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萨满文化可能有人讲:“萨满是不就是跳大神吗?”其实萨满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渊源。近些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的启动和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萨满文化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我们长春市就有两个以“萨满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旅游园,也有两个“萨满文化”专门的研究结构。九台市还被中国民协命名为“萨满文化之乡”。可以说,萨满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虽然如此,谈到萨满文化还有很多人感到困惑,甚至有很多误解,所以我今天在里就萨满文化一些基本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主要分三个部分:一是谈谈萨满其人。第二,讲讲中国萨满信仰的现存形态及其特征。第三,讲讲萨满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
一、萨满其人
什么是萨满?萨满是怎样传承的?萨满有哪些特质,萨满有哪些职责,这些问题常常是朋友们向我发问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萨满文化的常识性问题,也是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萨满?
“萨满”这个词,经过世界各国学者的讨论,多数认为源于满—通古斯语。我国丰富的历史文献为解读萨满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在12世纪时南宋有一个哲人徐梦莘在他撰写的《三朝北盟会编》中,就有“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的记载。这是世界上现在所知最早记载萨满的一条史料,就是说萨满是女真族的年长的女巫。这条史料为解决萨满的词源问题提供了支持。从我们这些年在北方满、鄂伦春、鄂温克、锡伯等民族的调查也表明,萨满是这些民族巫师的称谓,词意是无所不知、知道的意思。萨满是这些民族的智者。当然,萨满并不仅仅在满—通古斯语中传承,在蒙古族,达斡尔族,西北的一些民族中也有传承,只是称谓不同而已。维吾尔、哈萨克、克尔克孜等突厥民族称萨满教巫师为“巴克西”。
“萨满”本为满—通古斯民族的一个民俗用语,后被提升为学术用语。那么,它何以被传入西方,并引入学术界的呢?这主要得益于西方一些去西伯利亚旅行的探险者和传教士。
17世纪下半叶,艾瓦库牟大主教一行人在西伯利亚旅行中,指挥官十分渴望知道此次远征的运气,便请附近的通古斯萨满预测。艾瓦库牟大主教却将萨满视为对手,通过祈祷阻碍萨满的预测,与其展开竞争。结果萨满预测天气失准,大主教获得了胜利。在大主教所写的报导中,首次提到萨满,并指出了萨满的宗教作用。从此,在游记、俄国文献和传教士的活动中,“萨满”用以指称发现于西伯利亚社会的宗教职能者。此后,俄国和欧洲的旅行家、探险家和民族学家纷至西伯利亚旅行和考察,发现当地通古斯人的宗教信仰萨满教及其宗教巫师萨满迥别于西方的宗教体系,难以用已有的宗教术语来表述他们的宗教形态,只好因袭传统,仍称其宗教巫师为“萨满”,并依此称其宗教信仰为“shamanism”,可译成“萨满主义”或“萨满教”。
概括来说,什么是萨满?应怎么界定萨满?中西方学术界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方学者把是不是出魂,或叫昏迷术,具体说有没有脱魂、附体的行为作为一个标准。我国学者更侧重从萨满作用的视角考察萨满,强调他的功能性。我在博士论文中提出界定萨满的四个要素:一是萨满的氏族性,二是萨满的世界观,三是萨满的职能,四是萨满的通神方式。我认为“萨满是以所属的血缘和地缘群体的利益为出发点,在人、神沟通时充当媒介,并凭借出神术直接与神灵接触,利用神灵帮助他们完成各种神事活动的宗教职能者。”我自己觉得这个界定是兼顾了萨满的群体性、精神特征和社会功能各个方面。从而把萨满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神职人员区分开来。
2.萨满是如何传承的?
