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调查
 
青年浙商宗教信仰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 2015/4/30日    【字体:
作者:徐彦、郭彧
内容提示:文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青年浙商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原因,认为青年浙商群体的宗教信仰不是单纯意义的精神概念,在社会实践中具有政治、社会、经济等多重意义,对青年浙商个体也具有深刻塑造作用。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新需求、宗教政策和对外交流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我们应趋利避害,科学引导、管理好青年浙商群体的宗教信仰问题。
关键词:  青年浙商/宗教信仰/思想意识/实证研究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青年浙商,是浙商群体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这个群体的青年具有高度敏锐的市场意识和嗅觉,对外界变化和信息非常敏感,同时崇尚个人奋斗,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本研究以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青年企业家(以下简称青年浙商)群体的宗教信仰状况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究其基本状况,基本规律,发展趋势等,以便了解他们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本课题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定量方面采取问卷调查法,并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结合个案访谈、文献和资料等展开分析,最终形成研究报告。本次调查对象为浙江省内18-35岁从事各种类型经济组织经营的青年浙商群体,依据经济发展状况按照一定比例抽取省内11个市的浙商青年企业家,进行集中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信仰问题、被调查者对与宗教相关的理想、信念、道德和其它价值观念的认知和评价。共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6份,回收率为98.4%,其中回收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为97.3%。本次实证研究样本人群基本情况如上表。
  
    二、浙江青年浙商群体宗教信仰现状概述
 
  (一)对信仰追求强烈
  总体来看,浙商青年的主体仍然具有相当的精神追求,其基本面是坚定向上的,青年浙商普遍认为当代青年有信仰总比没信仰好,有了信仰对个人成长、人生追求、为人处事、国家安定、创建和谐社会都有促进作用。他们相信人生需要有追求,需要一种坚定的精神力量来鼓励自我奋斗。而这种对信仰的坚持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坚持,对社会发展具有正面的意义。但这种信仰的具体表现形式呈现不稳定的特征,在宗教信仰上的表现尤为突出。
 
  (二)对宗教兴趣浓厚
  从调查及个案访谈来看,有不少青年浙商对宗教文化、宗教礼仪等宗教相关事务具有浓厚兴趣,或虔诚信仰,或以之修身,或用之企业经营管理,有些甚至还在宗教认识和研究上具有相当的造诣。但放到青年浙商的整体来看,大多数人虽然感到拥有信仰的重要性,但对宗教的认识仍然较为浅显。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感到,大多数青年浙商更多地从宗教的外在表现来认识宗教,只注意到宗教的组织性、团体性,而对宗教的教化性、意识形态属性等都还缺乏基本了解。
 
  (三)对宗教的精神文化意蕴最为肯定
  调查显示,仅有二十分之一的青年浙商认为宗教是一种精神鸦片。他们对宗教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因素之肯定和关注通过调查可见一斑。青年浙商这个群体,精神和文化上的困惑成为他们生活中常常萦绕在心头的难解之处,压力、疑惑、伤感是一面,对高尚、神秘的思想文化的追求是另一面。如我们的一个访谈对象从事的是将佛教、道教、儒家思想杂糅在一起的养生、武术培训与交流工作,他认为当初正是因为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天地自然的一种莫名的崇敬感吸引他走进宗教的世界。[1]
 
  (四)受宗教影响的途径多样化
  青年浙商接触和了解宗教的途径较为多样化,其中,在父母或其他亲近的人影响下逐步接触和了解宗教的情况所占比例最高,达49.0%。我们对温州青年浙商进行访谈中,这一表现尤为突出。一位在温州某天主教堂担任青年班班长的企业家A先生告诉我们:“我信教主要是由于自己的外祖父是天主教传教先生。在外祖父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受洗,而我自己在信教后也每天在子女和家人面前讲天主教,尤其是在行动上去影响他们,让他们慢慢了解并接受天主教。”[2]
 
