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收集了65位基督徒发布在ex-Christian.hk网站上的离教见证文本, 并对文本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基督徒离教原因主要有四类:教会等级森严与管理僵化;个体自由与选择受限;对旧约中的上帝和基督教教义的疑惑;以及对教会团契人际环境的不满。其中,教会组织权威和个人自由的冲突,教会对其他宗教和社会群体的排斥,教会对社会问题和社会正义的漠不关心是导致基督徒离教的主要原因。华人与西方离教者都深受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与追求灵性体验的西方离教者相比,华人离教基督徒更多体现了对理性、社会公平和普遍正义的追求。
导言: 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欧洲和美国的无宗教归属者(religious NONES)数量稳步增加。NONES指的是自我认同为不可知论、无神论、寻求灵性而非宗教(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无特定信仰(nothing in particular)等无宗教归属者。2 皮尤调查显示,美国人无宗教归属者 2009年为17%的, 2012年为20%;3 2019年,则增至26%。2009年美国成年人中,新教徒占51%,天主教徒占23%,到了2019年,新教徒为43% 天主教徒为20%。从2009年至2019年,美国成年人中无神论者从2%增至4%;不可知论者从3%增至5%4 。华人基督教会是否也存在信徒流失的现象呢?皮尤报告指出,由于政治原因,很难获得中国基督徒人数增加或减少的确切报告。5 一方面,中国基督徒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的可见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基督徒的离教见证也散见于各种中文自媒体平台,反映出当代华人基督教会面临的神学理论与信仰实践的困境。本文旨在通过对华人基督徒离教见证的文本分析,来探讨华人教会中NONES产生的原因。
一、世俗化理论分析框架
近年来,解释NONES现象的常见理论主要有政治反弹(Political Backlash), 婚姻延迟(Delays in Marriage), 广泛的社会脱节(Broad Social Disengagement),以及世俗化(Secularization)理论等。6 其中,前三种理论解释较为直观。而世俗化理论一方面因宗教衰亡论的证伪而饱受争议,另一方面也因其多样的概念界定和理论解释框架而在NONES现象研究中被广泛使用。Tschannen7 (1991)比较了7种经典的世俗化模型。其中,Luckmann, Berger, Parsons和Bellah 都使用了自主化(autonomization)或私人化(privatization)概念来解释个体内心对选择神圣或世俗符号系统意愿的变化。Fen把世俗化定义为个人和集体领域之间的规范和界限的选择。Wilson则认为世俗化发生理性和多元化社会中的信仰团体中。所有这些作者都认为,理性及多元的理念,是世俗化的现代催化剂。 Bruce (2002)8 概括了世俗化范式为三种路径:过度个人主义导致的组织分裂;理性主义导致的科技意识兴盛;新教伦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化导致的社会区隔化(compartmentalization)和价值相对主义。在离教者问题研究中,个体与宗教组织的关系始终是焦点。其中,使宗教成为个人选择的理性和自由意志是离教牵引力,而民主政治、利伯维尔场经济和宗教多元化则被认为是离教的推动条件。离教者现象不仅反映了个人内心冲突,也反映了个人与宗教组织的冲突,以及宗教组织价值观与整个社会环境的冲突。基于Burce世俗化范式中三个分析路径,本文探讨了华人离教基督徒文本中所反映的个人与教会、个人与上帝、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二、数据和方法论
2.1 样本来源与抽样方法
为了找出基督徒离教的原因,笔者比较了三个集中发布离教基督徒见证的华文在线网站。其中之一的antichristendom.com9 是一个立场清晰的反基督教网站,行文较为情绪化和偏激。另一个论坛在知乎上, 在论坛贴出的 “有没有人信了基督(教)之后又不信的?”这一问题下,截至2021年9月1日,共有337人进行了回答。10其中大部分答案是非信徒对基督教的看法,而非信徒个人经历分享。在对不同网站进行评估后,本研究决定选择名为“离教者之家”的网站作为研究数据的来源。11
“离教者之家”是一个香港域名的中文网站,最早成立于2004年3月3日,网主为离教者。该网站关注离教基督徒可能会面临的各种困境,如离教后可能面对教友的反复劝说,有些会“把持不住而重回教会,继续过着自己不想过的生活”。12 由于离教者的生活圈子和朋友通常都在教内,一旦离教,他们可能失去原有的社交圈,变得孤单、隔绝和彷徨。网主认为,离教是一种理性抉择,每个人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该网站旨在为离教者提供分享离教经验的平台,帮助他们在离教后能“自立自主,自尊自信,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13 该网站的价值观包括:“1.尊重宗教自由:捍卫教徒有自由离教或改变宗教信仰之权利,不强迫、诱使、教唆或反复游说教徒离教。2.支持宗教包容:持不同信仰及理念者,皆能以对等地位表达意见。3.捍卫言论自由:不因信仰立场不同而剥夺任何人的发言权利。”14 截止2021年7月底,该网站已经积累了共199篇来自博客、网站或在线论坛的离教见证。其中,大多数证词是由有多年教会经验的基督徒所写。笔者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筛选了这些离教见证,剔除了这些离教见证中信息结构不完整、长度不到500字的文本。最后,本文纳入统计和内容分析的文本共65个,写作时间介于2008到2018年之间。
