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民间信仰和新兴宗教
 
浅析民间宗教信仰的多元、混杂性——云南鹤庆民间宗教信仰的个案分析
发布时间: 2011/4/29日    【字体:
作者:佚名
关键词:  云南 民间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便存在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局面,这是学术界普遍的认识。儒、释、道三者在中国是水乳交融、和睦共处的。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儒学不能算是宗教,虽然它在中国社会各个层面都有所表现和影响,甚至一直以来为各王朝所尊奉。而且对于民间许多不识文字的老百姓而言,儒学的影响远不及佛教和道教。因此,如若将眼光移到下层社会中,即民间,则无论从宗教信仰的角度考察,还是从其它角度考察,佛教和道教都是必然要涉及的主题。

  除此之外,由于地缘、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从而使有些地区存在着地方性的宗教信仰。这些信仰从古到今都残留在民间,有的虽然已渐衰弱或湮灭,但是它们和佛教、道教一样仍然影响着民间百姓的生活。因此在考察民间宗教信仰时,也不得不予以分析。

  当然,在作以上这种考察时,我们遇到的首要问题便是:民间宗教信仰的多元、混杂性。所谓“多元”意即指宗教信仰的类型不只限于一个;而“混杂”则指这些不同的宗教信仰是相互交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密不可分地构成整个民间信仰系统。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回答,是吾辈目前难以做到的,必须要做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而且如要细究,则我甚至怀疑“宗教信仰”在民间是否真的说得过去。因此,就目前的能力而言只能就所见所闻做一定的感性分析。以此为导向,本文试对笔者家乡,云南鹤庆的个案进行分析,以求解析民间宗教信仰的多元、混杂性。
  
     一、鹤庆县情以及所处的宗教文化环境

  鹤庆县地处滇西北,南接大理,北与丽江相邻,是联系滇西北与大理的通道。和云南其他地区一样,鹤庆主要由一个坝子(山间小盆地)组成。坝子中央居住的主要是汉族,他们是明清时期进入鹤庆进行屯田的。直到现在这些民众中仍流传着祖先来自南京等地的说法。汉族人的村镇一般是当地的商贸中心或行政中心,围绕这些村镇的是许多大小不一的白族村落,白族与汉族之间相互通婚,而且在习俗、服饰等许多方面互相融合。从现在的情况看,二者之间早已不分彼此,而且同步发展。坝区以外的山区居住着一些别的民族,例如彝、纳西、傈僳等。由于坝区的汉族和白族占了人口的多数,而且我个人一直以来生活于其中,因此对于坝区以外老百姓的宗教信仰不甚了解。基于这种因素,所以必须说明,我在本文中所讲的鹤庆民间宗教信仰主要是指坝区的情况。

  以上是鹤庆县的基本情况。从文化上讲,鹤庆所属的大理地区在历史上是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由于历史的积淀,因而使佛教在大理地区至今仍然十分兴盛。从历史上看,唐宋时期,佛教在大理地区已经发展了起来。南诏、大理国的王室人员多崇尚佛教,甚至曾有人为此放弃王位而出家。那时在大理境内有许多佛寺,因而使之负有“妙香佛国”的誉称。著名的崇圣寺是大理国皇室的寺院,现在仅存三塔,但足可见当时之气势。元明清以来,大理地区的佛教仍然长盛不衰,根据《云南行记》、《大理志略》等文献记载,当地老百姓在平时生活中常常“手不释珠”。而同时期云南文人的诗书中仍然记录着许多名寺。今天,大理地区的佛教文化仍然十分兴盛,以鸡足山和石宝山为中心从而形成了一个佛教信仰圈。

  ——鸡足山:位于鹤庆、大理、洱源三县市之间,其主体在宾川。这是滇西乃至云南周边地区的一个佛教中心,其自诩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相传释迦牟尼的大弟子大迦叶来鸡足山讲佛,遂成为鸡足山的始祖。唐宋时期,鸡足山便闻名内外。明清时期,鸡足山较为兴盛,最盛时僧人达到五千多人。现在的鸡足山仍然是滇西以及周边地区人民朝圣的地方。对于许多老百姓,特别是佛教信徒来说,能够去到鸡足山朝圣是一生中的幸事。鸡足山的佛教是禅宗,除了现存的一些佛教寺院外,山中尚存有许多佛经,包括一套贝叶经。

