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全球基督教板块正在转移
发布时间: 2007/6/8日    【字体:
作者:佚名
关键词:  佛教 社会  
 
 
 

    据《国度复兴报》(2007/02/28)报道, Gordon-Conwell神学院的“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Global Christianity)指出,全球二十亿基督徒当中,62%居住於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这个百份比正不断提高。这显示基督徒的人口和动力,正从西方转移到风格截然不同的南半球发展中国家去。
 
                                        基督教全球化

    宾州州立大学历史学家Philip Jenkins指出,自1900年以来在非洲发生的基督教迅速增长,很有可能是前所未有、规模最大的宗教转移。他在《将来的基督教∶全球化基督教的来临》(The Next Christendom: The Coming of Global Christianity)一书里,首先查考了这些趋势。以出版宗教类书籍长期享有美誉的牛津大学出版社,现正计划再版这本2002年出版的书籍,并补充Jenkins对基督教在欧洲的困境而写的最新内容。
 
                                         新板块道德上保守

    与此同时,Jenkins循此脉络在《基督教的新面孔∶在南半球相信圣经》(The New faces of Christianity: Believing the Bible in the Global South)一书里(也是牛津出版),绕过拉丁美洲而集中讨论非洲及亚洲。他从「普世圣公宗」的严重分裂写起,描述南半球相信圣经的保守派,对抗美国圣公会容许祝福同性恋的礼仪、同性恋神职人员及主教。
 
                             
                                          新板块信仰上更属灵

    与西方教会比较下,Jenkins观察到年青的教会“对圣经的权威显得更为尊重,特别在涉及道德问题上更是如此——对圣经中记载的超自然元素,如神迹、异象和医治等特别感兴趣;并相信预言的效力,以及重视旧约圣经”。
 
    他声称他们严格遵从圣经教导为传统主义,但不是基要主义,这就是南半球教会强调灵界释放与政治解放神学的根本基础。赶鬼、相信魔鬼的存在、对抗污鬼力量的「属灵争战」等,在流行异教、巫术、观兆及甚至主张用活人献祭的地方,都十分兴旺。这些基督教所提供的另类援助,帮助了很多人胜过恐惧。
 
                                        新板块生活上切合现实
   
    圣经所记载的乡村文化,如畜牧、农业、渔业等,对南半球的人来说,较西方人来得更为熟悉。Jenkins指出更重要的一点是∶“圣经对每天现实世界的问题,诸如贫穷和负债、饥荒和都市危机、种族和性别压迫、国家暴力和迫害,在传染病和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促使人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产生觉悟。”
 
    与此同时,西方基督徒需要面对“一个怀疑与世俗主义的时代”;很多人被古老的属灵文献所吸引,而早期教会认为它们是假的,并禁止收入圣经当中。
 
    当西方人面对要采用世俗潮流去解释圣经的压力时,在南半球,世俗化思想却被视作“错误及具毁灭性”,代表著贪污、罪恶和死亡。教会的道德保守主义亦被伊斯兰教和其他非基督教信仰所影响。西方人批评教会承诺“健康和财富”,但Jenkin却视之为不能避免的副产品;当金钱和医生皆缺乏时,没有神迹就不能存活。
 
                                       新板块善事上更热心

    第二本关於这趋势而令人大开眼界的书籍是《谁真正关心》(Who Really Cares, Basic Books出版),由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公共行政系教授Arthur C. Brooks所著。他研究从美国的慈善界中搜集所得的数据,出乎意料地发现保守派人士比自由派人士更慷慨於捐献金钱、时间,甚至血液。
 
    除政治外,他发现平均来说,那些拒绝宗教的美国人,比起那些热衷於宗教的市民,不管是保守派还是自由派,更不愿意捐献。他们投入的捐献并不限於宗教事业。「热心宗教的人,在所有非宗教性的慈善事情上都比世俗的人表现得更乐意捐输。这包括世俗性的捐助、私人的赠与,甚至一些发自恩慈和诚实的行动。」
 
    这就反驳了无神论者Richard Dawkins、Daniel Dennett、Sam Harris在其最畅销书籍上提出宗教信仰缺乏道德影响力的说法。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各国宗教信徒时代新变迁
       下一篇文章:越南与梵蒂冈的关系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