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极端脆弱性在我们眼里触目惊心。放眼全球各国,对历史的看法不停地在变化:新的文献出现,政治体制变化,年轻的史学家踏上舞台,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过去,强势推进新的方法。但没有哪个地方能像诞生十月革命的那个国家那样,过去竟然经历了如此频繁和激烈的动荡。
俄国首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米哈伊尔 · 伯克洛夫斯基革命后担任行政职务,负责“历史阵线”这一领域,进而提出了一个与过去建立联系的原则:历史,就是重回过去的政治。无疑,我们可以在伯克洛夫斯基的公式和上述所引的帕斯卡的观点之间发现相似性。但有一个本质性的差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首先是一种实践的价值观。美国作家安布罗斯 · 比尔斯是个悲观主义者、犬儒主义者,他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历史是对大多数无足轻重的事件通常并不准确的描述,这些事件是由执政者和士兵的行为所引发的,而执政者绝大多数都是十恶不赦的恶棍,士兵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白痴。”伯克洛夫斯基的公式可以使国家的政治领导层从过去取用自己的所需,由此来决定往昔时代,谁是恶棍,谁是英雄,谁是白痴,谁是贤人,谁是可以宣告未来的先知。
1931年,斯大林第一次演示了如何对过去进行解释,他把俄国视为悲惨的牺牲品:“俄国历史之初就可归纳为一连串挫折,都是因为落后而挨打。蒙古大汗、土耳其贝伊、瑞典封建主、波兰—立陶宛大公、英法资本家、日本贵族都是急先锋。而每一次,都是因为落后。”俄国历史上的这幅墓志铭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很有必要,可以此来强调国家需向前跃进,转变成工业强国有多急迫。
过了几年,斯大林修改了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他想利用俄国民族主义来巩固政权,于是又对过去进行了改动。要建立一个强国,疆域要不断扩大。1936年新的历史课本要让学生接受对乌拉尔图国的描述,公元前9世纪,乌拉尔图国坐落于外高加索的凡湖周边。为什么选这个国家?因为这是未来的强国领土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随着30年代后半段欧洲局势的日益紧张,俄国的过去又开始发生变化:新的敌人出现,以前的敌人暂时得到忽略。俄国的历史不再是一长串的失败,而是一系列的胜利,胜利出现在东方、西方和北方,而且一次比一次漂亮。对过去的评判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对罗斯(Rus)一词的起源和诺曼人在罗斯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我们后面会提到的《伊戈尔远征记》的作者,对伊凡雷帝和彼得大帝或多或少改良主义的行为所进行的探讨,都是国家事务。1939年,苏联最具盛名的中世纪学者、院士鲍里斯 · 格列科夫对成书于12世纪的俄国编年史《往年纪事》(基辅罗斯初期历史的主要资料来源)下过一个鲜有人提及的判断:“毋庸置疑的是,编年史家是某个阶级的代表,有其自己的观点,想要达成某些政治意图。因此,我们在将该编年史当作历史资料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几年后的1943年,鲍里斯 · 格列科夫宣称:“《往年纪事》是人类天才的创造,漫长世纪以来始终都在激发人们的兴趣……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份独特的资料、记述,虽不详尽,却……原汁原味,内容丰富,是罗斯历史初期阶段……”
1990年代初,诞生于俄罗斯帝国废墟上的苏联解体,对俄国往昔的观点又再次发生改变。如今,可以把俄国史看作帝国诞生、发展、强盛、衰落的历史。帝国是指这样一种国家,它由专制君主领导,囊括被占领土上的民众或聚集于其麾下的民众,从这样的概念中可以发现一个观念,无论是外交政策还是国内政策,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习俗风尚,均以这个观念为基础。弗拉基米尔 · 达尔的《俄语理据词典》给帝国下的定义是“主宰者拥有无限权力,享有皇帝、无上君主尊荣的国家”。
俄罗斯帝国正式诞生于1721年,彼时,北方战争的得胜者彼得大帝自封为皇帝。但从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的15世纪起,莫斯科就总有一种梦想,想要成为君士坦丁堡的继承者。百年以后,这个想法变成了一个很有名的说法:“两个罗马陷落,第三罗马稳如磐石,第四罗马绝不会出现。”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获得了“全俄沙皇”的称号。沙皇(是拉丁语恺撒的变体)说拜占庭消失之后,自己就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但蒙古奴役俄国之时,拥有沙皇之名的是鞑靼人的可汗。伊凡雷帝因此也想成为金帐汗国的继承者。
数不胜数的俄国历史学家都拥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国家的强权欢欣鼓舞。乌克兰历史学家、彼得堡大学教授尼古拉 · 科斯托马罗夫(1817—1885)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说希望很快就能见到那样一个时代,“其时,无论是出于统一国家还是强化国家的目的,均可采取强制手段,虽然历史学家盛赞这种做法可谓骇人听闻,而且也不可能站在讲台上,认同宗教裁判所的拷打折磨和火刑堆,认为这么做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目的,可以统合信仰,将彼岸地狱烈火中的灵魂大量拯救出也并不会得到赞许”。就算俄国历史学家并没有为创建帝国而采取强制手段齐声大唱赞歌,但他们所有人都认为扩张领土是自然而然的事。因此,几代人阅读的瓦西里·克柳切夫斯基(1841—1911)的《俄国史》一书丝毫没有提及俄国的殖民政策。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态度,有两个理由。其一,扩张疆域,直至自然极限(山脉、海洋)的倾向很容易理解。俄国就像压路机,一路穿越广袤的平原,带去文明和文化。其二,因为一个强大的帝国存在,历史学家们可以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为出发点,研究这个帝国的过往。赞誉头戴胜利光环的国家还有一个额外的动机,那就是许多代人奋力得来的这个强大的国家将会成为后世历史学家膜拜的对象,其所受追捧的热度,从前的人根本无从知晓。1946年,院士叶甫根尼 · 塔尔列热情洋溢地高喊:“为我们的福祉着想、领导我们国家的人拥有无数才干,其中一个就是能够辨认出究竟哪些人才是在真心为人民服务。斯大林的那一代人很清楚俄国的历史就是对俄国的爱。”