  ——石宝山:又称石钟山,和鸡足山一样石宝山在滇西地区亦很闻名。它位于大理州剑川县境内。石宝山主要以佛教为主。这里留下许多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教雕像、石窟。石宝山的佛教属于密宗。除了佛教之外,白族本主崇拜、南诏国、大理国历史文化也在石宝山有所体现。石宝山的佛教在大理地区也有影响。

  鹤庆的佛教文化一方面受到大理地区的影响外,另一方面还受到滇西北藏区的影响。滇西北藏区是喇嘛教的势力范围,密宗在此广为流传,从而也影响到周边的地区。那里的喇嘛每年都要从迪庆到丽江再到大理鸡足山进行朝圣,沿途经过一些寺庙他们都顺次地朝拜,并形成固定的规制。可以说,藏传佛教与滇西地区的佛教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以上说的是鹤庆周边地区佛教文化的情况。除了佛教之外,道教在云南民间也是十分普遍的。巫蛊、阴阳之说在这一地区十分流行,而且在丽江、大理等地至今仍保留着唐宋以来道教洞经音乐的部分内容。在平时老百姓的生活中,道教更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在后边将讲到。鹤庆处在这样一个道教兴盛的地区,自然会受到影响。

  正如我在开篇所说,在考察宗教时除了佛、道之外,还必须考虑到地方性的宗教信仰。白族地区除了佛较、道教之外,还有本主崇拜、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宗教。所谓本主,意即指自己的先祖或当地的保护神。本主崇拜的内容包括古代英雄人物、树木、石头等等。在白族本主中,地位和名望最高的是段宗牓,他是大理国皇室的祖先,也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除了段宗牓外,唐朝征南诏的亡将李宓、元世祖忽必烈等等均是白族本主崇拜的对象之一。白族的本主崇拜或多或少的包含了原始图腾及英雄崇拜的成分。除此之外,与汉族地区一样,白族也崇拜自己的祖先。本主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情况在鹤庆亦有反映。
  
      二、鹤庆民间宗教信仰基本情况

  对鹤庆所处的宗教文化环境的分析,能够为我们进一步了解鹤庆县内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提供宏观上的认识。以下就鹤庆县内几种宗教的基本情况作一考察。

  由于周边地区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在鹤庆十分兴盛。现存的纯佛教寺院有:

  ——菩提寺:始建于唐文宗时。传说鹤庆之地原为水乡泽国,而天竺僧人赞陀崛哆在县之东南掘一洞遂泄鹤庆坝子之水,百姓于是才定居于坝区。为感谢赞陀崛哆,民众遂建寺使居之。后来几经变迁,但寺内至今仍存赞陀祖师、释迦牟尼、观音等的塑像。此外,尚存有赞陀祖师手植的菩提树和他亲手挖的菩提井。

  ——龙华十八寺:建于明清时期,依东山十八条溪而依次建寺。文革以前,龙华十八寺香火甚旺,有许多僧人。但在文革时期受到破坏,寺院部分拆除,僧人被驱赶。现在十八寺虽然没有以前那样兴旺但仍是当地人常去朝拜的地方

  除了菩提寺、龙华十八寺之外,地藏寺、鸡窝寺、九顶山、石宝山(与剑川石宝山同名)也是单纯奉佛教的地方。每年都有许多人到这些地方祈佛。除了这些佛教寺院外,鹤庆民间有许多佛教信徒,虽然严格地说,他们未必是。这些信徒大多数是五十岁以上的妇女,他们已经不再从事繁重的劳动,因而有时间来信佛。另外,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佛堂,每到初一或十五,这些佛教徒就会聚集到佛堂念经拜佛。平时村里有新建之喜或丧事时他们都要进行长时间的诵经。我曾经为村子里的老人们抄写过佛经,从佛经的内容看,大多是劝诫民间百姓的一些通俗易懂的言语。当地人习惯上认为,妇女们只要到了一定年龄就应该皈依佛教。而一般的年轻人或老百姓虽然没有常去庙里的习惯,但在平时生活里总是受到渲染,因而对佛教也是认可。

