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会社推送了渠敬东老师的《语言与文字的社会学问题》一文,勾勒了语言与社会的复杂关联和广阔学术前景。事实上,以此为研究对象的社会语言学长期处于现代语言学的研究传统中,与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针锋相对,却鲜少与社会学领域正面对话。本专题的意图即是邀请社会学的读者进入社会语言学的世界,展现语言学在社会科学分析中的穿透力。
本专题既以“邀约”为名,将以两篇社会学家的文章为起点,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说明为什么社会学需要关注语言,接下来则拣选社会语言学中别有生趣的中文实证文章(尽管该领域主流文献仍是英文的)。这些文章大致涉及语音、字形、词汇、会话、言语社区、方言和语言政策等经典研究对象,展示了问卷、语料库和民族志等多种基本方法。更值得一提的是,它们背后的问题意识或明或隐地呼应了从古典到现代的不同社会理论,体现了语言在人际互动、族群认同和社会规范中的作用。专题本身但求精辟有趣而不求经典全面,若想要系统了解社会语言学,游汝杰老师的《什么是社会语言学》或许是不错的入门读物。
内容提要
各民族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二元对立现象是语言学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一些复杂的语言中不太明显的二元对立现象仍然较为完整地保存在一些初民社会的语言中。纳西语就是其中之一。笔者根据自己的田野民族志调查和翻译纳西东巴教经书中的资料得出二元对立是纳西人宗教世界观中的一个重要元素。直到现今,这种以黑白对立为代表的二元论一直对传统纳西社区中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纳西族是生活在我国川滇藏地区的少数民族。纳西族的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纳西族独特的东巴文及用东巴文记录经典的东巴教由于其在文字形成和宗教文化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持续不断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东巴教中广泛存在的二元对立现象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笔者根据自己对位于川滇交界的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的纳西族村落——争伍村中新发现的东巴教经书的田野调查,试图以其中《小平安经》中记录的十二生肖传说为例,探讨这种二元对立的宗教观念,并根据田野民族志研究进一步探讨这种宗教世界观对当地纳西人现实生活的重要影响。
一、文献综述
语言学中的二元对立分析肇始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山祖师费尔迪南 · 德 ·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在他的经典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他第一次指出了语言现象中广泛存在的二元对立:能指与所指,历时与共时,语言与言语等。他特别强调语言是关系的系统,外部言语的变化并不改变语言深层的规则。这种对语言现象和语言学研究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语言现象的理解,使人们认识到语言是一个被建构的符号系统,促进了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化。
另一个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是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 1908-2009)。斯特劳斯认为,词汇和商品、女人都在原始部落中起到了文化交换的作用。而这种交换能够进行的基础就在于人类社会拥有相同的深层语义结构。这种深层结构的同质性则来源于人类的大脑所共有的生理结构。而二元对立的语义结构就是这种最基本、最普遍的语义结构之一。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广泛地存在于各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之中。
