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调查
 
对上海寺庙社会功能的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 2010/2/11日    【字体:
作者:张秀洁  李正明
关键词:  上海 寺庙 社会功能  
 

                                        张秀洁  李正明
 
 
[内容摘要] 寺庙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及宗教文化传承的载体,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现今时代也有着多样化的社会功能,一方面寺庙继承了宗教对社会的种种影响,同时也有其自身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具有的特殊影响。本文在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会“上海市寺庙功能调研”项目调研的基础上,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有选择地对上海市一些寺庙和香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对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寺庙管理的政策法规也进行了咨询和了解,就如何充分发挥寺庙及宗教在构建和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字:社会功能;和谐和会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以上海市的龙华寺、玉佛寺、静安寺、真如寺等寺庙为主, 同时对杭州市净慈寺进行辅助调研。共有问卷205份问卷, 回收率99.5%,其中龙华寺50份、静安寺40份、真如寺40份、玉佛寺45份以及杭州净慈寺29份。

    问卷调查主要涉及被调查香客的相关信息、寺庙的目的和对佛的理解和认识、佛教信仰、对寺庙佛教活动的参与程度等方面。问卷概况统计如下:
 
    (1)香客中男女比例为48:52, 性别比例合理符合统计学原理;
 
    (2)年龄结构为一岁比例为18—30岁比例为37.8%, 31—50岁以上比例为33.3%,50岁以上28.9%;
 
    (3)受教育水平小学占5.4%, 初中占10.8%, 高中占19.1%, 大专占24.5%, 本科占28%, 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12.2%;来寺庙的人员, 学历多数为高中以上, 集中在高中至大学阶段, 文盲占及其少数, 这可能与上海经济较发达、教育质量较高有关;
 
    (4)工作单位结构, 工商企业50.5%,事业单位12.3%, 学生12.7%, 其他为24.5%;
 
    (5)来寺庙动机分布为“为今世祈福” 的占61.3%,“为来世祈福” 占14.2%,“求签解惑”占9%,“感受欣赏寺庙文化”占54%,本项为复选项统计结果为单项所占比例;
 
    (6)来寺庙频率分布每月来的23%,每年来占31.4%,不定期来的45.6%;
 
    (7)香客中经常烧高香的比例为42.2%,很少烧的比例为56.5%,没有烧过的比例为1.3%;
 
    (8)香客听过庙里僧人念经的比例为91.6%,没听过的为8.4%;
 
    (9)香客看过佛经占59%,没看过的占41%;
 
    (10)开设讲经课堂会来听68.2%,不来的为31.2%,不确定的为0.6%;
 
    (11)信佛的人为57.8&,不信的为42.2%;
 
    (12)认为信佛能够改变命运的占50%,不能的为43%,模棱两可的为7%;
 
    (13)香客劝导别人信佛的占37%,没劝过的为63%。
 
    二、从调查中得到的几点启示

    1. 寺庙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功能

    (1)寺庙在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寺庙对传统宗教文化佛教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传承、发展和保护作用。本次调查为求客观公正, 调查日期避开了传统佛教信徒活动日农历的初一和十五。香客中听过庙里僧人念经的比例为91.6%的调查结果表明寺庙僧人没有摒弃本职角色, 仍通过诵经修身养性。调查对象中54.4%的香客定期来寺庙这一宗教活动场所, 同时68.2%的香客表明会参加寺庙开设的讲经课堂, 感受学习佛经文化。

    (2)寺庙对个人行为的调控功能,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直接或间接地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宗教的认识已逐渐趋向理智,但是人们往往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一部分人选择遵守宗教教义影响下形成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从而使心境趋向平和,化解心中的失衡和不满,避免任何过激的行为。

    (3)寺庙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地带经济的发展

    寺庙凭借自身的宗教文化及本身的建筑、珍藏、乃至其园内的树木等历史文化遗产,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香客来寺庙动机中“感受欣赏寺庙文化” 占54%,旅游是香客来寺庙的重要目的。首先,寺庙的对外开放,吸引游客来此地参观,旅行社开设景点、组织参观,它是法律上规定的课税主体。寺庙的开放,间接增长了政府的税收收入。另外,寺庙还带动了周边与之相关行业的发展,例如,在玉佛寺边上就有几家以经营佛教类书籍为主的书店,也有主营佛具的商店,还有为游客提供斋面素食等服务的店面,从而形成一圈以佛教为主题的小型商业带。

