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知并非真知。”
——黑格尔
很多东西,我们因为熟视,从而经常无睹,而真理与真实,恰恰遮蔽于这些老生常谈中。
比如,谈到文艺复兴,很多人只知道15世纪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为代表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鲜有人知道还有9世纪的“加洛林文艺复兴”、“12世纪文艺复兴”、“尼德兰文艺复兴”、“北德意志文艺复兴”等。真实的历史,恰恰是以上所有的文艺复兴,共同塑造了现代欧洲文明的伟大。
再比如,提及启蒙运动,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以伏尔泰、卢梭为代表的法国启蒙运动,那是弘扬理性、锻造现代世界的法国大革命前奏。对启蒙运动再了解多一点的人,大概也知道以康德、马克思、黑格尔、费希特为代表的德国启蒙运动,他们强调理性、文化和天才创造力冲动,是历史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不过,鲜有人知道,历史上还有一场以哈奇森、休谟、斯密、弗格森等人为代表的“苏格兰启蒙运动”——这场启蒙运动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当下和未来的镜鉴意义,不仅被低估,甚至快要被遗忘了。
▍“天才成群而来”
所谓苏格兰启蒙运动,是指18世纪在苏格兰地区“天才成群而来”——涌现出如弗朗西斯·哈奇森、亚当·斯密、大卫·休谟、亚当·弗格森等思想家。其贡献正如学者布罗迪指出的——
苏格兰启蒙运动“发明”了现代世界,它不仅创造了观念的现代性,而且也在政治学、经济学、道德科学、哲学、历史、宗教、艺术、工程、数学、自然科学、医学等很多方面为欧洲文化,也为人类文明增添了光彩,更为重要的是,它塑造和建构了现代社会。
●塑造了英美国家的历史进程,奠定了现代世界文明的根基。
当年,英美国家能从世界诸文明中胜出,就在于其国家建设、社会哺育以及道德情操的形成,受到了苏格兰启蒙思想的影响和培育。如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休谟的哲学、历史学,哈奇森的伦理学,弗格森的文明演化论等。
200年后的哈耶克,甚至声称在苏格兰启蒙运动诸公的书中,“我们发现了对自由主义基本原则第一次系统阐述。”
国内很多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学者都曾表达过对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推崇之情:
◆政治学者刘军宁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有两种启蒙,一种是法兰西启蒙,一种是苏格兰启蒙。苏格兰启蒙和保守主义非常接近,它强调神,强调习惯法、强调习俗。而法兰西启蒙否定神,否定习惯,强调理性,信赖人的理性能力,甚至是统治者的理性能力”;
◆历史学家朱学勤甚至说:“历史就是英美模式与法俄模式的较劲”,而英美模式就源自苏格兰启蒙。
回到中国近代史现场,我们知道,中国的启蒙运动,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接受最多的是法式、德式乃至俄式的启蒙,这也导致了中国百年现代化之路在左与右、激进与保守、计划与市场、人治与法治之间不断摇摆,崎岖坎坷。
回到当下,如果我们承认社会层面的启蒙尚未完成,那么,了解、普及苏格兰启蒙,无疑会少走很多弯路。如果我们对知识界近些年那些无谓的撕裂、故步自封、自暴自弃等乱象痛心疾首,那么,重拾苏格兰启蒙的思想遗产,无疑是提高知识界乃至整个社会人文社科素养的必选项——
因为相较于理性至上、对传统全面否定、具有乌托邦倾向的法德启蒙,苏格兰启蒙呈现出的渐进的、改良的,对传统有传承但又不完全守旧的启蒙,才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思想资源。
大约十多年前,阿瑟·赫尔曼那本《苏格兰:现代文明》引入中国后,“苏格兰启蒙”一度成为知识界的“显学”。遗憾的是,该书如今早已绝版,该话题的书籍虽然也不少,但多为严肃、专题研究性质的学术作品,很少有经典又好读的通俗读物。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今天的中国读者了解苏格兰启蒙,大部分学术经典,至少存在三个不足: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系统认知。
很多人谈起苏格兰启蒙,只知道作为经济学家的亚当·斯密及其作品《国富论》,作为经验主义哲学家的大卫·休谟及其作品《人性论》。但实际上整场启蒙运动不仅关涉经济、哲学向度,还涉及社会、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
比如注重美德的哈奇森,注重文明演化的弗格森,就连斯密也有哲学专著《道德情操论》,休谟也有历史巨著《大不列颠史》(英国史)。这些领域的总和,才是完整的苏格兰启蒙。
●“泛泛而谈,看不到最重要的精神特质”。
苏格兰启蒙运动,诞生于人类历史从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转型时期,其核心价值指向了这场文明史上古今之变的核心领域——道德、正义、法治、社会、政府。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们,从不同维度出发,均不约而同地关注了这些议题。
今天,我们是否能从这些领域提炼出框架性要点,并且将这些要点,汇聚成具有同一精神特质的思想,极为重要。但我们常见的作品,还是以各个领域观点的简单罗列为主。
●“没有回答当下为什么要关注苏格兰启蒙,缺乏时代特征和问题意识”。
很多文章和书籍陷入“为介绍而介绍”的误区,沦为纯粹的思想史梳理,介绍了斯密、休谟的观点,但却没有回答他们的思想开创性何在,也没有回答他们的思想到底对今天有何价值?