萨满是宗教巫师,他是怎么传承下来的?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传承的方式,只是随着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一些变化。
⑴最典型的、最早的也是被认为最有权威性的就是神道传承,俗称“抓萨满”。所说的“抓萨满”就是认为本族已故的萨满灵魂回到本族寻找接班人,一旦抓到某人后,这个人在行为、语言等方面都会出现一系列反常行为,比较典型的就是精神癫狂、精神失常,喜欢野外居住,或者是久病不愈。凡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萨满或一些有经验的老年人就认为是出萨满的症状。出现这种状况多数是在儿童时期,或者是在青年时期。根据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青春期最容易出现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危机,属于常性危机,即具有普遍性。
不同的社会解决危机的方式不同。那么,萨满世界是怎么解决这个危机呢?通过出萨满使精神癫狂的人得到恢复,这是解决危机的重要途径。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出萨满”仪式具有解除危机功能的作用。这方面的实例特别多,国外学者也把这种精神癫狂、精神痴迷的现象统称为“萨满病”。如鄂伦春族大萨满孟金福,16岁患病,他的姐姐、弟弟、妹妹先后病逝,对他打击很大,终日精神恍惚,心绪不宁,经常在旷野林中独居,有时候出现幻视、幻听。他的母亲请来鄂伦春族著名的大萨满为他治病,但几次也没有治好,说必须要出萨满。其母亲便请来邻居给他做神服,并举行了出萨满仪式,此后,孟金福病愈。这种萨满传承是最典型的形态。
但是如果我们用科学的原理加以解释,即可看到,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这种生理、心理危机,古时候人们用什么办法来寻求心理支持,解决这些危机呢?只有通过萨满。他们认为出萨满了,就可以在心理上得到安慰。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暗示。
那么,是不是出现这种情况就一定要出萨满呢?萨满所在的氏族和社会是否认可呢?这往往要通过多种方式加以验证。吉林省九台市莽卡满族乡石氏家族近世仍然保持以古老的神授方式进行萨满传承。每一位新萨满只能在老萨满去世若干年后产生,并备受阖族的关注。该族第六辈萨满石殿峰(1893 ~1969)13岁患病,到处游荡,精神失常,突然会说满语了。找人看说是上辈萨满魂抓所致,其父母便为他许愿当萨满。但他们的家族还不太确信,于是就对他进行考验。隆冬时节在松花江凿开九个一字排开的冰窟窿,让石殿峰从第一个冰眼钻进去,从第二个钻出来,连续钻了七个,由此赢得了族众的信服,并获得了举行神事活动的资格。通过这些仪式得到大家承认,使萨满更具神圣性。这是最主要的、最典型的萨满传承方式。
第二种是因病许愿。这是在后世出现的,尤其在满族中比较突出。出现一些生活上的磨难,怎么看也不好,由老人主持,给祖先许愿,如果祖先保证这个孩子能好,就可以在神前效力,就可以当萨满。我经过多年调查,在北方民间,本人愿意做萨满的并不多见,多是因病,没有办法。但是,如何使萨满获得神性呢?抬神仪式具有特别的意义。
抬神前有很多禁忌,如抬神者已结婚,抬神前要分房,还要沐浴。而且抬神时要有三个姓氏的萨满来共同见证他由一个普通的人变成一个具有神职的人。在震耳欲聋的鼓声和香烟缭绕的氛围下,被抬者如果昏迷过去,即被认为被神所接受。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人为的因素。怎么使萨满具有神圣性?满族先民们通过这种仪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我们这些年调查,满族萨满中,因病许愿者很多,包括乌拉街的关柏榕等大萨满,都是小时候有病,老人许愿,病好之后当了大萨满,获得了神圣的人格。
第三种是世袭萨满。指直系血亲之间的萨满继承。传统的萨满传承是氏族传承,而不是在一个家族内部血亲之间的传承。然而,由于氏族制度的瓦解,家族地位和作用的增强,家族制得到强化。适应这种历史的变迁,在萨满传承上,也出现了家族内部的世袭传承。这种情况在蒙古族中具有典型性。在整个大氏族,一个萨满去世了,他的灵魂回转到氏族的某一个人身上,家族的力量得到强化,家族制得到了突出,适应这种变化在萨满传承上也出现了家族传承的方式。这种世袭萨满在蒙古族中比较突出。
最后一种传承方式是氏族选举。这是萨满教发展到现代社会一种传承方式。萨满教发展到现代出现的一种萨满传承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更新变革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满族等民族创造了一种新的选择萨满的方式 ,即氏族选举萨满。当然多数是经过在世的老萨满选定,再通过全氏族的评选和推荐,征得本人及家庭的同意,即可被选定为萨满。这往往在老萨满年事已高,后继无人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方式。由氏族公推数名品德高尚、诚实正派、刻苦好学、积极进取,尊老爱幼、热心氏族事业的青年,由老萨满亲自传授。
3.萨满的特质
