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活动
 
五旬节运动概述
发布时间: 2020/8/29日    【字体:
作者:Allan Anderson
关键词:  五旬节 福音派  
 
 
中文翻译:Mary
 
五旬节派出现在 20 世纪早期,是福音派的产物。 正如其他的保守福音派,五旬节的宣教士主张圣经直译和前千禧年理论,相信那些“陷于黑暗的可怜异教徒”急需在基督再来之际被传福音。在非洲,他们遇到了非洲宗教中他们认为的 “魔鬼崇拜”;在拉丁美洲,他们常常谴责罗马天主教及其耶稣受难和童贞女马利亚的“偶像崇拜式的画像”;在亚洲,他们展现了对伊斯兰教、印度教以及佛教的无知和多数情况下存在着的巨大偏见。
 
所以什么是五旬节派?它是一系列运动,这些运动因着不同的观念和事件出现。五旬节派在其源头上是借由不同的中心发展起来的,有着很多不同的形式。他是一系列历史性的相关的运动,其核心是圣灵的体验和属灵恩赐的操练。五旬节运动将五旬节当日,使徒被圣灵充满开始说方言作为普世教会开始的核心事件。
 
他们的核心文本是《使徒行传》1:8 和 2:4. 他们相信圣灵的大能和属灵恩赐的工作并没有终止,且依旧是当今教会经验的一部分。早期五旬节派的核心教义是“被圣灵洗”,一种对能力的经验使得基督徒可以为主做见证,把福音传遍地极。早期五旬节教徒如此这般出去传福音,使其成为 20 世纪发展最快的宗教运动。当今世界约四分之一的基督徒属于五旬节派或灵恩派。
 
 起 源
 
迄今,关于五旬节派起源最广为人知的理论认为其始于 19 世纪美国激进福音派, 特别是圣洁运动内部的边缘团体还有祛魅的卫理公会。基于个别历史学家或传记作者的立场,全球的五旬节派或于 1890 年代诞生于北卡罗琳娜阿巴拉契亚山脉的上帝的教会运动(Church of God movement),或于 1901 年始于堪萨斯州托皮卡的查理·巴翰的使徒信心运动(Apostolic Faith), 或源于 1906-1908 年洛杉矶发生的非裔美国人阿苏萨街复兴(Azusa Street Revival)。
见证了洛杉矶的阿苏萨街复兴,Frank Bartleman 在写作中将阿苏萨街比为“美国的耶路撒冷”, 正是从这个地方,五旬节运动扩散到了地极。 Hollenweger 专门论述了从神学及意识形态的角度探讨五旬节运动起源的必要。许多作 者开始肯定这一非裔美国教会作为世界范围内五旬节教会的发起者的重要角色。五旬节派历史一般开始于美国的先驱,如 Parham 和/或 Seymour, 进而强调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派出的男性宣教士与五旬节派在其他国家出现的关联。
 
然而,五旬节派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数以千计的当地同工及妇女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不应被遗忘。美国非裔工人 Lucy Farrow 不仅是阿苏萨街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也是第一位抵达非洲(利比亚)的五旬节宣教士。Lucy Leatherman 是一位医生的遗孀,她是第一位到达中东的五旬节宣教士。Antoinette Moomau 是第一位到达上海的 五旬节宣教士,Mok Lai Chi 于 1908 成立了在中国南方服务的香港五旬节会(Hong Kong Pentecostal Mission)。在中国北方,魏保罗于 1917 创立了真耶稣会, 敬奠瀛于 1927 年创立了耶稣家庭。
 
相似地,著名的印度社会改革家和 Mukti Mission 的创立者 Pandita Ramabai,可以说是早期五旬节派中最值得注意的女性,她帮助领导了一场延及拉丁美洲智利的复兴运动(1905-1907),这是当地的第一场五旬节运动。
 
尽管我们清楚看到 20 世纪的头十年出现了几个不同的五旬节派中心,这场运动在阿苏萨街获得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但是 1905-1907 年间发生在印度的 Mukti Mission 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多关注。二十世纪的前 25 年,是五旬节派在派别被确立以前的形成期,在很多方面建立了五旬节历史的普世性。
 