相比于汉语、英语等较为成熟和复杂的语言系统,纳西语言和东巴文处于一个较为基础的发展阶段,而使用东巴文的纳西族也保留了更多的初民社会特点。因此,这种语言中广泛存在的二元对立现象在东巴文和东巴教中有着更为直接的体现。在前人对纳西东巴教的研究中,曾多次提到过二元对立现象的存在及其在东巴教中的重要性。杨林(2004)曾指出纳西东巴教是我国少数民族“原生宗教”中二元对立的世界观较为典型的宗教,这种二元对立可能来自于苯教的影响,最远可以追溯到印度的摩尼教。杨福泉(2005)在探讨东巴教与苯教的关系时指出二元论的世界观是东巴教重要的观念之一。在《再论纳西族的“黑”“白”观念》(2009)一文中他进一步指出,东巴教的二元对立突出地表现在黑与白的对立中,而且这种对立渗透了东巴教世界观的方方面面,几乎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相对的配偶。同时,他也指出这种黑白对立不一定是敌对的,而可能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日本学者诹访哲郎(1993)的研究也认为黑与白的对立是东巴教中固有的一对对立关系,是始于纳西民族形成之初的朴素世界观,对纳西人认识世界的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笔者对纳西村落——争伍村新发现的东巴教经书的调查中,这种黑与白的二元对立表现得十分明显。与之前的研究不同的是,黑与白的对立不再是潜在的、内容上的观念对立,而是直接的、可以从形式上凸显的对立。并且,通过对争伍村这个纳西社区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田野调查,笔者发现二元对立的世界观不仅只是东巴教经书和传说中的内容,它还深深地影响了纳西人的世界观。透过一种新的文化建构视角,笔者认为这种黑白二元对立的观念直到今天还对传统纳西社区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调查地点与研究方法
1. 调查地点及对象简介
争伍村位于川滇交界,是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的一个纳西族自然村。在纳西话中,“争伍”是小块土地的意思。这里的确高山环绕,平地较少,对外交通极为不便,因此一直与世隔绝,极少与外界接触。2006年,清华大学西南濒危文字抢救、整理与研究课题组的赵丽明教授带领其团队首次发现了这个大山深处的纳西村落。尽管该村只有57户人家,但由于对外交流少,这里保留了较为完整的纳西社区传统和东巴教文化。该村现在共有11位东巴,各家共藏有十几种经书共计一千多本,其中许多是之前从未被发现的新内容。其内容之丰富,体系之完整,传承之明晰,都是之前发现的纳西社区中较为罕见的。
笔者调查的合作对象是争伍村的一名东巴甲阿若,1964年生,属龙,从十多岁起跟师傅学习东巴经。在调查中,甲阿若东巴介绍了自己家所有藏经的名称和大致内容,并逐字逐句诵读并解释了《小平安经》第二十五册的内容,为争伍村新发现的东巴经抢救工作提供了重要帮助。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用到的调查方法有:
- 语音材料记录:用国际音标逐字记录甲阿若东巴诵读的所有经书内容并进行整理。
- 经书解读:用经书原文、国际音标纳西语语音、汉语对东巴文逐字解释、语法标记及汉语意译翻译的体例解读整本经书。
- 统计与分析:在解读全书的基础上对有关二元对立部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并进一步集中进行分析。
- 民族志调查:通过观察研究和访谈等人类学调查方法了解争伍村纳西社区的生活和人们的世界观建构。
- 综合对比:通过对比文献记录与口述史材料,探讨东巴教经书中记录的故事对当地纳西人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
1. 争伍《小平安经》及其二十五册内容简介
《小平安经》是做小平安仪式时东巴所用到的经书,该仪式一般在七八月份进行,那时候纳西人的牲口容易流行传染病,需要做小平安仪式来祈求一家牲口和家人平安顺遂。纳西人也有生辰八字的讲究,每个人出生的具体日子也有自己的属相。做小平安法事的日期要避开所有家人属相的日子。做法事之前,请东巴做法事的人家须宰杀一头猪、一只鸡来献祭。
