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东
两会召开了,老百姓也跟着电视看会,会场上的宗教界人士总是很抢镜头:在一片黑西服之间,与少数民族代表一样,他们独特的服装本身就体现了差异与多样,抓人眼球,也活化了会场的气氛。媒体在平时对宗教事务大多是敬而远之的,由此也加深了社会对宗教的隔膜,这使得宗教人士似乎又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两会这一特定场合,提供了合法反映宗教事务的更大空间,宗教人士的上镜率就显得突出了。
搜索两会报道,有这样几条来自宗教界的消息。河南少林寺方丈、全国人大代表永信法师披露:少林寺已在国外设有6个分院及10余个相关传播机构,有“洋弟子”300余万,永信法师将在会上提出宗教界的法律地位及自身建设的提案。藏传佛教噶举派著名活佛、全国人大代表公保的关注点极为广泛,包括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青藏铁路等重大问题,他的议案内容是将青海玉树的新寨玛尼石堆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一篇有关政协委员的综合报道,介绍了各大宗教领袖畅谈如何为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
可以看出,两会宗教代表委员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议案、提案质量也越来越高了。不过,与其所代表的宗教徒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介绍自己的宗教场所发展,要求落实宗教政策,包括归还教产等,曾经是两会宗教代表委员的主要话题。进入新世纪,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但能从政策层面对宗教问题提出有效建议,并引发政策调整的案例依然很少,许多发言依然停留在朴素的经验层面。我们所看到的经典发言很多是这样的:有的人宁愿养猫养狗,也不愿帮助处在困境的人;邻居、同事间的关系也很淡漠,人们常常是对门住了几年,还不知道彼此姓甚名谁;过去,一家人做了好吃的,会请所有邻居前来品尝,现在路旁有人倒下了,别人还不敢去搀扶。这说明人们之间的诚信出现了大的危机。如今人们向钱看的多了,政府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提倡、引导人们之间互相友爱。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中国,更是全人类的问题,提出这一理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襟怀,很有意义。
这类发言不能说有什么不好,但距离可操作性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国家现代化的进展,社会理性化程度不断提高,政治参与的水准也逐渐提升,要想在两会上提出优秀议案、提案,影响社会决策,不仅仅要有好的想法和愿望,更需要严肃的科学研究。仅仅将两会代表委员身份作为一种荣誉、一种待遇、一种社会肯定是越来越不够了,代表要能代表自己界别的公众利益,并为此做出艰苦的努力。记得前些年有一份很好的提案,是关于中学政治教材中的宗教内容的,指出了教材中违背宪法和政策的内容,但在建议未果后,不了了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关将传统节日作为公共假日的提案,已经连续提了4年,建议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认可,提案也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很可能会梦想成真。
10年前的一个镜头常常浮现在笔者眼前。在一间佛寺的办公室,笔者遇到一位刚参加完两会的老法师,桌子上恰好有一张两会代表纷纷与之合影的报纸,笔者随口道喜,未想老法师说:服装道具而已。一个世纪跨越过去了,我们相信宗教界别的两会代表委员会日益远离合影道具的角色,成为代表亿万信教群众参政议政的行家里手。
(本文转载自:中国民族宗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