2.2 文本作者的人口学特征
在这65个文本中,只有十位作者使用了真名,大部分作者采用网名。单从网名很难推断出作者性别。23位作者没有留下任何显示其性别特征的线索,占比36%。在统计中,谈到妻子或女朋友的作者被标注为男性;提到自己的丈夫或男朋友的作者,则被标注为女性。用这样的方法,确定文本作者中25名男性,15位女性。在这些作者中,各有一男一女表明自己为男同和女同,占作者总数的3% 。有9位作者谈到了他们在大学的教育,占总样本的14%。两人谈到了自己读博的经历,占3%。有两位作者谈到自己的中学经历,占比2%。约80 %的作者教育背景未知。这些见证文本长度在 150 至27,200 个汉字之间。 研究收集的文本显示,作者受教育程度与文本长度成正相关系。见证文本中,两位博士学历作者的文本大约为7,500-7,900字,11 位受过大学教育的作者中有8 位的文本超过3000字。76% 的文本不超过 3000字。所有入选文本的作者都认可自己曾经的基督徒身份,提到受洗或多年的教会团契经历。他们中有18%有10到18年的教会经验,16% 已经受洗超过20 年。5% 在第七年离开教会。22%的人只是含糊地提到了作为基督徒在教会的“多年经历”,22%的人没有给出任何与信教年份相关的信息。在这些作者中,31%来自香港,20%来自台湾,12%来自中国内地,其中有3%迁移到美国。其余34%文本无法从证词中推断出作者居住地。在这65位作者中,57位属于新教不同的教派,其中包括原教旨主义、五旬节派、英国国教、长老会或路德教会,占作者总数的 88%;5位作者是天主教背景,占总数的8%。其中两人有摩门教经历,一人来自真耶稣教会。
三、见证文本内容分析
在预研究阶段,作者随机从“离教者之家”网站抽取了20份写于2004年至2008年间的离教见证,参照Bruce世俗化三个路径的模型,并依据这些文本中作者抱怨对象和内容对中国基督徒离教原因进行了分析。作者抱怨得最多的四个主题包括:教会组织、个人与教会的关系、基督教教义和上帝、以及教会成员。这四个主题分别与Bruce世俗化路径中的组织、个人和社会关系几个层面相对应。
笔者基于这四个主题,进一步分析了发布于2008年至2018年间的65份证词,在每一类下,再将作者抱怨内容细分为四个维度。例如,对教会的抱怨可以分为四个子维度:1.教会操纵和胁迫;2. 反理性、反科学;3. 思想或信仰上的排他;4. 欺诈或内部冲突。如果证词中的内容与任一维度匹配,则投诉将在该维度下记录为一人/次。若在4个子维度下都有抱怨时,同一作者可以在统计中记录为4人/次。这也是为什么在第一类对教会的投诉中,累计统计达到74次,超过了65的样本总数。表格中的百分比统计为人次数与65个样本总数之比。
通过内容分析,笔者整理了一份最常被投诉的问题清单(见表1)。对教会的投诉位居榜首,四个维度下共记录了74次。对缺乏对个人价值尊重的投诉排在第二位,在四个维度下共记录了61次。其次是对基督教教义和上帝的抱怨,共计48次。最后是对教友的不满,共计43次 。65位作者在16个子维度下共投诉227次,平均每人投诉3.5个子维度。
3.1 教会问题
大约 42% 的作者抱怨他们的教会操纵和胁迫(见表2)。他们认为教会是等级分明的专制组织,试图以爱的名义控制人们。教会甚至使用强制措施来传福音;一些信徒用“洗脑”一词来描述他们的经历。
3.1.1 具有操纵性和强制性
27%的作者抱怨教会类似传销性的传教和团契活动。他们认为教会以爱的名义实施控制和操纵,缺乏对他人意愿的尊重。
“乌鱼子”在2012年第一次被朋友介绍到教会,当时她正经历人生低谷。她的父亲是佛教和道教修行者,母亲是无神论者。乌鱼子讲述了教会没有征得自己的同意就安排她受洗和参加收费的教会露营活动,她写道:“原来我就像是进了一间直销商啊。他们,填补我的伤口,然后使用我。…他们安排的活动越来越多,多到我开始没办法思考自己到底在干嘛。”15
龙井树从小跟随父母上教会做礼拜,中四时转入基督教中学读书,并开始热情投入教会的事务。他曾经是基督教团契的带领者,但他感觉:“团契缺乏凝聚力,聚会形式太过刻板,导师只会一味用家长式训话,团友间表现冷漠,打电话来都只会关心团友是否返教会聚会,没有被爱的感觉。”16
达达,教龄10年。她在浸信会教堂呆了三年,对佛教和新宗教运动有一定了解。她认为基督教会氛围类似于党文化,“是一个专制的、集中的、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它需要绝对的服从。它拒绝持不同政见者,封锁言论自由,并监禁自由。这是专制的。”17
何式凝博士是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她在高中时成为
基督徒,十年后她离开了教会。她说:“这种宗教控制比我中学时期所受的殖民教育更具破坏力。… 教会比我的中学更多规条,更恪守道德标准。”18
3.1.2 反理性反科学
共有34%的作者抱怨教会的反理性主义和逃避社会责任。在作者中,15%的人认为教会的讲道没有说服力;11%的人认为教会的教义有反科学、反理性、反智的倾向;8%的人抱怨教会逃避社会现实和人类需求。
网名为“一个清醒的人” ,教龄10年,他抱怨说,教会要求人们只讲好的见证,“但是不利于它们的真相就请离,让人容易有错误的观念,像是股市诈骗犯只会讲涨停板,不会说股市赚钱的人不到3%。”19
“Garfield”本科为计算器专业,她在文中讲述了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信仰历程,她幼年就被送到教会学校,23年教龄。20她谈到圣经老师随意解释汉字的含义,说“船”由舟、八、口三个字组成,指诺亚一家八口在方舟上汉,意图以此来说明汉字带有神的启示。她谈起多年来在原教旨主义教会的经历:
近年香港的基督教,已经变得罐头化、快餐化。他们只是把一套信仰要点给人,然后那个人只需要懂得重复这些要点,就是所谓得救,在一个人弄懂人生是什么问题、他/她自己是什么问题前,就提供所谓标准答案,要人根本就不去从内心思考问题。教会不关心那些人问题是什么,教会只关注如何令更多人返教会,坐满礼堂。
作者“杏仁豆腐”成长于一个真耶稣教会家庭,他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学业都在教会学校完成,后来成为教会的老师,对教会教学方法了如指掌。 他说:
宗教教育的工作就是灌输和洗脑,把官方的答案绕了一大圈,趁他们还没想到问题的时候就先将之弭平。其洗脑的基本中心思想很简单:可以使用逻辑的时候就使用逻辑(最好是从定义开始破坏使其问题不存在),不能的时候就用见证。真的回避不了的时候,就把问题绕上三遍他们就以为是答复了。21
虽然并不是所有教会都这样教导,但因不少教会牧师或神父缺乏系统的神学训练,加之对社会现状的隔膜,常常不能很好地回答信徒提出的各种理论和生活实践问题。教会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更容易对教会的讲道感到不满。这种不满是相互的,何式凝博士说:他们“认为高等教育使我远离了上帝,认识了各种新观念,人便堕落。”22
“Stella仓鼠”的父母拜佛教和道教的神,她在读中学时就对不同的宗教很感兴趣,在读大学时受洗。Stella借用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模型说明,基督徒的道德模式通常停留在群体价值层面,力图使自己的道德选择与社群期望和谐一致。而现代社会的伦理,当以法律和公序良俗、以社会契约或法治超越特定群体伦理,更理想的境界是:
基于逻辑思考后,根据普遍的公正原则,人的权利的公平和对等原则,尊重全人类每个人的尊严的原则,由良心作出决断。宗教信徒常出于恐惧惩罚(如地狱)或是出于利己而信教…倒是大部分能做到遵守社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条文的人,要么是不信特定宗教的不可知论者,要么是相信一个抽象的‘绝对精神’的自然神论者,或者索性就是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23
DNCA 出生于非信徒家庭,在天主教学校读书13年,十七岁时在天主教堂受洗。对她来说,信仰宗教是文化环境的自然结果。“作为研究科学的人,我只能逻辑思考。宗教不能用逻辑来理解,这可能就是我在教堂里感到不开心的原因。” 24
3.1.3排斥其他教派或信仰群体
大约 20% 的作者批评了教会的排他性。有些教会不仅对不同教会传统排斥,对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也具有强排他性。林北在大学二年级时成为基督徒,八年后离开教会。他读过《易经》,对道教和佛教也很感兴趣。他说,“基督教没有给我宽容的感觉,这是我最大的感触,有的只是狭隘和偏见。”25
“爱众生”出生于一个信仰民间宗教的家庭,教龄两年,他认为基督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排他性和破坏性。26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如十二生肖、易经、灶神、中秋节、祭祖等,为基督教所不容忍。佛教、道教、儒教等中国传统宗教也常常被基督徒攻击,基督教很难与其他宗教和平共处。
Garfield谈到了她在信仰初期受到原教旨主义教导的巨大影响:极端和温和的原教旨主义者都是强排他性。他们习惯了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强调信徒和非信徒不能结婚; 认为信徒和非信徒在职场和工作中都不能很好地合作。他们攻击其他宗教,自认为掌握了绝对真理,优越于他人。Garfield在网络论坛上和基要派信徒辩论,看到他们不断攻击天主教、佛教和哲学,因而决定离开教会。
“十月之春”小时候就被母亲带去天主教堂做弥撒。后来,他被送到基督教中学学习。中学三年级时,他加入了当地的福音派教会,开始反思前定等一些基督教神学命题。他也与五旬节、天主教和福音派组织合作的经历,他说:
(在不同基督教会中)我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有一些人被小圈子排斥,而且被疏离。同时,我在当中却愈来愈觉得:宗派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同是基督徒,一种传承,为什么会出现这如此大的分别?而使我生起基督徒合一的思想。但这种思想却在自称基要保守的派别被排斥。27
“莲华圣女”在高中时遇到了很多麻烦,在朋友的带领下,她成了一名天主教徒。她的朋友告诉她,其他宗教都是恶魔 “听他们诽谤其他宗教的不是,我也深信不疑地跟着诽谤。当然,也包括三宝和一切菩萨。”28后来,她读了金刚经,决定皈依佛门。
3.1.4 教会欺诈和内部冲突
大约 9% 的离教者抱怨教会欺诈或其他犯罪行为,其中 8% 的人报告了教会内部冲突。Garfield在她的文本中提到牧师如何挑起执事和教会成员之间的冲突,并迫使一名女讲员辞职。“一个清醒的人”抱怨说,
教会会友会依据你的奉献金大小分类,奉献金大,有人相处,奉献金小,相对请出教会,简直就是黑道酒店文化。…教会常会有爱心活动,如饥饿三十,捐助非洲等等。但是后来才发现,爱心捐款款项下落不明,或是抽成中饱私囊,或是根本没有灾难胡乱利用爱心,这简直就是诈骗集团。29
Eugene Huang 出生于台湾,七年间接触过三间教会。在这七年里,他亲眼目睹了教会的牧师们如何通奸、欺诈,并带着教会的钱逃到了另一个地方。他觉得牧师并不关怀信徒们在生活和职业发展上的需要,当他决定申请游泳池救生员的工作时,他的美国牧师问他,“到底是上帝重要还是你自己的事情重要?” 30牧师对黄说的话促使他离开教堂。他因此发誓,如果教会的等级结构仍然存在,如果教会仍然要求信徒遵守牧师所说的一切,他将不再返回教会。
3.2个体价值与身份认同缺失
