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团体
 
网络聚会对于教会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2/2/11日    【字体:
作者:陈荣超
关键词:  网络聚会 教会  
 
 
疫情之后,网络敬拜兴起,全球各地教会的礼拜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此次讲座将探讨网络敬拜对于教会牧养的影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网络敬拜的状况以及疫情前后给教会敬拜带来的影响;(2)圣经和敬拜神学的释义,从创造到第二次创造对敬拜的演绎;(3)敬拜的程序给人生命秩序带来的调整;(4)网络敬拜的利与弊,共同建立一个响应神的敬拜节奏。
 
新冠疫情的爆发,强化了网络在聚会上的影响,这点大多数信徒都深有体会。2020年3月,疫情进入高峰期,全球开始不同程度的封国封城,学校、教会和神学院首当其冲,反应最快的应该是学校。我当时在香港中文大学,校方迅速地把zoom作为大学虚拟课程平台,老师和同学都边学边用,在操作技巧上进行培训学习。三个月后,就我所知,中国大陆、香港地区,以及美国的教会都停止了实地而采用在线聚会,开展主日崇拜、小组活动、查经和主日学。这影响带来了对于牧养的新看法和挑战。
 
一、概览:教会与网络的观点与角度
 
网络在教会事工上已经有40年的经验,从80年代计算机网络兴起之后,信徒群体已经注意到这平台。初期的使用局限在短信和文章,使用者多是属于宣教士或传福音的人。80年代,美国超大型教会开始尝试使用网络平台,用流媒体服务信徒,主要服侍对象有三种:行动不便的居家老人;迁离会友,他们仍挂念母会;传福音,吸引慕道友。教会慢慢也鼓励对于网络敬拜的(局部)接纳性。但大部分教会对于此类平台还是持保守态度。
 
当油管(YouTube)和脸书(Facebook)开始弥漫社交圈的时候,教会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也需要跟上时代,提供网络平台服务。尽管如此,信徒在敬拜方面的普遍共识还是持手实体性质。
 
疫情的发生强化了他们对于网络敬拜的接纳。教会在没选择的情况下也进行了差不多两年的在线活动,包括团契、主日学、查经和崇拜活动。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疫情大流行期间,美国75%的福音派教会信徒参加了以上提及的教会活动。在这段时期,牧者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证主日崇拜的在线运作流程不出故障。
 
2021年初,疫苗启动后,疫情开始降温,6月份开始慢慢解封,美国的学校开始实地上课,餐饮慢慢恢复。争议也随之而来。在疫情和疫苗交接之间,教会蠢蠢欲动,希望重拾实体活动,但看起来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出现了两种状况。对于会众,有45%的人认为在线敬拜等同于或优于实体的体验;教会管理层对此表示忧虑,信徒流失率约有33%,信仰的流失难以估计。
 
面对这个新拓展的领域,教会已经进入了虚拟和实体的共同体。有关网络平台对教会事工带来的影响,相关讨论也算是饱和了,我也通过网络搜索,在短期内参考了不少好文章,其来源遍布全球,这是网络带来的益处。对此,需要认识到,虚拟的领域已经成为教会事工的一部分,这已经是一个无法回头的事。总结来说,疫情强化了教会在线事工,这已经成为事实,教会也获得了丰富的经验;网络事工逐渐成为教会的共识,需要提供器材和技术支持;80年代教会的实验,一下子就得到了肯定。
 
二、安息日:敬拜神学的意义
 
在评论网络平台对教会敬拜带来怎样的影响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何为敬拜,下面会从教牧观点来谈。第一,对于敬拜学对敬拜神的理念,威斯敏斯特教理问答中说:对创造者的敬畏,人生最重要、最崇高的目的就是荣耀神并尽享神同在之乐,直到永远。反过来说,敬拜是神赋予人的特权,把人与其他创造物分别出来。第二,从创世来进行敬拜推演,创世记一章,神创造天地万物显示出非常清晰的次序和诗体节奏。六日的创造和一日的安息,迎来了一个周期奥秘。(一个横切无限的现象)。创世记一章在第六天结束,但是二章却是从第七天开始,而且一开始就是以神的安息为重点。创造完毕后,神就安息了,这是他的属性,也将此归于人。
 
到第七日,神已经完成了造物之工,就在第七日安息了,歇了他所做一切的工。神赐福给第七日,将它分别为圣,因为在这日,神安息了,歇了他所做一切创造的工。(创2)
 
