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经济
 
清代蒙古喇嘛寺庙经济收入及来源
发布时间: 2022/1/21日    【字体:
作者:贾原
关键词:  清代 蒙古喇嘛寺庙 经济收入  
 
 
内蒙古地区的喇嘛教作为藏传佛教的一支, 从13 世纪后期, 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扶持下, 传入蒙古地区。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 元朝统治时期, 喇嘛教一直是宫廷贵族信仰的宗教, 在蒙古族一般民众中, 未能扎下根基。
 
16 世纪后期, 在阿拉坦汗的倡导和扶持下,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和发展起来, 为以后的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7 世纪中期始, 在清朝统治阶级和蒙古封建贵族的扶持下, 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发展到鼎盛时期, 从康熙到嘉庆年间, 内蒙古喇嘛教寺庙和喇嘛人数发展到最高峰。清朝中期, 内蒙古喇嘛教寺庙约有1800 多座; 喇嘛教人数约有15 万人。经200 余年的传播和发展, 喇嘛教深入到整个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领域之中, 对蒙古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寺庙经济的发达和衰弱是喇嘛教兴衰的重要标志, 也是喇嘛教政治势力的重要体现。
 
由于清代喇嘛教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与其相适应的, 喇嘛教寺庙的经济实力也有了很大发展, 大寺庙和呼图克图、葛根等上层喇嘛, 都占有很多土地、牧场、牲畜、房屋、商号, 在蒙古地区经济中, 占据很大优势。有的大寺庙、大呼图克图、葛根已成为蒙古地区最富有的阶层。例如喀尔喀地区,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拥有牲畜达14 万多头,而喀尔喀地区各爱玛克的王公贵族中, 最富有的也超不过5 万头牲畜,喇嘛也就成为最吃香的行业。
 
内蒙地区也是如此, 各大寺庙和大呼图克图、葛根等上层喇嘛拥有的财产, 远远超过了各旗王公贵族和富裕户的财产。列举一些大寺庙拥有财产的情况。
 
1.包头五当召, 管辖牧地有: 东西长约75 公里, 南北宽约40 公里。据1925 年统计, 在这块地区内, 有寺庙耕地4000 余顷, 每年收银洋租6000余元, 收租粮1985 石。此外, 还有1 处煤矿, 大片森林和牧场, 寺庙共有牲畜, 牛马1000 头, 羊20000 余只。
 
采矿业和矿租,从1914 年开始, 五当召在石拐地区,与民漠南公司、大矿业有限股份公司、广兴矿业有限股份公司等联合开发煤矿, 寺庙从中分得红利11 成。这是一笔很大的收入, 每年约得分成:煤40 多万斤, 现洋10 余万元。
 
2.呼和浩特席勒图召,据民国初年调查, 在出租房屋2000 多间, 拥有耕地20000 多亩, 拥有大小牲畜10000 余头, 在大青山北召河南区, 拥有管辖大片牧场, 即希拉木伦苏木全境为该庙所属牧场。
 
3 阿鲁科尔沁旗德博勒庙,   据1946 年计, 拥有耕地20000 亩, 牲畜, 羊4800 只、牛1700 头、马1000 匹、骆驼700 峰、猪500 口。经商资本313 万银元。畜群放苏鲁克10 多户, 有阿勒巴特48 人, 雇工人数达809 人。据1957 年的统计, 内蒙古地区各寺庙及呼图克图、葛根等上层喇嘛拥有牲畜达60 余万头。其牲畜最多的寺庙有: 乌兰察布盟达尔汗旗的贝勒庙百灵庙 50000 头; 四子王旗的锡拉木伦庙20000余头; 包头的五当召30000 余头; 锡林郭勒盟的贝子庙30000 余头; 呼伦贝尔盟的甘珠尔庙20000 余头。
 