  道教在鹤庆民间亦很兴盛。人们婚丧嫁娶皆与道教有关。结婚、建新房、出殡都要事先请专职人员选日子。如若家里遇到灾异,如火灾、家人重病等,则一方面采取相关措施补救,另一方面会请专人摆道场驱除鬼怪。在村子里边有些叫做“朵媳婆”(据方言音)的中年妇女,据说他们能参透死人、鬼怪的言行。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某些迷惑、灾异、病变时往往会求助于这些人。很多时候我听周围的人在谈论有关这方面的“怪事”,比如某某死后出殡之日,附魂在某“朵媳婆”的身上,从而说出一些令人惊讶的事等等。这或许只是“朵媳婆”们谋生所用的手段,但对于许多老百姓,还是有说服力的,当然我个人从未亲见。除了这些之外,鹤庆地方老百姓也崇拜龙王、关帝、灶神、玉帝等道教的神。鹤庆据传有一百零八个龙潭,这些龙潭周围都建有庙观,供奉龙王。关帝在人们心目中亦很受重视,每年都有一天据说是“关公磨刀”的日子。每到这一天老百姓会在家中为关帝烧香。总之,道教与鹤庆当地人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鹤庆,最负盛名的宗教胜地是天子庙,我之所以称其为宗教胜地是因为其中混杂了佛教和道教的东西。它始建于明代洪武时期,依小龙潭顺次往山上建,一直到凤凰山顶。天子庙主要是道教的活动场所,这里常年都有香客往来。有关天子庙宗教的具体情况,愚将于后文中给与论述,因为其中情况较为混杂。

  本主崇拜在鹤庆也存在。以我们村为例,在村子后面的山脚下就有一个庙,里边供奉的塑像已分不出面目。老人们也不知道究竟供的是谁,只是一代代相传这是村子里的保护神,而平时也有人去那里祈求保佑。村子里的这个庙,白语叫“森然包”(sen ren bao,取阴平),像这样的庙基本上每个村子都有,它不同于佛堂,平时也很少有人去,只是由几个村老来看护。待到大年初一时,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炸好年糕、弄好斋饭……一系列东西,然后一家老小到来到“森然包”中给保护神拜年。全村人都会赶早去,据说谁家去得最早,运气也就最好。从语言学上讲,白语里边有许多与汉语发音相近的词,比如“学校”在白语里发作“xiao tang ,取阴平”,这跟汉语“学堂”是相近的。而“森然包”一词,显然不存在相应的汉语意思。可以说这是民间本主崇拜的表现。
  
      三、多元、混杂——鹤庆民间信仰的特性

  以上是对鹤庆民间宗教信仰的几大类型所进行的分述。事实上,在民间老百姓的生活中,对佛教、道教或本主等等未必能够清楚地给予区分和认识。人们往往将佛教、道教、本主等杂合在一起,从而使宗教信仰在民间呈现出多元、混杂的特点。

  首先、从老百姓平时的生活上看,民间宗教信仰是多元、混杂的。人们往往不区分各种宗教就加以信仰和利用。由于许多人不识文字,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民间百姓对宗教本身了解的不足,从而不加以任何区分。我所知道的许多人,自认为自己信佛,但是往往将一些道教的神作为佛教的神来拜,而且在道教的神像面前诵佛经。甚至有些时候,佛道在同一件事中会相互结合,比如:人们在建新房时首先要请道人看风水、定日期,但在上梁之日则会请村里拜佛的人们来诵佛经;人死之后,点长明灯、看墓地的风水、定向字、摆道场驱鬼这些自然是道教的事,但同时在出殡之前会请人诵佛经超度,这些又都是佛教的东西。所以在民间老百姓的观念里,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佛、道、等宗教的区别。这些宗教较好的融会在了一起,因而使得民间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混杂的特性。以上是从老百姓对宗教的认识和区分上来说的。从民间老百姓平时的宗教习惯和摆设中亦可以看出民间宗教信仰的多元混杂性。鹤庆县内每个农村家庭基本上都供奉有神灵、祖先的位置,方言叫做“家堂”,白语亦大致作此音。一般来说“家堂”处在正房楼上最中间的位置。如若是新房未安“家堂”的则要请人诵经做法进行安置。从我们村里的情况来看,“家堂”正中供奉的是观菩菩萨的神位,左边供有祖宗神位,右边则供有灶君王和财神的神位。“家堂”排位的这种多元、混杂性说明了民间信仰的多元、混杂。

