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春天,从鸡鸣寺“消息树”上第一朵樱花开始。在古与今、佛与俗的交界处,花海如潮,游人如织。清风拂过,不时送来一场樱花雨。
日落西山之际,晚钟响起,梵音萦绕耳畔。漫步花海中,恍惚之间,竟梦回建康。
1400多年前,梁武帝在皇宫旁修建同泰寺。寺院依皇家规制建设,规模弘大。寺内有6座大殿、10余座小殿,常住僧人千余人。
殿后有个门,与寺院南门相对。相传,梁武帝晨夕常从这个门出入寺院。皈依佛门后,他先后四次舍身为僧。
在这里,他脱下龙袍,穿上僧衣,过着晨钟暮鼓的生活。在这里,他编著《梁皇宝忏》,开无遮大会。在这里,他发布《断酒肉文》诏令,开启佛教徒吃素的先河……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无论你是否信仰佛教,相信你对这句诗都不陌生。南朝时期,皇帝、大臣、文人、士大夫信仰佛教者众多,都城建康(今南京)寺院林立,兴盛。其中,同泰寺因梁武帝的“护持”,在南朝佛教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被誉为“南朝首刹”,盛极一时。
800多年后,明太祖朱元璋路过此地,见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便重兴古刹,在寺旁建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他以“闻鸡起舞”勉励国子监学子,以“鸡鸣天晓”祝福学子未来一片光明。
自此,同泰寺更名为鸡鸣寺。不知有多少意气风发的学子在此处佛教挑灯夜读,渴望一鸣惊人。
千百年来,人来人往,鸡鸣寺不知被寄托了多少期望,被倾诉了多少真心。任风云变幻,它只是静静地伫立着,默默地听着。
这些历史长河中的碎片,足以证明鸡鸣寺曾经的辉煌。这里曾是佛教中心,也曾是教育中心。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位舍身为“奴”的帝王?曾经的教育盛况正以什么样的形式延续着?......一阵晚风迎面吹来,略有凉意,打断所有思绪。
信步向前,路过山门,感觉和往日不太一样。驻足细看,“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无奈天色已晚,寺门已闭,内心尚存些许疑惑。
第二天一早入寺,遇到一位法师,幸得开示。原来鸡鸣寺内有个江苏尼众佛学院。早在2014年,江苏尼众佛学院就组织召开了首届“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每两年召开一次。
因疫情防控需要,第四届研讨会延期了一年,将于本月24日至25日在江苏尼众佛学院召开。因梁武帝与鸡鸣寺的因缘,本届研讨会主题定为“梁武帝与佛教中国化”。
离开寺院许久,内心依然不能平复。南京是六朝古都、十代都会。南朝时期,南京佛教迎来第一次发展高潮,其中梁武帝起了极大的作用。或许当时,梁武帝并没有想过因此青史留名。
千年后,汉传佛教徒依然坚守着吃素的戒律,善信们虔诚地礼拜《梁皇宝忏》,水陆法会寄托着人们冥阳两利的心愿.....
梁武帝对中国佛教的贡献,远不止这些。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南朝佛教留给后人的借鉴和思考,也远不止这些。这正是江苏尼众佛学院持续举办“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的初心。在这片土地上,年轻的尼众们依然记得、纪念着曾经的这位“素王”。
菩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