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村名与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崇拜祭祀
发布时间: 2020/10/23日    【字体:
作者:安希孟
关键词:  村名 古代神话传说 民间祭祀  
 
 
 村名里的文化意蕴
 
每一个村名,都有一段动人心弦的历史趣闻和神奇传说,都有一段奇特的厚重历史,都有各自瑰丽的人鬼、人神、人妖、人畜、人禽、人天不了情。村名神话是村民的“史诗”, 是与上层文化相对应的“村落俗文化”。自然村名的一端和原始自然崇拜民间信仰宗教礼俗、血缘纽带、偶像祭拜、神仙方术、金钱拜物教有关。这一切停留在自然崇拜的宗教初级阶段。自然村落名称,离不开与寺庙观庵的密切关系。这就有可能期许在凡间、在乡野、在草庐、在茅屋、在尘世、在乡村家门口仰望凌霄宝殿,希冀进入佛国和道家长生殿。
 
地名村名也属于原生态。原始群居生活,使种族基因得到保存和加强。玉壶九千《中国远古帝王谱》收入远古时代各时期的帝王365位。该书提及村庄的起源:“圣人‘燧’出现了。他首先发明了‘钻木取火’,结束了人类靠天取火的历史,他又发明‘燧石取火’,使取火变成轻松的活儿。燧人氏便在他的居住地建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庄。”[1]村和火神有关。村庄离不开神灵保佑。农耕文明,男耕女织,神仙也多与农桑稼穑有关。全国叫牛郎村,叫神农村的,有多个。全国叫华佗村的,59个。全国叫村的,219个。全国叫玉皇村的,46个。
 
农业农村的特征是分散、保守、封闭、独立经营。所以村名属于无政府行为,雅俗、文野、正邪、毁誉、庄谐、南北、山川、陵谷、寒热,彼此差异很大,故各地村名带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村庄聚落可分为农业聚落、林业聚落、牧业聚落、渔业聚落。进入资本主义,城市型聚落发达,乡村聚落逐渐消失,成为聚落体系中的低层级次。在中国,传统村落是宗法制基层组织,也是民间信仰、原始崇拜的宗教组织。家族祠堂是祖先崇拜之地。这里香火氤氲,更有土地庙,祈求农业丰收。土地庙,地方神祇,奉土地神的庙宇。凡有人居住的地方,都供奉土地神。“旧时茅店社林边”,社,土地神庙。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社树,古代封土为社,各随其地所宜种植树木,称社树。
 
中国村落更多体现华夏原始农耕文明的自然状态。农耕文明的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一种适应农业生产和生活需要的社会制度、礼俗习惯、村落结构、家族姓氏、民间信仰、礼拜仪式等文化集合。这里的信仰多为自然宗教,崇拜自然事物和自然力。传统中国社会最初的宗教以自然崇拜为主。自然宗教观念和崇拜形式包括万物有灵论、拜物教、图腾崇拜、崇拜山神、海神、河伯、日神等自然神。日月星辰、山川河岳、草木房舍、风雪雷雨等被视为神圣存在,因而产生敬畏和依赖感,甚至影响村庄命名。中国神祇属于农耕自然、闭关自守、僵化封闭、关起门来称王称霸的土皇帝。
 
中华千年原始民间宗教是对宗庙、社稷、五谷、祖宗、陵寝、宗亲、血缘、生殖、耕耨、土地的信仰。宗教、宗法、宗族、宗亲,与大家长制, 是一致的。宗派反而不发达。宗庙是祖宗亡灵栖息场所,供奉历朝历代帝王牌位,举行祭祀。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稷,表明我国古代以农立国。中华宗教求神拜佛,敬天法祖,多实用性,祭祀性,物质刺激。献祭贡品,多现世性。祭祖祀亲,多血缘亲情。因而村名也多现世物欲追求,淫祠杂祀。例如全国财神村共51个。
 
