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活动
 
佛学中人生智慧对现代教育初探
发布时间: 2017/4/13日    【字体:
作者:李茵梅
关键词:  佛学 人生智慧 现代教育  
 
 
在宗教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佛学思想有很多的智慧,可以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处世与为人。甚至对于我们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环保意识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那么,佛学里有智慧吗?就说“佛”这个字。它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佛这个字有体有用,从本体上说它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讲是“觉悟”。可见佛学里是有智慧的。 
 
佛学里的智慧很多,我就以下几点做一些粗浅的探究。 
 
第一,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佛教把人的行为称为“业”或者“业力”。业力是人的精神在六道里轮回的推动力。 
 
从佛教业报轮回的理论来看,人的生命层次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是佛教的因果观。也就是俗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强调,事物中因果规律普遍存在。在时间上,遍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空间上,作用于整个宇宙,就连菩萨和佛也受这个因果规律的支配而不例外。佛教认为。人的行为不管好坏都会产生一种潜在的力量,即业力。这种业力时时都蕴藏在自己的意识之中。好的行为,存进的就是善业,坏的行为,存入的就是恶业。这业,就是一种内因。除了内因外,各种形式的外缘不时存在。一旦某种与内因业力相应的外缘出现,那么结果就会显现出来。佛教认为。业力不形成某种果报是不会消失的,有前因必会结果。只是时间地点的问题了。就是老话说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世间是由因缘聚合成的,是相互联系的,因不可能永远遇不到缘,今生不遇,那么还有来生,还有生生世世。总要遭遇。因此因果报应谁也无法逃脱。 
 
佛教认为,人所做的不善业有十种,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和邪见,如果谁肯定了上述内容并且已经付诸行动。死了以后要轮回到地狱、饿鬼和畜生的三恶道里去。如果持否定态度。死后可以转生为人,如果再潜心修行。一心向善,那么就可以摆脱轮回而悟道成佛。这就是告诉人们,人的生命层次的高低、生存环境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所作所为。 
 
说白了。人要想过上幸福生活,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向善,不做危害社会和别人的事情,这样,你的生活没有阴暗面,才会是美好和充实。 
 
第二、生活中要涵养健康的心态
 
在人的一生中,事业能否成功。涵养出正确的心态很关键。佛家把人生拥有的健康心态叫做四无量心。 
 
①慈无量心。也就是佛家思想的“慈悲为怀”,就如同儒家提倡的“仁”和道家提倡的“道德”一样。慈心就是爱心,在佛家思想中,有了慈心。这个人的修养就自然可以提高,就能变得宽容。现在很多人都说人心难测,兄弟姐妹之间、同事之间勾心斗角,互相猜忌,人际关系太复杂,大家相互提防。心累。所以,如果有了爱心,就可以宽容地看待周围的一切,那样人际关系就好处了。  
 
所以为人处世,涵养慈无量心的目的在于让人放开心量,不再狭隘,放弃肮脏的灵魂。在于培养为社会献爱心,远离破坏和谐社会的不良情绪。 
 
②悲无量心。悲心就是同情心,它能对治人的伤害心。就是要做到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为善,帮助别人解决实际困难,把别人的痛苦看成自己的痛苦,想尽办法帮助解决,哪怕帮助别人时受到各种各样的误解,也不后悔。 
 
③喜无量心。喜心就是承认别人取得的成就的心态,也就是见贤思齐的心态。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取得的成就,对好人好事要由衷地赞美和祝福,而不是挖苦讽刺和心生嫉妒。 
 
④舍无量心。舍心就是正确评价自己的心态,是给自己正确定位,不要把自己估计得过高,要用平常而诚实的心态为人处世。
 
第三,要保护好自然环境
 
佛教是个深具环保意识的宗教。佛教的环保意识来自“缘起”的观念,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互依赖,共存共生的。这和儒家的“天人合一”和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是异曲同工的,都是在告诫人类要对尊重自然爱护环境才能达到互利共生。 
 
自古以来,佛教界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唐代泗州(安徽)开元寺明远法师,种植松、杉、楠、桧等数万株,免除了淮水与泗水的泛滥。又如唐代东都洛阳道遇法师,劝化善款,消除黄河龙门天险的水患。此外,佛教徒还力行修桥铺路、珍惜资源、护生放生、提倡素食、不杀害生灵等,因此佛门的僧侣可说是环保工作者。 
 
今日佛家对于环保,有以下三项主张: 
 
①护生:佛教提倡不杀生而积极护生。佛教认为人是有六道轮回的,所以六道众生都可能是父母,杀了并且吃了,就如同吃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来世的生命也就无从寄托。戒杀护生是对一切有情生命的尊重,所以佛教的戒律对于动物的保护。有着积极的慈悲思想。在今天来说,剔除佛教里的宗教因素,爱护动物,尤其是爱护野生动物,不滥杀滥捕它们,对于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着多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②惜福:这是佛教对于“同体共生”的认知。唯有珍惜大自然各种资源,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福报犹如银行存款。有储蓄才有支出。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垃圾分类、资源回收”,让可用的资源再生。垃圾也是财富。惜福的方法很多,今归纳为四点: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谨,福之基也;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③净化:《维摩经,佛国品》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佛光山于1992年3月4日,举办“佛光山信徒身心环保净化法会”,目的就是要大家响应环保运动。达到从身心六根的净化到心外世界的净化。 
 
认识佛学中的智慧。用来约束我们不断膨胀的物欲,用来告诫我们怎么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用来指导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里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佛学固然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有着消极的因素,但它确实有很多智慧思想。我们探讨佛学中的人生智慧,是因为它和中国古代儒家道家哲学思想一样,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指导。
 
转自凤凰佛教综合
http://fo.ifeng.com/a/20170409/44569688_0.shtml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从超越世俗到走向神圣 \曾润波
摘要: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总统普丁在公开国家发言中所涉及的宗教和神秘元素,选择了能够…
 
阶级投票、宗教投票与德国两大“人民党”的选举表现——基于北威州与巴伐利亚州的比较分析 \张孝芳 李祉球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德国两大"人民党"中,联盟党的支持率保持相对稳定,而社民党…
 
南京国民政府基督教团体立案政策与实践 \杨卫华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试图以立案为抓手,加强对基督教团体的管理与控制,并进行…
 
试析新教参与韩国政治的过程及特点 \郑继永
摘要:宗教对韩国政治有着重要作用。解放之后,新教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在政治和组织…
 
中国近代的基督教社会主义 \周伟驰
内容提要:在基督新教向全球传教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优先传文明还是传福音”的讨论,…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值得深思!现代僧伽教育要重视人才培养
       下一篇文章:朴老与新中国佛教教育事业及其卓越贡献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