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观察
 
云南:教堂,老人和酒
发布时间: 2022/1/21日    【字体:
作者:教堂那些事儿
 

 

 
茨中教堂建筑群座落在树木繁茂的半山腰处,背系青山,前有座座农舍点缀,建筑群体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别具特色。茨中教堂原址在茨姑村,于1867年(清同治年间)修建,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发生驱洋运动,茨姑教堂被焚毁。教案结束后,教会对茨中提出土地要求,得清政府应允,于1909年开始兴建茨中教堂,1921年竣工。茨中教堂建成后,即成为“云南铎区”主教堂。教堂座西向东,为砖石结构哥特式建筑,整体成十字形,楼顶为亭式攒尖顶木结构建筑,教堂屋面用琉璃瓦覆盖。看守教堂的老人为我们打开大门后,便自顾自地坐在台阶上悠闲地抽着烟斗,我们参观了内景,并登上钟楼,茨中景色尽收眼底。尤其令我眼前一亮的是大片葡萄园,恍如身在法国。Ray和小林陶醉其中不愿离去,我独自下楼,来到教堂前面一小块法国传教士留下来的葡萄园里。这些当年从法国带来的葡萄种子在中国云南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酿出来的葡萄酒至今品质超群。踱回到教堂正门,老人还坐在那儿,我好奇地问:“您住在这儿?”“是啊,这是我的家。”“您的家人呢?”“没有,就我一人。”“您一直就呆在这儿?”“是的,有三四十年了。”“现在这里还做礼拜吗?”“当然。一些欧洲的神父还时常来访。”
 
老人随后带我们来到刘文增家―――网上驴友介绍的一个住宿点。刘文增是59届从昆明师范学校毕业的中专生,一位多才多艺、和蔼可亲、活泼而平易近人的老人,能歌擅舞,会跳藏族舞、新疆舞;能演奏多种乐器:弦子、手风琴;懂识多种文字:纳西、藏文、栗粟;会说多种语言,特别是民族语言,还能讲俄语;最重要的是:他是唯一从神父那儿学会手工酿制葡萄酒的继承人。我们来到刘老伯家时,他正在自家菜地里忙活,这是他老爱人出去时交代给他的任务。尽管是初次见面,却仿佛像老朋友般的熟识,他拿出自家酿造的葡萄酒请我们品尝,多么甘甜、醇香的葡萄美酒啊!Ray一连喝了好几杯。
 
在与刘老伯的交谈中得知,看守教堂的老人小时候在德钦是个弃儿,法国传教士收留了他,让他照顾牲口,之后跟随传教士来到茨中村,由于驱洋运动,在法国传教士被迫回国后,他从此独自留下看守教堂至今。
                   
茨中村村民家里设在正堂的祭坛
 
吃完晚饭,我在村中散步,村民们总会热情地与我打招呼,一位刚从亲戚家回来的中年妇女像见到亲人般紧紧拉着我的手,邀请我去她家做客,考虑到路远被我婉言谢绝了。这些纯朴、善良的村民,让我后悔将背包寄放在了德钦客运站,否则我定会在这美丽的小村庄多呆几日。在一户人家的盛情相邀下,我走进一处漂亮的院落,家里只有母亲、媳妇及5个孩子(其中3个是亲戚的小孩),男人一定是在外面赚了不少钱,他们的房子无论是规模还是内外装饰都比其他民居来得华丽。老母亲特别为我做了甜米酒,我给他们拍照,并答应回去后一定寄来。
 
回到刘老伯家时已经晚上9点多了,村子停电了,Ray和小林居然带上葡萄酒到教堂钟楼顶上畅饮未归,刘老伯用手电筒发信号催他们回家。伴着皎洁的月光,大家围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刘老伯美妙的歌声和琴声,我们三人还和刘老伯围成一圈,学跳藏族舞蹈,笨拙的舞姿和放肆的笑声引得四邻纷纷开窗看热闹。
 
在德钦县境南部距升平镇80公里的澜沧江两崖,有个依山面水,美丽幽静的小山村――茨中。“茨”,村庄之意,中”为大,藏语。旧时该村伙头管辖六村,故名。村民主要有藏、纳西和汉三种民族。这里梯田层层,绿树成荫,每当春秋时节,花果满山,争奇斗艳。而当盛夏来临,则感穆郁清爽,沁人心脾。茨中海拔不上2000米,故气候温和,主产水稻,素有“鱼米之乡”美称。
 
茨中村中间,矗立着一座法国天主教堂,这就是1987年12月21日由省人民政府发文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德钦茨中天主教堂。天主教堂原址在茨中南约15km的茨姑村,为1867年(清同治六年)修建,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发生的驱洋教焚毁茨姑教堂。之后得清政府赔款,于1909年在茨中兴建教堂,1921年竣工,历时12年,耗费了巨额的人力、物力、财力。教堂建成之后,即成为“云南铎区”主教礼堂,曾先后办过一所学校和一所女修院。教堂房舍保留至今,并于1989年由政府拨出专款进行维修。
 
茨中教堂建筑群座落在树木繁茂的半山腰处,背系青山,前有座座农舍点缀,建筑群体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别具特色。整个建筑以教堂为中心配套组合,中西合璧,主次得体,包括大门、前院、教堂、后院以及地窑、花园、菜园和葡萄园等等,结构紧凑,规模壮观。沿大门筑有外围堵,建筑四周以及房间空地,辟花坛,植果木、红绿相映,风雅别致。教堂座西向东,为砖石结构法式(哥特式)建筑,整体成十字形,如意踏跺高1.30米,拱形门廊用条石砌成,进深6米,宽3米,门廊之上再砌成三层钟楼(了望楼),通高20米。楼顶为亭式攒尖顶木结构建筑,用4棵内柱和12棵外柱承托脊檩,内外柱间砌有石栏杆。登上钟楼,茨中景色尽收眼底,还可观览四周群山。教堂门为双门,高人2.72米,宽0.74米,正殿(礼拜堂)进深22米,面阔l2.7米,殿内由二排六棵正方形石柱承托教堂屋脊,两侧设有净身、更衣侧室。教堂屋面用琉璃瓦覆盖。
 
过去,茨中与江东交通全靠溜索,现已建起人马钢索吊桥一座,从升平镇乘车沿江下行,到南路卡立米村附近下车,过桥即可到达。那里村民通晓汉语。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唯识宗祖庭大慈恩寺--大雁塔
       下一篇文章:相别1050年后,首部雕版佛教经典总集《开宝藏》“回归”成都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