同姓之人有共同祖先,同属一个家族,通过祭祀活动联络感情,强化宗族意识。族际械斗,时有发生。因而多有祝家庄、张家坡、李家屯、刘庄。这与中国宗法制度传承有密切联系。许多村名以姓氏命名,有共同祖先,有祠堂聚集,祭拜祖先。同根同源意识,至今左右社会行为。祭祀祖先、祭祖、祭黄帝、炎帝、祭孔、祭尧舜禹关公属于宗法观念。这是一种无奈的行为,虚饰和粉饰表面团结。同一姓氏子孙以共同传人自居,其实内部纷争不绝如缕。古代,家便是国,国便是家,家国一体。宗庙也就成为国家象征。宗庙祭祀,就是祖先祭祀。以姓氏为村名,因而就具有宗法宗教意义。“中国家族制度长盛不衰的显著标志,是族权在社会生活中的强大影响。”[2]
 
 村名与原始图腾和血缘宗亲祖先崇拜
 
村名体现宗教文化,寺、庵、庙、佛、殿、龙、塔、观、祠、香坊等字,不胜枚举。村名饱含意愿,“趋吉避凶”是人类共同心理特征。人们更是通过地名寄托美好的心愿,所以地名显示人们的愿望和期许。“龙凤呈祥”、“福禄祯祥”、“麟凤龟龙”,在村名中常出现。
 
古人以为洞穴有神灵,老树会成精。龙,中华民族图腾,传说伏羲、女娲都是龙身人首,炎帝、黄帝的诞生也与龙有关。晋中村名中有先民龙崇拜,如:宿龙、龙坪、龙坡、龙则、龙门、前龙、九龙、龙栖、龙跃、龙旺、龙胜、龙峪、青龙、黄龙峪、西湖龙、东湖龙、卧龙山、靠龙庄、龙门河等村名。但是,龙并非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图腾其实是个舶来品[3]
 
“龙”字的村名,河南滑县龙村,海南三亚市抱龙村,浙江温岭市龙皇宫村,浙江宁海县龙宫村,广东省广州市槎(chá)龙村。叫龙村的,各地还有龙场村、龙回村、龙砂村、龙街村、龙额村、龙现村、龙庙村、龙上村、龙将村。广州市两龙村。江苏太康龙曲镇龙南村, 相传,龙曲镇西地,落了一条龙,由于天气太热,人们纷纷往龙身生洒水。龙便升天后,此处形成洼地,村民称老龙窝。龙南也因此得名。湖北黄冈市有86个带“龙”字的地名[4]。带“龙”字的地名,反映黄冈人对“龙”的信仰和崇拜,表达了对幸福、祥瑞的期望。
 
凤,传说百鸟之王,寓意祥瑞。先民地名中也有对凤的崇拜。与凤有关的晋中村名,如:凤闯村、凤居村、凤台村、凤凰庙村、东凤落村、西凤落村等。
 
山东兰陵龙凤岗自然村,村东土岗,形状龙凤。据说,庄上出现过一名“拔贡”人才。村庄名龙凤岗。龙,取自庄东岗旳形状,如同巨龙;凤,岗上滕本植物葛花藤,类似凤凰头上的凤羽之花,故称岗为龙凤岗。
 
云南大理地区保留图腾崇拜,主要是对龙、凤、虎的崇拜。这体现在村名中。大理村名中较多地体现了对“龙”的崇拜。以“龙”命名的村庄有翔龙村、龙久邑(现改名为马久邑)、龙凤村等。以“凤”命名的村庄,如凤阳邑、凤鸣邑、凤翔村、凤鸣村、凤岗村、凤邑村。因为没人见过“凤”,村民就认为,“凤”指的是公鸡。大理地区村名也有体现出“虎”的崇拜。以“虎”命名的村名也不少。佛教在大理地区有很大影响,许多村名带佛教色彩。一些村庄流传唐僧取经的传说,有南经庄、北经庄、经载庄[5]。大理神话传说揭示了村庄名称的神秘面纱。“鹿角庄” 村名与阁罗凤的女儿择偶有关。南诏王阁罗凤的公主倒骑牛背择偶,进入该村,巷道狭窄,公主急将牛角捂成侧向,结果进入一贫苦农家为媳,故叫“捂角庄”。“捂” “鹿”近音,演变为“鹿角庄”。
 
村名涉及的动物,是先民常见到的动物。如晋中“南三狼、北三狼”等村有狼出没的传说,而“狐洼、西狐、东狐、野狐坪、狐家沟”等村,史上也的确有狐狸出没。这些村名蕴含先民们对动物的特殊情感——敬畏。村名狐仙村有多处,与狐狸精有关。
 