这一形成期的核心是 1906 年 4 月在洛杉矶阿苏萨街一幢破败的曾经的非洲卫理公会教堂内发生的复兴。在这里,整整三年半,非裔美国传道人 William Seymour 每天带领长达十二个小时的敬拜。人们从北美、 墨西哥乃至更远的海外纷至沓来。Seymour 是北美数千早期五旬节教徒的属灵父亲。
在阿苏萨街的复兴,在那个时候成为五旬节派最重要的中心,这一中心地位后又通过 Seymour 的杂志《使徒信心》(The Apostolic Faith)得到加强,这本杂志在其顶峰的 1908 年于世界范围内的发行数达到 5 万。后来在洛杉矶又出现其他几处新的五旬节中心,至 1912 年,在这座城市至少有 12 个中心。数以百计的访者从本土和海外来探寻正在发生的事情,并被圣灵洗礼。
 
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不同城 市,最后是更远的海外地区建立五旬节中心。至少有 26 个不同的美国五旬节宗派可将其起源追溯至阿苏萨街,这其中包括了两个最大的宗派:the Church of God in Christ (在基督里的上帝的教会)以及 the Assemblies of God(神召会)。
 
阿苏萨街的复兴在真正意义上标志了传统五旬节派的开启,从它开始,复兴运动达至世界的其他角落。那些从遥远的欧洲和亚洲到来的人们,接受“洗礼”后回到原来的地方;五旬节宣教士被从阿苏萨街差派,在 2 年内到达超过 25 个国家,包括了中国,印度,日本,埃 及,利比亚,安哥拉和南非。这场可谓是基督教历史上基督教运动最引人注目的全球性扩张正是始于此。
 
Seymour 在阿苏萨街建立的使徒信心会是最主要和最值得注意的早期五旬节派的中心。这所教会主要由黑人组成并带领,扎根于 19 世纪非裔美国文化,这一点是极为值得注意的。Hollenweger 曾在文章中指出非裔美国人的灵性特征:oral liturgy,叙事的神学和见证,整个社群最大限度地参与敬拜和服侍,在公开敬拜中包含异象和异梦,通过祈祷得医治展现身体和心灵的关系。非裔美国基督徒礼仪的其他例子还包括有韵律地鼓掌,在讲道中群体通过轮流吟唱的方式参与,上帝在礼拜中的临在,以及浸礼洗礼——所有这些形式在全球的五旬节教会中都很常见。
 
Charles Fox Parham 被认为是第一个将受圣灵洗和说方言进行神学关联的人,而这成为了早期美国五旬节派最独特的教义。这来自传统五旬节派, 比如神召会的独特教义认为被圣灵洗或被圣灵充满的人能够说方言。Parham 相信所说的方言是一种超自然力量给予的真正的语言,借此人可以去传讲福音。起初,在阿苏萨街也能看到这一信 念,但是之后被抛弃了,因为不起作用。
 
全球有许多五旬节派的中心,大的扩张从这些地方开始。五旬节派有许多与北美“传统五旬节”非常不同的形式。海外的五旬节宣教士,比如很多去到中国的,几乎统一选择在已有的宣教网络的框架下,包括福音派的和主流的宣教会,开始自己的事工。莫礼智和魏保罗,在他们成为五旬节派教徒之前,都曾是改革宗教会的带领人。宣教士很少去到没有基督教差会的地方。因为他们强调在没有预先的学术装备的情况下,靠圣灵的力量装备普通信徒来从事宣教工作,所以在当时五旬节派相比其他宣教会更少依赖外来宣教士。
 
 
在世界上的有些地方,五旬节运动的复兴独立于阿苏萨街复兴而发生,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早于它。其中一个例子是“韩国的五旬节”,在 1903 年于平壤的宣教士中发生,并快速影响了数以千计的韩国民众。韩国复兴运动影响了中国的复兴,比如1908年的中国东北复兴,和 1910 年的山东复兴,并且改变了东亚基督教的特征。这一复兴极大 地影响了当地长老会和卫理公会内部的灵恩运动,他们的许多实践被传统五旬节教会吸收,如二十年后的汝矣岛纯福音教会(到 1970 年代为止是世界上最大的集会)。
 
