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宗教与法律
 
从台湾地区宗教戒毒模式看我国毒品戒治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19/8/22日    【字体:
作者:葛双龙
关键词:  台湾 宗教 戒毒模 毒品戒治文化  
 
 
【摘要】 毒品戒治工作是全球性难题。戒毒工作实践证明,加强戒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对戒毒者行为的引导作用,有利于预防吸毒,提高戒毒工作成效。因此,着力发展戒治文化,依靠文化的力量来断绝吸毒者“心瘾”,把他们从落后文化的受害者变成先进文化的参与者,彻底戒绝毒瘾,成为当前我国毒品戒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当前,全球毒品问题加速扩散,不断恶化,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毒品与艾滋病、恐怖活动已成为威胁人类和平与安全的三大公敌。禁吸戒毒是国家禁毒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对吸毒成瘾者进行戒断治疗、心理康复和行为矫正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它不仅需要解除吸毒者对毒品的生理依赖,更为重要是实现毒瘾的心理戒断,这正是戒毒的难点所在。多年来,尽管许多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但在心理戒断方面,却始终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生理戒断后复吸率一直居高不下。所以有人把戒毒比喻为“人类改造自身的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如何实现毒瘾的心理戒断,巩固戒毒成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全球范围来看,毒品戒治主要分三种模式,即社区戒治、医疗戒治和司法戒治。而我国台湾地区除上述三种模式外还有一种广受好评的戒毒模式:宗教戒治模式。

一、台湾地区宗教戒治模式
目前在台湾民间宗教戒毒治疗模式,主要是指以基督教福音戒毒为主的戒治方式,其它宗教戒毒模式,尚属少见。基督教福音戒毒系经由福音课程辅导,过来人给以带领,同时提供身、心、灵全面教育,强化戒瘾动机。藉宗教信仰及宗教,给与辅导者之爱心、耐心及恒心,学习自我肯定方式,及良性之人际互动技巧,针对戒毒者之身、心、灵做全方位的协助戒除毒瘾。规模较大并且影响力显著者为基督教晨曦会福音戒毒中心、花莲主爱之家、高雄市基督教戒瘾协会附设“希望之家”.及财团法人基督教沐恩之家等宗教戒毒机构。

(一)基督教晨曦会。

1.其服务宗旨为四个方面。全人重建:即以耶稣基督之信仰、爱心,协助戒毒学员恢复身体、心理、灵性及社会生活等全方位之重建,使戒毒学员彻底脱离毒瘾。同侪相扶:帮助同一困难之朋友,彼此建立友谊,以达互相扶持、激励之团契生活。培育工人:栽培有志献身基督,从事宣扬基督福音工作者。服务社会:协助政府及相关单位推行反毒、拒毒、犯罪防治活动,并至各监所倡导毒害之防杜教育。

2.戒治理念。福音戒毒工作是以“福音”帮助戒毒学员脱离罪之辖制。福音戒毒是属于灵理治疗方法,重点在于不依赖药物,不凭己力,因着上帝本体之爱、圣经之教导、过来人榜样之带领以及团体动力,帮助吸毒者重生,成为主的门徒。

3.辅导模式。晨曦会帮助戒毒朋友在食宿、教育方面都完全免费。该会辅导期为一年半,性性为期一年,以身体、心理、灵性及职能训练等康复作为辅导方针。

第一阶段:戒毒学员刚进村一个多月内,辅导员及戒毒成功之学长陪它们渡过断瘾期,一天24小时培在身边帮助戒毒新人一切起居生活,诸如为他们洗衣服,直到他们恢复身体健康为止。接着,认识戒毒村环境,适应每天生活作息规律,认识其它成员,也是此阶段必须适应之课程。

第二阶段:体验村中生活管理规则,戒毒学员开始借着每天圣经课与一般性之英文课、国文课、音乐课、辅导课,同在基本信仰及研习课程中,透过辅导员、成功学长之身教、言教来学习人格重建、伦理道德之自我纪律;并借着农场式之生活方式,鼓励学员自己种菜、养畜,由工作中操练责任,产生良性之团队默契及自我肯定,因而取代旧有生活中偷、抢、骗、懒之生活习性。