  此外,调查数据显示,青年浙商群体通过相关书籍、影音作品和媒体的途径了解和接触到宗教的比例也相对较高。与宗教相关的各种书籍、影音作品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下大量出现,从而为青年浙商群体了解和接触宗教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五)宗教信仰多元化、信仰与宗教部分分离
  一是青年浙商信教比例接近三成。有29.1%的青年浙商表示信教,不信但感兴趣的有30.8%,这两类人群接近60%,明确表示不信教的占36.3%。根据权威媒体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信教人数呈平稳增长态势”。[3]根据官方统计数字,我国整体人群的信教比例不足10%,根据浙江民宗委2007年公布的数字,浙江可统计信徒约为140万人,占浙江省人口总数的3%。如何看待本次调查中青年浙商的信教比例?首先,国家宗教事务管理机构的统计口径是在各宗教组织、团体在案的正式信徒,因而比例较低;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自身宗教信仰状况的界定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因而统计比例较高。其次,宗教信仰在大多数人看来还是敏感的话题,只有在匿名的调研中其真实态度才会有所袒露。因此,我们认为,本次调查的数据结果是基本可信的。二是宗教信仰多元化,信仰与宗教一定程度分离。目前,对于拥有宗教信仰的青年浙商群体来说,其所信仰的宗教主要涉及五类,即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信仰佛教的人员比例最高,达30.1%,紧随其后的是基督教,有5.5%。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浙商由于个人意愿、社会参与、政治要求等因素不愿意在大范围内公开自己的宗教信仰,甚至有一部分人实际上将个人精神信仰与宗教区分开来,将宗教文化吸引与参加宗教活动分开来,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与宗教的分离性。
 
  (六)能理性对待宗教活动及其场所
  调查显示,只有6.8%的青年浙商选择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所致。另一方面,还是和当代青年的信仰特征有关联,即便他们认定自己为信教徒,但还是不愿意被组织、活动等陈规所约束,向往身心自由。此外,对固定宗教场所依赖性较低,是青年浙商群体的一个特征,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他们更加重视宗教的精神作用。
 
  (七)对宗教社会功能评价较为正面
  一是一定程度承认宗教对个人及社会的积极作用。总体来说,青年浙商群体对宗教给个人及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还是给予一定程度的认可的。而这一情况在其它一些问题的调查数据中也有体现。在关于“信教后对社会上人和事的看法”的调查中,有近80%的人认为宗教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自己对社会上人和事的看法,可见,青年浙商对宗教的自我教化作用持相当肯定态度。二是主观具有对宗教作用的期望,但对其实际效果态度不乐观。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无论信教与否,大多数青年浙商对宗教的社会功能都抱有较大的期待,认为宗教在道德教化、社会融合、消除歧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其当前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则评价不一,认识不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宗教在中国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前景。结合青年浙商群体特色,我们分别考察了宗教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对企业文化创建的作用,是否有利于团队精神培养,宗教精神与浙商精神是否有一致之处,是否与企业制度建立有一定联系等方面。从结果来看,青年浙商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宗教对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浙商精神再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八)信教青年浙商总体多能守法诚信,回报社会
  在我们对青年浙商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受访者的谈话就多次展现了信教青年浙商守法诚信和回报社会的显著特点。如在对温州某天主教堂进行访谈时,作为堂长的青年企业家B先生提到了天主教的严格教规对青年浙商群体的影响:
 
  “在天主教里,骄傲、嫉妒都是罪,所以每个礼拜都要忏悔、洗涤,让心灵更加充实更有追求,并形成道德层面的约束,这对建设和谐社会很重要。”[4]
 
  另一位青年浙商C先生也介绍了自己所做的公益事业:
  “我信奉基督教,是传道义工,二十岁时受洗,现在是掌老。目前已连续四年负责缴纳工厂所在乡的所有小学生保险,接送学生的班车费用也由我的企业出,做力所能及的奉献。目前我还担任政协委员经济组纪检监督员。”[5]
 
  通过上述两位受访者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浙商群体借助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净化心灵、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和积极投身社会公益的效果。
 
  (九)对宗教信仰的宽容度较高
  青年浙商群体对宗教信仰有着较高的宽容度。这一点主要从两方面表现出来:首先,青年浙商对周围及相关人群的宗教信仰有较高的宽容度。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青年浙商对身边的宗教信仰者都能持理解态度。有多达93.4%的青年浙商对所属企业员工的宗教信仰持不干涉态度。其次,青年浙商对宗教信仰本身也有着较为宽容的态度。有65.4%的青年浙商认为宗教信仰对于个人而言有安慰心灵的作用。由此可见,青年浙商群体对宗教作用的评价以积极正面为主,宽容度较高。
 
