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立法
 
保障宗教人权,重在政府
发布时间: 2009/6/3日    【字体:
作者:魏德东
关键词:  宗教 法治  
 
 
                                         魏德东


    一个月以前,国务院批准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该计划的第二部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保障”中提到了8项权利,其中第4项即为“宗教信仰自由”,共305个字,系统表述了宗教人权的内容,明确了最近两年我国宗教人权事业的工作目标,受到国内外的好评和期待。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是根据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制定的,旨在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被称为中国人权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就宗教信仰自由话题而言,该计划有以下几点新意:
 
  首先,《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没有对宗教提出任何限制性的条文。在宪法中,第36条集中阐述了宗教信仰自由原则,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对宗教单独提出了4条限制性条款,即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以及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论者认为,这4项内容并非为“宗教”所独有,政治、经济、司法、体育等方面,都可能进行上述4项活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性更大,而《宪法》唯独提出对宗教的限制,暗含着对宗教价值的**理解。今次的人权行动计划,完全没有此类限制性条款,有关宗教共6项内容,全都是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障,体现了政府对宗教价值理解的深化。毫无疑问,这对于宗教政策将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其次,《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要求“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完善相关配套规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2005年开始实施的《宗教事务条例》,一直缺少配套规章,对实际工作影响很大。该条例第13条规定,筹备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由“宗教团体”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问题是,当信教公民具有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要求时,“宗教团体”具体起什么样的作用,是将全部筹备要求都提交宗教事务部门,还是有所区别?如果有区别,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应以落实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快解决。
 
  再次,《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开展社会公益
慈善活动”。近年来,中国宗教界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贡献有目共睹,相关法律保障却没有到位,影响了宗教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宗教界成立慈善公益团体的难度非常大,很多公益事业都在没有法律保护的状态下进行。这方面的立法工作,也需要尽快进行。
 
  最难得的是,政府明确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公共权力机关负有主要的责任。各级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将依照各司其职、分工负责的原则,将行动计划纳入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工作职责,不仅要执行,而且要有监督和评估。这意味着,为期两年的人权行动计划,并非一纸空文,而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届时,上述情况得不到改善,按照政府问责制,相关部门和领导就要承担责任。
 
 
 
                  (本文转载自:《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2009年5月26日))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教牧初探 \楼天雄
摘要:1957年2月22日,德国政府同德国福音派教会签署了有关军队宗教服务的“国家协议”…
 
双赢的分离:试析智利天主教会的去特权化——19世纪中期至1925年 \张佳蓉
摘要:智利建国初期,以天主教国教地位为核心的教会诸多特权得以确立。19世纪中期始,…
 
法治信仰:“法律信仰”之重构 \贾永健
摘要:"法律信仰"理论存在缺陷的原因是将"law"替换成了"国家制定法",并曲解了伯尔曼的…
 
欧洲市民社会的理性宗教问题——左派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德国早期浪漫派 \黄江
摘要:根据从海涅以降的传统看法,德国浪漫派的固有形象始终是作为一种反动文学的代表…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一场被低估的宪政革命 \刘吉涛
摘要:发生于16世纪亨利八世治下的宗教改革,被誉为"英格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革命",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宗教自由判例摘要(三)
       下一篇文章:宗教或信仰自由的合法限制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