在抱怨个人自由丧失的离教者中,有38%的人觉得在成为基督徒后,自己的言论、行动、良心和思想自由都受到很多限制;28%的人觉得个体自我认同被压抑或无法接受教会侵犯个人权利。约20%的人表示,神似乎忽视了他们生活中的苦难,他们始终得不到得到神的任何响应,因此不能体会到基督徒的身份认同。8% 的作者认为基督教实践浪费时间,或者发现其他灵性实践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3.2.1思想、行动、及言论自由受限
a. 思想和良心的束缚
13 位离教者谈到了教会对个人心智和良心的束缚,占比 20%。他们多使用自由或自由意志等术语来解释离开基督教的原因。“Kenchendz” 对基督教的教义提出了很多质疑,他说:“2006年我受浸,2007年我告别基督徒生活,回归为自由思想者。”31
“刘大头”在台湾一个基督教家庭长大。他的父亲是教堂长老,他的母亲在教堂里演奏管风琴。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都在教会度过,九岁就受洗。十三岁那年,他甚至许下了将来当牧师的愿望。然而,当他读完埃里克·弗洛姆的《心理分析与宗教》一书后,他开始喜欢阅读各种书籍。他说:“我突然有一种‘自由的感觉’,我觉得我什么都可以想了,我的思想开始自由自在,天马行空,这四十年,我的脑筋是自由的,生命的主权已经掌握在我自己手中。”32
“回归真实” 受洗一年左右就离开了教会。通过对教会的观察,他得出结论说:“宣称这个教是‘信耶稣’、但实际上和耶稣抱有接近思想的人,都会在这里被孤立,或是成为打压的对象。” 33
Hkbyyhm在中学五年级时受洗,一直希望寻求真理和生命的意义。学校里所有的基督教老师都很好,这让他对基督教有了完美的印象。但他说:“我很高兴能够解放自己,为自己负责而过活,不必再想着如何去讨好神。失去永生?或者,肯定的是得着了理性和自由。”34
卢卡斯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他在婴儿时期就接受了洗礼。中学五年级时,领坚振礼,是陈日君主教为他祝圣十字架。但他对天主教会了解得越多,他就越怀疑:
一个相信一个神说是就是、说错纠错的宗教,出言狠批中国没有自由意志,却不知这个宗教最基础的理念就违反了自由意志,就是‘只要信’;……这就是我接受不到,因为对我来说,这是不文明、没有智慧、埋没自我的概念。”35
离教者“Homeopathy”, 教龄20年,后皈依佛门。他曾经很享受教会生活和神与他同在的经历。他谈起信仰转化的历程说:
我自己看圣经,发觉教会一直讲的一套原来并非圣经的意思。但我也熟悉教会的文化,所以我在别人面前都不会提及这些疑问,免得被标签为不信派或反叛分子。… 2009年,我与那时的基督徒女朋友因为其他原因分手,于是我再也不需要做一个爱主与神同行的基督徒了。我感到有更多思想上的自由,于是便深入研究信仰上的问题,例如进化论,圣经是否真的无误,教会在历史上做过了什么事等等的问题。”36
b.行动自由受限
相比主流基督教会,真耶稣教会、摩门教会和各种基要派教会的对信徒行为有更严格的规范和约束。如:“黑色猫头鹰”在台湾摩门教会受洗,她认为摩门教会的限制太多了, 比如要求女生尽可能穿裙子参加聚会等规则,让她决定离教。37 “Dancedoom”是从阅读神话故事开始了他的信仰之旅。他受洗后,却发现基督教与所预期的很不相同:
这是一个很专制没有宽容的宗教。在教会里,我的言行、我的起居、我的思想、我的交友、甚至我的衣着,他们都要插手;除了圣经,我不能涉猎我喜欢的神话奇幻文学,因为别的神话都是魔鬼;除了诗歌,我不能听我爱听的重金属音乐,因为它们是魔鬼之音;除了衬衫领带,我不能穿我喜欢的骷颅涂鸦T-shirt,不能戴耳环,不能戴饰品。我喜爱的话题,没办法跟教内弟兄讨论分享,我对教义的疑问,他们不想听,他们只重视你有没有信心。入教的我像被一个牢笼禁锢住,他们毫不尊重我的想法背景与交友圈,甚至我的家庭。38
c. 言论自由受限
不少基督徒都有在教会或网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或疑惑的经历,却常被批评或要求保持沉默。“十月之春”在两个网络论坛上发表文章,被一些基督徒谴责为恶魔。Nelson Chan 说,他的教会成员总是把他对信仰的问题视为攻击,使得理性对话很难继续。Garfield也反映,信徒只能在教会中分享积极的观点,否则就会被批评为缺乏信心。“杏仁豆腐”谈到真耶稣教会曾经有一个供内部讨论信仰的BBS,但以过度讨论偏执信念为由而被关闭;两名传教士被教会开除只是因为他们公开讨论了有关圣经的问题。就连信徒也批评这两位传道人,说他们混淆了圣经的教导,不适合做传道人。39
3.2.2身份认同和个人选择被拒
“十月之春”表示希望可以有身份认同的选择自由,不管信与不信,都应当诚实地面对上帝。Garfield指出福音派和原教旨主义教会总是试图用教义和教会活动来填充追随者的时间、空间和心灵。教会不允许成员与外界接触,教会成为信徒身份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离教就意味着切断信徒的群体身份归属,离教心理和社会成本很高。“Pinapplesam” 则坦言:
今天我在这里说自己不再是基督徒,无疑是失信行为:但在我个人而言,这却同样涉及诚信行为。…不经不觉间,我发现自己每天都在敬拜一位连我自己都不信的神,那是为什么啊﹖待在教会,我不单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这个信仰。如果我继续默认自己是基督徒,这将会在教义及个人上双重违背。…我离开宗教后不是就此没有信仰了,而是有了属于自己内心真正想法的信念:就是在追求/信仰宏大使命以先,先关注自己身边的人、推及小区、再到人类族群……包括社会公义及制度上的公平,这是现今整个世界最为急需的事。40
一些接触过不同宗教资源的人也抱怨说,作为基督徒,他们的内在自我被忽视了。“林北”质疑说:
一开始我听到最多的就是,我们人总是无能的,是什么也不是的。这和我从小被教导的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简直完全相反。几乎每一次我都能听到有人说我们一概不是,要不是依靠主,我们啥都做不成,于是我今天算出一道题也是主的智慧,不是我的智慧。我就奇了,那不信主的成功者们呢?撒旦的帮助?为什么你们就喜欢贬低自己?结果有个姐妹直白地说‘你就是不肯贬低自己来荣耀上帝!’我也直白地响应‘上帝创造的人这么垃圾,这难道不是亵渎?’我一直提倡健康的自信,但每每就被洗脑说我们是无能的,污秽的,啥都是主的功劳。本科4年,我因此变得自卑、无能。” 41
大约 12% 的作者表达了他们对基督徒歧视同性恋的担忧,批评教会歧视同性恋的多为自由派知识分子。教会中的同性恋信徒受到巨大压力,并逐步丧失自我认同,其中一些人最终放弃了信仰。
“Rokumon”已经沉浸在基督教文化中超过25年了。她被送到一所天主教幼儿园,整个青年时代都被基督徒包围。上大学时,她终于成为了基督徒。
我生理性别是女性,但我的心理性别是男性。我的情爱经验中,都曾为男性和女性倾心。严格来说,我倾向喜欢男性比较多。那时,我曾向一些耶徒透露过一些情感私事。结果有一耶徒圣战模式大开,在msn狂贴经文要我悔改。另一个教团行政耶徒就拒绝了我加入他们的宣教团,把我贬回初信班继续接受异性恋霸权教条洗脑。至此,我对这群真心信任的师兄姐大大失望。当时我住宿舍,因着宗教、学业、家庭和情感四方面的失意,差点去了自尽。42
“太宰大人”从小就接触过不同的宗教。他就读于基督教幼儿园和佛教小学,中学期间成为基督徒。当他在家里遇到困难时,他决定到教会寻求庇护,却屡屡受到教会和教友的伤害,他说:
我以为当初经历的痛苦会随着信耶稣而减去,但事与愿违,后来我因身份缘故,被学校内的人取笑;返主流教会时亦被不友善对待,我于是渐渐对基督徒抱有不太好的印象。如是者,我在不同教会中穿梭往来,直到后来在香港所谓的唯一同志教会聚会,并在与其友好的教堂受洗。
邹峰在中国大陆长大,17年教龄,曾经对儒家有兴趣,最后成为自由主义者。他谈到了基督徒对同性恋的不容忍:
新约圣经中明确把同性恋作为一种罪恶加以禁止和诅咒,作为理性和宽容的自由主义者,我认为这是因为受到时代的局限。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大主教图图在演讲中明确表示了对同性恋的理解和宽容。显然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是理性的胜利。43
3.2.3个人苦难被上帝忽视
约12%的离教者抱怨神从未垂听或响应他们的祷告,约8%的作者提到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却得不到教会的帮助。他们可能因为没有实现心中的愿望而离教, 甚至的离教者因为没有追到教内的女友而离教。
Wei Feng44 在读基督教幼儿园时就成为了基督徒。他(她)非常虔诚,每天睡前都会花一分钟到六七分钟来祷告。但是,当祈祷中的愿望清单越来越长时,实现的目标却越来越少。因此,他(她)不再祈祷,并逐渐离教。
3.2.4 个人时间的价值
在65位离教者中,有5位抱怨在教会活动中浪费了太多时间。
潘震泽45教授出生于天主教家庭,幼年就受洗。他抱怨大学时花太多时间在教堂活动,这成为他不去教堂的主要原因。“黑色猫头鹰”说:“这些活动花费了我太多的时间,本来可以用来消遣或找工作的……现在我觉得和朋友或家人呆在家里比去教堂聚会要有趣得多。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充实自己。我真的觉得我在教堂里浪费了太多时间。” 46
3.3 对基督教上帝和教义的怀疑
在怀疑基督教上帝和教义的 48 位离教者中,有 26% 的人更倾向于理性、科学和哲学,而不是基督教教义;20%的人拒绝接受旧约中人格神的形象。15% 的人不能接受圣经和基督教伦理的无误; 12% 的人不能接受地狱或宿命的概念。
3.3.1 偏爱科学、哲学和理性
部分离教者阅读了大量不同学科的书籍。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在线资源中获得的反基督教信息。一些作者提到了各种影响他们离开基督教会的书籍和作者,其中包括达尔文的生物学,萨特、卡尔·波普尔、罗素和叔本华等人的哲学;以及赵林、李天命、宗牟三等一些中国学者的著作。
“自由思想人”47 出生于基督教家庭,曾在福音派、五旬节派、长老派、浸信会、路德派等不同的教会生活过。当他得不到教会和上帝的实际支持时,他开始怀疑基督教。后来他在网上看了很多反基督教的文章,最后离开了教会。“Hellboy”48 在中学时就归主,曾在神召会教会呆过,又在天主教会呆了八年, 他觉的“反基督教帝国”这类网站的信息和陈特的伦理学著作更能够让他信服,促使他最终离教。Stella认为宗教是理性的障碍, 她说:“人或许存在局限,或许理性和逻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这不是我们放弃理性的理由。” 49上述作者经常使用的一个关键词是“理性”。他们认为基督教过分强调信仰,不尊重人的理性。也有作者也抱怨说,尽管天主教会重视自由意志和理性,但这种教义很难付诸实践。
3.3.2拒绝人格化的神
“黑白郎君”起初是为了在教会找女朋友而成为基督徒,后来受洗是为了与教会团契的成员建立更好的关系。他一直对哲学很感兴趣,也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讲到离教原因,是因为他不能接受作为人格神的上帝,他建议:“拒绝崇拜人格化之神,用理性与智慧、圆融之方式,来面对人生、家人与朋友的关系。”50
邹峰则是被自己的弟弟判定为非基督徒。在一次交谈后,他弟弟总结道:“你信的上帝就是爱因斯坦的上帝,就是把宇宙的一切未知的自然规律归结为上帝,不是一个人格化的上帝。所以你确实不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51这段对话让邹峰告别了基督徒的身份,走上了自由主义之路。