萨满有一些与常人不同的地方,他们平时是普通的劳动者,在组织和从事宗教活动的时候,由他们主持祭祀、占卜,这时他们的特殊性就突现出来。萨满有哪些特质呢?萨满在正常情况下和在宗教活动的状态下有什么区别?这些独特的品质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我认为,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确实具有自己的特质,有着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国外对萨满做了一些心理学的实验。应该说欧美学者对萨满研究手段比较先进,他们用一些现代化的仪器进行实验,得出结论是萨满和普通人脑部的结构、思维特征都有一些区别。目前,国内的研究还比较弱,我们主要是跟踪调查。十几年来,我们对一些萨满进行跟踪调查,有时也访问他们的家人和周围的人。我认为萨满的特质主要包括:
第一是本能反应快捷。萨满不仅生理、心理健康,而且在某些方面超过常人。在接受外界的信息和刺激后,他们能更敏捷、更迅速地做出反应。这既有遗传因素,也和训练有关。萨满多注重潜心的体会和锤炼。击鼓、甩腰铃、各种舞步、萨满演唱神歌以及跑火池、钻冰眼等特殊技能,主要靠苦学苦练,持久不辍,以收水滴石穿之效。久之,便形成了快速反应能力。
第二就是直觉感悟力强。萨满办什么事情,主要是靠直觉,即无意识中的一种直觉过程。相当一部分人感觉敏锐,具有一种本能的领悟力,可谓“第六感”发达。他们常常凭借直觉判断人和事,预知未来,并对这种直觉认识能力深信不疑。
第三是易受心理暗示。暗示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所谓暗示,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有特定的生理基础。生活在群体中,每个人都有接受暗示和给予暗示的本能和能力,但对暗示的感受性却因人而异,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也就是说有的人易受心里暗示,有的人则较难接受心理暗示。
根据我们的调查,萨满这个群体是易受心理暗示群体,这些人情感丰富,想象力强,神经敏感,他们对暗示的感受性比较强。萨满是虔诚的宗教职能者,他们对来自萨满世界的信息接受更快。这方面学术界还是比较认同的,都认为萨满是易受暗示的群体。
第四是富有艺术天赋。艺术是萨满教思想观念的重要表现形式,并贯穿于萨满教仪式的始终。音乐、舞蹈、神话、诗歌、造型艺术等等,还有戏剧表演,在萨满教仪式中都有生动的体现。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客观上也要求萨满具有比较强的艺术天赋。所以萨满往往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西方学者最早提出:艺术家最早的形式是萨满。萨满是一个演员,一个舞蹈家、一个歌手。像我熟悉的乌拉街的萨满关柏榕,他本人既会雕刻,又能唱又能跳,还会满语,应该算是一个复合型的艺术人才。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具有比较强的使命意识。萨满在特定的群体中确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氏族祈福、治病驱邪、排忧解难,对于维护氏族的团结发挥着重要作用。俄国著名民族学家史禄国,将萨满称为氏族的“安全阀”。萨满对氏族有很强的使命感,非常关心自己氏族的兴衰。比如说占卜、预测、医学等,他们很注意学习这些知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承担着人神中介、保护氏族的职责,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为氏族而生的。
4.萨满的职能是什么?
一是主持祭祀活动,为本氏族祈福禳灾。往昔,当氏族出现争战、自然灾害、瘟疫和重大事件时,都要举行氏族大祭,由萨满主祭,为族众祈福禳灾,祈求安宁吉顺。祭祀仪式有个体性和群体性之分,偶然性仪式和周期性仪式之别以及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祭礼的异同。比如说打仗时临时组织一些活动。也有一些周期性的,比如鄂伦春族的春祭,每年春天5月的时候举行。这和春祭之后进行的狩猎生产是联系在一起的,祭奠了神灵他们心里就得到了安慰。实际上萨满是为人们提供一些精神的支持,也为物质生产提供必要的准备。氏族大祭的
目的是为了是谢神、祭神、祈求氏族平安。这也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大家在一起共同请完神后一起娱乐。有些自然崇拜的祭礼的作用传承了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经验,记录了北方人类开拓自然、探索自然的轨迹。比如满族重要的祭祀活动星祭、火祭,要设祭坛、搭星塔,挂星图,地上摆放着冰灯星图。人们通过星图可以测方向、定时间,看天气,传播生产生活经验。
二是治病。萨满的治病是最经常、最大量的宗教活动。特别是在当代,随着氏族的衰微,氏族集体的大祭活动越来越少,而治病活动还存在,而且占很大的比重,成为近世支撑萨满继续存在的支撑。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在北方一些民族中,萨满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人们有病后,还会从超自然作用方面寻找患病原病,如恶灵附体、祖先见怪,等等。这时就要请萨满治病。萨满通过脱魂和附体,寻找被恶灵夺走的灵魂或跟附到病人身上的恶魔搏斗。其中萨满也辅之以一些疗术,如按摩、放血、火疗等。萨满舞蹈实际是一种运动疗法,也是一种情感宣泄法;还有一些语言疗法,比如说心理暗示,使精神得到解放。