简而言之,大部分作品,没有回答一个现代人,尤其一个活在当下的中国人,为何要关注200多年前发生在遥远苏格兰的思想启蒙运动。
不过,幸运的是,上海三联书店刚刚出版的中国著名法政学者高全喜新作《苏格兰道德哲学十讲》,不仅完整、清晰、系统地介绍了苏格兰启蒙运动,弥补了《苏格兰:现代文明》一书绝版后的空白。更重要的是,作者特有的观察视角与问题意识,为我们勾勒出苏格兰启蒙运动于当下的思想价值——“古今之变”何以发生,以及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四块基石。
▍奠定现代文明的四块基石
赫尔曼在《苏格兰:现代文明》一书中指出:现代世界由科学技术、资本主义和政治民主三个要素构成,正是改良蒸汽机的瓦特、提出市场经济的斯密等思想家,为现代世界文明提供了思想之源。
在《苏格兰道德哲学十讲》一书中,高全喜老师则向前更进一步:苏格兰启蒙运动不仅为现代世界的诞生贡献了四块基石,而且这些基石一直共同捍卫着现代文明。
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特别关注人性(human nature)。他们认为,人类的道德思想及行动与自然现象无异,背后也有其规律,他们甚至希望效仿牛顿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努力,基于观察与范式,在道德领域建立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人类学(anthropology)。因为,合法性问题、道德正当性问题,应该说是任何一种制度、一种社会形态能否存续,以及存续多久的基底。
关于苏格兰启蒙,如果说赫尔曼意识到了苏格兰启蒙的重要性,高全喜老师则抓住了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核心——新道德观(情感主义),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道德正当性辩护。无论是哈奇森的新德性伦理学,还是斯密为“自私”的辩护,他们的思想核心指都向了休谟“人是激情的动物”这一主旨。
斯密另一部伦理学巨著,被译为《道德情操论》,高全喜老师指出,这又是一个不理解苏格兰道德哲学导致的翻译错误,准确的表达应为《道德情感论》。
简单说:人的行为是以情感作为依托而开始的,同情心、同理心、共同感、旁观者的合宜性才应该是行为合乎道德的最好标准。正如中国儒家思想精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不忍仁之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这种以人类基本情感为核心的道德观,既不同于功利主义的道德计算,也不是基于宗教或哲学家的传统应允,当然,也不是苏格兰启蒙之后康德式高度公理化的义务主义伦理学,而是建立在人类最朴素的道德直觉上,融合德性伦理学,形成的一种新伦理学,哈耶克将此总结为:“道德是介于本能和理性之间产物”。
苏格兰启蒙建立的这种“新道德观”,既是诸位思想家的核心思想,其本身更是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一切前提,因而也成为了现代世界四块基石的起点和根基。
高全喜老师将本书命名为《苏格兰道德哲学十讲》,无疑是洞察到新道德观应居于“现代文明基石之中心”——新道德观为现代商业、法治、有限政府等提供了道德合法性、制度合法性、文化合法性的起点。
这也是斯密自己为何更看重《道德情操论》而非《国富论》的原因——他给自己写的墓志铭是:“格拉斯哥大学道德哲学教授,《道德情感论》作者。”在斯密看来,政治经济学产生于道德哲学,丢开道德伦理,只会危害市场经济。
前现代社会,工商业也存在,但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很有限。所谓古今之变,其核心就是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转型。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是第一批认识到这一巨变,并且进行系统诠释的群体。
亚当•斯密之所以被奉为现代政治经济学之父,就是因为他率先意识到了工商业社会的“分工”,和传统农业社会已有本质上的不同。这种分工的变化,已经导致了社会的全面转型,这才有了《国富论》的诞生(高全喜老师指出,应译为《国民财富论》更准确,“国富论”有误导之嫌)。
除了从分工协作的视角诠释“国富国穷”之外,斯密呼吁人们必须直面这场财富生产方式上的古今之变,如何处理进口与出口、社会与商业、政府与个人的关系已经成为了时代命题。
今天,斯密的分工理论早已成为经济学常识,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斯密所阐释的,其实是现代文明的发生和演进逻辑:沿着商业社会的轨迹前行,不要退回到农业文明——这恰恰是当下最需要强调的常识,也是重拾苏格兰启蒙的价值所在。
很多人认为是达尔文发明了演化论的思想,从而解决了物种变化的问题,但实际上,更早的18世纪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早就已经意识到了社会演化的问题。恰是达尔文阅读了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书,大受启发后,将社会演化的观点,迁移到对物种的考察。
亚当·斯密认为社会发展要经历狩猎、畜牧、农业、商业四个阶段,弗格森将社会发展分为“蒙昧(savage)社会,野蛮(barbaric)社会(农耕社会),优雅(polished)社会(商业社会)”三个阶段。他们具体的讲法虽有不同,但实质大同小异,都认为现代社会是商业社会,商业社会较之前的社会是一种进步。