Pineapplesam,教龄10年,他解释自己对上帝的理解:“祂不在教义之中、不在管束之中、不在条件之中:人和自然,是共存的,不是需要一方屈从在另一方,而是共生共存,在我之外,就是祂。”52
3.3.3质疑圣经和基督教伦理
在65位作者中,有八人质疑圣经无误,两人质疑基督教伦理。
“Pineapplesam”他声称自己不能再接受基督教“因信称义”的教义:“因为人类以信代替‘善’为最高原则,制造了不少历史悲剧:包括十字军、无数大小的战争、还有美国右派基督霸权及在香港宗派逐步的延伸,都是因为关于‘一神论’及‘唯独圣经’要在世实现的坚持及反抗造成。”53 Kenchendz 认为,当不同的基督教流派使用不同版本的圣经又各自声称权威时,说圣经无误是荒谬的。
爱众生54认为圣经有不少明显的错误,有的相互矛盾;此外,圣经不支持动物权利;他引用了1Cor9:9-10说明虽然有些圣经经文似乎支持保护动物,但只是因为动物作为工具是有价值的。
3.3.4 拒绝地狱与前定的教义
一些作者拒绝基督教关于地狱和前定的教义。对他们来说,地狱和宿命不过是对人的邪恶诅咒。Rokumon回忆了她在天主教小学学习的经历:
耶教所说的大爱,我没有经历过,到今天我脑中最清晰的反而是九岁时看的一张描绘地狱永火的小册子,天使把不信的人(无论他是不是好人)推入火中,不信者就在那里被烧到永远。这种宣教方式非常阴毒,孩子如害怕一件实在的东西,如大狗,他们成长后总有机会因和狗狗有良性、接触而化解恐惧。可是,死后世界是无法验明的,因此在永火论长期洗脑下长大的孩子,对地狱的恐惧会伴随他们一生。55
林北也表达了对地狱教义的质疑:
有我一直想知道,那个把全部身家用来资助希望小学,最后默默无闻地死去的蹬车老大爷,就因为不信上帝,他就得下地狱?我觉得他比所谓的基督徒伟大的多。这不公平。上帝难道不是公正的?结果姐妹反问我:什么叫公平?人本来就是该下地狱的,因为耶稣的宝血我们才能幸免。我回答:你优越,你有特权。如果上帝造人的美意就是让大多数人下地狱,包括那些行善积德只是不信上帝的人,那这个上帝就是喜欢恶作剧的。56
Lucas认为,基督教中的地狱教义是许多人反对上帝而赞成佛教和道教的原因
你不信**,“因果”都是如此运行,做了什么事,就要接受什么果,不会因为你信佛,因此种了恶因还可以得到善果,就算是你反对、骂死**/佛教,因果都是如此运行的。阴阳都是一样,不会因为你不信黄大仙,因此就注定一生苦难,信不信在于你自己个人的决定,不会因为你信就会上天堂,不信就下地狱的。这就是定律的要点,定律是不会因为你信/不信而改变的。57
3.4对教友的不满
在描述教会人际关系时,23%的作者经历了教友对自己或他人的痛苦和需要得漠不关心;17%的作者说看到教友不择手段,言行不一的表现;14%的作者谈到了教友的教条主义,另有12% 的作者认为教友在信仰和观念上高度排他。
3.4.1漠视他人的痛苦和需要
许多作者谈到了他们被教会的人伤害的经历。他们在教会团契中分享自己的困难和烦恼时,得到的不是善意的支持和帮助,而是批评和嘲笑。
“莲华圣女”说:“我把这些苦恼跟我的‘兄弟姐妹’说了,我以为会得到他们的安慰,可是他们不仅没有安慰我,还一直说我不够虔诚,所以才没有得到上帝的宽恕!我觉得我好委屈!而且我还发现,那些‘兄弟姐妹’们嘴上说要相亲相爱,表面上好像挺亲热的,可实际上他们之间很冷漠,互相诽谤的事情经常发生!”58
林北也抱怨教会里没有人真正关心他的感受和处境。当他把女朋友背叛的事告诉教友时,有弟兄指责他不懂上帝的美意和为难上帝,有姊妹说他没有活出神的形象,教会只有一位弟兄对他表示同情。相比之下,他的非基督徒朋友似乎能更好地理解和安慰他。
“Intelligence”59分享了她朋友在教会的类似经历。当她的朋友为丈夫出轨的事咨询教会姐妹时,她得到的回复是“哪个男人不偷腥?久了、累了、倦了,他就会回来妳身边了,这是上帝要妳接受的考验。”60
3.4.2不择手段和排他性
许多作者抱怨他们认识的基督徒常对事情持双重标准,所做与所说的不符。这通常反映在他们捍卫他们自己思想的方式上。龙井树表达了他对基督徒言行不一的反感。他的基督徒父母曾经责怪大儿子给教堂捐了太多钱,甚至威胁要把他赶出家门,不承认他是他们的儿子。61 翊军谈到教友时说:“当别人质疑时他们只会引经据典。到别人驳斥时,只会露出他们的真面目,恶毒咒骂别人下地狱和杯葛他人。” 62
Garfield谈到一些基督徒在网上发布大量关于天主教的虚假信息,“他们认为为了所谓永生,谎言、卑劣手段都可以容忍。”63 还有一些作者描述了教会排他性和教条式的教导,以及对不同思想和宗教他者的攻击。“Kyubi”在为教会组织工作时,发现那里的基督徒很挑剔,并不真正关心人们的实际需要:“我觉得问题的根源,根本就是人性,信教的会比人好一点吗?不是,好的信徒应该明白自己是‘罪人’,修自己的灵命,不是走来排外。”64 正如Stella总结的那样:“信者行善,不信者也行。不信的人并不比信的人差。如果信徒们相信他们是在以正义的名义行事,他们所做的恶事可能会更糟。” 65
结论
中西方离教基督徒有很多相似的特点。Drescher (2016) 66认为,NONES重在探索和构建自己的理想生活,重视生活中家人和朋友等关系,比狭隘的社群主义或部落主义更国际化。他们在灵性上并不肤浅,且富有同情心。一些受过良好教育和思想开明的华人基督徒具有相似的特征,都重视自由、民主、理性和爱。如Woodhead(2017)67 所观察到的英国NONES一样,华人离教者多具有独立精神,有主见;在大多数社会问题上,他们是自由和宽容的,也追求民主的组织环境;对他们来说,普遍的道德准则高于教条,自由高于群体归属感。与Mercadante(2014)68 描述的美国NONES类似,本研究中的离教者也希望能忠于自己的良心,维持个体人格的完整。他们重视群体的共同信仰,但若认为自己不属于该群体,也会毫不犹豫地离开。有些作者皈信基督是因为他们的家庭传统,他们通常对不同宗教有着浓厚的兴趣,大多有热心寻求信仰的历程。他们离开教会是个人、教会和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累积,并非仓促决定。有些作者花很多时间来探索不同的教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圣经和服侍教会,或热衷于参加护教和讲道活动。当他们最终决定离开时,他们感觉像是被释放或从束缚中解脱出来。与Zukerman(2012)69所观察到的美国NONES相似的是,华人离教基督徒通常勤于思考,乐于接受新思想,他们追求信仰自由、包容其他宗教人士,强调理性决策。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作者通常会认真对待神学问题,并对基督教教义和实践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思考。