清朝统治阶级不仅在政治上支持喇嘛教的发展, 而且在经济上也大力扶持喇嘛教的寺庙、呼图克图、葛根等上层喇嘛。清廷给大寺庙、呼图克图、葛根赐赏阿勒巴特、土地、牧场、银粮等数目之大, 都表明对喇嘛教的巨大支持和鼓励。如对呼和浩特的勒图召、大召、小召、包头的五当召等大寺庙、大呼图克图、葛根均赐赏大批阿勒巴特、大量土地、牧场和牲畜, 有的是清廷直接赐赏的, 有的是在清廷指意下批准赠送的。
 
清廷为了扶持发展喇嘛教, 对北京、沈阳、承德、呼和浩特、多伦诺尔和锡勒图库伦各寺庙的喇嘛都有定员规定, 按定员数目发放钱粮。如锡勒图库存伦喇嘛, 定员1000 人, 每年发给白银1000两, 羊1000 只、米1000 斛。1721 年规定, 北京各寺庙喇嘛定员为938 人, 每年拔银13175 两。1736 年福佑寺建成后, 规定住庙人数为340 名,自此, 驻京喇嘛人数增至1278 名, 每年按此数发给钱粮。阿勒巴特是指终身为寺庙、呼图克图、葛根缴纳赋税和服劳役的人, 阿勒巴特不同于藏区的农牧奴, 有一定人身自由, 主人不得买卖和私用大刑, 但可以赠送、赏赐和奉献,  阿勒巴特终身为寺庙耕种土地, 只许留少量的口粮; 充当牧工, 工费仅能维持生活;3缴纳沉重的赋税, 而且主人还可以没收其财产;另外还有明目繁多的临时摊派。
 
蒙古五公贵族为表示对喇嘛教信仰的虔诚,亦从经济上大力扶持喇嘛教。他们把自己的阿勒巴特、土地、牲畜及金银财物奉献给寺庙和呼图克图、葛根。这也是寺庙和上层喇嘛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如, 呼和浩特席勒图召的六世呼图克图在喀尔喀车臣汗部一个贵族家中转世后, 为这个呼毕勒汗, 在大青山北建立了普会寺, 并为席勒图召带来了几十户阿勒巴特、几千头牲畜和大批财产, 土默特旗衙门又划给了大片牧场作为供养之地。包头五当召的大片土地、牧场、矿产与阿勒巴特户, 是经理藩院和绥远将军衙门批准, 由土默特旗和乌兰察布盟茂明安旗、乌拉特东公旗三旗之间的界地划给的。哲里木盟莫力庙的大片牧场和阿勒巴特户是达尔汗旗的王爷奉献的。
 
此类实例, 在内蒙古地区是不胜枚举的, 蒙古族王公贵族、富户常常把自己的土地、牧场、牲畜、财宝, 奉献给寺庙和呼图克图、葛根, 如献牲畜, 少者几十头、几百头、上千头、多者几万头, 献银两, 少者几百两, 多者几千甚至几万两。呼图克图、葛根等上层喇嘛, 是喇嘛教中的最高权威者。各寺庙的呼图克图、葛根, 每年每月, 有的每天都有大量收入。由于蒙古王公、贵族、官僚、地主、牧主及普通信教群众常常请呼图克图、葛根讲经、祝寿、祝福、祝平安、供佛、追悼亡灵等佛事活动, 信徒群众根据自己的身份、财力状况, 要给呼图克图、葛根赠献大量布施。
 
另外呼图克图、葛根规定按年度、季度、甚至按月进行法会活动。在法会期间, 各旗王公贵族、地主、牧主等富户以及信教群众, 不远千里来叩头、朝拜, 并根据自己的财力状况, 奉献大量牲畜、金银财物。
 
