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观察
 
上海静安寺
发布时间: 2022/3/11日    【字体:
作者:觉悟号
 

 
 
那是上海最为繁华的地带之一,高楼鳞次栉比。白天,人声鼎沸、川流不息;夜晚灯火璀璨、光怪陆离,这里的一切充满了现代化的摩登气息。但是,在这个被称为“魔都”的城市中,在这最繁华的南京路上,在这喧嚣的最深处,竟有这样一座庄严、典雅的存在,它就是绵延了千年的传说——上海静安寺。
 
静安寺,又称静安古寺,位于上海市南京路静安区,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孙吴赤乌十年(247年),是一位叫康僧会的僧人主持所建。康僧会来自西域,是康居国丞相的大儿子,单名叫会。他不恋富贵,看破红尘,立志出家当了和尚,人称“康僧会”。
 
康僧会于公元247年来到三国时的东吴。在建业(现南京)建立寺庙,供奉佛像弘扬佛法。不久受到孙权的信敬,并为他建佛塔,造佛寺。
 
寺址原在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建起了一座名叫“沪渎重元(玄)寺”的佛教寺院,这就是“静安寺”的前身。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禅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静安寺”,延用至今。
 
静安寺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整个庙宇形成前寺后塔的格局,主要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从南至北顺序为山门、丹墀、大雄宝殿、法堂、香积楼。东西两侧分布钟鼓楼、东西厢房、观音殿、牟尼殿、知恩阁、报恩阁、观景台、拜经台等。是上海最古老的佛寺。
 
寺内藏有八大山人名画、文征明真迹《琵琶行》行草长卷。静安区亦由静安寺而闻名于世。静安寺的建筑风格是仿宋的建筑风格,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静安寺的诸多佛教造像中,尤以纯银本师释迦牟尼禅定像和巨幅彩玉雕“八相成道”壁画中的佛像最为引人注目。
 
静安寺之建寺,早于上海之建城。早在元代,僧人寿宁就将寺院里每一处景色吟为“静安八景”,三国时记载建寺经过的“赤乌碑”、南北朝时所植“陈朝桧”、原于神僧智严异行而流传的“虾子潭”、南宋仲依所建“讲经台”、沸井浜中突沸的“涌泉”、诗僧寿宁所筑方丈室“绿云洞”、行人取道渡吴淞江的古渡口“芦子渡”、东晋遗存防御海寇的“沪渎垒”。
 
然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静安寺兴亡盛衰,饱经沧桑,房屋数次倾颓,庭院几度迁徙,遗景不复存在。但有关“静安八景”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
 
明洪武二年(1369年),静安寺举行6000斤铜铸大钟鸣响仪式,在屡经风雨沧桑而残存的孤寂的大雄宝殿前,恭请当时著名诗人王逢唱诵百字铭文、祈祷寺庙重铸辉煌。
 
清初以来,静安寺屡经兴废。清乾隆六年(1741年),礼部侍郎麦焕出资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歙县人孙思望倡议捐资重修殿堂。寺僧大海,曾将寺内被火焚余后的宋代银杏树干,雕成十八尊罗汉及一尊韦驮像于寺内供奉。清同治元年(1862),上海租界筑跑马道至静安寺,形成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咸丰年间,静安寺毁于太平天国战乱,唯余一座大殿独存。
 
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住持鹤峰法师收拾残物, 在本地乡绅李朝观等的资助下,于次年修建了山门和佛殿,落成那天,恰逢释迦牟尼佛诞辰,鹤峰法师遵照佛教仪规举行了盛大的典礼,城乡老幼四方云集, 纷纷前来进香礼佛,观光游览,同时买卖耕牛、购置农器,极一时之盛。从此,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都要举行庙会,为期三天,寺院的四周设立摊位,出售农副产品、衣服及日用品等,每日烧香的信徒及游览的观众多达成千上万人,各种车辆为之停驶。光绪九年(1883)由李朝观作记、住持鹤峰法师勒碑,《重建静安寺记》碑文今仍保存于寺内。
 
“静安寺”如今矗立在上海市最繁华的中心地带,这座绵延了千载的古寺经历了盛衰枯荣,始终屹立不倒,在滚滚尘世为众生提供着一方可以安心养息的净土。一生必访的108佛教圣地之一,来上海静安寺吧,来这儿感受千年古刹的厚重沧桑,感受喧嚣闹市中独一份的清凉。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从超越世俗到走向神圣 \曾润波
摘要: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总统普丁在公开国家发言中所涉及的宗教和神秘元素,选择了能够…
 
阶级投票、宗教投票与德国两大“人民党”的选举表现——基于北威州与巴伐利亚州的比较分析 \张孝芳 李祉球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德国两大"人民党"中,联盟党的支持率保持相对稳定,而社民党…
 
南京国民政府基督教团体立案政策与实践 \杨卫华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试图以立案为抓手,加强对基督教团体的管理与控制,并进行…
 
试析新教参与韩国政治的过程及特点 \郑继永
摘要:宗教对韩国政治有着重要作用。解放之后,新教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在政治和组织…
 
中国近代的基督教社会主义 \周伟驰
内容提要:在基督新教向全球传教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优先传文明还是传福音”的讨论,…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神秘美丽的达扎寺
       下一篇文章:华盛顿圣经博物馆举办纪念展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