 进一步说,尽管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传统的五旬节复兴,并且除了最开始有美国的新教宣教士的参与,来自长老会和卫理公会的早期韩国复兴运动的带领人,他们的复兴实践一直保留在南韩的新教和五旬节教会中,直到今天。在中国,中国的福音派奔波于广袤的国土之上及之外,带着类似但不同于西方宣教士的五旬节讯息,使得数以千计的人归向基督教。莫礼智带来了五旬节运动在香港和中国南方地区的早期扩展,于 1908 年在那里创立了第一家中国五旬节运动的报纸。
 
五旬节派的影响加速了本土教会的发展,特别是因为五旬节信徒因其“对超自然力量的鲜活感知”比其他教会更贴近 “传统民间宗教”。五旬节派在中国也使得教会独立于外国宣教士而发展成为可能。 五旬节复兴运动其早期形式影响了 20 世纪上半叶许多的中国独立教会,并且持续影响 了 1980 年代重新出现的中国家庭教会运动,许多中国基督徒在实践上是“灵恩”的。
 
 灵恩更新
 
尽管今天很难对“五旬节”和“灵恩”运动进行区分(主要是因为独立教会兴起), “灵恩”一词原本指那些在教会内体验受圣灵洗(有时伴随着说方言)并留在教会内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然而更早的“五旬节信徒”被强制从他们的教会中驱逐,开始新的教派。
 
灵恩运动在 1960 年代之后的发展得益于当时西方世界的种种环境因素,其中包含了通俗出版物和电视节目的出现,梵二会议的时候教宗约翰二十三世呼吁“圣 灵的新风”,灵恩运动于 1967 年进入天主教会。影响主要来自主教 Suenens,知名讲员的巡回布道,以及国内和国际会议。依然有大量的人留在他们原来的教会,在团契和祷告小组、周日聚会和奋兴会中表现灵恩——在某种程度上被世界其他地区类似的运动所激发和鼓励。更老一些的教会通过进行可以称为“灵恩”的革新来回应五旬 节派的增长,这些教会也被给予圣灵的恩赐。
 
1975 年在罗马召开了由 1 万天主教灵恩运动信徒参加的周末会议,教宗保禄六世在会议上发言鼓励“圣灵更新”,主教 Suenens 在圣彼得广场举行了第一场灵恩弥撒。 1992 年3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国际天主教灵恩更新运动办公室(现为国际天主教灵恩更新服务,位于罗马)发言,不仅强调需要“认信教会和教会的教导”以及“深化个人的天主教徒身份认同”,同时指出更新是“圣灵给教会的特殊的恩赐…世俗主义和唯物主义已经削弱了许多人回应圣灵和感知上帝爱的呼唤的能力,在这样的社会中,灵恩更新运动在捍卫基督徒生活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你们对社会再福音化的贡献首先体现在个人对内在圣灵的见证”。
这些来自不同教宗的宣告鼓励了天主教灵恩更新运动持续地发展和产生影响。截止 2010 年,全球有来自 220 个国家的 1.2 亿天主教灵恩运动信徒,约占世界天主教徒的 10%。这惊人的增长主要发生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他们很可能减慢了信徒从天主教会出走到五旬节教会的过程。 特别是拉丁美洲在近些年见证了天主教圣灵更新运动的快速发展,许多大型聚会在足球场举办, 整个地区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参加。巴西神父 Marcelo Rossi 是拉美天主教灵恩运动最重 要的人物,他用五旬节的方式,通过露天聚会向数以千计的人证道。Rossi 以这种新形式取得的成功受到了天主教内部的欢迎,他于 2010 年在梵蒂冈被教宗本笃十六世颁发荣誉。
 