神的安息预示着在人生命中部署了一个节奏旋律,目的就是神与人的沟通,一个是对创造者响应的功能,;另一个是节奏规律性的回应。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耶和华你的神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你的仆婢和牲畜,以及住在你城里的寄居者,不可作任何的工。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出20:8-11)
 
当照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守安息日为圣日。(申5:12)
 
有一个安息日,耶稣从麦田经过。他的门徒走路的时候,摘起麦穗来。法利赛人对耶稣说:“看哪!他们为什么做安息日不合法的事呢?”……他又对他们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可2:23-28)
 
神预备他的子民进入应许之地之前,教导他们要记念安息日,到了申命记中强调要守安息日,可见其重要性,让我们看到神如何引导他的子民敬拜他。敬拜与救赎息息相关,耶稣曾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马可福音2章的记载则重拾神所设的安息日(敬拜),肯定了神对于人守安息的部署。对于安息日的辩论主要有三点:法利赛人是律法门卫,却在法则和原则上混淆了;安息日被颠覆了,成为论断指控的理由;对时令和地点进行要求,把安息的分别为圣降低为世俗之见。但耶稣说“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这说明,神设立安息日的心意被侵蚀;安息日成为了捆绑自由的工具,将人与神隔离。人子要做出改变,恢复创造的安息-救赎的功能。
 
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同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林前15:22)
 
经上也是这样记着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生命的人”;末后的亚当成了赐生命的灵。(林前15:45)
 
参考保罗的观点,他提到了两个亚当。哥林多前书15章以复活为主题,包括基督、人和身体的复活,复活的信息肯定了救赎的确据。两个亚当的观点把救赎的焦点放回到创造上。首先的亚当,创造被罪玷污;末后的亚当恢复创造,重置创造的次序和秩序,以敬拜神为要。总结来说,神的创造部署了敬拜的元素。在两个创世的版本中,安息日占据中心位置。旧约神学上,恢复安息日是申命记的信息。在新约神学上,耶稣是安息日的主。安息日预示了敬拜神的次序和秩序。
 
三、敬拜带来生命更新
 
以上讨论重述了敬拜的根源,就是没有网络影响之前,各教会对敬拜的原则处于模糊和混乱状态。到了网络时代,技术覆没了敬拜的意义。如果在实体聚会中都搞不清楚,缺乏敬拜理念,那到了在线,只会增加在线操作的模糊和混乱。因此,我们的观念要更新。
 
接下来进入第三部分,敬拜活动如何深化敬拜者生命的更新,关于程序与秩序的讨论。如果安息日预示着敬拜,那么敬拜又如何表达出安息日的目的呢?敬拜是人响应神创造的行动,这包含两个方面:人对创造者的响应功能;有节奏规律秩序的回应。敬拜有三个序——次序、秩序和程序。为何选用“序”?程序和秩序存在怎样的相关性?次序包含了顺序和优先意味。先说顺序,回顾创世记的六天创造,文本是诗体,重复变化、并置和几种不同的联锁模式。
 
旧约文学上,创世记一章诗体文艺水平挺高。次序也意味着优先感,将创世记一章和二章拼起来看,安息日在创造的分量上占高峰,特别看见了神的用意,安息日被推到创造前列。申命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中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要恢复敬拜。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参考“约西亚的改革”,再一次为神的子民重置安息日的优先级。希伯来书10:25说“不可停止聚会……既然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当疫情封锁了实体活动后,至少互联网提供了聚会机会,要欣赏教会这段时间的努力。
 
还有程序和秩序,这也迎合了创世记的精神、节奏和旋律。耶稣评论敬拜的意义说“那真正敬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他”。这不等于敬拜可以随意进行,路加福音4:16记载“规矩进了会堂”。程序敬拜有其礼仪历史,早期教会就显示了敬拜礼仪。第一,基督教的敬拜,是以基督为中心的敬拜,而且继承并延续了犹太会堂敬拜的传统结构以及神在以色列中设立圣殿敬拜的意义及敬拜模式。第二,犹太敬拜是仪式化的,并且为早期教会提供了敬拜结构。从使徒行传、保罗书信中可以看到,信徒的敬拜是继承了犹太人的传统,却同时也在敬拜耶稣为复活的主方面进行了新的改革。
 
