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团体
 
西夏与佛教
发布时间: 2023/8/3日    【字体:
作者:栗子
关键词:  西夏 佛教  
 


西夏,与宋辽并立,在西北地区雄踞了近二百年的“大白高国”。

 

佛教,与儒道并存,在中国发展了悠悠两千年的三大教派之一。

 

当二者相遇,或许是党项民族佛缘深厚,或许是佛陀对这个历经坎坷的民族尤为慈悲,奇妙的化学反应悄然间发生。

 

西夏对佛教的爱有多深?

 

从天盛八年(1030年)到熙宁五年(1072年),四十二年间西夏曾六次向宋朝赎取佛经。

 

之后西夏又开始了一项规模浩大的佛经翻译工程,五十三年间译成了3579卷西夏文佛经。

 

大规模的寺庙在全国遍地开花,盛大的佛事活动在一年四季里轮番开展,佛光映照在西夏的每一个角落。

 

“佛国”西夏已飘散在历史的风尘中,遗留下的是无比丰富的佛教艺术瑰宝。

 

 

崇佛的政权很多,但全国狂热崇奉佛教的西夏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西夏的开国皇帝景宗元昊不仅是政治、军事上的一代雄主,还对佛教的传播有着突出贡献。

 

西夏所处的河西、陇右地区,自魏晋隋唐以来,已是佛教昌盛,打下了深厚的佛教信仰基础。与西夏处于同时代的宋、辽、金等政权,也拥有良好的佛教信仰氛围。这些为西夏的崇佛提供了优越的外部条件,但西夏佛教的真正发展还是由内而起。

 

元昊在融汇中原文化、强调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加速了对中原佛教的吸收。他主持创制出的西夏文字,为翻译佛经提供了条件。此外,他十分重视大规模寺庙的建设,使佛教建筑迈出新台阶。

 

惠宗秉常与崇宗时期,佛经翻译工作如火如荼。在西夏前期统治者的精心扶植下,西夏佛教势头日益强盛。

 

西夏第五代皇帝仁宗仁孝执政长达五十三年,在他的倡导下,国家大量刻印、散施佛经,佛事活动内容进一步丰富。藏传佛教也在这一时期进入西夏,与中原佛教花开两朵。佛教在西夏的影响达到鼎盛,高度繁荣。

 

西夏晚期,国势倾颓,仍存在大批的佛教信众。此时西夏也遭遇了与其他信仰佛教的政权相同的问题——寺院控制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妨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西夏佛教大盛,统治者的积极提倡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原因。统治者的这种提倡又是出于何种心理呢?

 

著名西夏学家史金波曾做过解释:“西夏统治者率先接受佛教,并推动它迅速发展,他们利用手中优越的政治、经济条件,大力倡导佛教,希图借助佛门保佑皇权,并以佛教大力宣扬忍耐,来维护其封建统治。”

 

巩固统治是西夏统治者发展佛教的初心。到了西夏后期,国力衰退,统治者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只得寄托于神通广大的佛教实现世代永昌的幻梦,佛教俨然成为统治者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国家走向下坡路时,统治者才需要麻醉自己。但对于底层的普通民众来说,国家盛与不盛,他们一样要忍受统治者的压榨,过着困苦的生活,而佛教正是他们苦难的麻醉剂。

 

上层统治者与底层民众对佛教的尊崇,共同促进了西夏佛教的蓬勃发展,为西夏冠以“佛国”之名。

 

 

建筑是历史的年轮,西夏遗留的大量建筑,无不在展示着佛教带给这个王朝的烙印。

 

据史书记载:“之于释教,尤所崇奉。近自畿甸,远及荒要,山林溪谷,村落坊聚,佛宇遗址,只像片瓦,但佛有存者,无不必葺,况名迹显敞,古今不泯者乎?”在西夏,自首都兴庆府到边境村落,佛教建筑处处呈现出佛教的影踪。

 

在西夏佛教艺术中,佛塔是佛寺的中心建筑和灵魂。现存西夏佛塔种类较多,样式各异。

 

01密檐式——拜寺口双塔

 

位于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拜寺口内的拜寺口双塔,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但岁月风霜未侵,保存十分完整。

 

双塔相距84米,他们既像一对日夜守卫着山口的勇士兄弟,又似一双目光流转间含情脉脉的侠士情侣。人们怀着美好的崇敬与想像,送给他们许多美丽的名字:“相望塔”、“夫妻塔”、“飞来塔”、“山神塔”。

 

东塔和西塔都是由塔身和塔刹两大部分组成的十三级八角密檐式塔,塔内为空筒结构,顶建束腰座,外表装饰华丽。

 

塔的底层南面辟有通往塔心室的劵门,第二层被层层密檐平座紧箍,逐层往上收分,与刹座宝顶有机结合,形成优美的抛物线轮廓,凝重而柔美。

 

