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家
 
美国的宗教及其对2008大选的影响——访刘澎研究员
发布时间: 2008/6/25日    【字体:
作者:刘澎
关键词:  宗教 国家  
 
 

                                       刘澎 
  
 
    这些年来,我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宗教与法治方面,这在我国基本还属于一个空白。中国有宗教信仰的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并不多,但总人数并不少。如何更好的从法治的理念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立法规范其管理,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是我们研究的目的。包括我和我所在的普世社会科学研究所,这些年来一直通过种种方式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和推广,例如出书、译书、办网站和召开研讨会等。
这次讲话我想要谈的,主要就是关于美国宗教制度的介绍。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美国的宗教制度

    无论是从人口比例、教派数量还是活动的广泛程度及其影响来看,美国的宗教都远远多于中国。然而在美国,虽然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一直存在,但所谓的“宗教问题”却一直不成之为一个问题。这主要是它的宗教政策在起作用:一是政教分离,二是依法管理。

    政教分离以后,政府不介入宗教事务,不使用纳税人的钱来支持或者压制某个宗教。这样,各个宗教在政治上都是平等的。宗教方面有了问题,一律依法来处理。不把宗教团体当作一个特殊群体,也不把宗教问题当成一个政治问题来看待,单纯的通过对具体事实的认定,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来处理。这样,宗教问题就成了一个普通的问题。

    在宗教的管理方面,美国的政策可以说是“无为而治”,通过市场来进行自由调节。一个宗教团体要存在下去首先要有经费,在国家不给你经费时,你只能靠募捐。美国成功就在于,所有的宗教都允许你去募捐,即有一个自由的宗教市场。在一个国家中,总人口和信仰宗教的人数是固定的,在这个自由的宗教市场中,谁的社会服务做的好,谁能让老百姓满意,谁就能募捐到钱;如果做的不好,政府没让你关门,你会因没钱而关门。因此宗教团体就在这个自由的市场中自由的竞争,从而推动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你可以反社会、反对大多数人、危害大多数人,那么大多数人也要反对你。你只有满足大家最微小的要求,做好公益事业,你才能存活下来。而且是必须是时间的坚持,你才能让老百姓相信你存在的价值。信徒、非信徒和政府都从中受益,形成一个良性竞争。这种竞争是在法律之下的竞争,那些存活下来的少数的宗教团体积攒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又运用这些力量来服务于社会。不同的宗教与其说是在神学方面进行竞争,不如说是在社会服务方面和公益事业进行竞争。

    最初来美国的是一年批宗教难民,因此他们最能理解宗教不宽容的恶果。因为宗教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排他性,每个宗教都认为只有我是真理的,其他都不是真理,于是有了宗教战争。刚开始他们也进行宗教专制,但后来他们开始认识到宗教宽容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于是采取了政教分离的方式,使宗教只能通过选民来影响政府。和英国通过宗教来制衡王权不同,美国没有一个宗教能与世俗政权分庭抗礼。每个宗教在政治上都是平等的,不享有特权。政府对宗教不横加干涉,取消行政干预,变宗教为法治。

    美国政府本身没有信仰,他只信一个:谁投他的票,他就代表谁。那么政府就要听选民的意见。因为选民决定了一个议员的前途。美国政府本身并不想干涉国际宗教自由的问题,但政府要跟国会打交道,国会的议员要求他们去干涉国际宗教问题。

    一个地区的普通选民在看到别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有问题时,就会感到愤怒,但他没办法去那个国家,那他只能诉诸他所选举的这个选区的议员。如果这个议员不答复这个问题,这个议员的竞争对手会在报纸上说这个议员不能代表选民,这个议员的地位会发生极大的动摇。所以每个议员在接到家乡的举报时都会感觉到来自民众的压力。但是出于个人原因,这个议员可能重视这个问题,也可能不重视这个问题。宗教问题不是政府的交易,宗教问题是个人信仰。个人信仰在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很难消失。这个人就要持续的施加压力。如果这个选民对这个议员施加压力后他不重视,这个议员的地位受到动摇。重视的话他要予以表示,要让家乡的人知道的话只有将这个声音放大,即在国会通过项决议的时候表达立场。例如当白宫要求国会通过某项议案时,议员会说,可以,但是要附加条件,在宗教问题上你要这样做。否则这个让我们签字的法案不会通过。总统只有妥协,向世界各国呼吁宗教自由。向世界各国呼吁后各国没有改变,百姓又向议员呼吁,依次循环后百姓还不满意,到了98年,克林顿当时要搞医保改革,国会不买他的帐。为了让国会通过,他要考虑国会的意见。民主党共和党的意见一直是分歧的,但在宗教上是一致的。于是总统同意了宗教上的立法,设立了宗教自由办公室等,设立人员到各国巡视,每年写宗教自由的报告。不是为了各国利益,而是为了向本国选民交代,使宗教问题不再成为问题。被批评的国家不是在和美国总统作战,而是在和美国信仰宗教的人作战,而这些人又是选民。美国信仰宗教的人占了百分之九十,和大多数人对立没有可能。

    04年总统选举中,布什犯了一系列错误,但他的竞争对手犯了更大的错误,他支持同性恋合法话。美国的选择是:就业、伊拉克战争输赢都不重要,但不可以选择支持同性恋的人当总统。中国人不能理解这个,是因为中国人不认为宗教很重要。从那以后民主党吸取了教训,大谈宗教,他们认为不能把宗教这个旗帜交个别人。人人谈宗教,各个讲信仰。现在的奥巴马和希拉里都大谈自己的宗教情怀。因为离开了宗教就是离开了百分之九十人的支持。美国的国情就是大多数人信仰宗教,宗教立国。
 