第三阶段:落实信仰生活化。辅助学员思考信仰在其生命中之救恩意义,在思想更新中建立人我互动关系,面对困难与信仰实践之操练。

第四阶段:当戒毒学员生活方式型态趋于正常后,经由思想之转变,赋予其帮助他人之服务功课,委任村内职务,学习帮助新进学员,使其看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并在此阶段中拟定生涯规划,为出村后前途计划作准备。

(二)基督教沐恩之家。

1.服务宗旨。本着耶稣基督爱世人之心,协助身陷药物滥用者彻底脱离毒瘾。提供不同专业技能,协助学员从不同探索中开拓生命深度,找到生命中珍贵之意义。

2.课程内容期能达成下列目标(1)工作治疗:藉由基础学习过程,培养刻苦耐劳精神,从工作中学到责任感,工作成果得着自我肯定与自信。(2)宗教教育:以圣经为根基,明白基督之爱,了解人之尊贵并从见证分享中体认上帝之作为,重建人生观。(3)辅导谘商:委以个案谘商、团体治疗、家族治疗,针对品格塑造生活规律化,教导其有正确积极的基督徒人生观,以面对家庭、社会、就学、教会人际团体中各种不同层面的困难。(4)教育倡导:以关爱人群、回馈社会之心至各监狱、学校、机构、医院、教会协助倡导防制毒品教育。(5)职能训练:培养优良工作态度,教授专业技术,以认真踏实之心重返社会,建立美好生活。

3.目前开设之班队有:(1)有机作物栽培。成立农耕队,有机蔬菜高经济作物栽植。目前由台湾农业使命团契指导,于屏东辅导所旁共计四甲农地种植有机香蕉及作物,指导学员农业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优良作业态度,以认真踏实之心重返社会。(2)美发训练班。从学习过程中,产生自信心,让自己受到肯定,训练课程包含有:美发基本认识;洗头、护发、简易消除疲劳的按摩;各式烫发、染发技巧等基础课程,依不同程度给予进阶课程训练。经由专业老师负责指导,创造日后回到社会之就业机会。(3)铜、皮雕班。透过铜、皮雕班,协助戒治者专注完成一项工作,从每一个自己之作品中,得到成就感,因这些戒治者在社会上,过去因吸毒无法正常工作,常觉得自己事无用之人,惟在学习作皮雕之后,渐能肯定自己,于外出反毒倡导时,亦可义卖手工作品,帮助沐恩之家走出自力更生之路。(4)维修班。维修辅导所内所有软硬件设备及整理外围环境;水电修理所有电器、油漆、修剪树木植栽等,协助戒治者学习维修之技能。(5)烹饪班。在辅导所内学习中式餐点厨艺,若是戒治者稳定住达一年,沐恩之家会培训戒治者参加丙级厨师的特考。

(三)花莲主爱之家。

基督教主爱之家辅导中心,于1982年由美籍牧师鲍得胜创办,最初在台北新店自家中设立辅导中心,尔后因房舍部不足,才迁到花莲县秀林乡现址。主爱之家现以发展出药酒瘾戒制辅导中心、以斯帖女子辅导所、少年中途之家、更生人庇护中心、以斯帖美容美法工作坊、中西餐工作坊等六项辅导机构。期望进人辅导中心的学员,在完成中心规划戒治疗程后,透过中心附设的工作坊,习得一技之长,为将来设立目标前进酝酿实力、锻炼自己。也努力向外界倡导,寻求协助,期盼成立更多元化的辅导就业方案,共同为社会尽上心力。

其服务宗旨为:戒毒过程艰苦,非一般人能做到,有信仰力量介人而成立“之主爱之家”,给予吸毒者完善且直接之照顾与规划来帮助需要之人。其戒治内容分为灵、心、身、社四个方向(见表1)。

表1 “主爱之家”戒毒内容分项表:


二、戒毒康复中的宗教与文化

台湾宗教戒毒模式的成功促使我们变换角度进一步审视宗教的适用范围及作用机制。历史实践证明,宗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宗教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宗教与其他文化现象相互影响,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科技成果日新月异直接相关,但不论科技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宗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长河中永远散发着灿烂的无可替代的光芒。