双塔的影塑像,造型洗练,形象生动。无论是僧人、罗汉、护法金刚、化生童子、供养菩萨还是兽面等,都塑造得简洁而逼真。金刚的威武、菩萨的端庄、化生童子的欢快喜悦以及兽面的狰狞可怖,皆传神至极。

 

双塔装饰的题材内容以及敷色厚重艳丽的彩绘,都表现出了浓厚的藏传佛教的艺术特点,诉说着藏传佛教对西夏的影响。

 

02楼阁式——承天寺塔

 

坐落在银川市老城西南承天寺院内的承天寺塔,始建于西夏天祜垂圣元年(1050年),是夏毅宗谅祚之母没藏氏为求佛保佑其子龙运长久而建,于清朝震毁后重建。

 

据记载,承天寺寺内香火旺盛,僧人不绝,常有“东土名流”“西天达士”往来,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圣地,与当时凉州(武威)护国寺、甘州(张掖)卧佛寺齐名,并称为西夏三大佛教胜地。

 

承天寺塔塔平面为八角形,高十一层,在八角锥形刹座上承桃状绿琉璃刹顶。塔身内部呈方形空间,下三层无窗,第四到十层,每层交替设置拱形窗洞,偶数层为东西向,奇数层为南北向,顶层则四面设圆窗。

 

现存承天寺塔,除塔顶、塔刹于重修时融入地方风格外,其余大体保持了西夏塔的风格。风来时,铃声叮当,塔与参天古木相映成画。

 

03覆钵式——一百零八塔

 

位于宁夏吴忠青铜峡市的一百零八塔,是中国现存最大且排列最整齐的喇嘛塔群之一。

 

这一百零八塔以等腰三角形的方式排列在峡口东坡的十二级阶梯上,自上而下,按一、三、三、五、五、七、九、十一、十三……十九的奇数布置,这种组合方式在我国的古塔群中尤为罕见。

 

每座塔由十字折角形或八角形基座、覆钵塔身和塔刹组成。塔身为内用土坯、外镶砖石的实体结构,外表涂以白灰。

 

岁月斑驳间,各塔的白灰皮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剥落,露出垒砌的青砖。塔刹部分多已塌毁,塔身与基座保存较为完整,但多有松散,飘落为历史的尘埃。

 

藏传佛教的特色形制在这种宋元之际已流行于西北地区的覆钵塔身上尽情展现。

 

04花塔——贺兰县宏佛塔

 

宁夏贺兰县金贵镇红星村的一处废寺中,始建于西夏晚期的宏佛塔静静矗立。

 

这座塔下部是八角三层楼阁,每层楼阁倚柱、柱头和平座皆用阑额、普柏枋,其上皆施一斗三升,斗口跳简单铺作。第三层平座栏杆上砌有十字折角束腰座三层和圆形束腰座四层,上面是中间饰有叠涩束腰线脚的覆钵塔身,再上又建十字折角束腰座。

 

整座塔飞檐翘首,玲珑剔透,风格独特,在当地留下很多动人的传说,为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此塔集中原传统的楼阁式佛塔和藏传佛教的佛塔艺术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花塔形制,文化在这样的融合与创新中喷薄出强大的生命力。

 

05东方金字塔——西夏王陵

 

坐落在银川市西南郊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之上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因其别具一格的形制,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据《宣德宁夏志》记载:“贺兰之东,数冢巍然,即伪夏嘉裕诸陵是也。其制度仿巩县宋陵而作……”。西夏王陵并非是对宋陵的简单学习,而是根据本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创造性地发展出了西夏特色的帝王陵园制度。

 

西夏王陵多为圆形、塔形建筑,在古代的文化观念中,圆形为天,塔形为佛,这样的建筑寓意着天子之陵、佛王之冢。陵园的主体建筑——陵塔是圆形密檐塔,塔身黄土夯筑,其外木构建筑支撑形成七级浮屠。

 

西夏王陵遗存的建筑构件上也体现出许多生动的佛教神兽形象,整座陵园充满了尊崇佛法的宏大气势,体现出帝王葬制与佛家瘗葬仪轨的契合。

 

 

除了佛教建筑外,西夏遗留下的石窟壁画也集中体现了西夏的佛教艺术成就。

 

西夏统治敦煌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在这期间,西夏在莫高窟、榆林窟、东千佛洞等石窟内留下了灿烂的壁画艺术作品。它们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呈现出兼收并蓄的艺术风貌,令人叹为观止。

 

01水月观音图的创新

 

在佛经中,观音有33种姿态,水月观音因姿态为菩萨观水中月而得名。水月观音的绘画风格最早由唐代画家周昉创造,备受世人喜爱。

 