  (十)对宗教的本质认识表面化,分化现象突出
  一是虔诚的信教徒少,满足自我需求的“有神论”者多。通过调查,青年浙商群体所持观点呈现出分化的状态,关于严格意义上宗教信仰的标准是一个难以取得共识的问题。现实生活中对宗教文化兴趣浓厚的青年浙商很多,这也是本次调研中青年浙商群体有别于大学生、青年农民群体宗教信仰表现的最鲜明特征之一。此外,同社会整体人群表现出的信教状况一致,青年浙商也呈现出虔诚的信教徒少,为满足个人需求的“有神论者”多的特点。通过深入访谈我们进一步发现,一些自认为是佛教徒、基督徒的青年浙商,严格意义上来讲,属于朴素的民间信仰范畴,并不是真正的宗教信徒,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前青年人信教情况的真实面貌。二是对宗教政治参与持谨慎态度。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在我国宗教体制下,宗教组织深入参与社会政治事务,尤其是政治事务的可能性和空间都很小,人们的接受度也不高。对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可以持乐观态度。
 
  (十一)对国家宗教政策及宗教在中国的发展持正面看法
  目前,我国主要采取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这一政策也可简单归纳为两层含义: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青年浙商对国家宗教政策高度理解和支持,对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及政策的实施情况抱肯定的态度。
 
  (十二)对宗教的科学属性认识模糊,有待普及教育
  调查数据表明:首先,封建迷信在青年浙商中已完全失去说服力,他们普遍对算命等迷信行为表示怀疑;其次,在宗教与迷信的关系问题上,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教育进一步澄清。民间信仰、地下宗教等宗教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浙商对宗教与迷信关系的看法。同时,在广大青年浙商群体中,对宗教未来命运的看法较为唯心论,只有少数人认为宗教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且未来将消亡。从这个角度来看,宗教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可能空间。

                         图1 对宗教组织的看法(限选3项%)
  
    三、浙江青年浙商信教原因分析
 
  (一)国家宗教政策环境调整——宗教和谐
  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础上,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及学术界进一步提出了“宗教和谐”这一新的政策目标,指在宗教信仰自由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一种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和谐状态。要实现这一宗教和谐的目标,既要讲宗教内部的和谐也要考虑宗教之间的和谐,既要保持宗教与社会的和谐也要努力推动政教关系的和谐。有了上述宗教和谐理念的推出,浙江社会各群体包括青年浙商群体在宗教信仰上便有了一个更为自由、宽松、融洽、协调的社会环境,这是青年浙商群体宗教信仰有所发展的宏观背景。
 
  (二)经济发展与对外交流——宗教融合
  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与人员的深度交流必然会对青年浙商宗教信仰产生影响。经济发展及对外交流首先使具有外来宗教信仰的人群得以积聚,从而形成新的宗教信仰集聚现象。经济发展及对外交流作用于青年浙商宗教信仰的另一个途径是归国人员的影响。青年浙商中的相当一部分具有海外求学背景,他们在国外通过对宗教的接触、了解,开始对自身精神需求、人生价值等产生新的认识,回国后将这种对宗教的兴趣和认识带入交际圈,从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催化了宗教信仰的传播发展。
 
  (三)家庭及区域文化潜移默化——宗教传统
  家庭影响也是目前青年浙商信教的一个重要原因。49%的受调查青年浙商是在父母或其他亲近的人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和了解宗教的。另外,在关于直系亲属有无宗教信仰的调查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青年浙商表明其直系亲属信仰宗教。不仅仅是调查数据,在我们针对青年浙商的个案访谈中,多位受访的企业家也都谈到了家庭因素在其信教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四)宗教道德文化的吸引——宗教魅力
  青年浙商为何对宗教产生归依感?宗教道德文化的吸引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当前,宗教文化的各种形式都得到了空前发展,“文化搭台、经济先行、宗教唱戏”的现象时时出现,身处开放前沿的青年浙商随之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有些从心底认同各种形式的宗教文化,有些被宗教文化透露出的神秘感所深深吸引,有些认为宗教是时尚的世界潮流,有些将宗教文化看做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等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青年浙商群体而言,宗教伦理、哲学的教化作用尤为明显。
 
