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观点与争鸣
 
5G时代到来,教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发布时间: 2019/5/30日    【字体:
作者:郑路加
关键词:  5G时代 教会  
 
 
网络神学课程不再是一个个静态的、供人观看的视频,而是可以引发参与者互相讨论的一个空间。
 
01 从短波频道到网络教学
 
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信徒如果希望获得神学知识,其中一个管道是收听一些来自东南亚的短波频道……
 
也就是在那些年间,正当渴慕的信徒在不稳定的电波中寻找着 “若即若离”的教导之时,一个新兴的技术——移动通讯正在欧美迅速地成长。
 
2007年之后,网络和智能手机的结合,使得曾经遥不可及的神学资源逐渐变得“平易近人”。然而,此时的网络资源,基本还局限在文字类的查经数据、神学知识。
 
经过一段以点带面的发展后,一个前所未有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出现了!
 
02 从网络教学到APP
 
空中神学院、空中主日学等皆是网络教学的代表。它们迅速地取代了上一代人熟知的邮件函授教学模式。
 
从易干扰的短波,到相对稳定的网页和视频,虽然远距神学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一个难题还是没法突破,即如何让讲者和听者互动?
 
科技的出现虽然把神学知识带到了好学者的身边,但是他们的疑问依旧无法得到实时的澄清,难点也不能得到迅捷的解答。
 
这使得敢想敢问的现代人又憋屈、又憋气,也使得网络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味如鸡肋。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个新产物欢然问世:APP。
 
4G时代的智能手机不再只是可以打开一个平铺直叙、信息琳罗满目的网页,而更多是一个多向交流的网络平台——网络神学课程不再是一个个静态的、供人观看的视频,而是可以引发参与者互相讨论的一个空间。
 
世界各地的、不同宗派的信徒可以随时“汇聚”到一个视频下面,把自己的神学立场和信仰传统,通通用力地敲打在“楼下”,分享出来,从而引出更多的评论
 
03 在悄然改变的神学生与会众
 
为什么要回顾过去这20多年来的转变?
 
当然首先是感叹发生在身边的变化是如此之快。人们对短波的记忆依旧鲜明,而世界却已经预备好进入5G时代了。
 
很多人预测这将会是一个互联网、人工智能普及的时代。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影响基层的科技发生大变化的时候,人们的生活也会相应地有比较大的转型。
 
从教会建立之初至今,传道人都不是在真空当中履行大使命的。因此,我们不能不关注这样的转变。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笔者服事的神学院,在这几年间,神学生群体也在悄然改变——几年前的学生还大多是已经在一线服事的传道人;而现今学生群体的比例已经不再如此了。
 
取而代之的,更多是在谷歌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生代,这些神学生不仅熟悉如何从网络中获取丰富的、多媒体的资源,而且能够非常熟练地借助网络的便利教导、牧养不在身边的会众。
 
神学上是这样,他们服事的会众必定也越来越多是生长在网络时代的新生代信徒。
 
这群也许不知道邮票和明信片为何物的网络时代信徒,势必也会有不同过往的信仰表达方法,以及神学知识获取管道。
 
我们这些被短波电台陪伴着长大的传道人,怎么更好地牧养触屏时代的信徒?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不得不积极响应的挑战。
 
04 公认圣经译本的诞生
 
在这转型期,笔者不禁想起百年前的一段历史。今年,全球的华人信徒正迎来和合本圣经的百年庆典。这部广受华人信徒爱戴、甚至推崇的圣经译本,其实有一个值得今天处在时代节点的传道人谨记的教训。
 
1890年的5月,400多位宣教士齐聚上海,召开更正教的第二次宣教大会。
 
从更正教进入中国到这次大会,近一个世纪,宣教士们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宣教聚点的增多,宣教士们意识到各地华人的方言乡谈给宣教带来不少阻碍。
 
为了让福音事工更有效,减少国人对基督信仰的混淆,几大宣教机构意识到,一部公认的圣经译本是必不可缺的。
 
虽然在1890年前,中国已经出现了广为知识分子接纳的文言文译本,以及南京官话(白话文)译本。
 
然而在1890年的第二次宣教大会上,宣教士们对于使用优美、文雅的文言文,还是市井走卒的白话文,依旧各持己见。
 
喜欢文言文的宣教士们认为文言文是中国文化脊梁,是科举制度下文人皆知的语言;支持白话文的宣教士们则坚信,神的话语不仅仅是为了受过教育的人预备的,也是写给普通老百姓的。
 
虽然大会最终决定同时开展文言文和白话文的翻译,但是接下来的历史进程却最终让白话文深获人心:20世纪初,惨遭八国联军血洗京城之后,清政府为了提高政府部门的办公效率,于1903年开始在中央统一官员们的口语。
 
这一举动在1911年,也就是清政府崩溃之前,结出了果实——达成了以北京口音为主的官话。1913年,在民国政府时期,官话渐渐成为国语。这是一个能够对基层产生变化的重要决定,尤其是之后的新文化运动迅速地把国语推广开来。
 
在1926年的“全国国语运动大会”上,国语的地位得到完全的肯定。这就使得1919年出版的白话文版和合本,成为王明道(1900-1991)、倪柝声(1903-1972)、宋尚节(1901-1944)等,那一批出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教会领袖手中通行的中文圣经。
 
05 从基层开始的大变革
 
1890年,选择翻译白话文的宣教士们意识到,中国必将有一场从基层开始的大变革。但具体如何变革他们知道得并不清楚,更不清楚这场变革将会如何影响其后的传道人和信徒。
 
他们坚定地放弃当时甚为主流的文言文,而选择采用了将来广大信徒可能会使用的白话文,为的是让福音可以在未来的年日中更为广泛地传播,让更多的信徒聆听并表达他们的信仰。
 
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我们留意的事情!
 
5G时代,到底会给教会和神学院带来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目前对我们来说是未知的。但我们知道无论何时,总有渴慕神话语的人在电波的那一头、网络的那一边等待着喂养……
 
恳求历史的主宰赏赐智慧给传讲神话语的人,以便在新的时代,借着新的管道,继续见证古旧而常新的福音。
 
今日佳音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禅宗与巴特的语言文字观:取道德里达
       下一篇文章:科学与宗教:走向理解的关系研究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