(一)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对于宗教,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从东方到西方,从历史到现在,都有着基本相似而又不尽相同的表述。虽然由于地域区别限制、历史发展不同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融合的态度不一致决定了对宗教的认识很难达至统一,但把具有精神属性以及自然力量的崇拜作为宗教的标签是基本认同的。同时对于作为意识形态范畴中的特定文化现象的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一论断也能基本达成共识。而所谓文化,从广义来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从狭义来讲,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国家机构{2}。宗教作为特殊的文化形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方面,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宗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从表面看,宗教的思想、理念与行为守则等体现出来的意识形态与社会的其他文化领域形成某种区别。同时,作为文化的特殊载体,不同的宗教由于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象征,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但就本质而言,宗教却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具有文化的一切本质属性,它不可能脱离文化的内容。另一方面,宗教的发展演变是与人类活动的繁衍生息、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文化的传承相伴而行,相融相生,一脉相承的。宗教离不开人类的文化和历史,同样人类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又反哺宗教,使之更加灿烂繁荣。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表现形式,宗教不断汲取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的营养成分,在丰富人类思想文化内涵的同时又广泛而深刻的与其他文化形态互相包容,互相渗透。文化间的充分交流与相互影响直接促成了宗教的接触和融合,从而反作用于文化,延伸并拓展了文化的社会功能。

(二)宗教在戒毒康复中的作用机制。
 
从台湾的宗教戒毒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不论哪种形式的宗教场所,也不论具体的宗教戒治内容,究其本质讲,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认同。宗教利用文化上的影响力对人的精神加以控制,对个人生活空间作用加大,不仅涉及个人信仰,而且还影响着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因而在戒毒康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宗教具有很强的行为修正与道德教化作用。“宗教信仰实际上是以超自然的神秘方式实现社会控制。”[3]
 
宗教信仰己超过了时代、阶层、种族、文化等的限制。之所以如此,因为人类不仅是生物性的存在,更是精神性的存在。宗教就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教义中蕴含着丰富的前人思想、智慧,具有极高的哲学价值以及普世意义。通过其礼仪的某些特定方式,把社会价值观念神圣化,使现实的社会秩序按照现有的框架排列,以便人们能够依此来约束自己,培养和强化教徒的遵从意识,使行为规范有序并在它的规范框架内可以对人的错误行为或思想给以及时的指导与修正。同时其教义包含了丰富的道德内容,大量存在着劝人为善、互助互济、远离邪恶、清心寡欲的思想。实践证明,宗教是道德教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宗教通过教义的广泛宣传与教化,影响绝大多数信徒把博爱行善作为行为准则,注重个人修行,崇尚乐善好施,讲究家庭亲情,重视邻里和睦,积极扶弱帮困,甘心承受一切现世中的苦乐祸福。宗教的这种行为修正与道德教化功能,在毒品戒治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宗教的文化功能有助于促进毒品戒治效果的深化。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世界范围而言,科学与宗教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两种最强大的力量[4]。宗教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给以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强大力量使它具有更宽泛的教育、艺术、解释、文化交流等文化功能。这些宗教文化功能来源于实践,经过历史发展变迁的检验,在人类文化创造过程中发挥了其特有的社会作用。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处世之道、文学艺术、行为守则和生活习俗等,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吸毒者戒治的过程中,对于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心理失衡等情况,可通过举行仪式、组织各种义工活动、宣传教义等,提升信徒的归属感并加强其对现行秩序的认同,进而减轻其心理震动,缓解松弛他们的紧张情绪。比如佛教,其寺院金碧辉煌,建筑雄伟壮丽、气势恢宏,各种艺术创作栩栩如生。面对庄严肃穆的佛像,聆听低沉浑厚佛乐,可使人忘记尘世烦恼,置身安静祥和的神圣气氛中,人的心理可得到安抚。宗教礼仪的有些做法,对于如何有效开展毒品戒治改造活动是有启发的。就基督教仪式中的忏悔而言,对毒品戒治改造即有其借鉴意义。
 
其实,宗教进入行为矫正领域己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君斯坦丁时代开始,就有了宗教关注罪犯、帮助罪犯、安慰罪犯、拯救罪犯的实践[5],而更为重要的是,宗教所具有的拯救灵魂的使命,直接推进了人类监狱的文明化、人道化。最早以监禁取代肉刑的或死刑的,是教会管辖下的监狱[6]。最早把监狱变成矫正机构的,也是宗教[7]。大多数西方国家早已为行为矫正者提供宗教服务,甚至以此作为矫正罪犯的基本方法,在西方的监狱尤其如此。
 
