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法律解读
 
美国法律史背后其实是美国的文明史
发布时间: 2021/8/27日    【字体:
作者:先知书店
关键词:  美国 法律史 文明史  
 
 
美国是最年轻的文明,也是最复杂的文明。
 
种族多样、文化多元、党派斗争激烈。一方面技术先进、经济发达、军事强大,一方面又有很多贫民窟、流浪汉。
 
去年疫情期间,总统和州长互相指责;大选中,不仅两党互相指责,抗议者甚至攻入总统府……
 
在一贯注重秩序的我们看来,看到这些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象,反而觉得美国越来越难以理解了。
 
但正如托克维尔曾说:“美国发生的所有政治问题,或迟或早,终将转化为司法问题。”
 
美国一切表层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对法律理解的不同,而了解美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热点最好的窗口,无疑就是:美国的法律。
 
法律在美国历史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佛洛依德案、还是特朗普对选举的质疑,而几乎所有美国社会广泛引起关注的重大问题都会变成法律问题。
 
而劳伦斯·弗里德曼的《美国法律史》正是一本可以反映美国社会全貌的一本书。
 
这本书从人民生活、社会文化等美国文明关键处着眼,将美国法律的建立和发展娓娓道来,并能认识美国两百多年来的历史变化、社会巨变,以及受美国法律制度影响的当代世界。
 
美国法律史的背后其实鲜活的文明历程
 
从北美第一个殖民地在弗吉尼亚建立伊始,新移民就确立了法律规则——
 
“不偏不倚、一视同仁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即使国王本人也受法律制约,如果他违反法律,他的臣民就不再有效忠的义务。”
 
五月花号上的移民刚一上岸就签订了共同的公约;随着美国向西移民,法律不断向西蔓延。
 
因此,弗里德曼认为,法律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一部完整的美国法律史,其实就是一部美国社会生活的文明史。
 
从《美国法律史》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法律对美国文明缓慢而持久的影响历程,也能通过法律的视角矫正很多对历史的误解:
 
“五月花号”的悲壮历程和神谕启示,让大多数人误以为“五月花号公约”是美国法律的起点。事实上,在“五月花号”抵达北美前13年,弗吉尼亚殖民地已经建立,并把英国法律移植到殖民地。
 
美国独立战争人尽皆知,以至都以为从反对英国中建立起的美国,与英国法律差异巨大。事实上,美国法律并非凭空产生,它的基础来自英国由习俗和先例演化而成的“普通法”。
 
普通法是英国秩序的基础,也是美国秩序的基础、自由的基石。甚至被思想家罗素·柯克评价道:“从渊源上讲,普通法对美国个人自由的贡献可能高于其他来源。”
 
宣告“人人生而平等”的《独立宣言》,让我们以为美国一直很平等,然而美国建国几十年后,选举权的门槛还很高,即使成年白人男性,90%以上也没有选举权。即使如此,在那个普遍是君主专制的时代,平等精神依然具有突破性意义。
 
法律的发展不是一个维度的,而是正确与错误、文明与野蛮不断的交锋过程,如华工在美国从被排斥到获得平等权利的法律变迁,对黑人歧视的法律与变革等。
 
弗里德曼在讲述美国法律史的同时,也将美国文明的从开始到成熟的历程精准而深刻的呈现给我们。
 
美国政治和社会的斗争最终都反映在法律变迁中
 
美国人用法律解决争端,在法律还不完备的地方,他们以法律的精神解决争端,并固定成新的法律。
 
美国独立战争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联邦宪法和《权利法案》。
 
南北战争经历残酷厮杀后,最终把废除奴隶制和普遍选举权转化为宪法修正案。
 
20世纪关于种族歧视尤其是对黑人歧视的法律抗争不断,直到马丁路德金领导的平权运动,才争取到了《民权法案》和《选举权法》,种族平等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然而,法律从制定到贯彻到生活中,还有很长的路,如《民权法案》出台后,经历了各方多年不断的博弈,才得到今天种族比较平等的成果。不了解历史,就会把各种权利视为当然,不能理解背后复杂、艰难的斗争。
 
一个文明的社会,首先必须是一个法治的社会。美国社会的建立和文明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紧紧围绕法律展开的。想了解美国的社会与文明,必须先了解美国的法律。
 
为此,沉思的托克维尔&先知书店联合推荐劳伦斯·弗里德曼《美国法律史》。这本书正是我们解决上述困惑、误解,从一种全新角度理解美国文明的绝佳读本,一书读懂美国法律发展的真实历程,收藏本书有以下理由:
 
◎权威:美国法律史的划时代巨著,1976年出版以来,不断修订重印的经典之作;作者劳伦斯·弗里德曼,是世界知名的法律史学家,美国法律史研领军人物。
 
◎可靠:史料丰富,大量引用判决、日志,详细描述时代背景及社会脉络,带我们穿越时空,直接与当时的人对话,堪称了解美国历史文化及观察美国精神的上佳途径。
 
◎好读:把法律变迁嵌入到历史细节中,关键处又相当富有文采,非大家手笔莫能为之。真实的历史远比小说更吸引人,不断纠正我们对美国的刻板印象,告诉我们美国法律如何曲折的成为今天的样子。
 
沉思的托克维尔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重述中国法律思想史
       下一篇文章:互惠正义:第四次修宪的规范精神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