在菲律宾,EI Shaddai 的天主教灵恩运动作为一个广播节目开始于 1981 年,由平信徒 Mariano Velarde 带领,他被称为仆人领袖,以“麦克弟兄”的名字被大众熟知。它是所有国家性天主教灵恩更新运动中最大的,有至少 9 百万参加者。这一菲律宾本土运动的特点是每周举行的大型的充满情感的周日敬拜,参加人数约有 50 万,这种敬拜强 调医治和丰盛。如同巴西的 Rossi,Velarde 也帮助阻止自己国家的天主教徒改宗至五旬节教会。
 
近来的五旬节派类型
 
美国独立教会和超大型教会全新的发展始于 1980 年代。这些教会被错误地称为“第三波”教会,因为他们晚于“第一波”的传统五旬节派和“第二波”的灵恩运动。但是作为一个涵盖了全球事件的词,“第三波”是不合适和引起误解的(即使在美国的语境中),因为他忽视了在这些新教会之前的耶稣运动,以及更早的“春雨”运动, 这运动带来了1950 年代独立五旬节教会的兴起。
 
“耶稣的子民”运动是 1967 年太平洋海岸年轻人中产生的灵恩复兴运动,在这一运动中,通过在咖啡馆的宣教和帮助戒毒的社团,数以千计的嬉皮士成为了基督徒。这一运动的中心之一是位于加利福尼亚科斯塔梅萨的 Calvary 小教堂,由 Chuck Smith 带领,在短短几年内增长到 25000 人 参加周日聚会,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这不过是众多教会中的一个,这些教会在那个 时候出现,成为影响全国的重要宗派。另一个是葡萄园,他早期与 Calvary 小教堂有联系,由 John Wimber(温约翰)带领。
 
“信心话语”运动是当前世界五旬节运动中影响最广泛的,很多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新教会都有这个特点。来自奥克拉荷马州塔尔萨的 Kenneth Hagin 教导说每�一个基督徒都应该有身体上的健康和物质上的富足以及成功,并引用经文来支持这一论证。 这一教导始于这样一个信仰,即基督借着救赎工作确保了医治。Hagin 写到单单相信圣经说的是不够的,圣经需要被宣告,一个人宣告的是会发生的。所以人应当在医治的事上积极宣告他们的信心,即使“症状”还没有消失。
 
Hagin 的影响是巨大的,达至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地方。在这些地方这一理论被许多新兴起的牧者选择性地使用,作为城市教会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对经济成功的回应。Hagin 的影响可能已经扩展到菲律宾的天主教全能神运动(Catholic EI Shaddai),尼日利亚的生活、信仰、世界外联部(Living Faith World Outreach), 和巴西的上帝国度的普世教会(Universal of the Kingdom of God),所有这些都是健康和财富福音的主要支持者。
 
信心话语运动最有名的支持者是 Kenneth 和 Gloria Copeland,他们对于信心话语有着比 Hagin 更激进的异象; 通过他们的电视节目”得胜的声音”(Voice of Victory),还有 1968 年成立由 Kenneth Copeland 福音会运作的广播宣教,这一异象传遍世界。这一信心话语的教导 ,虽然并没有发展完善,但是从一开始就是五旬节运动的一部分。但是,很多五旬节派已经放弃了这一教导,因为和圣经传达的医治和富裕的观点不协调。现在通讯技术和全球化使得信心话语的信息得以传遍全世界。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很多五旬节和灵恩运动讲员已经提出这一教导被修改过后的形式,以来适应他们所处的情境。
 
信心话语的教导鼓励一种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式的成功,它最被质疑的点是将人类信仰凌驾于上帝主权和恩典之上,将信仰当成上帝行动的条件。信心的大小靠结果来衡量;物质及经济的富足以及健康有时被看作属灵的证明。结果是,迫害和苦难的积极性和必要性被忽略了。“信心话语”运动依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许多灵恩运动教会。或许当今五旬节运动中没有哪个领域受到比信心话语运动更刺耳的批评了。 在五旬节运动和过去的医治运动中有这样一种把他们推向极端的趋势,信心话语运动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五旬节的神学
 