  青年浙商群体中由于宗教文化吸引而对宗教产生兴趣乃至信教的比例还是较高的。如一位青年浙商D女士就表示:
  “我注重精神追求,非常喜欢哲学、《易经》及《圣经》,在和宗教接触的过程中喜欢和学者、智者进行思想、文化层面上的交流沟通。”[6]
 
  (五)内心需求与精神驱动——宗教慰藉
  信教青年浙商虽然拥有了一定的物质财富,但财富带来的快感,物欲的强烈诱惑,以及随时可能失去一切的挥之不去的焦虑,在青年浙商内心形成了强烈的冲突,使得他们走上寻找信仰之路。在关于入教理由的调查中,“净化心灵、修身养性”以48.3%的比例高居首位,“缓解压力,获得心灵慰藉”以35.6%的比例居第三位,“寻找精神寄托”以34.2%的比例排第四,这三项都反映出青年浙商在面对宗教时的心理需求。
 
  (六)部分青年利己性因素——宗教功利
  在当代中国社会,虔诚的信教徒少,满足自我需求的“有神论者”多,造成这一局面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信教者的利己性心理和需求。在关于不信仰宗教原因的调查中,除有32.5%的青年浙商表示不清楚外,有22.6%的人是因为宗教和自己无关而不信教的,这种利己性在此表现得十分明显。
  
    四、如何看待青年浙商群体的宗教信仰
 
  (一)寄托与归宿——宗教信仰对青年浙商的个体意义
  一是青年浙商有了宗教信仰,当他们在工作及生活中遇到一些变化与压力时,能采用宗教教义来进行“合理化”的论证与解释,从而缓解了情感上的缺失和自身价值实现上的局限,精神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二是很多青年浙商信教后有了新的人生目标——“报应”或“得救”。物质上的极大富足曾经带给他们迷茫,曾经自认为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了兴趣。信教后,他们以教义赋予的追求为动力和督促,按照宗教教义的要求,以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势,面对生活、工作和家人。三是宗教作为一种重视伦理道德的意识形态,对信教者的为人处世确实起到了趋善避恶的引导作用,特别强调通过内心的良知和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四是宗教使青年浙商人际交往的对象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年浙商信教以后,除经常参加定期宗教活动外,绝大多数娱乐休闲活动是和教友一起进行的。五是宗教信仰有利于培养青年浙商的健康心理,使他们愉快坦然面对生活。这本身也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二)责任与信任——宗教信仰对青年浙商的社会意义
  一是宗教信仰有助于增强青年浙商社会交往中的信任度。宗教信仰是否对中国社会交往中信任度具有作用?根据学界以往的定性和实证研究[7],结论是肯定的:宗教信仰有助于个体建立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较高信任。对青年浙商群体而言,宗教信仰能够在整体上有助于增强该群体在社会交往中对外界的信任感,尤其能够显著增强对外人的普遍信任。对个人而言,宗教信仰的重要度和宗教活动参与率也能够影响青年浙商在社会交往中的信任度。二是宗教信仰有助于培育青年浙商的社会责任及慈善意识。青年浙商群体的宗教信仰能够对这个群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慈善意识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在绍兴对青年浙商E先生的访谈能对这一问题做一旁证:[8]
 
