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宗教为慈善事业“锦上添花”
发布时间: 2022/7/22日    【字体:
作者:兰文
关键词:  宗教 慈善事业  
 
 
宗教与慈善是一种什么关系?为什么全球有宗教背景的慈善组织能够持久运营?在今后中国公益慈善的推广活动中,宗教可以扮演什么角色?昨日由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在厦门举办的“2015善财领袖论坛”上,曾在国家宗教部门长期工作的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焦自伟执行院长对此有着独到感悟。
 
焦自伟在宗教部门任职期间,联合中央六部委于2012年推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的意见》,这对我国宗教慈善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去年6月焦自伟先生离开宗教部门。
 
以下是台海网记者根据焦自伟先生演讲的整理稿,大小标题为记者所加。
 
公益慈善调节财富,更传递温暖
 
宗教和慈善,现在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可在几年前还是敏感话题,这缘于社会上对宗教有点陌生。公益慈善表面看和经济有关系,是财富再分配的过程,也就是说第一次分配是市场行为,第二次分配是国家财税政策行为,第三次分配是民间自发的财富调节。在这三次分配里,我们如果要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公正,让每个人分享到发展成果,说实在,关键时要靠前两次分配,也就是市场机制是如何运作的,要建立好的法制环境让正当经营的人可以得到适当的一份。其次,是靠国家的财政税收的调节。民间能做的占的份额,对于平衡财富分配这件事来讲是很小的。
 
如果从经济数额上来衡量,民间调节占的比例不大。但是它的意义巨大,公益慈善事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爱心传递和温暖传递的问题。国家或者市场,就算你做的再公平、再公正,从物质上来讲让大家公平一些,但是这样一个财富过程里面往往不涉及情感的温度。
 
比如说,福建是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人均GDP排第八位,这就意味着每一位福建的同胞通过国家财政财税政策的转移支付,实际上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财政状况和社会保障状况都是做了贡献,这通过税收就完成了。虽然我们做了这么多,但是朋友们并没什么感受,甚至从来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因为这纯粹是一个经济过程,没有涉及情感的温度。
 
我们做公益慈善的时候,就像同心慈善基金会一样,照顾一个孤儿,让他(她)去上学,做一点点社会服务,虽然在经济上的数值不大,但这是活生生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带来了情感的传递和温暖的传递。这对于和谐社会、融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起到的作用,可能是多少亿的财政转移支付所不能替代的。
 
宗教情怀让温暖传递更彻底更持久
 
所以从这一点来讲,要做中国当前社会最需要的,能够融合和谐这个社会的公益慈善事业,就离不开精神文化上的价值理念,而宗教界在这一块是非常有优势的。如果公益慈善事业缺了宗教界这样一环的话,那它在温暖社会,传递爱心方面就不那么彻底,不容易持续,不容易有很好的后劲。我们也了解过,很多公益慈善组织做得好的,有的是有宗教背景,有的表面上和宗教没有关系,但是领军人物往往有宗教信仰或宗教情怀的。
 
福建省同心公益慈善基金会重点做心灵慈善、文化慈善,我觉得是特别到位,这正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最最需要的慈善,而不仅仅是一个财富转移的问题。从广普法师,从同心慈善基金会身上,我看到了佛教文化和公益慈善之间的这样一种非常特别的关系。
 
我曾经觉得公益慈善主要是从西方演变的文化概念,本土的文化概念不多或者不明显。实际上,中国佛教的公益慈善的历史非常渊源流长。公益指为社会大众普遍做有意义的事,不只是为某一个人,慈善指付出并不求直接的利益上的回报。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平时和尚吃四方,灾时四方吃和尚。佛教的公益慈善历史渊源流长,中国佛教里的思想文化源头对公益慈善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撑,而且这个支撑非常深入,非常有高度,这是一种自在的慈善。佛教理念不光是对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而且对整个的人类的公益慈善事业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直来宗教界做慈善很欠缺专业化,慈善的数额很大,捐助的款项很大,但是捐助款项的组织往往比较原始,常常是收集了一笔善款,然后交出去,或者是说变成米、面、油、盐送出去。这次同心慈善基金会举办善财领袖论坛,说明我们佛教的慈善正在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上台阶,已经从捐钱捐物捐款上升到了专业化的理念化的乃至心灵化的文化慈善的探讨。
 
要把一个公益慈善坚持做下去,如果只是打造一个企业的形象,或者着眼于自己慈善的情绪和冲动都是不容易持久的,因此许多公益慈善机构人员的流动性特别大,跳槽非常快,要想能够可持续的做下去,还是要有公益的情怀。从全球来说,宗教界做慈善也是慈善界的主力,在我们国家宗教慈善一定是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台海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近代以来日本宗教对话发展的政策性动因论析 \陶金
摘要:受1893年万国宗教大会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的宗教团体已经出现了多…
 
从“基督教世界”到“信纲式国家”:现代宗教权利的萌芽 \董江阳
摘要:人类历史从宗教暴力,到宗教宽容,再到宗教自由,经历了一个漫长艰苦的演化过程…
 
良心自由:公民社会的“灵性资本” \张生
——《良心的自由——从清教徒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评介<正>《良心的自由——从清教…
 
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教牧初探 \楼天雄
摘要:1957年2月22日,德国政府同德国福音派教会签署了有关军队宗教服务的“国家协议”…
 
双赢的分离:试析智利天主教会的去特权化——19世纪中期至1925年 \张佳蓉
摘要:智利建国初期,以天主教国教地位为核心的教会诸多特权得以确立。19世纪中期始,…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2021年美国慈善捐赠预估超疫情前
       下一篇文章:从衰熄到兴盛:当代宗教慈善与社会资本积聚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