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他山之石
 
美军中的佛教传教师
发布时间: 2019/11/14日    【字体:
作者:魏德东
关键词:  美军 佛教传教师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遇到一位笔者曾经教过的出家人振冠法师。他正在哥大攻读硕士学位,但与很多出家人所选的专业不同,他就读的不是佛学或宗教学,而是社会工作。一个雨雪靡靡的周末,笔者邀请法师到长岛寒舍一叙,方知法师在美12年间,对于佛教事业颇有开创性的推动,其中最为殊胜的经历,是以佛教传教师的身份,在军队工作了两年半,这在美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被称为破冰者,扩大了佛教特别是汉传佛教的影响。
 
2011年底,振冠法师正就读于美国西来大学的佛教传教师硕士专业,美国陆军的传教师征兵人员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到军中开展佛教服务。官兵常有心理压力问题,而且多与生死大事相关,军队设有宗教传教师是美军的一个传统,旨在帮助军人保持健康的心理与精神状态,克服消极、抑郁、自杀等负面心理。次年2月,振冠法师以佛教传教师的身份,正式成为美军宪兵中的宗教与文化参谋,佩少尉军衔,为全营上千名官兵服务。其基本职责是:1、指挥官的宗教与文化顾问,主要负责与佛教、宗教及文化相关的问题。2、军人的心理与宗教咨询服务,包括上下级关系、生活压力、宗教方面的疑问等等。3、最重要的是,保障军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美国军人具有多元的宗教文化背景,任何人、特别是军官,不能将自己的宗教倾向强加于部下与他人,不能因宗教信仰不同而影响官兵的赏罚。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传教师就有责任与指挥部协商,予以制止。
 
2014年,振冠法师从少尉升为中尉后,被调到西点军校陆军传教师部工作、进修了一个夏季,名闻一时。他是当时西点军校建立212年来的第一位佛教传教师,西点军校官方脸书、美国国防部传教师网页都曾予以报道。在西点军校,法师开设了禅修班,每周日教官兵打坐1小时,然后再个别回答官兵的生活与人生问题,近似于禅修中的小参。禅修班受到官兵的欢迎,从刚开始的4个人,发展到法师离开时的近40人。佛教传教师指导禅修班,这在西点军校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军队传教师的重要工作是官兵的心理辅导。振冠法师在西点军校时,恰逢美国国庆节,晚上大家正在观赏烟花燃放,一位刚从阿富汗战场归来的新学员突然心理崩溃,情绪失控。次日,班长带着这位学员来找振冠传教师,进行心理辅导。传教师首先询问了学员的宗教信仰,得知这是一位欧裔的无宗教信仰者。传教师接着告诉学员,自己是一名佛教信仰者,询问是否介意,回答是没有问题。然后,传教师就专注地倾听学员的讲述。原来,在阿富汗战场上,有位战友中弹横尸身旁,而这位学员觉得死的应该是自己。每当想到这里,他就情不自禁,充满自责。等学员陈述完毕,传教师问,你这种心理是经常出现,还是偶尔出现?接着,传教师启发学员:如果是你牺牲了,你是否希望战友也如此自责?假如你牺牲战友的在天之灵听到你的自责,他会感觉怎样?会不会觉得自己伟大而光荣?通过专业性的启发与问答,学员与传教师建立起信任与良性互动的关系,精神状态得到改善。这就是军中传教师的作用。
 
传教师是美军体系中的一环,有专门的传教师部,这最早源于华盛顿将军“正义战胜邪恶”、“上帝在我们这一边”的理念。传统上的传教师多是基督教文化背景的,新世纪以来,这种情况开始有很大改变。现在的美军官兵来自不同的宗教文化传统,包括伊斯兰教、佛教等等。振冠法师作为汉传佛教背景的传教师被招入军中,首先反映了军人中亚裔与佛教信仰者的增长,需要佛教的专业服务。同时,很多军人尽管不是佛教信仰者,但对于佛教的义理、禅修等,也都很感兴趣,也有佛教服务的需求,体现了美军及美国社会的文化多样性。与振冠法师交流可以感觉到,法师在军中很受尊重,得到上上下下的关爱。现在,振冠法师虽然离开,但仍情谊难忘,充满美好回忆。
 
ICBSRUC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阿根廷天主教行动“再基督化”实践及影响(1931-1976) \孙雪利
摘要:天主教行动是天主教徒为维护教会的利益而组成的社会团体,19世纪末兴起于欧洲,…
 
会通之路:儒教对韩国现代法律的影响 \杜文忠
摘要:以"礼"为核心的传统儒教制度与近代西方法的冲突,成为近代以来以中国、日本、韩…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美国佛教的新发展
       下一篇文章:社交媒体上的伊朗起义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