  “如果我父亲帮助一百人,等他没有能力而我又有困难时,一百个里面总有一两个帮我,这就叫积德,很多人把积德误解了,神秘化了。”
  此外,宗教信仰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青年浙商的社会参与意愿,与人与社会分享其心得,具有同社会交流沟通的意识,从而实现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三)共赢与公平——宗教信仰对青年浙商的经济意义
  一是宗教信仰有助于青年浙商改善所在企业的劳资关系。青年浙商的宗教信仰能够从以下路径构建和谐的企业劳资关系。首先,青年浙商懂得遵循人本理念,理解人有精神生活,有维护尊严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必须采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其次,青年浙商往往秉持慈悲关爱理念,在为员工提供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重视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第三,青年浙商会借鉴宗教中的和谐理念,提倡通过合作提升企业及员工的幸福能力。二是宗教信仰有助于促进公平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环境。青年浙商无论在意愿上还是实践上都在运用宗教理念指导其市场经营活动,并为构建公平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而努力。首先,宗教信仰强化了青年浙商群体的职业道德观念。其次,宗教信仰能够使青年浙商的企业有精神,形成灵魂,产生一种超越经济利益的目标。且由青年浙商个人信仰转化为公共信仰能为企业带来不可忽视的社会资本。由此以往,一种良性的、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将逐步确立。
 
  (四)宿命与束缚——宗教信仰对青年浙商的消极影响
  一是政治层面上不利于青年浙商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及世界观方法论。从本质上来说,我国执政党的上层建筑与宗教具有某种程度的矛盾性,宗教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当代青年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和政治信仰。宗教在世界观方法论方面对青年浙商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阻碍了他们接受正规学校及社会科学教育和科学世界观的普及。其次,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心理和科学、健康的大众文化的普及。第三,过分倚重教义,使部分青年浙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宿命论思想,把社会进步的希望寄托于宗教的传播,认识问题的看法片面、简单。二是思想层面上不利于青年浙商形成科学的道德意识。宗教尽管依靠其道德教化作用能够规范信教者的行为,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但说到底它还是依靠神的权威,用富贵救赎等来引诱人,用灾祸沉沦等来威吓人,通过神的意志来实现对人精神和意志的完全掌控。虽然宗教的教化作用能够使青年浙商的行为在客观上符合社会价值观的要求,但对培养其科学的道德意识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五、新时期做好青年浙商宗教工作的政策建议
 
  (一)继续以科学的宗教观统领青年浙商群体的宗教工作
  科学、全面地认识、评价宗教是做好青年浙商群体宗教工作的基本前提。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认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深刻自然根源、社会根源、认识论根源和心理根源,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9]
 
  调查表明,信教青年浙商在青年中的比例还在一个合理的可预见范围之内;广大信教青年浙商的主体价值观和政治立场是坚定且正面的,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相吻合的;大多数信教青年是为满足自身心理需求或家庭因素而接近宗教、信仰宗教的,外来势力干涉的情况不严重;各种宗教组织和团体无论从组织体系、人员意志还是从活动载体等方面来看,其对社会的深度参与能力都是极其有限的。
 
  我们应该坚持用科学的宗教观来统领青年浙商群体的宗教工作,从积极意义上认识宗教的性质,肯定我们党和政府宗教工作的正确和显著成效。尽管一些社会矛盾以及在青年群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某种意义上可能与宗教有着复杂关联,但仍不应该以偏概全,把问题的起因、根源完全归结于宗教。宗教作为将伴随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产物,应当发挥其好的功能,逐步改善其消极面,从而使其有助于青年成长,有助于青年在社会中的发展。
 
  (二)注重调动利用好宗教道德对青年浙商的社会教化作用
  青年浙商群体整体上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提升之处。有的在生产经营中过度追求利润,忽视社会责任;有的喜欢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善于投机倒把;有的违反相关用工政策,克扣员工福利等。这些道德层面的缺失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层面的急功近利,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年浙商及其产业的“软实力”,不利于实现其事业乃至整个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宗教都有一定的道德教化作用,最基本的比如劝人向善,讲求自省等,它能够在现今社会多样价值观的选项中增加一种积极的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优秀的传统道德价值观的作用,并遏制社会价值观低俗化的趋势。我们应当积极发挥宗教对道德的强化、约束功能,以道德秩序重构为目标,使宗教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发挥好作用。
 
