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国家
 
“宗教尊严”与“言论自由”——一场宗教风波后的文化反思
发布时间: 2007/8/18日    【字体:
作者:佚名
关键词:  宗教 法律  
 

 

      丹麦的报纸《日尔兰邮报》去年9月30日曾刊登了一组以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为主题的讽刺漫画,其中有一幅把穆罕默德描绘成头顶炸弹的人。一些伊斯兰教国家认为这些漫画内容侮辱了先知穆罕默德,纷纷向丹麦政府及《日尔兰邮报》发出抗议。今年2月初,一些欧洲国家的媒体以支持言论自由为由转载了这些漫画,致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伊斯兰世界引发强烈的抗议浪潮。现汇选有关舆论,供网友参考。

      一、言论自由与宗教信仰激烈碰撞

      1. 宗教问题敏感 确要谨慎从事

      引起伊斯兰世界广泛抗议的“丹麦漫画”事件,看来并不光是一场口舌之争的风波。上周末,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发生大规模示威,数千名愤怒的叙利亚人攻击漫画事件缘起的两个国家丹麦和挪威的大使馆。这说明,避免触动宗教敏感,人人都须要谨小慎微。(香港《成报》)

      目前事态仍在发展中,但漫画风波已经向我们发出了警告:宗教、种族、语言、文化这类议题,包含着高度敏感的因素。报章和媒体不能以“测试新闻自由度”而挑起祸端,也不能以“言者无心”、“对方反应过敏”等等藉口来为无知的行为开脱。稍有常识的人也都知道,任何宗教抗议行动中,都会有人在煽风点火。

      平时听到必须时刻保持宗教和谐的提醒,其实都不是在“说教”。理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旦发生事情,即使政界领导人如何呼吁“冷静”也都是太迟了。(新加坡《联合早报》)

      2. 奉行言论自由 不能违背道德

      这些天,丹麦人成了全世界穆斯林的公敌。丹麦的《日尔兰邮报(Jyllands Posten)》刊登了一些漫画,内容涉及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穆斯林认为这些漫画亵渎他们的圣人。于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抗议就像圣战一样持续不断。

      穆斯林的愤怒,在多个国家演变成暴力。去年九月三十日,当《日尔兰邮报》的编辑们编发这些漫画的时候,绝对想不到,这些漫画会成为眼下这场风波的导火索。 (澳大利亚《澳洲日报》)

      尊重他人的宗教和信仰这本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常识,或者说是一种国际社会行为规范,显然,丹麦的编辑们违反了这种规范,作出一种违反常识的行为,犯了愚蠢的错误。(菲律宾《世界日报》)

      欧洲一些报章为了表明他们对「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支持,纷纷转载这些引起轩然大波的漫画。这种鲁莽的行为无疑火上浇油,穆斯林的抗议蔓延开来,甚至升级成为暴乱。始作俑者丹麦人则面临内政外交的双重麻烦。(泰国《星暹日报》)

     以言论自由来为自己辩护更反映了这些编辑的愚蠢,言论自由对现代文明非常重要,可是言论自由也是有边界和前提的,这个边界和前提就是公众利益,否则言论自由就会被滥用,演变成为媒体暴力,最终成为言论自由本身的坟墓。这是任何新闻媒体应有的常识,没有人能够发现《日尔兰邮报》刊登这些漫画能够体现穆斯林世界的甚么公众利益,这种行为当然就被解读为对伊斯兰教的亵渎。所以,在漫画事件中,丹麦人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美国《星岛日报》)

      漫画风波爆发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说,他认为新闻界在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时,必须时刻注意尊重各种宗教信仰和原则。他还强调,应通过和平对话与相互尊重的方式,消除不同信仰与文化传统的人们之间的误解与憎恨。在欧洲一个关于此次事件的论坛上,一位线民留言说,言论自由不是淩驾于所有一切之上的。你想言论自由,但是不可以侮辱别人,这是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广州《新快报》)

      3. 尊重宗教感情,言论自由止步

      欧洲国家成为伊斯兰国家暴力抗议的对象,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呼吁宽容,主张尊重不同的宗教感情和敏感问题,同时他谴责通过暴力表达诉求。欧洲其他国家也呼吁和平解决这一事件:丹麦要求进行和平对话;梵蒂冈政府表示,面对尊重宗教感情,言论自由应该止步,不同宗教信仰应该互相尊重。(法国《费加罗报》)

       二、“文明冲突论”不是藉口

       1. 强行推销价值观念 西方文化傲慢作怪

      10年前,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便提出:西方世界相信民主政治与自由市场是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此种想法容易造成回教国家与西方的分歧扩大,引发双方的文明冲突;而未来文明冲突之源,将是西方的傲慢与伊斯兰的执着。亨廷顿的看法,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得到印证,此次在亵渎先知漫画的风潮中又再次获得印证。每种文化都存在各自的禁忌,禁忌也并非不可触撞,但在触撞禁忌时除了要考量自己的出发点,更要权衡客观环境与对方的感受,否则必然会掀起波澜。(北京央视国际网)