三是占卜吉凶、预测未来。这方面也比较常见,并不受时间、地方的限制,也不一定非要举行仪式。特别是在后世的发展中,占卜成为北方应用广泛,可操作性强的带有世俗性的活动。
四是举行送魂仪式。北方民族很重视死。如果不把死人安全的送到阴界,人们担心死者会对在对亲人的牵挂而危害活着的亲人,所以萨满的一个职责即是举行送魂仪式,使死者的魂顺利到达彼岸世界。萨满送魂仪式也很隆重。像赫哲族有专门的送魂萨满,在几种萨满中,送魂萨满法术最高,但数量不多。
二、北方民族萨满信仰的现存形态及其特征。
萨满究竟是不是一个教,从宗教学的角度看,它具有宗教的几要素:宗教观念、宗教行为、宗教体验、宗教组织。虽然他没有经典,是口述的、也没有祭祀的教堂,但是也有神龛。这些年我们把它确定为原始宗教,叫“原生性的宗教形态”。
现在我国有十几个民族信仰萨满教。包括满、鄂温克、鄂伦春、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族等等。由于各个民族发展的道路不同,所以我国现存的形态有这么几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活态萨满还存在,有些老萨满仍然还活着,新萨满不断涌现。另外我们说活态不仅是人活着,而且族祭活动还在进行,对民族精神、心理还有很大的影响。为什么我国现在很多民族还有萨满。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形态还比较滞后,像有些渔猎民族的经济形态还存在。另外萨满存在的重要基础就是它的氏族性,有的氏族组织即使到现在仍然还有残存。像满族的族长,虽然他们不像古代时期起那么大的作用,但是他们仍组织氏族中的重大活动,如烧香、续谱等等。另外一点就是萨满的艺术形态、治病的方法还有一些使用价值,所以它可以存活到现在。萨满教与初民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极强的功利性。萨满教传承下来的有关生产经验、技术、天文、地理、医药等方面的知识与经验,至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这是萨满教在现代社会得以存在的内在动因之一。此外,萨满教是北方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在民众心灵深处的影响根深蒂固,已成为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
第二个特点是萨满信仰形态错综复杂。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基于社会发展诸方面原因,中国北方诸族萨满教现存形态错综复杂。
西北突厥语族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族,自11世纪以来,先后信仰了伊斯兰教,形成萨满教与伊斯兰教相互融合、交混的局面。
16世纪中叶后,喇嘛教的格鲁派(黄教)传入蒙古草原,并得以迅速传播。蒙古族萨满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在东蒙地区延续至今,但蒙古族、锡伯族和部分裕固族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喇嘛教的影响。满族萨满教自清朝以来已逐渐形成了带有明显程式化特征的家祭形态。汉军旗香祭礼和朝鲜族巫堂祭礼,则明显地体现出诸种文化交融综合的形态特征。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则长期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依然较完整地保留着萨满教的传统文化。只有鄂温克、达斡尔、锡伯、鄂伦春等族虽历经漫长的岁月,却始终保持萨满教信仰,并延续至今;
第三个特点是萨满活动日趋简化,基本趋势有两种:
一种是满族萨满教,以祭祀祖先为主要形态,带有明显的程式化特征。这种形态的形成与清代的宗教政策有关,即清朝统治者为了适应一统天下的政治局面,在本民族中建立与之相应的意识形态,清乾隆年间,清廷颁布了《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在满族地区推行了至上而下的萨满教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对以往以氏族为本位的萨满教祭礼进行规范化,形成以祭祝爱新觉罗家族的神祇为主,兼纳某些满族共同祭奉的神祇,祭祀仪式大为简化,这种祭祀形态摒弃了以往各氏族萨满神灵附体等内容。只有少数地处偏远,朝廷政令鞭长莫及的氏族将传统的祭祀形式保留了下来。
一种是蒙古、达斡尔、维吾尔、哈萨克、克尔克孜等民族的萨满活动,以治病、占卜为主,具有明鲜的职业化倾向,萨满治病以赢利为目的。