帝国的崩溃可以使人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思考那段历史,思考构成大国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俄国是否存在非帝国的可能性。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中,爱丽丝对记忆只能回溯、只能记得往昔的做法深表同情。历史有时可以帮助人回想起未来。
【内容简介】
《俄罗斯帝国史》按时间线索,讲述了俄国上起留里克王朝,下至罗曼诺夫王朝的千年历史,呈现了俄国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横跨欧亚两洲大国的进程,生动地复现出留里克的奠基、沙皇制度的形成、彼得大帝的改革、叶卡捷琳娜的柄政等重大事件与古代生活的诸多方面,大量引用罕见的俄国古代编年纪 事等一手文献资料,并对现当代历史学家的观点进行了辛辣的点评。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创作的成果,全景式展示出俄国丰富而伟大的历史。
【编辑推荐】
从部落到帝国,从大公到沙皇,本书以宏大的视角和细腻的笔法,勾勒了一个国家的崛起之路。在历史的长河中,俄国就像其双头鹰徽记一样,既时刻觊觎着东方的广袤领土,又从未放弃对西方格局虎视眈眈,这些都造就了俄国历史的繁复与厚重:英雄的壮举与奸诈的阴谋交替出现,勃勃的雄心和极端的晦暗此起彼伏。变化不断塑造着这个古老的国度,为改革者和野心家提供了永不谢幕的舞台。
【名人评价及推荐】
《俄罗斯帝国史》旁征博引,令人印象深刻,细枝末节和奇闻逸事与扎实的分析论证互为表里,保持了极佳的平衡。——巴黎一大斯拉夫历史研究中心主任 玛丽-皮埃尔·雷伊
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作品,对于那些对俄国的力量感兴趣并想知道其未来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读物。——法兰西学院院士 让-弗朗索瓦·雷韦尔
【作者简介】
米歇尔·埃莱尔(1922—1997)
俄裔法籍历史学家、记者、作家,俄国史和俄国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先后在罗蒙诺索夫大学与巴黎第四大学获得历史学与文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巴黎第四大学斯拉夫语言和文明系,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语言在多国出版。曾获得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银质奖章。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一章 留里克帝国
1 欧亚大陆
2 时间和地点
3 邻居:哈扎尔人、拜占庭人和其他人
4 最初的步伐
5 红太阳弗拉基米尔:罗斯的洗礼
6 巅峰与衰落
7 《伊戈尔远征记》
8 废墟之上
第二章 蒙古的桎梏
1 入侵
2 莫斯科的诞生
3 立陶宛的飞速发展
4 库里科沃战役
第三章 莫斯科国
1 全罗斯的君主
2 “第三罗马”
3 莫斯科和世界
4 恐怖沙皇
5 七波雅尔摄政
6 改革年代
7 成功年代
8 向东和向西
9 莫斯科大公国的辩解
10 沙皇特辖制
11 统治终结
第四章 动乱时代
1 摄政与沙皇
2 沙皇鲍里斯
3 僭号者
4 沙皇和僭号者
5 对动乱时代的总结
6 艰难重建
7 平和者阿列克谢
8 莫斯科大公国的秋日
9 教会分裂
10 南方与北方
11 两位观察者:格里高利 · 科托什辛和尤里 · 克里扎尼齐
12 寄望于彼得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俄罗斯帝国的诞生
1 彼得为何必须出现?
2 成长岁月
3 北方战争
4 改革抑或革命?
5 彼得大帝的遗产
第二章 女皇的时代
1 “彼得巢中的雏鸟”
2 五周的君主立宪政体
3 女皇与宠臣
4 寻找继承人
5 彼得大帝的女儿
6 新的土地
7 时代精神
8 欧洲中心的战争
9 古怪的皇帝
10 开明女皇
11 掌权的技术
12 规则之国
13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外交政策
14 庞大的计划
15 马耳他骑士团团长
16 新边界
17 弑君
第三章 皇帝们的世纪
1 亚历山大的现实与梦想
2 密友委员会
3 欧洲地图
4 第二波改革
5 “小型战争”
6 卫国战争和对外战争
7 “欧洲的救世主”
8 尼古拉一世:专制君主
9 1825年12月14日
10 体制的构建
11 思想观念的诞生
12 尼古拉一世的战争
第四章 解放者沙皇:大改革的时代
1 遗产
2 上层革命
3 普遍不满的情绪
4 “新人们”
5 帝国向东进军
6 改革之后
7 反动
8 走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
9 “俄国人的俄国”
10 有望“衷心和解”
11 末代皇帝
12 循着父亲的足迹
13 第一场战争
14 第一次革命
15 设立杜马的君主制
16 十字路口
17 罗曼诺夫家族的倒台
致谢
纪年
译名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