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政教关系
 
美国的政教分离与基督教政治的关系——我写《美国的本质》的动机
发布时间: 2008/1/28日    【字体:
作者:于哥
关键词:  政教关系  
 
    

                                                               于哥
 

   拙作《美国的本质》被封半年,我以为自此这个帖子会不再露面,会永久地沉下去。没想到斑竹又解了封,使这个帖子又有了面世的机会,结果在众多的跟贴的支持下,又浮了上来,而且一直在前页。
 
   感谢大家的支持,我因此也感觉有必要对此贴做一个补充,解答一些读者的善意的疑惑,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我写此书的动机,另一个是关于美国的政教分离原则与美国的基督教政治的关系。这两个各方面都在已出版的书中收录,在此摘录出来,谨供大家参阅。
 
   此外,还想给大家说的是,此书出版后,在国内引起的反响不亚于在网上的反响。有关渠道将此书提交给了国家的高层人士,外交部李部长也通过德生公司的老板获得了此书。美国驻华大使雷德也将在四月到北京大学做一个关于本书的主题演讲,题目是《美国外交的价值渊源及其现实目标》,可以看作是对本书的一个补充,届时也会有众多的中国知名学者参加。香港凤凰卫视的记者在与华人唯一的“社科诺贝尔奖”布鲁格奖获得者余英时先生对谈时,也谈到了此书。余英时先生原为美国几个名牌大学的教授,也是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士。
 
   本书在北京各大书店和当当网上,也在畅销书之列。
 
   我说这些,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大家对本贴的支持,不乏知音,而且正在获得回报。
 
   谢谢大家的支持,当然也谢谢诸位网友的批判。
   
   我为什么写《美国的本质》--关于本书的写作目的和本书的性质
  
   本书写完以后,先在网上抛了出来,引起了较大反响,计有国内外百家以上的网站予以了转载,并附有大量的评论。有许多评论是本人始料所不及的,并感觉到承受不起,比如说本文是“两百年才遇的一好文章”,“比李敖还敖”,“十年没读书,仅读此事可矣”等等,也有一些批评和质疑,这些批评和质疑无疑对完善本文很有益处。
 
   在众多的评论中,笔者认为有一个问题需要专门来嘱文予以回答,就是关于本书的写作目的和动机,因为这关系到本书的客观性的问题,涉及到读者对本书的认识和定义。
 
   关于本书的动机,有些读者怀疑本书是要播新教,是在借议论美国而传播新教的好处,对此我想说的是:这是本从社会学角度对美国的宗教与社会进行客观考察的书籍,传播或宣传某种宗教笔者能力所及。
 
   本书出于主题的需要,自然要介绍一些宗教思想和宗教流派的理论,要介绍一下这些流派和理论是怎样说的怎样信的;同样出于主题的需要,本书也需要介绍一下这些宗教思想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生的影响。
 
   笔者所介绍的,其实多数主要来源于国外学术界或社会上的一些流行看法,比如,关于资本主义与新教的关系,关于美国资本主义与清教思想的关系等等,这在全世界包括在中国的学术界都是被嚼烂的话题,已经有无数的学者在此问题上耗过心智,打过笔仗,其中包括松巴特等大牌。笔者在文中所作的,仅仅是把它简要介绍出来而已,并非是笔者的独创,也并非新鲜的话题。
 
   再比如,关于小布什主义与统治神学的关系,以及布什的神学与里根神学的区别的问题,这在美国的研究界也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也有一些主流看法,那就是本书所介绍了的,一般看法是,小布什深受统治神学影响,里根的神学则是个人主义的神学。笔者本人无意去对里根神学或布什神学任何一种进行贬抑或追捧,只介绍是如此,就够了。
 
   笔者写此书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一个全新的看待美国的角度,介绍一个全新的分析和看待美国这个国家和社会的角度,介绍一下美国国家的创立与基督教的深刻关系、美国的发展与基督教的深刻关系、美国的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外交等等与基督教的深刻关系,以及介绍一下国外一些学者从基督教与现实政治角度对中美关系的预测,等等。所谓全新的角度,其实也仅仅是对中国而言是全新而已,在一些国家,这个角度和书中所介绍的一些看法,都被当作惯常的角度,或者是常识。比如,如果你要说美国的总统大多数都是基督教徒,可能在别的国家都没人反对,伊斯兰国家反而会对你大加表扬,说你道破了美国的实质。美国人也不会反对,不信你查一下美国大使馆的网页,他们用中文简体写着:“美国这个国家之所以伟大,与美国的历届总统都相信或者追求基督教有关系”。再比如,如果你说基督教对美国的政治和外交影响很大,包括美国人在内的别的国家人,也都不会反对,因为仅仅看美国的那些牧师对选民的影响,就足够了。美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的人每周都去教会,教会的牧师就是他们的“政治委员”,思想顾问,牧师对时政的评论对选民的选票的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总统候选人们都在盯着这些广袤的票源。你看那位葛培里牧师,因为有着广大的信徒,从卡特开始,就是白宫的座上宾,每一位总统都以认识葛牧师而自豪。关于选民的宗教趋向与选票走向的关系调查资料比比皆是,一些结论也是外国的常识。
 
