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慈善
 
“另类的尴尬”与“玻璃口袋”——当代宗教慈善公益的“中国式困境”
发布时间: 2022/8/18日    【字体:
作者:郑筱筠
关键词:  宗教慈善 主体身份  
 
【摘要】:作为慈善公益组织中的一名"老资格"成员,宗教慈善组织的主体身份认同的问题和宗教慈善组织的管理问题是始终是当代宗教慈善活动的"中国式困境"。笔者认为在宗教慈善组织主体身份认同方面,可以从宗教慈善的实践模式和文化模式角度来建构宗教性慈善组织的身份认同模式;而增强公信力,形成"玻璃口袋"效应是宗教慈善公益组织最具优势的发展动力。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政教协议的历史概况及类型 \奈梅柯 朱沁哲
摘要:本文为捷克宗教法专家奈梅柯(DamiánNemec)所著《1990-2010年间圣座与后共产主…
 
论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基督教对英格兰法政的影响 \王子依
摘要:盎格鲁-撒克逊早期的英格兰处于军事民主制末期,宗教信仰为原始的多神信仰,法律…
 
民间法理论的多价思维模式——评帕特里克•格伦的《世界法律传统》 \汪潇
摘要:多价思维模式是方法论意义上研究原生法律传统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民间法理论在…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教会与神学的神圣性 \张静波
摘要: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教会和民众,对于神圣较为关注。英国教会和教派如何理解和表…
 
美国印第安人宗教政策研究(1978-1994) \刘贤明
摘要:19世纪末以来,美国对印第安人的政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与此同时,…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中国基督教公益慈善模式初探
       下一篇文章:宗教慈善一览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