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能。农村寺庙财产具有特定性、公共性、民间地域性。主要包括不动产、动产、各类设施、经营活动收益及各类捐赠,是维护农村宗教秩序的物质前提。我国农村寺庙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寺庙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农村寺庙财产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农村寺庙财产归属不明确,农村寺庙财产使用混乱,农村寺庙财产监管不力是目前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三大障碍。
农村寺庙财产的归属在理论上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从而导致农村寺庙因财产归属不明确的矛盾增多,同时也加剧了农村寺庙商业化和基层腐败。目前,农村寺庙财产使用制度不健全,农村寺庙财产纠纷维权困难,农村寺庙财产使用透明度低是农村寺庙财产使用混乱的集中表现。另外,农村寺庙财产监督力度弱,农村寺庙财产监督缺乏反馈救济渠道,导致在实践中人们难以维护自身权利,寺庙财产的监督环节形同虚设。加上农村寺庙财产管理不成熟,农村寺庙财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大量寺庙财产流失。这些问题使农村宗教信仰秩序受到严重的破坏,民间信仰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到极大的挑战。因此,需要通过明确农村寺庙财产的归属,规范农村寺庙财产的使用,加强农村寺庙财产的监督等措施来完善农村寺庙财产制度,规范与寺庙财产相关的不当行为,解决实践难题。其中,完善农村寺庙财产登记制度,将寺庙财产归其本身所有,惩治和预防基层腐败是明晰农村寺庙财产归属的重要途径。
规范农村寺庙财产的使用则包括加强农村地区普法宣传,建立农村寺庙财产使用报告制度,建立农村寺庙财产使用追责制,依法遏制农村寺庙财产商业化倾向,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与此同时,也应从增强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加大农村寺庙财产的监督力度,拓宽监督反馈救济渠道以及完善农村寺庙财产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农村寺庙财产的监管。最终通过完善农村寺庙财产制度,促进农村地区宗教秩序的稳定和寺庙的正常发展,实现农村寺庙法治化管理。
NCSM.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