   但在中国,至少从网上的反映看来,本书提供的这些视角确实是新鲜的,书中提出的一些看法也是颇能刺激和震惊人的,引起一些人的怀疑或反对,甚至是叫骂。包括去了美国的中国人士,这与中国学术界的长期的闭关自守、一言独大的特点有关。
 
   其实,对于本书,完全可以把它当作是作者的长期的一点读书笔记或者一点点心得。
 
   笔者在大学和博士课程期间,主要研究的就是宗教社会学。主要的攻读方向是众所周知的那位德国的韦伯。韦伯的所有著作,他自己最满意的称呼,就是《宗教与社会》,宗教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宗教与政治的互相影响,是很多国家尤其是有着深厚宗教传统国家的学术界一直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笔者所研究和关注的问题。美国的宗教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宗教与政治的相互影响,在全世界也一直引人注目,一直是社会学的一个很好素材。在这方面的研究著作汗牛充栋,不可胜数,笔者也阅读了大量的此方面的资料。这本书,基本上是笔者近些年读书笔记的一个整理,如果有一点自己的东西,那就是添加的一点点心得。比如,关于美国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关于路得·金的黑人维权运动与基督教的关系,关于美国对华外交的基督教因素,关于中国人对个人主义的感觉和认识等等,都属于心得之类。
 
   所以,对于本书,比较中道的看法是,把它当作一个社会学家对美国的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所作的读书笔记和心得,或者夸而言之,是一个这方面的考察。
 
   有些讨厌基督教的读者也对此书显示了不快,其实大可不必。你可以讨厌基督教,但不可以不看本书所揭示的美国的内政和外交都深受基督教影响这一事实。闭眼不看是不太明知的,这将会妨碍你或我们国家与美国这个当今的巨无霸打交道,而会使你或国家的利益受损失,相反,则会使你和国家受益。比如,在文革的时候,英国的商人们来中国时,在他们的提包中都揣上一本红宝书,在商业谈时经常拿出来读一读,这让当时的国人大加赞赏,也让英国的商人们捞足了便宜。他们就会利用这一点,仿效他们比闭眼不看要高明一些。
 
   其实,在看清这个事实之后又能从这个事实中找出点与美国人打交道的聪明方法,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笔者也可以窃以为喜了,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可以偷着乐了。
    
   最后,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特地向为本书出版付出巨大努力的一些前辈和学长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是本书出版公司的金刚编辑、韩东言董事长,我写作的老师和前辈史铁生老师,我的朋友主持人张越,评论家作家何东,华夏出版社陈希米老师,以及香港三联出版社的陈翠玲总编等等,他们不一定赞成我的观点,但他们对我观点的宽容和以及很有指导意义的批正,却使我受益无穷。
  
   (于哥,于北京,2006年9月19日)
 
  
附:  
  
                    美国的政教分离与基督教政治的关系
 
   
   (书中的前部分略)
  
    长年生活在美国的日本社会学家栗林说,在美国这个国家,如果布什总统说:“我最看重的,是信仰”,那么,会有众多的人为之欢呼喝彩;如果布什进一步说:“我日常都是依照信仰来处理国家大事”,那么,会有无数人高举双手,唱和“阿门”;如果布什对大众说,“你们才是将自己献给耶稣福音的弟兄”,那么,布什的当选,就会被原教旨主义者们欢呼为“神的大能”。(40)这种说法有夸张色彩,但确实也反映了布什的社会基础和神权政治的实质,反映了美国的社会实质。
  
  布什政府表现出来的这种神权政治色彩,被欧洲以及美国国内的一些势力质疑为是否有违政教分离的精神,我对布什政权的这番描述也被一些读者认为与前一部分关于美国这的政教分离原则的描述相矛盾。
  
    其实,布什政府的做法并不有违于美国的政教分离的原则,我的描述也不矛盾。
 
    我们在前面说过,政教分离是新教教义的一个原则,新教的始作俑者马丁·路德对其作了经典的论述,很多新教教派如敬虔主义再洗礼派等等都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在实际中,政教分离原则在政治生活中的也由新教国家率先确立和施行。我们在前面也说过,路德被尊为美国的建国的精神上的国父,美国的建国者们当初也遵循路德的思想,严格地确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并且被遵守下来。
 