村落名称多有个人崇拜。河南滑县有一个村庄叫岳村集。《滑县志》记载:“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岳飞率兵战胜金人处,故村以岳名。”公元1122年,抗金将领岳飞率领岳家军与金兵在滑州(滑县)延津、浚县一带展开激战。岳家军追赶金兵来到滑州宁真村。宁真村有个宁真观,岳家军就住在 宁真观内。   
 
村名与民间神话传说
 
不少村落和远古神话、祖宗祭祀、先人崇拜有关。人类的童年是在神话传说中度过的。许多村名留此印记。村名常与文化景观密切关联,往往蕴含着历史传说、民间宗教、大众信仰,与村庄政治交织在一起。民俗宗教和乡野政治,和数千年村民自治有关联。民俗宗教整合民众力量河北平山。村名中的宗教因素寄托先民祈福禳灾、人寿年丰的美好企盼。
 
济南周边有以古代寺庙取村名者,如小寺村、佛峪村、石庙村。有以历史传说为村名者。古人们常怀着祈求祥瑞的美好愿望,以吉祥嘉言来命名村庄,比如全福庄、幸福柳、兴荣(隆)庄、太平庄、团瓢村、朝阳村等村名。茌平县广平乡大磨刘村,韩屯镇的大碾李村,都因传说大风刮来大磨、大碾而得名。
 
与宗教建筑遗迹有关的村有寺、观、庙、堂、阁等。如山东茌平振兴街道的李寺、温陈街道的延寿观、杜郎口镇的双庙、肖庄镇的乜(miē)堂、广平乡的韩阁。山东茌平有些村庄因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吉祥嘉言得名。有的曾见诸经传和方志,有的是口碑相传,如四女寺、鸡宝峪、贤孝庄、七妇庄、相公庄、司马村等。
 
山东曹县多有以宗教、神祗建筑得名的村庄,如:礼拜寺村、玉皇庙村、蚕姑庙村、天齐庙村、玉帝庙村、火神台村、铜奶奶庙村、石香炉村、牛王庙村、土地庙村、三官庙村、火神庙村、大庙陈村、地藏王堂村、老君王村、前耿寺、曹观庙、关帝庙、石佛寺、文昌阁、大义集(先有大义寺)、青堌集(先有青堌寺)。这里原始宗教信仰居多。
 
洛阳许多村落名称与美丽神话有染。洛阳地区有浓厚的关公信仰,相传关羽的头颅就埋在这里。羊二庄村,昔日村内有关帝庙,庙门内侧各有一只石羊,庙前有饮马池。传说有三只羊夜间盗饮池水,被关公活捉,关公将其禁二斩一,故名。该村具有悠久的关公信仰,建有关帝庙。该村还有养羊的传统。谷堆头村,传说夏禹治水至此,鞋子脱落,被土掩埋,积土成堆,后人便在土堆上修庙纪念。后土堆被河水冲开,形成南北两个土谷堆,西头大叫大土谷堆村,后称大谷堆头村,东头小叫小土谷堆村,后称小谷堆头村。缑氏村,传说春秋时周灵王皇后姓缑生于此地。为纪念她,以其姓氏为村名。程子沟村,传说程夫子(程颢)曾在这里讲学,村又坐落在沟中,故名。看来,许多村落托名人事迹来壮大名气。双塔村,传说明惠帝朱允炕长子隐居该村南寺院,死后在寺内建双塔纪念,故名。诸葛村,传说诸葛亮的孙子在此住过,故名。[6] 此外还有寇店村(寇准)、彭店寨村(彭祖)、司马街村(司马光)、游殿村(宋徽宗)、碑楼村(蔡文姬)、安滩村(李世民)、东王村(武则天)[7] 。拉马店村,王莽追刘秀至此,发现剑丢失,拉马回去找剑,村名遂改为为拉马店。乐志沟村,刘秀同王莽在水寨一带作战,得胜后,刘秀骑骡回山上据点,行至该村,骡子生驹,故取名骡子沟村。后人改为乐志沟村。寻马沟村,传说刘秀在此沟寻马,故名寻马沟村。鬼谷村,云梦山脚下有鬼谷村,因鬼谷子所居而得名。
 