休谟甚至认为,商业社会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道德的养成、法治政府的建立,可谓是人类社会最高级的文明。后世名言“如果商品不能越过边境,士兵就得越过边境”(经济学家巴斯夏)正是对苏格兰道德哲学家讴歌商业文明的最好注脚。
文明演化的观点,更成为后来以埃德蒙·柏克、托克维尔为代表的的保守主义思想尊重传统与秩序,以及哈耶克用人类扩展秩序反对计划经济的理论源头——社会不是一个可以任由某人涂涂抹抹,画错之后重新再来的画布,而是逐次演进而来的动态产物。
在政治哲学方面,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从历史出发去考察政府的起源,视政府为长期演化的产物,认为政府形式与社会经济状况相联系。如果说法治、有限政府的现代政治思想源于洛克的《政府论》,那么,将这些重要观念融为一体并清晰、明确、系统化表达出来的,正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诸多思想家:
◆比如,卡默斯法官对混合政体的推崇。他认为,纯粹民主政体是坏政体,纯粹专制政体是另一个极端,混合政体无论是君主国还是共和国都处于中间。民主制由暴民统治,共和国由选出的公民进行统治,共和国的基础是公民之间的平等。
◆比如,休谟的“现代文明三原则” :私有财产权的确立与稳定;同意的转让;许诺的履行。
◆比如,亚当·斯密的“现代政府三原则”:第一,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的个人,使其不受社会上其他人的侵害或压迫,这就必然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公共设施。
可以说是洛克、孟德斯鸠和苏格兰启蒙运动诸公一起奠定了现代政治文明的理论体系。
总之,苏格兰启蒙运动既塑造了现代社会,又奠定了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四大文明根基,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可以说,没有苏格兰道德哲学家们的理论大成,现代文明社会几乎不会出现,我们也几乎也没有思考现代社会的抓手。
▍苏格兰启蒙运动——于当下世界的三重现实意义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如果说已绝版的赫尔曼《苏格兰:现代文明》,是关于苏格兰启蒙的一部学术经典,那么,高全喜老师的《苏格兰道德哲学十讲》,无疑多了三重现实意义:
●完成关于现代文明认知的“思想拼图”。
思想必须是完整的,任何“拼图”的缺失,都会让认知陷入偏颇,甚至“跛脚”。现代文明的思想源头众多,过去我们了解更多的,是欧陆启蒙或希腊罗马的影响,极为重要的苏格兰启蒙运动却被严重忽视,弥补这一缺憾不仅有助于理解完整的思想史,更有助于认清真实的现代文明。
●现代世界欲走出当下危机,必须重拾苏格兰道德哲学。
当下世界,很多奠定现代文明的普适价值正在遭遇普遍怀疑,甚至其根基开始动摇。重新审视现代文明的理论根基——苏格兰道德哲学,显得颇为重要。
●中国社会转型,与苏格兰道德哲学有着某种特殊的不解之缘。
21世纪的中国,依然经历着西方诸国曾经历过的“古今之变”。中国传统的儒家文明与苏格兰道德哲学,既存在相反的内容,但也存在诸多内在的“亲和性”。中国这场远未完成的古今之变,同样包含着中西之变,那么,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搭建一个思考桥梁,苏格兰道德哲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简单说,高全喜老师的《苏格兰道德哲学十讲》,在提纲挈领介绍这场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思想启蒙的同时,实时不忘回答一个现代人、一个现代中国人,为何要关注200多年前一场远在苏格兰的思想运动,以及如何从这场启蒙运动中汲取当下最需要的思想资源。
◆当然,一部好书,必须出自一位优秀学者之手,本书自不例外。高全喜老师是国内少有的同时能打通法学和政治学两大学科,且又能从文明史的高度俯视“思想启蒙”的学者之一,他被学界视为“中国政治宪法学流派”的开创者,是知识界公认的“大家”。
◆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所述问题虽然“高大上”,但那些抽象的概念、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被高全喜老师“化”为通俗易懂的鲜活文字,让阅读本书成为一场畅快淋漓的思想之旅。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高全喜老师对苏格兰启蒙运动高超的驾驭能力,也体现在本书的谋篇布局和章节安排上——于阅读者而言,既可以从头到尾依次渐进的系统化阅读,也可以带着具体的问题意识,选择对应的章节阅读,很少有断裂或跳跃之感。
总之,在人类文明史上,苏格兰启蒙运动为现代世界的诞生至少贡献了四块基石,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于现实而言,无论是走出普遍的现代性危机,还是正确应对正煎熬着中国的“古今之变”,苏格兰启蒙,尤其是居于其中心位置的道德哲学,都是我们绕不开的一个思想枢纽。这也是高全喜老师这部《苏格兰道德哲学十讲》,值得反复阅读和收藏的根本原因。
千字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