三、大力提倡戒治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它为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提供着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的力量巨大,“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对人类行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戒治文化是戒毒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种种事物中所蕴涵的创造者的精神活动的信息,它包括戒治理念、思想、制度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等等。戒毒工作实践证明,加强戒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对戒毒者行为的引导作用,有利于预防吸毒,提高戒毒所工作成效,巩固戒毒效果,有效地促进禁吸戒毒工作的开展,是实现毒瘾心理戒断的有效方法,是在戒毒工作中贯彻“依法治国”重要思想的新举措。因此,应当大力发展戒治文化,依靠文化的力量来断绝吸毒者“心瘾”,把他们从落后文化的受害者变成先进文化的参与者,彻底戒绝毒瘾。
 
(一)培养现代戒治理念。
 
戒治理念是戒治文化的核心。现代戒治理念是指戒治主体对现代戒毒活动认识中的科学的确定性,也就是这些认识在戒治主体内心形成的科学的价值取向。它是引导戒治主体进行正确戒毒活动的指针和动力。戒治主体既包括戒毒工作者也包括戒毒者本人。现代戒治理念的首要关注问题是价值观问题。价值观是人们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有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是对周围现实(特别是社会现实)的评价体系,并用以支配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吸毒行为的产生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价值观的混乱、扭曲与失落而导致的。一位社会学教授曾经研究“名人吸毒与他们的价值观问题”,认为“那些把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看作是保持自己的知名度的名人明星非常容易尝试毒品”[8],因为他们不能忍受被人遗忘时的精神空虚、无聊和无信心感。因此,现代戒治理念首先要求重建吸毒者的价值观,要求戒治主体深刻认识到价值观对于戒毒工作的重要性。现代戒治理念是对戒毒工作及其规律有了全面而深刻的把握后,在戒治主体中形成一定的内心确信,用以指导戒毒方法的运用的指导思想。因此,树立现代戒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确立“吸毒难戒、吸毒必戒、毒瘾能戒”的理念,以“能戒”为主旨开展各种戒毒活动,始终使戒治主体具备戒治信心是戒毒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和保障。另外,现代戒治理念还要求树立“劳教是手段,戒治是根本”的思想理念;确立戒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病人,戒毒优先于思想改造,治疗与惩戒并重的人文理念;重视非生理戒断因素在戒毒中的作用,树立生理、心理、行为、思想等多种戒毒矫治手段相结合的戒治方法理念。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戒治制度体系。
 
仅仅有正确的理念是不够的,还必须落实到制度层面上。戒治文化是在戒毒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把握的戒治规律与实践经验的总和,它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制度文化。加强戒治文化建设要求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戒治制度体系,作为戒治文化的“刚性”载体。古语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戒毒活动需要现代戒治理念为思想先导,需要戒治主体心理间的良性互动,需要对戒毒者进行人文关怀;然而以上种种的实现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加以保障。戒治制度文化是戒治文化中最为“刚性”的部分。它的意义在于建立了一个使现代戒治理念得以贯彻的有力支撑,并且在得到戒治主体认可的前提下,使戒治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与摩擦从人与人之间弱化为人与制度之间,可更好地约束和规范戒治主体行为,促进戒治文化的形成。因此,应当以加强戒治文化建设为目标不断地审视与完善戒治制度体系。力求通过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确保戒治条件,规范戒治行为,调动戒治主体的戒毒自觉性、积极性,提高戒治效果。并逐渐形成以现代戒治理念为指导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戒治制度体系,而又反过来强化戒治理念功效的良性循环。
 
(三)努力营造戒治文化氛围。
 
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于它的社会属性对人的精神系统产生作用,在人的精神心理中枢形成影响人行为选择的深层次的相对稳定成分。营造戒治文化氛围是加强戒治文化建设的主体“工程”,是实践戒毒工作新思路的关键内容。文化是属于“气质型”的,不是提“口号”,更反对直接型灌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给戒治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并重,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唱响主旋律,弘扬先进文化,是加强戒治文化建设的大前提,是创造戒治文化氛围的大环境。
 