有的影响大、地位高的呼图克图, 周游各地,举行“丁科尔旺”之类大型讲经法会, 前来听经叩头的信徒, 不计其数, 有的2 、3 万, 多达10 余万人。贵族、富户奉献, 信徒群众奉献, 其所得收入惊人。例如, 章嘉呼图克图、土观呼图克图、察罕达尔汗呼图克图、乃吉托章呼图克图、甘珠尔瓦呼图克图等, 每周游一次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伊克昭盟等地, 都能得到1 、2 万头牲畜, 几万———几十万元银元, 另有元宝、金条、珍品首饰等贵重物品, 不计其数。寺庙和呼图克图、葛根的募捐,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每遇修建寺庙, 制作佛像, 或呼图克图、葛根转世、坐床庆典以及其他重大活动, 需要大量费用时, 寺庙以呼图克图、葛根名义, 给各旗札萨克王公去函, 或专派能干的喇嘛前去, 请求帮助, 为寺庙募捐。这样富户要根据自己的定产财力状况, 尽力将自己的金银、财宝、粮食、牲畜奉献出来, 遇有奉献过少的, 王公派来官员追问, 如有表示不满或反对者, 札萨克官府予以处罚。这种在本旗或就近几个旗的范围内的募捐活动的收入, 远远超过信徒自愿奉献的数目。
 
在寺庙中, 喇嘛化缘的收入是也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尤其是对没有土地畜群、牧场、商号等收入的寺庙, 化缘是其财源的重要来源。喇嘛们外出化缘时, 需带很多哈达、捺着寺庙的印件、用纸包好供过费的“奉佛福仓”、果品街物赠施主, 尔后说明来意———化缘。施主接受礼物后, 要根据自己的财力状况, 要以牛、马、羊等家畜或金银财物进行施舍。凡是喇嘛登门化缘的户, 一般少者送羊一只, 对于富户有赠十几只的, 也有上百只的。
 
锡勒图库伦三大寺庙在库伦镇、沈阳、海拉尔、开鲁、奈曼等地, 开设商行七、八处, 经营皮毛、绸缎、布匹、粮食、烧酒和银行等, 年收入达数百万银元。
 
科左中旗莫力庙第四世葛根阿旺图布丹在张作霖的支持下, 出卖土地、大做买卖。在通辽市兴建房屋, 开设赌场, 经营烧酒、当铺等, 并把酒发往草地, 强制分摊销售给牧户, 10 斤酒1只羊, 40 只斤酒1 头牛或一匹马, 强制旗内牧户买他的酒, 牟取暴利。
 
阿鲁科尔沁旗德博勒庙的塔尔巴喇嘛是远近闻名的巨富, 他所经营的商业, 除在本旗有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厂、百货栈、砖瓦厂、饭馆、客栈、当铺等商号外, 在开鲁县需开设“德利元”、“德利广”等两上大商号, 还在开鲁县城内各大商行投资入股, 获得巨额利润。
 
图片以上列举的为少数大寺庙所做大买卖的情况, 至于其他中小寺庙做买卖也很普遍, 方法是将蒙古地方的牛、马、羊及畜产品运到沈阳、锦州、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地出售, 买回那里的绸缎、烟茶、首饰品和马具、家用器皿等货物, 出卖给牧民, 从中牟取利润。另外还寺庙把牲畜放到牧民家代放, 按比例分成 ;由于清政府的大力扶持, 给寺庙以很多经济优待的特权, 如不征赋税或少征赋税等, 使得寺庙的经济势力很大, 所以全区大部分地区, 许多寺庙所占的土地、牧场、牧畜都超过了当地盟、旗封建领主私人占有的数目。所以清代喇嘛教寺庙变成了蒙古地区最富有的地方, 上层的喇嘛同世俗封建领主一样是最富有的阶层。
 
到了1945年,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和有关研究人员经过考察、调查的数目,内蒙古地区庙约1366座,喇嘛人数约6万人。
 
另外:清代属于内蒙古卓索图盟的土默特左、右旗属哲里木盟的郭尔罗斯前、后旗有寺庙36座,这样解放初期内蒙地区实有寺庙约有1408座
 
《前沿》2008 年第1 期
​ 叙拉古之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早期伊斯兰经济思想析论
       下一篇文章:近代草原丝绸之路东北端的文化景观、经济网络和文化认同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