      由于事态严重,丹麦政府除了紧急灭火之外,丹、挪也就使领馆遭纵火一事向叙利亚提出抗议,西方国家在严厉谴责之余,美国则指叙国政府默许骚乱。一场牵动世人心弦的“文明冲突”风暴已隐然成形,山雨欲来风满楼,如何拆解计时炸弹的信管,要靠各方领袖的智慧,不能再单纯的将此事定位与“言论自由”与“信仰教条”之争,认清彼此的文化差异。(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到目前为止,欧洲各国政府并没有就此事进行正式公开道歉。3日,丹麦首相拉斯穆森紧急约见至少71国驻丹麦大使,说明丹麦政府对漫画事件的立场,但丹麦外长穆勒称会议中不会有道歉。

      同一日,主管种族融合的欧盟执委会副主席法拉提尼发表声明说,“我瞭解过去几天穆斯林社会看待丹麦报纸刊载漫画的愤怒、沮丧与悲伤的感受。”但他同时表示,“我们欧洲的创立原则之一是表达意见的自由,其中包括批评。”法拉提尼还说,他个人认为丹麦报纸刊载的漫画稍显大意且不够谨慎,但对所有人而言,暴力、威胁及抵制贸易或是限制新闻自由是完全不能被接受的。法国内务部长萨尔科价甚至说,他宁愿看到漫画氾滥而不是新闻检查氾滥。(湖南红网)

      把这个事件称为「言论自由」与「宗教尊严」的战争,其实并不是准确的形容。更贴切的描述应该是:活在两个不同世界的人,试图用自己的手段与哲学改变对方,却无意彼此倾听或试图理解。尤其,自诩民主自由的欧洲媒体,却以轻蔑的态度嘲讽伊斯兰先知,还坚持那是他们应该享有的言论自由,甚至要求穆斯林学习什么是嘲讽和幽默,那其实只是傲慢和偏见,已无关言论自由。(新加坡《联合早报》)

      回顾这次事件,丹麦一个报纸刊登的漫画,让丹麦俨然变成了伊斯兰公敌,无辜丹麦商的出口货品受到杯葛;接着,事态又扩大伊斯兰世界对欧洲乃至西方的敌意,连欧盟驻外机构都受到攻击,而灾情此刻正继续向远东蔓延。当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的隔邸日深之际,人们如果不试图增进彼此的瞭解,或至少加深彼此对歧异的包容,却硬要以挑衅的手法证明自己在别人的世界?有不可侵犯的言论自由,那不仅愚昧,也太过霸道,更提供了激进分子煽动攻击的藉口。(台湾《联合报》)

  最近,丹麦及欧洲其他报章声称为了考验言论自由,相继刊登了亵渎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激怒各地回教徒;丹麦政府以不干涉言论自由而不出面道歉,掀起轩然大波。这一风波让我深感今日社会价值观的失误。社会一直以自由、人权与平等的价值观为荣,某些强权也欲以此强加于别人的价值观之上。(马来西亚南洋网)

      言论自由是民主社会最值得珍惜和维护的价值观之一,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但是,任何价值观都有其文化、社会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把言论自由的原则无限夸大,把维护言论自由作为丑化、攻击其他文明的藉口与挡箭牌,把自己的价值观点作为衡量其他人的标准,或者以居高临下的优越感去对待其他文化和宗教,这些做法本身就是一种歧视,是道德伪善的表现。
  
      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独立价值,有权利去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这观念本来无可厚非,问题出在以自由、人权做护身符,单从保护及实现自身的褊狭权利着手,只顾自己的自由,不受他人限制,却不知尊重别人;只知自我个人膨胀,而不知群体和乐。结果,往往是不能收敛自己,看不清自己的问题,无法自我改善与提升,更看不到自己的责任,不但与群体脱节,更威胁、损害到由互信、互重、互助所建立的共存共荣的大环境。(新加坡《联合早报》)

      2. 宗教观念差异巨大 “文明对话”亟待重视

      本星期,这股野火已经延烧到欧洲其他地区。在法国、德国、义大利、瑞士、西班牙和匈牙利等国,很多报纸以捍卫言论自由的名义,纷纷刊登那些漫画,目的显然是要声援最先受到压力的丹麦报纸。除了几个东欧国家之外,欧盟其他成员国的舆论,已经与愤怒的回教世界形成了集体对抗的局面,漫画风波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文明冲突。 (北京CCTV)