台湾宗教模式的戒治方法强调“治疗社区”、“集体治疗”,让戒毒者自己在各种生动有趣的训练形式中互相帮助、逐渐改变、不断提高,这实质也是一种戒治文化氛围的作用形式。吸毒者群体有着不同于正常人的独特的亚文化。这种非主流文化制约着戒治主体的戒毒活动。因此,戒毒工作者应当努力宣传与弘扬先进文化,创造先进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对吸毒人员扭曲心灵的潜移默化作用,促进他们理性与良知的复苏,陶冶、净化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当然,这首先要求戒毒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开展文化学习和思想学习,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与修养。
 
营造戒治文化氛围是一个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它体现在一切戒治生活中,需要戒治文化体系的整体功能发挥作用。作为戒毒工作者,应当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把握时代先进文化的基础上,以教育改造戒毒人员为目的,以戒断吸毒人员毒瘾为宗旨,经常性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富有感染力的文化活动,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载体的作用来营造戒治文化氛围。在开展这些文化活动中,应当注意:一是提升文化活动的品位,不要仅仅把文化体育活动当作是调节戒毒人员身心健康的辅助活动,充分融入文化内涵,发挥拨正戒毒者价值观的作用;二是力求通过文化活动将正确的戒治理念注入戒毒人员思想中,强化戒毒人员“必戒”、“能戒”意识,抵制消极文化在戒毒人员中的负面影响;三是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努力使戒毒者在多种文化形式的渲染中,不只感悟到戒治毒瘾的希望,还能掌握到戒除毒瘾的方法,不断巩固自身的戒断成果。
 
(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
 
思想道德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增强文化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和可靠保证,解决的是“心志”问题。加强戒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吸毒者进行“全方位”的改造来服务于“根除毒瘾”这个基本目标。思想道德建设是戒治文化建设的基石和“主心骨”,必须大力加强之,来增强戒治文化的凝聚力和作用效果。2001年党中央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思想工作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广大戒毒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并结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颁布,在戒毒人员中开展诸如“学习道德纲要,促进思想改造”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日常道德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既要注意加强戒毒者对基本道德规范的学习,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又要注意培养戒毒者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日后正常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要注意使教育形式丰富多彩,让戒毒者乐于接受;真实地发挥出教育的作用,提高戒毒者的思想道德水平。
 
(五)促进戒治文化建设社会化。
 
文化的“强势”作用在于它的广泛性和社会性。戒治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普遍化的过程。不敢设想,仅仅是在戒毒场所开展戒治文化建设,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戒毒”目的,更不用说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建设”。“戒断容易巩固难”,这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促进戒治文化建设社会化,对于巩固戒断成果,降低居高不下的复吸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戒毒者是病人,最根本的病因还在于“心病”。根据实践经验,对于吸毒成瘾者,只要使其脱离了毒源,再辅之以药物治疗,很快就能从生理上脱瘾;但是“心瘾”却是很难戒断的,它有可能需要一年、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心病还需心药医”,当戒毒者离开戒毒场所后,他仍然需要一个戒治文化氛围,仍然需要戒治文化引导其行为选择。因此,应当大力促进戒治文化建设社会化,发动社会的力量进行戒治,形成防毒、禁毒、戒毒的社会文化。
 
[参考文献]:[1]贾洛川.开发宗教有益资源教育改造罪犯[J].河北法学(优先出版),2013,(10):33.
[2]张秀红.浅析宗教与文化的关系[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3):17.
[3]塞雷纳,南达.文化人类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67.
[4]胡家祥.审美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31.
[5]吴宗宪.当代西方监狱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723.
[6]吴宗宪.当代西方监狱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726.
[7]潘华仿.外国监狱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150.
[ 8 ]安永峰.盘点2002系列报道-10大娱乐丑闻[EB/OL].http://www.qianlong.com/3413/2002-12-15/98@581067_1.htm.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2月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欧洲“永久和平计划”研究(14世纪-18世纪初) \米科霖
摘要:和平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对于欧洲人而言,和平意味着在一定的边界之内消灭战…
 
僧侣遗产继承问题研究 \黄琦
摘要:僧侣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从宗教的角度讲,由于僧侣脱离世俗…
 
新教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汪健
摘要:美国政治是在自身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其中宗教,特别是基督新教从美…
 
从习惯法价值谈法律信仰 \于红
摘要:伯尔曼曾经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但是这一观点近年来遭遇了…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常州三圣寺事件与国家宗教政策法规
       下一篇文章:中国宗教与法治问题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