  其次、从鹤庆当地庙宇建设和供奉上来看,民间宗教信仰亦是多元、混杂的。上文提到的“天子庙”虽说是以道教为主的寺庙,但却是当地人拜佛常去的地方,而且其各座寺庙中的供奉也是佛、道混杂的。天子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传说建文皇帝落难时曾经来到此地,故得其名。明清以来,天子庙香火一直旺盛,是本县最具盛名的寺庙。天子庙的宗教建筑从山脚起一直到山顶形成一个群落,山脚依小龙潭建有龙王庙,供有龙王。龙王庙北有一个院落,原本是佛教寺庙,规模恢宏,但文革期间被拆除,现仅存残破的正殿。从这一院落沿石阶往上走,便到了三皇庙,庙内供奉有“三皇”。关于“三皇”,当地人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指“三皇五帝”的三皇,而有人则认为是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我个人也未作深入了解。三皇庙之上便是财神殿,中间供有财神,两边神龛分别供有送子观音等。财神殿往上经过梅园便到达山顶玉皇阁(又称天子庙),阁中供奉着玉帝,阁的侧面则有太上老君的龛位。此外在玉皇阁南面的山崖上有诸多洞窟,洞窟之内供有观音菩萨、**佛祖、弥勒佛祖等的神像,山崖上亦有一些佛教雕刻。与玉皇阁北隅相连的是青玄洞,此洞是鹤庆县内最大的溶洞,洞内亦供有一些神位,其中睡佛塑像是为人们最尊崇的。以上是天子庙的情况,作为县内最大的寺庙群,天子庙的情况足以说明鹤庆民间宗教信仰的多元混杂性。此外加上各地的本祖庙等等从而构成了整个多元混杂的宗教信仰系统。

  简言之,从以上这两个方面的情况看,鹤庆民间宗教信仰是多元、混杂的。这种多元混杂性同样体现在中国许多地方的民间信仰之中。而对这种多元、混杂性的解释,恐怕要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的一些特性。这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地。
  
      四、余论

  对民间宗教信仰多元、混杂性所作的上述分析,可以算作宗教范畴的讨论,或许也可以算作民俗意义上的讨论。因为,一方面中国民间的宗教信仰不像世界其他地方那样是“纯理想主义”的。中国老百姓对宗教所报是较为“现实主义”的态度,在许多人看来宗教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东西。如若严格的按照“信仰”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民间宗教信仰”的提法或许有失妥当,此为一方面。而另一方面由于民间宗教信仰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因此许多民俗、习惯在民间宗教中有所体现。同时,我们自认为是“多元、混杂”的民间宗教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是习以为常、与生俱来的。所以民间宗教信仰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多地体现了基层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基于此对民间宗教信仰多元、混杂性的考察可以不仅仅局限在宗教的范畴。

  我个人之所以对这一主题有兴趣,是因为我的家乡鹤庆是一个民风相对古朴的地方。传统的许多因素在那里仍然能够找到。在这样的环境中,从小便受到渲染,因而促使我产生了进行思考念头。此外,由于平时所看的一些书以及兴趣主要偏重于对基层社会(乡土社会)的思考,所以便选了这一主题。
 
               (本文转载自:http://www.fjdh.com/wumin/HTML/151764.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教牧初探 \楼天雄
摘要:1957年2月22日,德国政府同德国福音派教会签署了有关军队宗教服务的“国家协议”…
 
双赢的分离:试析智利天主教会的去特权化——19世纪中期至1925年 \张佳蓉
摘要:智利建国初期,以天主教国教地位为核心的教会诸多特权得以确立。19世纪中期始,…
 
法治信仰:“法律信仰”之重构 \贾永健
摘要:"法律信仰"理论存在缺陷的原因是将"law"替换成了"国家制定法",并曲解了伯尔曼的…
 
欧洲市民社会的理性宗教问题——左派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德国早期浪漫派 \黄江
摘要:根据从海涅以降的传统看法,德国浪漫派的固有形象始终是作为一种反动文学的代表…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一场被低估的宪政革命 \刘吉涛
摘要:发生于16世纪亨利八世治下的宗教改革,被誉为"英格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革命",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近年美国有关中国民间宗教的研究
       下一篇文章:中国的民间信仰与“中华教”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