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经济
 
宗教与新闻传播的演进
发布时间: 2011/3/17日    【字体:
作者:张志鹏
关键词:  宗教 新闻  
 

 
                                         张志鹏

  
    新闻传播牵引着社会的加速变化,如今,全世界每天有近4亿份报纸在传播,全社会拥有20亿多台收音机和8亿多台电视机。随着传播技术的创新和高度的商业化操作,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新闻传播的结构和效率,另一方面也需要努力探讨新闻传播如何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从新闻传播的演进历史来看,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总体来看,人类历经的传播方式有: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在不同的阶段,宗教影响新闻传播的渠道和效果有所差异。

  在口头传播阶段,宗教人士成为跨地区新闻传播的重要力量。在古代印度,云游僧人除传教外,还要给人们讲述他看到和听到的新闻。基督教传入印度后,传教士们也旅行各地布道和传播新闻。僧人和教士在辩论宗教教义的同时也互换新闻信息。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徒离开家乡到很远的地方去朝圣,这些朝圣者又成了一批新闻传播者,而庙会和节日庆祝场所则是他们传播信息的最佳场所。

  然而,口头传播毕竟有限而且容易出错,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开始了文字传播。唐朝时期,中国的印刷工匠在战争中被阿拉伯人俘虏,794年,巴格达开始建厂造纸。之后,在阿拉伯人不断遭受基督教武装的侵袭中,造纸术经过西班牙这个通道传至欧洲基督教世界。1189年,基督教国家的第一个造纸厂在法国耶罗建立。

  在欧洲宗教改革中,需要大量印行各种民族语言文字的圣经,德国古登堡印刷机的发明成为宗教改革背后不可或缺的技术条件,也成为推进现代新闻传播的必要技术条件。伴随宗教改革而大量印行的圣经提高了大众的识字率,为现代新闻传播培育了理想的识字受众。宗教改革在赋予个人解读圣经的权利之外,也促发了商业报刊的兴起以及“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对此,马克思指出:“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基督教)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1618年至1648年,欧洲发生了由宗教冲突引起的以德意志为主战场的“三十年战争”。这场大战刺激了卷入战争的德国、荷兰、英国、法国、丹麦等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1844年5月24日,美国发明家莫尔斯用电报代码发出了第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什么?”远距离信息传播成为可能。

  在清政府依旧实行专制统治的情况下,第一批基督教传教士来华办报,揭开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序幕。其中,1815年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近代化报刊,它以“阐发基督都义为根本要务”,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则是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报刊,该报在1837年5月号上首次报道了马可波罗来华的历史事件。《万国公报》(其前身为《中国教会新报》)也是一份深具影响力的中文宗教性报刊。有研究者指出,后期到中国传教的欧美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等人之所以比其先行者利玛窦的影响更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为先进的传播工具——报刊。

  进入21世纪后,带有比较明显政治色彩、宗教色彩、意识形态色彩的各种“硬传播”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娱乐、文化传播等“软传播”则更为有效。但这并不表明,宗教、公益、教育等的媒介活动就失去了空间,相反,宗教可以很好地利用新型传播技术,从多方面影响新闻传播发展的途径。例如,目前宗教网络化轨迹日益明显,各大宗教的网站数以万计。再如,今年,香港佛光道场举行了2010年第二届“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为弘扬新闻传播事业的真善美,星云大师再次慨捐1100万元奖励优质媒体。

 
                              (本文转载自:《中国民族报》)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宗教的经济学阐释
       下一篇文章:佛教经济学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