周振鹤 《新旧汉简所见县名和里名》说:“里名以嘉名为多,这是中国地名的特点,因而如万岁、万年、长乐、千秋、安汉、富贵等里名便为许多县所共有”[8]
 
山东省博山区石佛村,《颜神镇志》载,村名为“石婆庄”。《淄川县志》又载村名为“石坡庄”。据传:早年村西有一阁,内供女佛一尊。故定村名为“石婆庄”。后演变为“石佛庄”,又简称“石佛”。山东省博山区和尚房村,清朝以前立村。《博山县志》载:“柿岩,一名鹿岭,俗呼和尚坊。”《淄川县志》载村名为“和尚房”。“坊”与“房”系谐音字,后沿变为“和尚房”。
 
中华大地有关仙姑的传说和西方圣母崇拜异曲同工。温柔贤慧的女性受到人们赞美。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语言、名称、崇拜和祭祀。仙姑的传说,与此有关。仙姑信仰最初是怀念和感恩,发展为求平安,求子祈福[9]。村名仙姑村,有江苏常州、广西贺州。湖北通城仙姑庙,传说古代仙姑村有一偏僻的山坡,强盗出没,商贾脚夫被拦路抢劫,人称此坡称为“杀人坡”。有棉花商人经过此处,被强盗捉住,即将砍头之际,突然狂风大作,天空七条彩带飘来,仿佛七仙女下凡。一声炸雷响过,只见强盗全都一命呜呼,棉花商贩却安然无恙。“杀人坡”变名为“太平坡”。百姓为此山取名曰“仙姑山”,并修建“仙姑庙”。文革时期被拆毁,2000年又修复[10]
 
村名与历史人物传奇故事
 
村名常和带有神怪色彩的历史人物传说有关。河南新乡获嘉县各村名和历史名人密切相连[11]。有村名以姓氏结合古代兵营命名。东仓村,武王伐纣时,此地曾扎“粮仓”,故名东大王仓营。东、西彰仪村,武王伐纣,战前誓师,姜太公便选了一支“仪仗队”。周武王表彰这支仪仗队,称此队为“彰仪营”。彰仪营驻扎之地,后称“彰仪村”。现分“东彰仪”,“西彰仪”。彰仪者,仪仗也。西仓村,武王伐纣时此地曾扎“草仓”,故名西大王仓营。苏章营村,武王伐纣,大将苏章在此屯兵扎营,故名。
 
山东以名胜古迹名的村庄众多,很多村庄以古国、古城、古寺院或其他古建筑命名村名,如曲阜村名中有夫子洞、鲁源村、阙里、书院、周公庙村、颜母庄。
 
山东茌平(Chípíng),许多名胜古迹和宗教崇奉有关。韩屯镇的还驾店,传说唐明宗李嗣源在此回銮还驾。
 
淮北一些村庄名因事得名,如歇马亭村,柳下跖在此歇马,后人建亭纪念,名“歇马亭”。后(前)马场,明初燕王征北,在此扎寨拴马。黄营村,黄巢队伍驻扎过的营地,故名。
 
郑州西南郊红花寺村,相传唐初秦王李世民征战中原,李世民下诏在原址建了一座大寺院,名叫“崇宝寺”。崇宝寺坐北朝南,内供奉佛祖塑像。红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行人路过此处,都要驻足观看,并惊呼“真乃红花寺院”,久而久之,红花寺这个名字替代了崇宝寺。清朝晚期,王姓人家在寺西北的沟里定居,形成村落,村名便叫红花寺村。
 
山东平度县很多村庄以古城、古寺院、古建筑命名。战国时即墨,是胶东半岛的中心,西汉时为汉景帝之子康王刘寄封地,今古岘境内的康王坟即是刘寄的墓葬。古岘镇一些村庄如北城子、南城子、纸房、前李道、后李道、杜家集木、刘家集木、蓬莱前、五家寨子等村名的由来均与即墨故城和康王刘寄有关。大朱毛、朱毛村因战国时朱毛大夫居于即墨城而得名,故即墨城又称朱毛城。以古建筑名村庄者,如西庵、秦姑庵、石庙、双庙、娘娘庙、三教堂、何家楼、钟楼埠等。
 
