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和平今天遭到践踏,战争负责人要回应天主
发布时间: 2021/7/2日    【字体:
作者:梵蒂冈新闻网
关键词:  房屋租赁合同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  
 
 
意大利《共和国报》刊登了教宗方济各尚未问世的新书《和平于世》所节录的段落。教宗强调,「战争的痛苦一旦遭到遗忘,人们就会对仇恨的逻辑失去防御能力」。
 
(梵蒂冈新闻网)二十世纪的恐惧、两次世界大战、犹太人遭到屠杀的历史、多起种族灭绝事件,以及廿一世纪初的恐怖主义、惨案、宣扬仇恨的行径,这一切似乎变得毫无价值,因为和平至今仍然「遭到践踏」。与此同时,「重新评价战争的作为极其危险」:政治负责人员要在天主和百姓面前为如此祸患作出回应。教宗方济各在他尚未问世的新书《和平于世》中表达了以上的思想。这本书的名称响应了若望廿三世教宗那份具有历史意义的通谕《和平于世》,而新书的副标题为《友爱是可能的》。
 
教宗方济各的这本新书是梵蒂冈书局出版社大公书丛的其中一本。这个系列的书籍以「交换恩典」为主题,旨在凸显不同宗派的基督徒之间的关联。教宗这本新书书序的署名者是东正教科普特礼教会宗主教塔瓦德罗斯二世。意大利《共和国报》于6月27日刊登了书中节录的若干段落,全书则于6月28日在各大书局问世。
 
教宗在书中引用了许多人的名言,诸如犹太经师萨克斯(Jonathan Sacks)和斯图尔佐(Luigi Sturzo)神父的金玉良言。教宗方济各从今天的现况展开省思,指出数百万人渴求和平,却依然饱受「战争威胁,在暴力的打击下被迫离乡背井」。「这份渴求多么合情合理,却往往遭到践踏或事与愿违」。教宗表明,随著经历过二战的那一代人的逝去,我们迅速地「忘记历史的教训」。「战争的痛苦一旦遭到遗忘,人们就会对仇恨的逻辑失去防御能力」。
 
再者,今天人们正在重新评估战争,这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人们很容易假借各种看似攸关人道救援、防御或预防的理由,因此选择战争,甚至诉诸于操纵信息」。为此,教宗提出一连串的质疑:「我们是否意识到许多人因战争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是否警觉到世人面临的各种危险?我们是否在某种程度上试图扑灭战火并预防战争?或者我们只顾自身的利益吗?」这些问题必须让「政治负责人员心有不安,他们要在天主和陷入战乱的百姓面前做出回应」。
 
战火迫使百姓逃离家园、沦为难民。教宗强调,难民正是「战争的见证人,是没人聆听的和平呼声的痛苦『使节』。他们让我们亲手触摸到战争惨绝人寰的一面」。教宗说:「让我们聆听他们痛苦的生命功课!接纳难民也是一种缩限战争苦难并且缔造和平的方法。」
 
提到制造暴力和武器的人,教宗引用了耶稣在橄榄园里说的一句话:「把你的剑放回原处。」(玛廿六52)教宗表明,生命与善不是靠「刀剑」来维护的。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各文化和各宗教里,已经撒播了和平的种子」。关于这点,1986年由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召集的亚西西聚会便是一大明证。教宗方济各指出,「世界从1986年起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我们现在跟以往一样,而且比以往更加需要宗教之间的合作与祈祷。为了促使那些假借天主之名施暴的作为丧失其正当性」,宗教之间的合作与祈祷更是必不可少。
 
教宗最后吁请众人切莫屈服于战争。仅管战争已成了家常便饭,许多孩童在冲突的阴影下成长,但是教宗坚信,「战争可以废除,就如同奴隶制度已经废除了那样」。我们不要放弃「梦想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愿世间的每个民族都能享受和平的喜悦!」
 
圣座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援助东方教会善会举行第94届全体会议:聚焦圣地
       下一篇文章:罗马2022:一次“多点而分散”的世界家庭大会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