      到目前为止,这场激烈的对抗还在持续,印尼雅加达也出现了愤怒的抗议活动。双方各持己见,不愿倾听和理解对方,更不愿省视自身。在欧洲媒体看来,言论自由是它们的最高目标,这一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而在回教世界,其宗教信仰具有不可亵渎的圣洁性。双方就像聋子一般,在进行一场没有任何交集点的争论。

      在这场对峙和冲突中,欧洲一些报章扮演了不负责任的角色。它们是始作俑者,并且一直在推波助澜。如果说丹麦报纸当初刊登那些漫画是因为缺乏宗教敏感的过失,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从挪威一直到西欧各国,有关报章显然是在蓄意挑战和伤害全球回教徒的尊严和感情。(新加坡《联合早报》)   

      以“文明冲突论”名动天下的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之后,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各大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将成为左右全球政治的重要力量。联合国也认识到了缓解文明冲突、进行文明对话的重要性,特意把2001年确定为“文明对话年”。然而,正是在这一年,发生了让世人震惊的“9.11”事件。  

      这一切,都折射出文明对话的艰难。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但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是世界人民的福音,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这一切,取决于各大文明之间能否开展富有成效的对话。

      对话就要承认对方的存在,要认识到,无论对自己的文化多么热爱和崇信,也可以有人信奉另一套完全不同的东西──不管它在自己看来多么荒诞。在已经确立起自由主义传统的西方社会,这应是一种常识。但由于西方人根深蒂固的文化傲慢心态,使这一常识在国际交往中常被忽略,以至于一本书、一幅漫画也足以演变为一场纷繁复杂的国际危机。(香港《大公报》)


      三、保持宗教和谐 西方应当反思

      最近几年来,欧洲的很多事实一再证明,对欧洲社会稳定和安全所构成的最大威胁之一,就是种族矛盾、宗教歧视和文化偏见。欧洲媒体应该深刻反省一下:
要摈弃自己的文化偏见,摈弃“西方文明中心论”。

      这样倾向鲜明而又幼稚拙劣的漫画激起伊斯兰世界的怒火,其实是不奇怪的。奇怪的是丹麦首相拉斯穆森的强硬立场,从事件发生直到今天,他始终不肯就此事道歉。在笔者看来,拉斯穆森或者是为国内主张抑制穆斯林的极右势力所左右,或者是潜意识中的“西方文明中心论”在作怪,或者两者兼有。

      丹麦是一个传统的路德宗基督教新教国家,约80%的人口是新教教徒,路德教为国教。近二十年来,穆斯林人口急剧增长,估计已超过18万人。许多丹麦报纸劝说穆斯林改奉基督教,融入丹麦社会。发表漫画的《日尔兰邮报》正是丹麦最大的一份极右报纸,一向鼓吹抑制丹麦穆斯林。拉斯穆森首相可能就是在这种国内舆论背景下不敢轻易道歉的。(香港《东方日报》)

      不可否认的是,丹麦强硬立场背后确有一种文化的傲慢。这种文化傲慢不独为丹麦所有,而是西方国家的通病。西方社会二百多年来的强盛不衰,使西方国家对自己的文化形成绝对的自信,相信只有自己的文化才是最优秀的,它应该也终将普及全世界,而其他文化模式都是不成熟、不发达、有待于改造的。这种“己之所欲,必施于人”的信念,已积淀为西方人的潜意识,使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一厢情愿可能会对别国人民造成伤害。(北京中广网)

     就像《日尔兰邮报》主编所声称的那样:“这是我们的传统自由。要我们道歉,就是对自由的不尊重。”自由是西方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无数人流血牺牲换来的宝贵价值,但是,自由一旦被滥用,也会走到它的反面。(法国《欧洲时报》)


                                                  (本文转载自:天益社区)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德国联邦国防军军事教牧初探 \楼天雄
摘要:1957年2月22日,德国政府同德国福音派教会签署了有关军队宗教服务的“国家协议”…
 
双赢的分离:试析智利天主教会的去特权化——19世纪中期至1925年 \张佳蓉
摘要:智利建国初期,以天主教国教地位为核心的教会诸多特权得以确立。19世纪中期始,…
 
法治信仰:“法律信仰”之重构 \贾永健
摘要:"法律信仰"理论存在缺陷的原因是将"law"替换成了"国家制定法",并曲解了伯尔曼的…
 
欧洲市民社会的理性宗教问题——左派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德国早期浪漫派 \黄江
摘要:根据从海涅以降的传统看法,德国浪漫派的固有形象始终是作为一种反动文学的代表…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一场被低估的宪政革命 \刘吉涛
摘要:发生于16世纪亨利八世治下的宗教改革,被誉为"英格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革命",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构建和谐社会中宗教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下一篇文章:我们愿意看到的基督教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