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他山之石
 
基督教对韩国民主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17/8/24日    【字体:
作者:金大中
关键词:  基督教 韩国 民主  
 
 
经常听人说韩国属儒家文化圈,其民主化与基督信仰无关。果真如此吗?
 
二战结束时,韩国基本上是佛教国家,并有儒教传统,人口中1%是基督徒。八十年代中期,全国约25%是基督徒,其中五分之四是新教徒,主要是基督教长老会的教友;五分之一是天主教徒。皈依基督教的人主要是城市的青年人、市民和中产阶级。信仰原因是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变迁,农业时代那种缺少活力的佛教对韩国人失去吸引力。基督教由于带有个人拯救和个人命运的讯息,在混乱和变迁的时代提供了一种更为可靠的安抚。
 
基督徒的兴起,对儒教传统进行了强有力瓦解。儒家本质上是崇尚权威,强调等级,强调形式(礼仪),这些与民主所赖以建立的平等自由基础是不相容的。基督信仰极度突出个人,基督徒承认每个人都是有原罪的,既然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国,赎罪的信念在他们那里也就成了对地上权威和等级秩序的蔑视。概览韩国民主化的过程,我们会发现,只有儒家等级权威观念真正褪去,民主才会扎根。
 
基督教为反对政治压迫提供了可靠的信念和制度基础。一位韩国人士说,基督教意义重大,因为它促进了平等的观念,和对独立于国家之外的某种权威的尊重。儒教的威权主义和佛教的被动性被基督教的战斗精神所取代了。1974年,5位主教领导五千名天主教徒举行了反对朴正熙总统军管政权的第一次大游行。反对运动的许多主要领导人,诸如金大钟、金泳三都是基督徒,诸如像文益焕大主教和金友焕主教也是抨击军政府镇压行径的主要领导人。
 
到八十年代初,教会已变成反对政权的主要论坛。在1986年和1987年金主教和其他天主教领袖以及主要的新教组织——国民教会理事会都强烈支持要求直接选举总统的反对派运动。在与政府的冲突中,教会和教堂为人权和正义的活动提供了制度的基础,以及为分享反对意见和信念提供了公共的空间。天主教的教士、青年、工人联合会以及城市产业传教会和新教的牧师们都被卷入了政治,并开始代表反政府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汉城的敏东大教堂已经成为政治异议分子的象征性聚会地点。基督教会其领袖和其成员是在1987年和1988年实现向民主过渡的主导力量。
 
基督教精神对儒家传统的爆破是巨大的,以至于前总统金大中敢于宣称:“在亚洲,韩国是战胜中国几千年的统治和影响、保持了自己民族特性的唯一国家……基督教精神成了新的整合力量。基督教为这个国家的现代化和民主进程提供了精神上的指导。没有基督信仰,韩国永远不会实现民主。”
 
金大中一生异常坎坷,历经苦难。在其以74岁高龄当选韩国总统前,曾遭政敌的长期迫害,包括流亡、绑架、软禁甚至判死刑。
 
1980年发生光州事件后,金大中被最高法院以“内乱阴谋罪”判处死刑。金大中当时在法庭上的一席演讲至今令人难忘——
 
  “前天当我听到要判我死刑的时候,我的心情意外地感到平静,那天晚上我睡得比平时还香。我是一个基督徒,已经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了上帝。我相信,如果上帝愿意,就会通过陪审团来处死我,否则就会通过陪审团来拯救我的生命。
 
我确信即使我死了,民主也会在国民的手中成长。我希望民主能在没有混乱的情况下尽快到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这次重新被拘留后我读了《圣经》,使我离上帝的距离更近了,我认为这也是上帝的恩赐,我饶恕和理解把我弄到这种境地的人们。
 
另外,我还想对在座的被告们提一点希望:即使是我死了,你们也不要再进行这种政治报复,这就是我想留下的遗言。我认为,民主必将在80年代得到实现。我相信这一点。届时,为了我这个先走一步的人,也为了其他所有的人,希望你们能够做到,在这块土地上,不再重演政治报复的悲剧,这是我最后的希望,也是我以上帝的名义留下的最后遗言。”
 
上帝没有让金大中在那一年死掉。28年之后,当金大中令人难以置信地成为韩国总统后,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所说的话。掌握权力之后,金大中没有对政敌进行报复,在成为总统第4天就特赦了当年欲置其于死地的前总统全斗焕和卢泰愚。他说:两位前总统当年毕竟对韩国的经济起飞有过重大贡献,而且在产业界有广泛而深厚的联系,让他们获得自由有助于整合国家集中力量挽救经济。
 
在金大中总统就职典礼上,崔圭夏、全斗焕、卢泰愚和金泳三4位前总统在主席台上就座。这种“爱你的仇人”的博大胸怀,感动了韩国和世界。金大中的信仰深刻影响了他的执政,并改善了韩国社会的“恨”文化,也正是在爱的精神引导下,金大中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开启了南北和解的大门,并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韩国人。
 
原标题:没有基督信仰,韩国永远不会实现民主
转自思想酷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法治信仰:“法律信仰”之重构 \贾永健
摘要:"法律信仰"理论存在缺陷的原因是将"law"替换成了"国家制定法",并曲解了伯尔曼的…
 
欧洲市民社会的理性宗教问题——左派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德国早期浪漫派 \黄江
摘要:根据从海涅以降的传统看法,德国浪漫派的固有形象始终是作为一种反动文学的代表…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一场被低估的宪政革命 \刘吉涛
摘要:发生于16世纪亨利八世治下的宗教改革,被誉为"英格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革命",但…
 
公民权和正义斗争中的宗教与身份认同问题——以巴西和阿根廷为例 \约尼尔多•A布里提 柳博赟
摘要:拉美社会在近期发展中有一个重要现象,即对身份认同的公众争议越发凸显,这与对…
 
论我国宗教法人制度之完善 \朱宏俊
摘要:2017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在我国首次从法律上确定了宗教活动场所…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不该夸大土耳其的“宗教回潮”
       下一篇文章:皈依东正教:华人俄罗斯的新门槛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