山东平度县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吉祥嘉言得名,如二贞台村,源于汉景帝时姑嫂二人来即墨千里寻夫(兄)殉节的故事。羞鱼村源于元孝子王黑儿“卧冰求鱼”的故事。大王桥村源于唐代程咬金占山为王、杀富济贫的传说。以吉祥物命名的村庄有凤凰屯、花窝落 。
山东平度县以古人名命村名,如公沙村,源于东汉大儒都尉公沙穆的名字,今平度城北公沙村有公沙穆父子之墓。徐福村源于秦始皇时东渡入海求长生不老药的徐福。张美夼村是说牧羊人张美至此,因村前有川,村后有山,故村以人名和地理特征命名。张美(917985年),字玄圭,贝州清河人 ,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将领。与军事活动有关的村名如军屯、小战、七丈、披甲营、汉军寨、小官寨、五家寨子。              
 
山东省商河县孙集镇有高仙庄。高仙庄原名高家庄。后来因为名为高大姑的孝女改名高仙庄。传说西晋孝怀皇帝年间,高大姑的父亲为皇帝去东海取灵芝草,被龙王害死 。高大姑去东海寻父,跋山涉水,历经艰险,孝心感动菩萨,菩萨让她用勺舀干东海水,见到父亲遗骸。龙王为补偿高家,就冰雹不砸孝女之乡。高大姑哭死在父亲坟上,经菩萨点化,升天为仙。高家庄改名为高仙庄,高大姑被尊称为高仙姑。后人建坟立碑修庙塑像纪念高仙姑。每年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人们都来她的坟上焚香烧纸。
 
山东省博山区南神头村,按地志:齐有孝妇颜文姜,常逾历山险,负汲新泉,奉姑所嗜,一旦感泉涌室内,派流远注,故目其地日颜神,水日孝水,祠日颜姜之庙。”据此,该村初名“李颜村”。因孝妇颜文姜殁而有神,里人建庙祀之,故易名为“颜神”。马公祠村,明初即已形成村落。相传唐王东征曾经此地。有一马姓随从官员葬于此地,立祠享祭,故村名为“马公祠”。
 
村名和迷信信仰有关,不胜枚举,此文可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村名可以说是社会历史的缩影、活化石,承载着历史文化内涵,折射一个地域的文化传承,象征一种特定宗教情怀和因缘。村野匹夫,无意识深处,潜移默化,积淀着传统教化。所以村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是文化的根系所在。村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明遗存,承载着逝去岁月的文化信息。地名村名对研究地理、历史、交通、经济、风俗有助。随着历史的发展,村名经历急剧演化。村名记载着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奋进。通过了解村名渊源,可以加深对故乡的挚爱。
 
 有论者认为,作为中华文化衍生物的地名,保留着中华历史文化的基因密码。打开地名密码,走进地名背后的故事,对了解地方历史掌故,丰富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发掘当地的旅游资源[12],皆不无裨益。中国已启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这对古老地名,当会起到保护作用。
 
何处相逢
 
注释
 
[1] 玉壶九千,《中国远古帝王谱》,网络文学小说作品。
 
[2]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38页。
 
[3] “龙与凤,哪个是古人最崇拜的图腾?”《北京青年报》,2015719日。
 
[4]  记者董晓勋 通讯员严克林,“86个地名带‘龙’字”,《长江日报》,2012212日。
 
[5] 周锦国,赵元梁,“大理市村庄名称调查研究——以大理镇等 5个镇为例”,《大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
 
[6] 偃师县志编委会,《偃师县志》,三联书店,1992年,第9394页。
 
[7] 袁雪萍 王东洋;“洛阳村名的神话学解释”,《魅力中国》,2014年,第10期。
 
[8] 同上引书,第17页。
 
[9] 崔云胜,“从碑刻资料中探寻临泽县平天仙姑民间宗教的发展历程”,《宗教与民族》(第十辑),2016年(作者系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 )。
 
[10] 吕文艺,“大美仙姑山”,《鄂东晚报》,20161110日。
 
[11] 《获嘉文史资料》第4辑,获嘉县文史委,1997 10月。
 
[12] 柯喜堂,“打开地名密码:走进地名背后的故事”,《西安晚报》,2016812 日。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灾害民俗学视角下的白族绕三灵
       下一篇文章:匮乏与获取:龙王结亲传说的社会隐喻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