  (三)善于学习宗教组织优势,做好对青年浙商的凝聚、引导、服务工作
  各类宗教组织或活动善于从“心灵”入手,想方设法贴近信教者的生活与实际,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具体特点有:一是组织形式新颖,有些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现代组织形式及特点。二是活动载体丰富多样,宗教活动与时下流行的“国学”等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社会上“佛学热”、“养生热”等;而外来宗教则善于将活动与社会公益及慈善事业联系起来,与信教者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大大拓展了宗教活动的空间。三是能够贴近受众的实际需求,如舟山通过“主日会”等形式将教徒的子女集中起来进行适宜的学习教育及娱乐活动[10],既方便了教徒又能从小对特定人群进行宗教宣扬。有关部门、共青团组织应虚心向宗教组织学习,善于创设新的组织形式,设计有效的活动载体,将符合青年实际需求的理念和内容贯穿其中,更好地团结青年浙商,吸引青年浙商,引导青年浙商,服务青年浙商。
 
  (四)有效激发青年浙商宗教信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指出,“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及共青团组织如何引导,科学管理,有效激发其积极因素。在社会建设方面,这种作用体现为宗教及其组织、活动不仅是社会有序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也是组织、吸引广大民众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是对社会底层及弱势群体来说,宗教对他们所起的服务帮扶作用更为重要。具体到青年浙商来说,有关部门、共青团组织应当将其宗教信仰激发出的社会信任度、社会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有效利用起来,构建科学、合理、有序、高效的平台和路径,通过公益事业、慈善活动等针对性较强的途径,提高青年浙商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及贡献。在经济建设领域,这种作用体现为宗教对于营造公平、合理、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对于构建和谐的企业劳资关系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五)应强化青年浙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巩固意识形态阵地
  有学者曾经认为“当社会处于上升阶段时,如果宗教处于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矛盾对立的状态,其负功能就要大于正功能”。[11]当前,浙江省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结构谋求提升的关键时刻,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势必意味着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分配和协调,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大大增强。显然在此时此刻,青年浙商中信教人数越多,宗教活动越频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可能性也就越大。虽然信教的青年浙商绝大多数都是拥护党和社会主义的,但还是偶发性的出现过一些宗教组织或团体对基层政治生活的干涉和影响,有些地方的宗教组织甚至影响了基层民主自治组织职能的顺利实现。因此,我们应当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各有关部门、共青团组织应加强在青年浙商群体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好的内容感染人,好的形式打动人,注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宣传教育,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参考文献:
    [1]金华青年浙商夏先生访谈录[Z].2010-10-13.
  [2]温州青年浙商A先生(温州某天主教堂青年班班长)访谈录[Z].2010-11-25.
    [3]1997年宗教白皮书发表以来我国宗教发展情况[EB/OL].2009-09-21/2012-03-05.
    [4]温州青年浙商B先生(温州某天主教堂堂长)访谈录[Z].2010-11-25.
  [5]温州青年浙商C先生(乐清某企业家)访谈录[Z].2010-11-26.
  [6]诸暨青年浙商D女士访谈录[Z].2010-09-27.
  [7]王佳,司徒剑萍.当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人际信任[J].世界宗教文化,2010, (4).
  [8]绍兴青年浙商E先生访谈录[Z].2010-09-27.
  [9]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主动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EB/OL].2007-12-20/2012-03-05.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6675949.html.
  [10]舟山青年浙商王先生访谈录[Z].2010-10-17.
  [11]戴康生,彭耀.宗教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载于《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杭州),2012年2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法治信仰:“法律信仰”之重构 \贾永健
摘要:"法律信仰"理论存在缺陷的原因是将"law"替换成了"国家制定法",并曲解了伯尔曼的…
 
欧洲市民社会的理性宗教问题——左派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德国早期浪漫派 \黄江
摘要:根据从海涅以降的传统看法,德国浪漫派的固有形象始终是作为一种反动文学的代表…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一场被低估的宪政革命 \刘吉涛
摘要:发生于16世纪亨利八世治下的宗教改革,被誉为"英格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革命",但…
 
公民权和正义斗争中的宗教与身份认同问题——以巴西和阿根廷为例 \约尼尔多•A布里提 柳博赟
摘要:拉美社会在近期发展中有一个重要现象,即对身份认同的公众争议越发凸显,这与对…
 
论我国宗教法人制度之完善 \朱宏俊
摘要:2017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在我国首次从法律上确定了宗教活动场所…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农村基督教信仰热现象探析与社会工作干预
       下一篇文章:上帝在公司 ——60位基督徒企业家来华生存报告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