五旬节将他们聚会中出现的所有现象都归结为圣灵主权的工作和上帝能力的展现,圣经中应许的在“最后的日子”会到来的复兴。如果说五旬节和灵恩运动的神学有一个中心和突出的主题,那就是圣灵的工作。五旬节运动所有不同的表现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个人与圣灵相遇,由此有能力和力量去服侍。五旬节经常声称奇迹伴随着这一相遇,是“神与我们同在”的确据。通过对圣灵的经验,五旬节和灵恩派信徒使得上帝的亲近成真。尽管不同的五旬节和灵恩派信徒总是在具体的关于圣灵的神学形式上达不成统一,但是对神圣相遇和这一相遇带来的对生命的翻转总是存在的。
 
传统五旬节信徒总是被教导要相信两个的特殊教导:1、说方言是受圣灵洗的“结果” 或“最初印证”;2、受圣灵洗是一个发生在皈依后的体验。五旬节信徒总是通过引用使徒行传来支持这两个教导,特别是五旬节当天的经历(使徒行传 2:4),撒马利亚人的经历(使徒行传 8:4-19), 哥尼流的经历(使徒行传 10:44-48),以及使徒在以弗所的经历(使徒行传 19:1-7)被作为“所有基督徒的范本”。这些经文显示在皈依后的某个时间会有领受圣灵的经验,那些领受了圣灵的能够说方言。
 
五旬节信徒进一步指出保罗的经验,他希望所有的哥林多信徒可以说方言,但是感谢上帝他说方言“比你们众人还多”(哥林多前书 14:5,18)。传统的五旬节信徒已经解释了保罗通过区分作为“记号”的方言(受圣灵洗的证据)和作为“恩赐”的方言(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在教会聚会中使用),暗示不是所有人都能说方言(哥林多前书 12:30),根据这 些经文,五旬节派信徒声称受圣灵洗是以说方言这一“最初的身体上的确据”为标准的。
 
一些五旬节和灵恩运动信徒,他们承认受圣灵洗是非常独特的经验,同时认为方言可能会发生在这经验之后,但并不是受圣灵洗的根本确据。其他人将受圣灵洗视为皈依过程的最初体验(或者是最后一步),圣灵的恩赐(包括方言)是给所有信徒的。还有些人,特别是天主教灵恩运动信徒,从圣礼的角度来看受圣灵洗,将其作为已经在受洗时得到的圣灵的一种释放。这一观点试图与早期教会传统的神学立场进行进一步调和。
 
在五旬节运动中对圣灵的强调给了基督教活力。圣灵的圣经观点切实地使得“神圣介入”(上帝干预人类事务)对基督徒成为可能。许多人或许误解了看似奇怪的和使人紧张不安的五旬节运动的表现形式,但是很多人或许也遗漏了圣经所描述的那种“精神的”基督教的本质的、动态的本性。在许多五旬节和灵恩运动教会内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源于圣灵的。圣灵使得人们“接受”圣灵,预言,说方言,医治,赶鬼,有异象和异梦,活出“圣洁”的生活——圣灵引导了这些教会的生活和敬拜,是所有这些运动的“领导者”。
 
最后,圣灵工作的中心总是归荣耀与耶稣基督。从一开始,传统五旬节就传扬他们的信仰有很强的基督中心主义。他们的“全备福音” 是 “耶稣基督是救主,是洁净者,是治疗者,是施洗者,以及是那位即将来临的君王 ” 。 这是在教会、大厅、帷幕、体育馆和街角不断被宣告的。
 
尽管圣灵的体验将他们从更老的教会中区分开来,对于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的五旬节和灵恩运动信徒来说,耶稣基督作为救主的临在总是他们敬拜的核心以及他们宣告的中心议题。正如所有的福音派,五旬节派主要是基督中心主义的。他们宣称基督是那位通过圣灵在“重生”的经验中翻转 基督徒的生命,使得他们在此世侍奉上帝和人类的事上有用。
 
 信仰和学术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禅堂规矩
       下一篇文章:盂兰盆节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