    但是,这一切并不妨碍像美国这样的基督教国家的公民支持基督教徒们去参与政治,并不妨碍他们赞成这些基督徒们把他们的宗教信仰付诸于他们的政治实践政治。当政治领袖们的行为颇为符合或者鼓吹选民的信仰时,他们会受到选民的人热烈欢迎和鼓励。
 
    所以,政教分离的美国同时又保留了另外一个传统,就是当基督教徒的政治家们把基督教的政治原则和社会理念付诸于他们的政治实践时,会受到基督教选民的支持欢迎和追捧,选民会支持和鼓励政治家们进行符合基督教信仰的行动,支持政府在全世界推行和建立基督教文明秩序,甚至美国会形成官民一致的对外传教实体,美国政府也因此经常会表现出神权政治的色彩。
 
  这是基督教徒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美国这个国家的一个本质的两方面表现,而不是相互矛盾的表现和表述。
 
  布什在解释政府人员的信仰和政教分离的原则的关系时说的一段论述,比较典型地反映了美国这个基督教国家的多数基督徒对于政教分离原则与政府工作人员信仰的关系的认识,也很简明地解释了为什么美国这样坚持政教分离的国家同时又经常表现出神权政治的色彩。
 
  布什说:“我相信政治和宗教的分离。宗教不是政治,而正直当然也不是宗教。一旦教会进入了政治领域,它就要冒失去自己使命的危险,这个使命就是,传输上帝所说的话语。政治是一个讨价还价的世界,是一个民意调查的世界。而教会是建立在上帝的话语的绝对的原则之上的,不是建立在人的话语上的。
 
  但我想明确一点,我们将欢迎,我们应该欢迎有信仰的人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基督教信徒进入这一舞台
是绝对需要的。正像你们的信仰帮助你们决定如何生活,你们对政治的参与也决定我们的民主运转有多好。民主运转的有多好完全取决于那些愿意参加的人的素质。”(41)
 
  也就是说,政治与宗教是应该分开的,但是,基督徒时应该参加政治的,并且,这个政治因为基督徒的参加而会会变得美好。
 
  实际上,可能是因为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统,考虑到美国多民族以及其他信仰的存在的事实,布什的话语还比较委婉,作为美国占美国大多数的人口的基督徒,其大多数既坚持政教分离,又坚持政治家的主张和思想必须符合基督教教义,并且去实践基督教教义。
 
  这就是美国这个新教徒组建的主张政教分离的国家为什么会常常表现出神权政治的色彩来的根本原因。
 
    美国在二战后的几届政府常常带有神权政治的色彩,而这几届政府又在美国比较有人气。一届是艾森豪威尔政府,一届是卡特政府,再一届是里根政府,还有现在的布什政府。卡特,里根,布什都已讲过,我们看一下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的就任典礼上的表现,反映出他对美国的政治与宗教的理解和把握。他在就职演说的起头,先在所有听众面前作了一个祷告,他说:
 
   “在开始表达我认为与此刻相宜的想法之前,请容许我荣幸地念一段个人的祷词。
 
    全能的主啊,当我们站在这里时,我和那些今后将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同事一起祈求,愿您给我们以帮助,使我们尽善尽美地奉献我们的一切,为在场的诸位以及四面八方的同胞服务。
 
  我们祈求您赐予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以使我们的言行受到指导和受到这块土地上的法律的制约。我们还特别祈求您赋予我们公正和善良,使我们关怀所有的人,而不论其地位、种族和职业。
 
  在宪法概念的职业下,愿所有不同政治信仰的人能精诚合作,并以此作为共同的目标,这样,我们就能为我们挚爱的国家和您的荣耀而工作,阿门!”(42)
 
    我们知道,在艾森豪威尔时代,国会批准在国旗效忠誓言中加上“上帝庇护下的的一个国家”的短语,并在硬币上加上“我们信赖上帝”的字样。
 
  艾森豪威尔还率先参加在首都华盛顿五月饭店举行的全国早餐祈祷会,成为美国总统的一个惯例。
 
  从艾森豪威尔开始,美国的总统行政体制在被人称为“帝王总统制”同时,又开始被称为“祭司总统
制”。就是说,总统往往成为国民信仰的代表,这个信仰就是基督教。
 
    艾森豪威尔是被认为美国现代的伟大的总统之一,从1952年到1960年连任两届。艾森豪威尔的一些做法在当世和现在会被质疑有违政教分离的原则,但他的行为,正是在宪法规定政教分离而多数国民又是基督教徒的背景下的行为,反映着新教徒的主张政教分离而又支持基督教信仰的政治领袖的两个并行不悖的原则。
  
  我们中国人因为没有经历过着宗教的洗礼,也没有经历过大众选举式的民主,可能难以理解美国的这种状况,所以,一些读者看到本书的第一章和现在的论述之后感到难以理解,甚至有人认为有些矛盾,那么,把上面的阐述打个比方,就会理解这一点。
  
