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际事务
 
中德网民激辩默克尔会见达赖事件
发布时间: 2007/12/29日    【字体:
作者:佚名
关键词:  国际观察  
 
 
 
 
    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12月22日再次批评总理默克尔的中国政策,德国执政党间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日趋明显。而如今,这场辩论也延伸到了民众层面。默克尔见达赖3个月后,中德民众在德国媒体网站展开了一场空前的大辩论。
 
                                       联合执政党再批默克尔
 
    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22日对社民党主席贝克进行了专访。贝克再次批评默克尔会晤达赖的行为。他表示,“一个只会用公开警告对待中国的人,是走不长远的。” 贝克强调,中国和俄罗斯过去一直是德国的“战略伙伴”。而默克尔背离了几位前任的路线,他说,“没有中国和俄罗斯,任何重要问题都不能解决。” 社民党正在制定该党的发展战略,贝克说,与默克尔的政党不同,发展与中国的伙伴关系仍将是他们亚洲政策的重点之一。
 
    同一天,同为社民党成员的德国发展援助部部长维乔雷克-措伊尔表示,即便中国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也仍有必要为中国提供发展援助。她表示,中国希望得到的不是资金,中国需要的是咨询和建议。2007年德国对中国的援助总额为9700万美元,德国内部有人认为,德国的援助资金给予了富裕国家。而此前,包括外长施泰因迈尔在内的多名要员已多次表达对默克尔对华政策的不满。
 
                                        数百网友网上论战
 
    22日的《世界报》将两人的表态放在一起发表了“贝克抨击默克尔中国政策”的文章,截至北京时间23日晚,该报网络版上,这篇文章下面已有115条留言。而实际上,中德民众对此事的议论已经持续数日。《世界报》20日发表了一篇题目为“北京吹响了对默克尔进攻的号角”的文章,引用了几家中国媒体对默克尔“价值观外交”的批评。记者打开这篇报道的网页发现,文章后竟有30多页评论。不少中国网民也加入进来,用德文和英文与德国网民展开激辩。
 
    德国网民中支持默克尔的人比较多。一位叫阿布斯的网友说:“一个德国总理可以在德国土地上,邀请任何她想邀请的人,不需要征求中国的意见。德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也有网友表示异议:“这是中国的内政,不是我们应该插手的。”
 
    也有一些网民从另外的角度进行了评论,一位署名K.G.的网民写道:“默克尔女士要显示勇气,这是好事。但默克尔女士的勇气在布什面前却忽然消失了……”一位署名“中国公民”的人写道:“总理女士刚访问了美国。她为什么不对美国外交政策提出争议?为什么不对美国能源政策提出抗议?你们推行的是一种卑鄙的价值外交政策。”
 
    一位叫“ISLE”的德国网友则谈到了西藏在达赖统治时曾受到的残酷待遇,这在德国官方媒体中是看不到的。ISLE还介绍了西藏属于中国的历史。
 
    对于会见达赖问题,《世界报》还做了一个调查,题目是“默克尔应该向中国低头吗?”4个选项分别是,一、应该,经贸关系不能受损;二、应该,人权问题被抬得过高了;三、不应该,人权问题高于一切;四、不应该,德国已经足够自信,可以不顾忌外界压力,坚持自己的方针。1440人参加了调查,25%的人选择了一,36%的人选择二,认为人权高于一切的人为38%,第四个选项无人选择。也就是说,61%的人选择了应该道歉,这与此前80%的德国人支持默克尔见达赖有所不同,虽然此次参加投票的有中国网友。
 

                                德国媒体关注中国声音
 
    这场由达赖而起的讨论也扩大到了其他方面,“黄色间谍”、中国制造、仿造盗版,中德间今年的种种摩擦也再次成为网民交锋话题。叫阿布斯的网友写道:现在中国还只是仿造产品,但总有一天矛头会掉转过来。一位中国网友反驳说:“德国需要中国市场。中国并不急需德国的投资,因为德国的投资只占在中国投资的一小部分。”
 
    一位署名莉莉的德国网友写道:“中国跟以前的日本一样,完全是盗窃西方!”她还说中国是“世界头号垃圾制造者”,“不懂得人权”,人在中国“没有任何价值”。一位“中国朋友” 很愤怒地让她“回学校去吧,把历史学得好一点。”另一人则要求她“到外国去,去认识一下其他文化”。
 
    可以说,两国民众就一个事件在网上公开辩论是不多见的。中德网友的激辩引起德国媒体的关注。《南德意志报》说,这是一个新的现象,很多会德语和其他外语的中国人,不仅仅在中文媒体上发表意见,还敢于在德国媒体的网站里表明立场。德国华人媒体出版人刘博士对记者说,这是一件好事,这有助于中德两个不同文化、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很多华人敢于表明自己的立场,说明新一代旅德华人已脱离了老一代华人谋生发家的生活模式,正在参与德国的政治生活。
 
 
                                    (本文转载自:环球网)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意前副教长牵猪 在准备建回教堂地段游行
       下一篇文章:她是所有回教激进分子眼中钉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