    2. 寺庙的一些消极影响
 
    寺庙对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有着积极方面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在现实社会中寺庙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1)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几乎每个寺庙都有“功德簿”,上面记得密密麻麻的尽是捐赠人员及其捐赠数目,做法事的安排及其收费,更有捐赠黄金为佛塑金身的人员及其重记录。这在满足信教群众宗教心理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
 
    以佛教寺庙为例,烧香本是教化的一个方便之法,借用香火的芬芳,营造一种可心的氛围,让大家生欢喜心,从而更容易亲近佛。然而据调查显示烧高香的香客比例为74.5%,由于现实大多数人对佛的真谛的误解,想通过烧天价香为今世或者来世祈福,价格越高越灵验饱含迷信色彩于是就有了烧高香的现象,在一些寺庙烧高香,少则几百元,高则达数万元,这样的行为严重浪费了社会资源,远不如去救助社会的弱势群体。此外,高香比一般的香用料多,按照市场逻辑,尽管对于制造香的厂家会带来较高的利润,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却造成了资源浪费,长久下去无益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寺庙商业化现象的存在,加重了人们对宗教文化的误解
 
    寺庙进行商业活动历来就有,各个历史时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对现今的都市寺庙来说更是不可避免,这些商业活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满足广大信教群众的宗教生活和心理需求,正是因为有这种需求才会出现寺庙中各种形式存在的商业活动以及寺庙周围所形成的小商业带,带动对宗教文化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自己烧的香越高、花的钱越多,神灵越会保佑自己,这样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更加重了社会对宗教文化和活动的误解,久而久之,必将影响宗教文化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精神层面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3)现实中寺庙等宗教场所存在一些教风不纯、刻意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这就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努力使之来自于信教群众反馈于信教群众。此外,各宗教活动场所还存在少数盲目扩张、道风不纯正、流窜化缘和内部矛盾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繁荣,需要有关部门的正确认识和引导。
 
    三、寺庙管理政策及建议
 
   (一)当前政府对寺庙的管理政策
 
    以上海市为例来说,整个上海市共有80余所寺庙,政府目前对寺庙进行属地化管理,具体事宜由各寺庙所在区县的民族宗教办公室进行管理,对于佛教,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社会团体性质的市佛教协会,是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和宗教场所的桥梁和纽带,政府对市佛协主要是宏观指导,二者之间无直接隶属关系。具体遵循的管理政策主要是依据1995年11月30日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199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宗教事务进行宏观上的指导,寺庙属于宗教活动场所,对其的管理当然也受这些政策的指导。

   (二)对政府管理寺庙的建议

    通过走访上海市相关政府部门了解到,现行的宗教事务条例没有出台之前, 原市宗教事务局对寺庙每年都进行常规检查,《条例》施行后,取消了以前的年检, 上海市民宗委联合市文明办开展“文明宗教场所的评比”,涵盖了包括寺庙、道观、教堂等各种宗教活动场所,对其内部建设、民族管理、经济公开透明、捐赠所占收人的比重、思想政策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以引导宗教场所正确发挥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其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此外,上海市民宗委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宗教文化大专班、本科班,以进一步引导宗教文明、健康地发展。2008年9月份,市民宗委致力于面对未来的信众,还举办了全国性外语讲经活动,以促进宗教文化与时俱进地发展。
 
    如上所述,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大政治背景下,政府的确不应干预各宗教场所的宗教活动及收人, 但在当前寺庙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做好宏观引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寺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 萧然:平常道,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216—219.
[2] 杨红: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宁夏党校学报,2008,(1),95—97.
[3] 王文生:我国现阶段宗教的功能,华北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8),108—110。
 
 
                       (本文转载自:《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第3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清代的乡里空间及其治理制度——一种法秩序的考察 \杨小凤
摘要:乡里空间作为清代社会形态的基本单元,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实践在此体现,如宗族…
 
法人制度视域下的宗教活动场所财产制度研究 \李靖
摘要:随着国家逐渐加强对宗教事业的重视,宗教经济已经占据我国当今社会经济中的重要…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大学生信教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文章:宗教信仰对青少年生命状况的影响——以基督徒为例的定量问卷调查研究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