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经济
 
维吾尔族宗教文化视野中的生态经济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 2010/9/10日    【字体:
作者:努力曼·依米提
关键词:  中国 家庭教会  
 
 
                                        努力曼·依米提
 

[内容摘要] 生态经济伦理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注的内容之一,生态经济伦理反映出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它提倡尊重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为了人类未来生存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试从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生态经济伦理以及维吾尔族宗教文化对这一伦理思想的贡献。

关键词:生态经济伦理;维吾尔族;宗教文化;
 

    近年来,关于人类的另一种伦理——生态经济伦理受到广泛关注。这种伦理既是对传统伦理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一种被时代赋予新内涵的伦理观。这种伦理有其产生的行为根源,即人类对自身行为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对人口、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渴望。维吾尔族宗教文化中所包含的生态经济伦理,对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意义,从维吾尔族宗教文化的视野剖析生态经济伦理思想,对于更深刻理解生态经济伦理及其内涵有一定的意义。
 
    一、生态经济伦理及内涵

    美国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一经问世,便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而其后的《增长的极限》、《只有一个地球》等著作,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和形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过程中对经济发展的反思,是对“理性经济人”、“帕雷托最优”、传统发展观的挑战和革命。

    针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频频发生,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始终处于对自然的“主宰”地位,而无视自然的生存权利,直到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人类的环境意识才被唤醒,生态运动由此兴起,并不断发展壮大。生态经济伦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生态经济伦理。早在1923年A.施韦兹曾提出尊重生物的伦理学(《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在他的伦理学中,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善就是保护生命和发展生命,恶就是毁灭生命和妨碍生命”;人对其周围的所有生物负有个人责任。后来,A.莱奥波尔德从生物伦理学视角出发,提出了两个决定性概念:第一,伦理学正当行为概念,应扩大到对自然界本身的关心。第二,道德权利概念,应扩大到生命和整个自然界,赋予它永续存在的权利。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伦理。这种新经济伦理熔铸了生态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环境学、生态学、环境文学、环境社会学等诸多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代表了当代人类从道德视角审视和关注人一社会一环境关系所达到的一种新的道德视角境界,它立足于追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三重价值的有机统一、协调和平衡,把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它的终极道德关怀,体现了人类在生态危机咄咄逼人的形势下不断追求道德文明的执著和智慧。生态经济伦理基本特征是:生态经济伦理意识的特殊性,生态经济伦理关系的独特性,生态经济伦理实践的特别性。生态经济伦理具有导向、调节、效率、教育、激励的功能。生态经济伦理的内涵有两点,其一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其二是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平衡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处于协调、统一的状态。具体来说,首先,生态经济伦理要求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尊重和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其次,生态经济伦理呼吁人类在经济活动中自觉维护人类经济系统的内部和外部平衡;最后,生态经济伦理要求人类在经济活动中有效地平衡各种经济协调手段。其三是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生态经济伦理对传统农业经济伦理思想和工业经济伦理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可以归结到一点上,这就是它崇尚一种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德理想。其实,生态经济伦理所关注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作为一种经济伦理,生态经济伦理既具有一切社会道德现象共有的一般本质、特征和功能,也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道德现象的特殊本质、特征和功能。
 
    二、维吾尔族宗教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生态经济伦理思想

    首先,维吾尔族宗教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维吾尔族的伊斯兰教文化上。文化的功能在于保持社会正常运转,知识传承,对人教化,及建构民族心理,塑造民族性格,形成民族传统等,以上这些功能都集中体现在维吾尔族的伊斯兰教文化中。自然是宗教最初的、原始的对象,这一点是一切宗教、一切民族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的。迄今为止,维吾尔族依然延续着自然崇拜的观念,在其民俗中,仍然能够看到泛灵崇拜的色彩,对天地神的崇拜。广阔深远的苍天,似穹庐一般笼罩着维吾尔先民繁衍生息的大地。那里不仅有日、月、星辰出没,而且有电闪雷鸣发生。悠悠苍天令先民们感到神秘莫测、茫然不解。“原始民族穴居野处,见天地万物、变化无常——如风、雨、地震等——非人力所可捉摸抵抗,很为奇怪,以为必有个主宰万物者存在,因此拟名为神。”这就是所谓的至高神——苍天腾格里,万神殿里最高位的天神。《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人在每年五月中旬集他人水,拜祭天神。