西夏的水月观音,不仅吸收了宋代的绘画传统,还借鉴了其他地区的特点,受后期藏密风格绘画以及各种力量的影响,水月观音像的创作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复合文化。

 

榆林第2窟的《水月观音图》将美学与佛理完美结合,在一众水月观音图中脱颖而出。

 

画面大量运用石绿冷色,营造出清新静雅的氛围。图像的上方,层层云雾遮挡着明月,环绕在观音周围;底部流淌着一汪清水,水中莲花绚丽绽放。

 

观音头戴金色发冠配饰,长发散落在肩,左手放于膝盖,右手轻轻拈玩胸前配饰,悠然放松地坐于突出水面的山石间。菩萨面向碧水,背后的山石穿插着一些竹枝,通体散发淡淡的青绿亮光,静静地观看着远处。仿佛是在望月遐思,又好像在聆听人间疾苦,洒下慈悲。

 

02多变的飞天形象

 

源自印度的香音神“乾达婆”和乐神“紧那罗”沿丝绸之路进入敦煌,在本土化的创造中形成了美丽的中国式“飞天”。

 

宋与西夏时期,飞天整体上已经进入衰落期,但西夏的飞天因吸收和借鉴了吐蕃、回鹘等周边民族的艺术语言,并且融入了党项民族自身的审美而有了一定的新发展。

 

西夏飞天减少了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更多采用写实性画出真实的人的形象。人物明显具有少数民族特征,以少数民族服饰替代了华丽的唐装,如东千佛洞的“吐蕃式飞天”和“回鹘式飞天”。

 

此外,受龟兹壁画影响,在以展现女性之美飞天为主流的背景下,西夏飞天呈现出逆反潮流的现象,又出现了男性形象的飞天。

 

多变的飞天形象展现出民族文化融合的力量。

 

03药师佛的世俗化

 

药师佛是“药师琉璃光王**”的简称,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佛教将药师法会视为现生者消灾延寿之法门。

 

药师佛形象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西夏时期的药师佛具有明显的党项民族外貌和河西地区设色清丽的汉传佛教风格特色。

 

行道药师佛 东千佛洞 2 图源:史伟《东千佛洞西夏壁画中的药师佛及其审美意蕴》

 

西夏的药师佛壁画常常以药师佛与弟子的互动表现温馨画面,在动静结合中使本来庄严肃穆的佛画题材变得鲜活灵动起来。以生动活泼的世俗氛围,令佛教的深刻义理变得通俗易懂,从而收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之效。

 

西夏药师佛也更多地体现出了画家对主尊的敬仰与喜好,更加突出了药师佛形象的世俗感与亲切感,拉近了药师佛与信众的距离,让人们感受到药师佛的博大关爱就在身边。

 

行道药师佛 莫高窟310 图源:史伟《东千佛洞西夏壁画中的药师佛及其审美意蕴》

 

 

作为西夏佛教艺术中的奇葩,西夏的佛教建筑与壁画记录下了最鲜活的这个王朝的佛教信仰盛况。王朝在岁月里灰飞烟灭,文化遗产久存,时移世易后,它们仍然散发出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于千年后得以与西夏相逢,感受其艺术精粹,幸何如之!

 

艺旅文化

 

参考资料:

1.李华瑞《论儒学与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

2.张潇《西夏时期藏传佛教在宁夏地区的发展和影响——以考古实物资料为中心》;

3.郝振宇《国家、民众与佛教:西夏崇佛的历史心理探析》;

4.郑涛《西夏建筑中的佛教建筑》;

5.杨浣,王军辉《西夏王陵形制综论》;

6.江南,臧瑜《西夏时期壁画艺术瑰宝探究—以榆林第 2 窟〈水月观音图〉为例》;

7.方争利《敦煌西夏石窟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探析》;

8.史伟《东千佛洞西夏壁画中的药师佛及其审美意蕴》。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一场被低估的宪政革命 \刘吉涛
摘要:发生于16世纪亨利八世治下的宗教改革,被誉为"英格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革命",但…
 
公民权和正义斗争中的宗教与身份认同问题——以巴西和阿根廷为例 \约尼尔多•A布里提 柳博赟
摘要:拉美社会在近期发展中有一个重要现象,即对身份认同的公众争议越发凸显,这与对…
 
论我国宗教法人制度之完善 \朱宏俊
摘要:2017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在我国首次从法律上确定了宗教活动场所…
 
印度莫迪政府的佛教外交研究 ——基于关系型公共外交的视角 \孙先正
摘要:近些年来,莫迪明确提出,印度不再做平衡性大国(BalancingPower),要当引领性大…
 
农村寺庙财产制度的法律探究 \张锦
摘要:农村寺庙是农村宗教活动的载体,农村寺庙具有优化管理,调节控制,经济文化的功…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中国耶稣会士吴历之作品及本土化
       下一篇文章:吐蕃时期的禅宗传承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