    我们在讲述美国的政教分离一节中说过,在美国人的心目和实际的政治运作当中,美国如果是一个大的社区的话,政府就是这个社区的物业公司,国民百姓则是业主,政府官员就是业主掏钱雇来的负责保安和卫生等公众事务的,物业公司by people,for people,是美国百姓的一般认识。
 
    那么,关于政教分离的原则,用业主与物业公司的关系比喻,那就是,你物业的就业好物业这点事就行了,做好你的本职工作,管好保安,扫好垃圾,做好共公共设施维修就行了。至于业主信仰什么,搞什么宗教活动,那你就别来管,你也管不着,你不能强迫或诱导业主的信仰,不能强迫他去信你们物业公司的人员或老板所信的宗教。宗教是牧师和教会的事,由业主自由选择,通过牧师和教会来满足自己的宗教生活。
 
  那么,关于业主对物业人员信仰的支持方面,也比同样用居民与物业公司的关系来比喻的话,那就是,如果物业公司的经理或物业人员如保安或者扫垃圾的,与业主的信仰一致,那么,自然就能获取业主的信任和支持,因为业主们自然认为信仰他们的宗教的认识可信的最好的。如果物业经理在行动中经常能够身体力行地其实践他们的教义,荣耀他们的宗教,那么,就会赢的业主的赞许和表扬了,就会容易取得长期合同,甚至会受到欢呼。
 
  这样的简单比喻,就能够搞明白了。
 
  简单来说,美国的政教分离,来源于美国的宗教性,而百姓持支持政府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政策,也正是这个宗教性的表现。两者是宗教性这同一本质的两个方面,不是相互对立和矛盾的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法]埃里克·洛朗,《布什的秘密世界》,新华出版社2005年,第17页。
(2):Chicago Tribune,March 2,2003
(3):栗林辉夫《布什的上帝与上帝之国美利坚》,日本基督教出版局,第11页。
(4):[法]埃里克·洛朗,《布什的秘密世界》,新华出版社2005年,第11页。
(5):同上,第12页。
(6):同上,第17页。
(7):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September 11,2002
(8):David Frum ,The Right Man,2003 转载自栗林辉夫《布什的上帝与上帝之国美利坚》,日本基督教出版局,第36页。
(9):[法]埃里克·洛朗,《布什的秘密世界》,新华出版社2005年,第18页。
(10):栗林辉夫《布什的上帝与上帝之国美利坚》,日本基督教出版局,第7页。
(11):同上,第8页。
(12):同上。
(13):David Aikman《布什总统的信仰历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49页。
(14):栗林辉夫《布什的上帝与上帝之国美利坚》,日本基督教出版局,第47页。
(15):同上,第48页。
(16):栗林辉夫《布什的上帝与上帝之国美利坚》,日本基督教出版局,第42页。
(17):栗林辉夫《布什的上帝与上帝之国美利坚》,日本基督教出版局,第50页。
(18):同上。
(19):同上,第51页。
(20):栗林辉夫《布什的上帝与上帝之国美利坚》,日本基督教出版局,第24页。
(21):麦克·希尔,《布什的启示录情结》,见Couterpunch January,2003
(22):David Aikman《布什总统的信仰历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48页。
(23):栗林辉夫《布什的上帝与上帝之国美利坚》,日本基督教出版局,第35页。
(24):布什《在伊拉克战争胜利宣布仪式上的讲话》。
(25):David Frum ,The Right Man,2003 转载自栗林辉夫《布什的上帝与上帝之国美利坚》,日本基督教出版局,第36页。
(26):见《创世纪1:28》
(27):《马太福音28:19》
(28):《马太福音28:20》
(29):[法]埃里克·洛朗,《布什的秘密世界》,新华出版社2005年,第18页。
(30):松尾文夫,《拿枪的民主主义》。小学馆2004年,第355页。
(31):同上,第357页。
(32):[法]埃里克·洛朗,《布什的秘密世界》,新华出版社2005年,第17页。
(33):理查德·茂,《布什政治中的宗教的作用》,见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March 17,2003
(34):David Aikman《布什总统的信仰历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49页。
(35): Chicago Tribune,March 2,2003
(36):[法]埃里克·洛朗,《布什的秘密世界》,新华出版社2005年,第14页。
(37):栗林辉夫《布什的上帝与上帝之国美利坚》,日本基督教出版局,第34页。
(38)(39):乔治·W·布什,《2005年在第二届就职仪式上的讲话》
(40):栗林辉夫《布什的上帝与上帝之国美利坚》,日本基督教出版局,第46页。
(41):David Aikman《布什总统的信仰历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71页。
(42):《美国总统演讲集萃》,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第236页。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宗教问题门外五谈
       下一篇文章:对于儒教之为教的社会学思考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