对于敬拜结构,有一些必须的元素。基督教敬拜的历史溯源深远,但无论是礼仪教会或者非礼仪教会,在程序上大约都是这五个元素:音乐、舞蹈、讲道、奉献、祷告。对懂得安排敬拜节目的同工来说,都会熟悉这些是敬拜的必须活动。但是除了活动之外,也是一个程序,程序就需要过程来完成任务,缺一不可。先看信徒对敬拜程序的态度,有调研结果显示,75%的信徒认为讲道是吸引他们去聚会的理由,38%的人是因为音乐。这调研在非礼仪教会特别显著。可以说,信徒对于敬拜程序有一种不均匀的态度,偏袒某一情节,低看其他。比如一些传统教会认为讲道重要,非要一个半小时才可。这存在两个缺点:被动而缺乏主动参与,缺乏心灵组织性。
 
让我们详细看看每一个程序和它的组织能力。这敬拜中,音乐、舞蹈、讲道、奉献和祷告的敬拜程序并非来得偶然。除了历史的过滤和净化之外,每一环节都带着整理功能,让敬拜者的生命因此发生转化。
 
(1)音乐是音波的组织。基督教敬拜缺不了音乐,其本质是节拍,旋律与和弦。当每一个人进入敬拜的时刻,生活上的杂音和噪音都缠绕不息,预备敬拜的心可以透过音波来整理。当音乐升起,音波一节一节地把杂音和噪音慢慢压下去,音波抗噪之后,音乐会在全会众中唤起心灵的共鸣。
 
(2)舞蹈:动作的组织。“将身体献上……如此’敬拜’……”把身体部分组织整齐,一致摆动,会更有敬拜感。
 
(3)讲道:神意念的组织。以赛亚书55:8,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音乐组织好思维之后,礼仪组织好敬拜的态度,那么“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锋利……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希伯来书4)
 
(4)奉献:心意的组织。太6:21“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林后9:7“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
 
(5)祷告:神创造的组织。启8:4“那香的烟和众圣徒的祈祷从天使的手中一同升到神面前。天使拿着香炉,盛满了坛上的火,倒在地上,随有雷轰、大声、闪电、地震。”
 
对于敬拜的情节和程序的流程,要一气呵成。如果程序断断续续的话,敬拜的气氛就失去了连续感。这无论从敬拜者或者敬拜的意义上来讲,心灵的整理都打了折扣。当然,敬拜的感动来自圣灵,不过使徒保罗给哥林多教会在敬拜的提醒上值得我们留意:“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音乐,礼仪/舞蹈,讲道,奉献,祷告。这五个情节是敬拜安排的主包,每个部分互相联系,共同为敬拜的产生动力。更重要的是,透过敬拜程序,信徒的生命过得秩序井然,更亲近神。其实,任何敬拜聚会都需要在程序上把信徒带进入神的心意中,互联网上的敬拜确实难以一气呵成。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消息,45%的信徒认为在线敬拜等同于或优于实体的体验。这个调研结果带来了一个担忧,今天的会众是如何敬拜的呢?他们对此的认知是怎样的?很显然的,这现象反映了三种敬拜者的态度:“被动式”、“消费者”、“群脱离”的状态。对一些信徒来讲,教会就只是星期天敬拜聚会,非信徒也会这么想,这值得反省。疫情之前,实体聚会本身就处于不优良的状况中,互联网却把缺点放大,因此,恢复敬拜态度尤其重要。所以,一个敬拜的程序是人向神的响应,五点元素带来对神五点的回应:团结一致、行动一致、神旨意一致、心志一致、创造更新。
 
四、整合性的讨论:互联网对事工和敬拜的影响
 
下面,我带出一个牧养模式“6-4-5”的概念。5就是敬拜五元素,6就是教会开门6件事,教会事工可以浓缩到最基本的6个活动。无论什么背景和宗派,大约都离不开这六个事项:敬拜,教导,小组,培训,外展,差传。这六件事工几乎都可以透过互联网来做,我个人也多次在互联网上通过zoom来对其他人进行讲道。这些比较明显是开得见的事项,很自然的牧者们“上班下班”时间也都干这些事情,而且很有成就感。
 
牧者多半时间是用来应付牧会的事务、行政和教导,包括预备讲章,能把周期性的聚会安排好已经很好了。这只是“教会生活”,也就是教会各种不同活动上的安排,占了牧者不少时间。因着互联网,牧者在行政安排、预算和人事处理和场地管理上都节省了很多时间,就像多了一位助理。但是,牧养的责任不只是把活动办好,还要把灵命培育出来。疫情期间,牧者们显然感受到在牧养信徒生命的限制,通过视频实在比不上到访信徒的家,喝杯茶,聊聊心里话。生活和生命还是有区别的。
 