                             宗教与2008年总统候选人

    2008年大选中,奥巴马和希拉里都想得到宗教信徒的支持,但这个不取决他们,而取决有宗教信仰的人怎么看待他们。大选就是对总统候选人全方面的考察,考察历史,才能,应变能力,道德等等……希拉里在政治上十分完美,她的经验多,政治才能卓越。奥巴马恰恰相反,他比较年轻,主张改变。宗教信仰的人认为他们都不会反对宗教。支持奥巴马认为他会改变美国现状。期待他改变种族问题,解决宗族歧视。很多人认为奥巴马之所以能有今天,和他的肤色有关系,他的肤色反而得到白人的同情和支持。

     奥巴马一直在宗教中保持积极的姿态。而希拉里和教会也有密切的联系,但由于她和政治联系更密切,会使人感到她更世俗化一些。从基督教来看,奥巴马和希拉里都可以接受,但希的负面影响更多一些。毕竟人们想到希拉里就会想到克林顿,想到克林顿某些不道德的地方。先前希拉里的朋友的性丑闻也给她造成了困扰。而奥巴马的牧师也给他帮了倒忙。

    从三位候选人来说,麦卡恩与宗教是最远的。他是军人,与宗教没有关系,是共和党领袖的另类。但至少他不反对宗教,接受教会的主张。在共和党推翻的其他候选人里面,有一牧师因为在宗教上特别强,特别强调宗教伦理原则,使得他在国际事务上十分苍白,教育也不行,执政能力受到疑问。另一个人执政经验十分丰富,当过州长,口若悬河,但他在宗教上有问题——他在宗教上是少数派。很难想像大多数基督徒会支持一个具有不被基督教主流教派认可的另类教派背景的人。 从选民的角度上他就不能获胜。他们都败选了。对另类教派能做到的最大的宽容就是承认他是宗教,不迫害它。在大选中,宗教掌握了最大的话语权。

    奥巴马和希拉里的竞争不是在宗教上的,他们利用自己的其他优势竞争。(经验,改革)大多数选民不是以宗教来衡量他们。他们在宗教上差别不大。而是在福利,战争,经济等问题。但现在的情况是如果八月份还争不出长短,民主党可能对这两人都弃之不用。因为现在的调查是,支持希拉里的人宁可投共和党的票也不愿意投奥巴马的票,反之亦然。
 
                           福音派与2008美国大选

    基督教进入了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更加关注社会、政治问题。而不仅限于宗教问题。现在对基督教福音派来说,问题不是能否取得权力,而是如何使用权利;不是有无声音,而是有什么样的声音,在什么方面有声音。

    与此同时,几位基督教福音派领袖发生丑闻,严重影响了福音派的名声。

    90年代,福音没取得政治影响力,但有权力后又犯了很多错误,由于这些错误,使得福音派在2008大选中不能称自己是“纯粹的,唯一的、捍卫真理的卫士”。

    另一方面,民主党吸收了2004大选的教训,所有的候选人都强调基督教的重要性,强调信仰的重要性和教会的作用。

    福音派对共和党很失望,感到被利用了。现在他的关注点已经从单纯的、亲家庭转移到对全球变暖等全球的社会问题。

    福音派内部有一种趋势,即在宗教方面回到天主教、新教的传统仪式上,回归传统。主要表现在:很多过去不太注重传统仪式的人们逐渐转移到主教圣公会中去了,福音派年轻人不喜欢任何体制化的教会,这是福音派内部变化的另一种倾向。

    福音派年轻的一代正在崛起,社会主义现在正在成为福音派年轻一代的关注点,老的基督教保守派与年轻福音派之间出现了距离。福音派的意识形态色彩淡化,党派色彩淡化,许多福音派的年轻人将会支持奥巴马。共和党竞选人麦凯恩本人不是福音派,他试图亲近福音派,认识到了福音派的重要性,但目前他只知道福音派的重要性,但目前他只知道找福音派右翼老的领袖,却不清楚福音派内部的变化。福音派对麦卡恩并不满意,认为他是一个世俗的人物,不是宗教信仰虔诚的人士,不能满足福音派的要求。

    希拉里比较老练,但过于算计。今天的福音派比过去的影响更大了。但他们更多关注的是社会正义问题。
奥巴马如果当选,象征着美国奴隶制的彻底结束,但他在宗教上没有太多的特色。麦没有太多福音派的背景,他可以在最低限度上代表保守派,但布什在伊拉克战争上的失误,给麦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在争取支持上,希得到了财团的支持,而奥则更多的得到了个人的支持。奥从网上得到的15—20元的支持人数超过了任何其他候选人,民主党分裂了是因为他们的问题是分散的(妇女、黑人、儿童、移民)。奥可能会得到更多选民的支持,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上,奥和希都拿不出什么好的方法。
 
 
作者简介:
 
刘澎,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普世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埃默里大学法学院宗教与法律中心客座研究员。近年来致力于宗教与法治的研究。主要代表作有:《当代美国宗教》、《国家·宗教·法律》(合著),并撰有"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宗教右翼与美国政治"、"美国宗教团体的社会资本"等文。
 
 
                        (本文转载自:《法沐水风》总第3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神圣化”或“世俗化”的双重悖论
       下一篇文章:宗教与公共秩序——以伊斯兰教为重点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