤。素为里人所推服。凡亲朋辈,偶有争端,多折中于他。万历四十二年(1614),里中有通驷大桥,为水崩塌,他独资重建,夙夜殚心,三年才落成。哀文枨没做过官,却为乡里做出了重大贡献。
 
衷一城,郡庠生(秀才),正是他的缘故,崇安哀姓御赐改为衷姓。他被推举为乡大宾,主要缘于文章,《宗谱》谓其“晚年文艺高老,诗律浸逼唐人”。
 
衷日鉴,生平慷慨疏财,周人之急,无“德色”(觉得自己很高尚的那种神色),八十岁那年举为介宾。
 
衷其渊,博士弟子员,生当清初,田产颇丰,那时福建的抗清活动仍然频繁,百姓受扰,他前后捐银1000两助官军。这件事现在看可能有争议。但他还有两件济世义举,并无任何政治嫌疑。有一次,“兵过后,民遭瘟疫,倾馀囊以济之,而公(衷其渊)之力几惫矣”。毫无保留地救治遭瘟百姓,全无利己动机。又有一次,避乱于旸谷,突遇母丧,到苦次村料理后事。这时“寇”来,衷其渊独无惧色,率乡民等守御,英烈之气逼人。“贼”侦查到戒备严,逃了。附近村子无不遭蹂躏,只有苦次村完好。这里,无论“贼寇”是哪方人,主观上衷其渊只是要保护村子村民。
 
明清两代又有4位衷姓族人,急公好义,获得县级以上授匾嘉奖。哀济,家境富饶,明隆庆年间(1567—1572)崇安县城墙崩坏已久,官家鸠工修筑,工程浩大,县库公费不够用时,他主动出钱添补。县官上报,上级奖匾额“屏翰与劳”。
 
衷槐林,县里公共事务如修县志、建学校、造桥梁,无不鼎力襄助。康熙年间改建县学宫,他带头捐银200两,为董事领袖,偕族中诸生衷淮、衷集成、衷华林,督工建设,两年后在知县陆廷灿手上完工,获奖匾额“绩焕宫墙”。
 
衷炜亭,弃儒从医,成为里中名医之首,不仅技术高超,而且为人“温厚无城府,而尤笃于大义”,连续两任知县旌以匾额。
 
衷渭川,炜亭之子,国子监生。钻研医道,以利物济人自任。同时乐于启迪后进,诸生时常到家里听讲。可谓“好儒兼好医”。福建学政寄匾额嘉奖,曰“士林矜式”。
 
当然,没有得到官方荣誉的是多数人。大致分两类:第一类,做长者,对个人特别是贫弱的乡里乡亲,行仁恕之道;第二类,助力集体利益,特别是赞助民生、文教工程。衷氏族人很多有能力的善人义士,往往二者兼行。
 
来源:衷鑫恣《儒家公益的一个家族样本——古代武夷山仁义衷氏》,《武夷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
 
转自公益慈善论坛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和尚的“护生小院”
       下一篇文章:希望政府对公益组织更多支持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