对于六个事工项目,互联网的能力绰绰有余,可以进行敬拜安排,讲道主日学,小组活动,领袖培训,社会服务外展和跨文化差传,这些都属于生活需求。但从教会事工安排到信徒生命更新上会怎样呢?对于生命的转化,可以进行测量。华尔街日报报道,疫情期间信徒流失率大约有33%,信仰的流失却难以估计。我个人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如刚才所讨论的“生活”和“生命”的区别。
 
在教牧学上,有关于灵命测量的四个维度:数字,智商,情商,参与。当我们将这四点牧养测量嵌入到整个教会事工中时,我们会发现互联网的功能开始减弱。当中有经验的牧者们应当同意我的看法,信徒的智商和情商不是人工智能的强项。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对互联网的了解从单一走向多元,更多了解事工和互联网之间的配合非单一,乃是多角度。
 
在属于生活需求方面,互联网的能力绰绰有余。但是到了生命的转化,智商到底和情商人际方面,互联网的能力就没有那么强烈了。敬拜程序整理了我们的生命秩序,这是一个集群体活动,走向朝圣高潮,但互联网在这方面的能力几乎为零。由此可见,互联网能协助教会事工安排,却帮不了生命改变。从教会事工6个主要活动、牧养的4个维度、敬拜的5个元素三个方面来看,对于生活管理安排和生命更新转化,互联网的功能是逐渐减弱的。因此,网络平台为更多的会众敞开了大门,但提供了一种减弱的敬拜体验。总的来说,教会与互联网的关系不会中断,但两者之间的互动功能的确有分别,如何使用互联网的强和弱,是目前的挑战。
 
此外,对于互联网和元宇宙,教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互联网议题上,我们面对的是实体和虚拟世界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其实,从电报到电话时代,人类社会已经使用虚拟技术来,虚拟并不一定是幻觉幻想,虚拟技术能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空间达到近距离的现实感。虚拟技术在互联网上对现代社会的贡献和进步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虚拟与否,它已经是现在人类生活圈子中必要的事情,已经投入了人的生活。智慧手机和各种附属技术发明后,我们的生活已经到了“机不离手”的状态。有关这方面的影响,在社会和心理学的领域,不少学者对于对有关改变作出了不少研究。
 
元宇宙的“美丽新世界”对宗教信仰有怎样的挑战呢?最近扎克伯格将企业脸书改为meta的新闻很火。元宇宙是互联网加强剂激素,透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用户能够进入一种“亚瓦达”的虚拟现实。整个交响乐团,可以同时进入元宇宙领域一同合奏。货币交易、学校课堂和宗教活动,每个人只需要有元宇宙的装束、头盔和衣服,就音感齐备了。这不只是游戏。一位学者认为,元宇宙对世界秩序产生很大的冲击,原本的国界会消失,只有一个“元宇宙”,有共同法律和共同货币。但谁能指定货币和元宇宙定律呢?这是伦理问题。科学家只是发现宇宙定律,元宇宙却在制造定律,在铸造神。
 
明天的挑战今天已经显现在我们之中,特别对于我们的信仰申论,宗教的意思会比过去来得更猛烈更严峻,基督徒必须在“属灵识别”上装备好自己。属灵识别能力高的人,能够使用互联网来帮助事工;识别能力低的会缺乏独立思想,甚至自我失控。对于基督徒,更迫切的是如何透过彼此相爱来践行信仰,基督徒自身的真实感需要加强。若停留在表面关系与仪式上,给人的感受会很虚伪。相反,若基督徒真能“活出信仰”,那就真的是世上的光,能使别人百分百感受到基督信仰。
 
转自福音与当代中国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热月党政府的宗教政策研究(1794-1795) \文宇欣
摘要: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第三等级联合部分第一等级以及群众共同推翻了原有的旧制…
 
美国宪法中的“二元革命”——评伯尔曼的《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影响》 \韩成芳
摘要:<正>哈罗德·J.伯尔曼是美国著名比较法学家与法史学家,《启蒙运动对美国宪法的…
 
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 \张文学
摘要:新加坡地处东南亚重要交通枢纽,东西文明交汇,国土虽小但种族、宗教多元。由于…
 
中国传统人格意识与法治精神的冲突——立足于与西方法治宗教之维的比较 \乔飞
摘要:我国的法制近代化、现代化,已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时间;至上世纪末,最终确定治国方…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后的建设
       下一篇文章:太虚大师的“慈宗”新宗派构建与人生佛教及近代弥勒信仰的复兴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