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联藏络疆、邻甘通川,自古以来便是多元文化交融、民族沟通互信的圣地。千百年来,各民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发展,构建起一条和平统一之路、民族团结之路。
在青海省西宁市,有一座“隐居”在闹市区的寺庙,方寸之间,巍巍九殿,沧桑过尽,法脉不息……这便是藏传佛教名刹、历代班禅驻锡地——宗喀大慈宏觉寺(以下简称宏觉寺)。千百年来,它在汉藏交通要道的重镇上静静矗立,见证了唐蕃古道的恢宏繁盛,聆听过丝绸之路的车马辚辚,嗅闻过茶马古道上的悠悠茶香,更镌刻下汉、藏、蒙等民族千年交流的辉煌历史和团结印记。
说起宏觉寺的缘起,还要追溯到汉藏民族最广为人知的那一次“牵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联姻。进藏路上,文成公主一行曾在青藏高原农牧区交界、也就是现在的西宁地区停留了一个多月,适应高原气候,准备各项物资。在这期间,她修筑了一座土坛来供奉陪嫁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随后,公主带着佛像来到雪域高原,留下这座土坛遗迹,开启了一段新的传奇。
此后又过了数百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禁毁佛法,不少高僧纷纷出逃,其中的三位——藏绕赛、尧格迥和玛释迦——逃到青海隐居修行,被称为三贤哲。为了符合佛教戒规的要求,三贤哲邀请了两位汉传佛教高僧共同为弟子喇钦•贡巴饶赛在丹斗授戒传法。公元941年,喇钦•贡巴饶赛及藏汉几位高僧在文成公主当年筑坛供奉佛像的遗址上创建了宏觉寺,可以说,宏觉寺从创立之初,法脉中便流淌着不同民族的共同努力。
北宋时期,宗喀王唃厮啰筑成青唐城,即今天的西宁,也留下了“先有宏觉寺,后有青唐城”之说。到了元代,阔端和忽必烈先后迎请萨迦班智达和其侄八思巴到此弘法。而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正是另一段民族团结的历史佳话——凉州会盟的亲历者。公元1247年,蒙古皇子阔端与吐蕃宗教首领、藏传佛教高僧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盟。
明朝,永乐皇帝敕赐寺名“弘觉寺”,至今在寺院古建的横梁上还能看到永乐和宣德年间留下的字迹。单明一朝,该寺有五位高僧被封为国师,三大法王驻锡该寺讲经传法,年幼的宗喀巴也曾经在此学习佛法,宏觉寺成为青唐地区zong的大寺。
到了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日渐兴盛,中央政府先后册封格鲁派首领五世**和五世班禅,正式确立了**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和政治、宗教地位。公元1780年,六世班禅赴京朝觐,拜贺乾隆皇帝70大寿。乾隆皇帝对班禅在途中的安危冷暖关怀备至,不仅要求各地官员做好迎送,还特派大臣全面重修了宏觉寺,并将修缮一新的寺院赐给六世班禅,自此宏觉寺成为历代班禅大师在青海的驻锡地,也为即将到来的历史中一笔浓墨重彩的鲜红备好了“舞台”。
时光悄然来到离我们不远的地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身在青海、常驻塔尔寺与宏觉寺的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在香日德当即致电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表达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拥护解放西藏、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1951年4月22日,习仲勋(前左)率领西北军政代表热烈欢迎途经西安赴北京的十世班禅(前右)
1951年4月,十世班禅从宏觉寺出发,进京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的签订仪式。4月22日途经西安时,受到了习仲勋和西北军政代表的热烈欢迎,这也开启了习仲勋与十世班禅两人40年的深厚友谊。
5月,“十七条协议”签订之后,十世班禅从北京返回西宁宏觉寺并准备进藏。1951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军政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习仲勋代表党中央专程来到西宁宏觉寺,为即将首次进藏的十世班禅送行。
12月19日,习仲勋在西宁宏觉寺会见了青海省党政军代表和来自青海、甘肃各地区、各大寺院的活佛、高僧大德、地方千百户、僧俗群众,并主持了为十世班禅进藏的送行仪式。此后十世班禅一行历经半年多跋山涉水,于1952年6月30日返回历代班禅驻锡地、格鲁派六大寺之一、位于西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登上了历代班禅大师的宝座,举行了盛大的坐床仪式。今天的宏觉寺里,当年习仲勋与十世班禅会面的房间依然保留着原样,习仲勋为班禅献上哈达祝他一路顺风的塑像将这个西藏和平解放过程中的重要时刻永久定格。
回望宏觉寺的千年历史和法脉,不难看出,它是“金色”的,更是“红色”的;不仅是一处庄严的朝佛圣地,更是爱国爱教、促进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基地。
千年宏觉寺,这座由多民族共同铸就的藏传佛教名刹,在历史长河中织就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画卷,今天的人们不断地为这幅画卷续写着更新更美的篇章。
觉悟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