华人离教者现象也反映出中西方教会组织实践上的差异。Kelley认为保守和高排他性教会的信徒具有更高的信仰意义认同和组织忠诚度。70 而Finke和 Stark指出自由和包容型的教会中更容易出现组织松散和搭便车行为。71 半个多世纪以来,欧美更为自由的主流教会比保守型教会流失了更多的信众,华人教会也有类似现象。 但由于华人教会大多属于保守和基要型,与西方教会面对的组织和管理问题不太一样。如Zuckerman (2012)72 所说,个人层面的世俗化或叛教“总是受文化约束,因此它因社会而异,取决于其中宗教的力量和喜好。”通过对离教者证言的分析,我们看到华人基督徒离教的核心冲突主要有三类:教会权威与个人自由的冲突,理性主义与基要主义的冲突,超越性价值和现代社会实际需要之间的冲突。所有这些冲突都与教会对现代社会的应对态度和方式有关。离教者所描绘的中国教会,与美国1920年代以来的基要主义教会和1960年代以来的保守福音派教会类似的是,他们通常都抗拒关于宽容、社会责任、社会正义和尊重多样性的教导。本研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证词来自香港和台湾,那里相对开放的市场经济、宗教自由和民主政治的空间。香港和台湾的教会虽然比中国大陆教会更早地遇到现代性问题,但坚守基要立场的教会仍是华人教会中的主流。
江登兴(2018)对中国教会威权危机的分析与本研究中离教者的投诉非常一致。他认为,权威的垄断、金字塔式的中央集权、强调对教会上级的绝对服从是中国基督教会的三大问题。73 两千年威权文化传统早已内化于华人社会建制中,也渗透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和态度中。华人基督徒一边继承传统文化习惯,一边又以基督教的话语体系来将这种人际秩序合理化、神圣化,形成了具有威权特点的华人教会文化。罗马天主教和世界主流新教(如圣公会、卫理会)的教导,通常是信心和理性并重,面对社会伦理问题,要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二选一困境,强调教派之间的和谐相处。但一些华人教会抱有唯我独尊的心态,在神学教导和实践上固步自封,与世界主流教会隔离和脱节。 一些华人天主教保守派群体也与罗马天主教会的教导相对隔绝,在对不同宗教群体的态度上,与梵蒂冈二次大公会议的教导背道而驰。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的局限性和世俗化概念界定的多样性,本文无意于论证华人教会是否已经变得世俗化。离教见证文本分析的结果说明,华人NONES问题可以借鉴世俗化理论的三层分析框架,在个人与教会,个人与社会,以及教会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中来解读。本研究中的离教见证文本反映了部分信徒对基督教大公教会教义和传统的误解,而教会威权性的话语体系和组织文化尚不能有效响应和解答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信徒们的疑惑。那些反复在离教见证文本中出现的,关于教会组织与个体自由、理性与信仰、人性的善恶、地狱与天堂、创造与末世等各种神学命题和冲突管理的议题,需要在跨宗派的对话和实践机制中来讨论。由于华人教会内部和教派之间尚未形成理性对话的有效机制,不同教派在这些教义问题上各执一词,很难形成共识。华人教会需要完善教会组织内部管理,尊重和理解不同宗派的教义,构建促进教派间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和程序法则,从社会实践层面寻求跨宗派的共同服侍。
文章原载于《福音与当代中国》杂志第13期
转自福音与当代中国
注释:
1 刘焱,美国天主教大学宗教与文化博士候选人,湖南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主权、人权与可持续发展。出版管理学专著一部, 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多篇。
2 Sarah EK Lentz. What Are Religious Nones? Science of Connectedness (blog). https://www.scienceofconnectedness.com/religious-nones/.
3 Pew Research Center.“Nones” on the Rise: One-in-Five Adults Have No Religious Affiliation 2012.10. 9, http://www.pewforum.org/2012/10/09/Nones-on-the-rise/
4 Pew Research Center. In U.S., Decline of Christianity Continues at Rapid Pace》. Pew Research Center’s Religion & Public Life Project (blog), 2019年10月17日. https://www.pewforum.org/2019/10/17/in-u-s-decline-of-christianity-continues-at-rapid-pace/.