    在维吾尔族英雄史诗《乌古斯可汗的传说》中多次提及苍天腾格里,对祭天仪式的场景和所献祭品也不乏详尽的描述。随着光阴的流逝,这种习俗渗透于维吾尔日常生活之中,如:不许向苍天吐唾沫,对老天扔刀子——胆大妄为,这同古代维吾尔族崇拜天神息息相关,反映了敬天的文化内涵。今天“哈密农村的维吾尔人,每年春天开始耕作时,全村的男女老少集中到村外,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之处杀牲祭天,祈求苍天保佑有一个好收成,人畜无灾无病。”此遗俗的原始信仰核心是天神崇拜。

    其次,伊斯兰教还认为,真主创造的世界井然有序,尊重自然万物,就是尊重造物主。伊斯兰教也主张仁爱万物,合理开发。《古兰经》和《圣训》中都有珍爱自然之物,禁杀幼畜、禁伐幼苗的训诫。伊斯兰教还规定在斋戒期间和禁地内不准打猎,起到了定期保护鸟兽的作用。穆罕默德还号召信徒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任何人植一棵树,并精心使其成长,结果必将在后世受到真主的恩赐。”虽然新疆多戈壁大漠,干燥少雨,但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会有花草环抱的民居,尤其在伊犁地区,一家一宅,引渠水穿院而过,营造了“户户垂杨,家家流水”的生态情趣。

    最后,对水神的崇拜。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与动植物生存繁衍的先决条件,自然而然地成为维吾尔族自然崇拜的又一类型。{-g古斯可汗传》中的长子取名“底额斯”(海)。维吾尔族传说《依尔勒塔西木》(裂开吧!我的石头)描写一个孤儿因喝了“黄水”而变成了黄羊,后来在水神的帮助下获救。历史上有些可汗和勇士常习惯在本名前加上“库勒”一词,如:“库勒艾尔肯”、“库勒比勒于可汗”、“库勒提肯”、“库勒”就是“湖泊”之意,这些都与水神崇拜有密切关系,所以维吾尔族称“大水”为“乌鲁克水”(伟大的水)。在伊犁河、喀什河边,至今还有一些老人望水做礼拜、祈祷。在民间还有一系列水的禁忌,如:禁止人们往泉水、河流和涝坝里大小便,不准在水源处洗衣、洗手以及往水中倒污物、吐痰,反之,则会惹怒水里的神灵,使神灵生气。孩子们从小便在“往水里撒尿,满脸长满脓疮”的说教中成长。源于对水的崇拜,他们严禁用污秽容器汲水、洗脸,洗手严禁甩手,认为水是有生命的,流动的水是活水,可饮用,滞积的水为死水,不得饮用。因此,在维吾尔当中尚保存有“翻腾七次之水当可用”的信仰习俗。

    法国社会学家佛·佩鲁指出:“经济体系总是沉浸在文化环境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此文化环境中,每个人都遵守自己所属共同体文化的规则、习俗和行为模式,尽管未必完全为这些东西所决定”。维吾尔族在新疆创造了一种适应自然环境的生存文化,这种生存文化与自然环境高度适应,其生活方式都是这种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些禁忌以示人类对自然的尊重。这种对自然的禁忌,构成维吾尔族文化中的生态经济伦理理念,这种文化的价值观念决定了其生活方式不是纯粹为牟利的经济活动方式,而是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基础之上的节俭、适度的生活方式。正是维吾尔族宗教文化中的节制、适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能使生活在生态脆弱、地质复杂的民族繁衍至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从维吾尔族宗教传统文化中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层面上看,维吾尔族宗教传统文化已经原生性的含有生态经济伦理思想,并且这种伦理并非由于外力所致,维吾尔族先民也从未曾经历过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而是维吾尔族宗教传统文化代代传递和积淀的结果,这种传统文化中含有原生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正是这种思想的引导,使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新疆多民族地区千百年来能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从这点上来看,这种思想对于保护新疆的生态起到积极的作用,从产生作用的面上来看,却是关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宗教文化学导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2】何峰,阿巴拜克: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与整合田.新疆艺术,2000,(2).
【3】李竞成:走向21世纪:新疆文化转型的思考[U].新疆艺术.1998,(4).
【4】冯怀信:试论伊斯兰教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U].中国穆斯林,1999,(1).
【5】铁来提·易卜拉欣:塔克拉玛干维吾尔人的精神花园.中国民族,2002,(4).
【6】方晓华:人类文化学与新疆文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6,(1).
【7】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5.
 
 
                      (本文转载自:《世纪桥》2009年第3期)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试析宗教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在关系——解读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下一篇文章:佛教经济学论纲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