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宗教的理论为基础,采取多种方法,运用大量资料,对俄罗斯东正教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下文称为“政教关系”)进行全面考察。
本文主要研究了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会和政权的状况,内容既包括政权对教会内部事务、地产、司法的影响,也包括教会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以此来探讨俄罗斯政教关系是“二元制权力结构”及其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并分析影响政教关系变化的因素。
全文共分五部分:基辅罗斯时期——政教二元制权力结构的形成,即第一次政教联盟的建立。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为自身政治、经济等利益,引进、推行东正教,并积极扶持东正教会势力的发展;东正教在罗斯刚刚确立,力量弱小,必须依附于王权发展自身势力,因此极力为中央政权服务。这一时期政教权力互相依存,互相利用,共同促进了罗斯国家的封建化。封建割据时期——政教二元制权力结构的解体,即第一次政教联盟的破裂。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状态,统一的中央政权不复存在。王权旁落,各地王公势力强化,各教区主教依附地方王公,为其歌功颂德。蒙古统治时期——教会寻求新的政治盟友,为政教再次联盟奠定基础。教会依靠蒙古统治者给予的特权,政治、经济地位得到显著提高。教会对莫斯科王公的支持,提升了莫斯科公国在罗斯国家的地位,并成功地推翻了蒙古的统治。
中央集权形成时期——政教二元制权力结构的恢复,即政教联盟的再次形成。为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教双方互相支持、互相利用。随着中央政权的加强,政教联盟内部斗争初露端倪:王权开始进行削弱教权的斗争。沙皇专制时期——政教联盟内部斗争日趋激烈。围绕教会特权、教会地产等问题政教双方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经过伊凡四世、尼康、彼得大帝教会改革,到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教会成为沙皇专制的驯服工具。影响政教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在于:1、双方力量的消长状况。基辅罗斯时期,中央政权实力强大,东正教会力量弱小,政教联盟建立;封建割据时期,中央政权不复存在,中央教会权力并未解体,中央一级的政教联盟破裂。2、各自的利益。共同的利益使政权、教权结成联盟,如统一的国家有利于政权、教权的发展。不同的利益使政教联盟内部斗争不断,如教会地产问题,政权为巩固自身统治基础,没收教会地产分给中小贵族,教会为保障自身利益坚决反对。3、外部力量的影响。拜占廷对罗斯的政治-宗教束缚,使政教联盟为争取罗斯教会自治而努力;蒙古统治对罗斯政教关系的影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