第四个特点是萨满信仰出现了诸多变异。萨满教的根本特征是氏族性,萨满的产生和萨满活动,都是以血缘组织为基本单位的。可以说,氏族组织和氏族制度是萨满教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氏族是萨满的摇篮。萨满的神系、师承,都带有突出的氏族性。也就是说,本氏族子孙承继自己氏族祖先的灵魂,对本氏族成员具有庇护作用。如已婚妇女如有出萨满的症状,也视为被娘家的祖先神选中的结果。其死后,魂归氏族,在原氏族中寻找新的接班人。
随着萨满教的衰微,在某些地区,萨满教形态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异,即打破了原有的氏族性。如海拉尔地区是新萨满较多地方,萨满形态呈现新的特点:即神系更庞杂,在保持原氏族神系的基础上,吸收他族神;师承打破氏族界限,这在萨满法器、服饰、神像等方面,也有反映。此外,新萨满具有明显的职业化倾向,以此为生,成为一种职业者。
此外,我想谈一谈萨满与跳大神的异同点。
当代国际萨满学界有“广义萨满说”,即以脱魂和附体形态界定萨满。从这一点看,二者具有一致性。但二者在宗教组织、神灵系统、宗教目的和宗教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萨满教是原始宗教形态,神系神统具有氏族性,大神的神系则非常庞杂;萨满义务为氏族服务,大神则以挣钱为目的;萨满从事宗教活动的目的是为氏族祈福禳灾,大神则是为个体治病消灾,是职业巫师。当然,当代新萨满与大神日益接近,职能和传承有许多一致之处。
三、萨满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
第一,萨满文化是北方民族民间文化的载体,萨满教在过去的时候是原始文化的综合体,包括众多的原始文化形态。有原始先民对宇宙、自然的探索和思考,形成了萨满教的宇宙观、灵魂观、气运观。萨满文化与自然科学技术发展有一致的地方。萨满积累了很多自然科学常识。比如说物理疗法、针灸按摩等等,还有一些草药,都包含着早期的医学知识。从史学的角度看,萨满的一些唱词、神话记载了大量的民族起源、风土人情、文化交流的信息,所以对像北方这些没有文字历史的民族来说,这些资料无疑是一种历史文献,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有一些还可以纠正一些历史记载的谬误。在萨满祭祀过程中,音乐、舞蹈贯穿始终,有学者说,所谓看神,实际上看到的是鼓之响、舞之行,歌之声,这种歌舞形式和造型是最早的人类艺术形式。
第二,萨满崇拜观念与北方民族精神的形成有关。萨满强调集体意识。在过去时代,萨满是氏族的精神核心。那个时期大家都讲究集体意识至上,个人服从集体,弘扬了集体精神和顽强的生存意识。满族的先世女真族,建立渤海地方政权、建立金,最后建立了清代统一政权,应该说这和他们的萨满信仰有关。所以,我们认为,萨满传承的集体精神,铸就了民族之魂。
第三,萨满的自然崇拜与北方民族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萨满对自然是敬畏、崇拜的。讲究人和自然是浑然一体的。把自然看做生命之母,所以他们很热爱自然,他们也讲究取之自然和有时有节,这些通过萨满传承后代,成为不成文的习惯法,有效抑制了对大自然的损毁,客观上保护了生态。这种生态观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四,萨满心理医疗与身心和谐术。刚才我讲过了萨满治病。实际上主要是一个心理医疗。现在的西方,如美国、加拿大,科学和医学这样发达,他们仍从萨满这里寻求一种知识和经验。相当的一部分人通过萨满来寻求心理支持。有心理疾患的人找萨满的不占少数。美国有一个著名的萨满教学家叫迈克尔•哈纳,他是早期的人类学家。现在他放弃了大学教授的岗位,专门做实验性的研究,成立了“萨满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每年有短期、长期的课程,把古老的萨满方法提炼出来讲给大家,目的就是改变大家的心理状态,借鉴古老的萨满方法开发人们的潜能,改变人们的心理面貌。
最后一点我认为萨满文化对特定群体起着凝聚作用。任何一个民族在谋求生存发展的阶段都要有一个为群体认同的方式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萨满信仰提供的这个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呢?就是共同的神灵,维持氏族成员精诚团结。特别是萨满教后期,祖先崇拜很发达,祖先崇拜又把共同的神灵和血缘相结合,从而强化了氏族,中使氏族的内聚力。
最后也要讲一讲萨满文化毕竟是远古时期的信仰、宗教,有一些神秘的色彩,也有一些**的影响。比如说他强调脱魂附体,凡事以神灵意志为转移,也具有麻醉人们思想、个人意识和个性发展的作用。萨满祭祀时主张大肆杀牲,有时候要杀几头牛、几只羊。所以清代统治者为什么要禁止萨满活动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就是破坏生产,消费品太多,特别是职业萨满出现之后鱼龙混杂,有些人利用治病形式骗钱,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多**的影响。
(2006年7月9日在吉林省图书馆讲座稿)
转自中国民俗网-民俗学博客,2012-03-30 。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blog/?uid-1029-action-viewspace-itemid-28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