5 Pew Research Center. The Changing Global Religious Landscape.2017. p.40. http://www.pewforum.org/2017/04/05/the-changing-global-religious-landscape/
6 Pew Research Center.“Nones” on the Rise: One-in-Five Adults Have No Religious Affiliation
2012.10. 9, http://www.pewforum.org/2012/10/09/Nones-on-the-rise/
7 Olivier Tschannen, “The Secularizatio n Paradigm: A Systematization,”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30 (1991): 395-415
8 Bruce, Steve. God Is Dead : Secularization in the WestMalden, MA: Blackwell Pub., 2002. P.4
9 曾用地址http://www.antichristendom.com/,网站已关闭,最近一次登录为 2018年12月3日.
10 ZhuHu Forum. 有没有人信了基督(教)之后又不信的?为什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967739
11 https://exchristian.hk/home/
12 https://exchristian.hk/home/
13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
14 同上
15 乌鱼子. 曾经身为一个基督徒。 2014.10.18.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57
16 龙井树. 龙井树的离教见证. 2008.4.8.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40
17 达达. 很糟糕的经历. 2017. 11.14.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98
18 何式凝. 我系何式凝,今年五十五岁. 2012.12.11.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58
19 一个清醒的人.信的感想. 2012. 1.16.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18
20 Garfield大黄傻猫. 结束23年基督徒生涯,辞别基督教. 2009. 3.4. 2018.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59
21 杏仁豆腐.以“灵魂私有制”作为号召的具乐部. 2015.1.3.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60
22 何式凝. 我系何式凝,今年五十五岁. 2012.12.11.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58
23 Stella仓鼠. 我为什么不再相信宗教. 2017.3. 31.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91
24 DNCA.宗教,就是不适合我. 2009.1.11.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55
25 林北.信主8年,从此退出基督教. 2013.3.25.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37
26 爱众生. 我的见证. 2018.1.31.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36
27 十月之春.从我的见证看神的不存在. 2008. 5. 6.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34
28 莲华圣女. 从信仰耶稣到皈依我佛. 2008.4.2.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41
29 一个清醒的人.信的感想. 2012. 1 16.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18
30 Eugene Huang.离教. 2012.6.13.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25
31 Kenchendz.告别基督教. 2008. 7.22.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46
32 刘大头. 为什么我会脱离基督教. 2010.5.31.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88
33 回归真实.疑点重重的“圣教”. 2017. 6. 7,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43
34 Hkbyyhm. 理性的救赎. 2009. 9. 24,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69
35 Lucas. 一个天主教徒对天主教的意见. 2011. 4. 8.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07
36 Homeopathy. 结束二十年基督徒生涯,皈依我佛. 2018. 4.29.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87
37 黑色猫头鹰. 我是二次叛教者. 2018. Aug. 18.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75
38 Dancedoom. 离开专制没有宽容的宗教. 2012. 3. 22.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59
39 杏仁豆腐. 以“灵魂私有制”作为号召的具乐部. 2015. 1. 3.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60
40 Pinapplesam. 离教宣言. 2012. 4.10.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23
41 林北. 信主8年,从此退出基督教. 2013.3.25.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37
42 Rokumon.离教使我得平安和自由. 2014.3.4.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50
43 邹峰.一个自由主义者的启蒙历程. 2008.7.23.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47
44 Wei Feng.从基督教到吸引力法则. 2016. 11. 19.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86
45 潘震泽. 我的宗教经验. 2008. 3.3.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38
46 黑色猫头鹰.我是二次叛教者. 2018. 8. 18.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75
47 自由思想人. 跟空气祷告了30年. 2013. 11. 8.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48.
48 Hellboy. 由成为魔族到后来反抗魔族的故事. 2012. 8. 8,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28
49 Stella仓鼠.我为什么不再相信宗教.2017. 3. 31.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91
50 黑白郎君.对于上帝的诠释. 2013. 3.11.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36
51 邹峰.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启蒙历程. 2008. 7. 23.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47
52 Pineapplesam. 离教宣言. 2012. 4. 10.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23
53 Pineapplesam. 离教宣言. 2012. 4. 10.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23
54 爱众生. 我的见证. 2018. 1. 31.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36
55 Rokumon. 离教使我得平安和自由. 2014. 3. 4.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50
56 林北. 信主8年,从此退出基督教. 2013. 3, 25.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37
57 Lucas.一个天主教徒对天主教的意见. 2011. 4. 8.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07
58 莲华圣女.”从信仰耶稣到皈依我佛. 2008. 4. 2.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41
59 Intelligence. “My Will” 我的遗嘱.March 10, 2010. Accessed on Nov 23, 2018.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81
60 林北. 信主8年,从此退出基督教. 2013. 3, 25.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37
61 龙井树. 龙井树的离教见证. 2008. 4.8.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40
62 翊军. 对一些教徒的感受. 2018. 4. 30.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305
63 Garfield大黄傻猫.结束23年基督徒生涯,辞别基督教. 2009. 3. 4. 2018.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59
64 Kyubi.信什么, 没问题. 2005. 5.10.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143
65 Stella仓鼠. 我为什么不再相信宗教2017. 3. 31. https://exchristian.hk/home/article/show/291
66 Elizabeth Drescher. Choosing Our Religion: The Spiritual Lives of America’s Non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
67 Linda Woodhead, ‘The Rise of ‘No Religion’: Towards an Explanation,” Sociology of Religion 78, 3 (2017): 247-262.
68 Linda A. Mercadante, Belief Without Borders: Inside the Minds of the 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 (New York: Oxford U. Press, 2014).
69 Phil Zuckerman, “How and Why People Reject Religion,” in Faith No More: Why People Reject Religion (New York: Oxford U. Press, 2012), p.151-178
70 Dean M.Kelley. Why Conservative Churches Are Still Growing.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1978. 6 (17). p.165-172.
71 Roger Finke, Rodeny Stark. “Why Unification Efforts Fail” and “Why ‘Mainline’ Denominations Decline,” The Churching of America: 1776-1990.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93. p.199-277
72 Phil Zuckerman. Faith No More:Why People Reject Relig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P.172
73 江登兴. 中国教会的专制主义危机.教会. 2018.11. (74)6. https://www.churchchina.org/archives/06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