甲阿若家的《小平安经》共37册,为传世版本。其内容已经流传七代,而现在他家藏的经书是他的爷爷果佳制作的。这套经书记录了东巴法事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包括请各种神仙来帮忙驱除各种鬼怪和疾病,因此包含了许多介绍这些神仙和鬼怪来历的神话传说。其中第二十五册《十二生肖竞序经》(音/khv55 ga33 ɀu31/)讲述了纳西传说中十二生肖的来历。
在《小平安经》的第二十五册中,天地间原来什么都没有。后来在阳间,天上和地下的气流相遇,经历一番变化,变成了阳间的首领母立种兹神。之后,阳间出现了白色的天地日月山河草木和各种动物。母立种兹和来自白海的好姑娘楚佳吉母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黑暗的阴间,一开始也什么都没有。阴间黑色的珠宝经历一番变化,变成了阴间鬼怪的首领母立属兹。不久,阴间也有了各种黑色的天地日月山河草木和动物。母立属兹和黑海里来的坏姑娘格撒娜姆结婚生子,也过上了安稳的日子。阴阳两界之间有一座山隔开,母立种兹和母立属兹两家一家住在山右边,一家住在山左边。
这时,十二生肖的动物开始为自己的排序而争斗。母立种兹神说:不用争,谁先跨过河流到达山顶谁就是第一。十二生肖过河的时候原本是牛排在第一,谁知老鼠咬了一口牛尾巴,牛尾巴一搧,老鼠便过河成了第一,马排在中间,猪排在最后。
后来,母立种兹和楚佳吉母共生了十二个属相的十二个儿子。每个儿子出生时,母立种兹都通过看神树上的叶子来预测儿子的属相。阴间的首领母立属兹也会牵来黑色的牲口来祝贺。但由于收了鬼的礼物就会遭厄运,母立种兹和儿子总是想办法还给母立属兹一份礼物。这个还礼物的过程就是一种平安仪式。做过这个仪式之后,母立种兹的儿子和他们全家都会幸福安康。
2. 《小平安经》第二十五册《十二生肖竞序经》中的黑白二元对立
在经书中,二元对立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比如东巴与凡人的对立及男人和女人的对立。
然而,从经书的内容可以看出,在这个关于十二生肖的故事中,出现最多的对立是黑色与白色的对立。
在《十二生肖竞序经》的传说中,有阴阳两个针锋相对的世界。白色是阳间的代表,那里的一切事物都是白的,而黑色是阴间的代表,阳间的各种事物在阴间也存在,但它们都是黑色的。在语言中,这表现为所有阳间事物的名词后都加上一个“白”(/phv31/)来修饰,所有阴间事物的名词后都加上一个“黑”(/na31/)来修饰。在文字书写上,阳间事物的后面会添加一个“白”字的符号(有时会省略),阴间事物则在表达其内容的图像上或者旁边加一个黑点或黑色三角形用以标记。当许多阳间的事物或阴间的事物出现在同一句话时,也可以共用同一个白色或黑色的标记。
然而,这种黑白对立并不只是颜色的对立。阳间与阴间两个世界对立但不相同,他们是有善恶优劣之分的。其中阳间的世界被认为是善良的、神圣的、好的,这个世界里的首领母立种兹神的形象也是正面的、与人为善的。而阴间的世界则被认为是邪恶的、肮脏的、坏的,其首领母立属兹的形象是包含坏心、企图害人的。甚至在传说中,只要与阴间的首领母立属兹有接触就会遭厄运,接受他的礼物就会倒霉,必须通过一定的仪式来祛除这种不好的影响。经过了这个仪式,阳间的母立种兹家才会平安,而这种仪式就是现在纳西人的平安仪式的前身。平安仪式的本质是一种驱鬼仪式,它在纳西语中的意思也是“镇压鬼”。因为祛除了鬼对家人的邪祟,才能全家平安、牲畜健康,因此这种仪式才会被叫做平安仪式,仪式中用到的经书则被称为平安经。
由此,可以看出在纳西东巴教的经书中,纳西人通过人为划分阴与阳、黑与白而创造出两个世界的对立。神圣的白色世界和邪恶的黑色世界之间不但界限分明,而且相互敌对。黑白两界不能相互接触,一旦它们相互之间的界限被跨越,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补偿来祛除这种不好的影响。相比于其他形式的二元对立,黑与白的二元对立更加鲜明和直观,与之前关于二元对立的研究不同的是,这种对立并不是偶然的、隐喻性的对立,而是直接表现的、涵盖了整个世界的对立。形式上严格对立的出现,意味着这种对立的观念已经确立了自己在人们思想领域的合法性。
通过这种两个世界的划分,纳西人将自己生活的世界分成了善恶两部分。虽然二元对立是分类最简单的形式,却也是最基础最本质的形式。它反映了人们如何阐释自己的世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一种简单的认识它们的方法,即根据它们最明显的特点进行划分,将不熟悉的事物归入熟悉的类别。对于初民社会来说,这是一种基本的认识世界的方法。而黑白的二元划分,就是其中最简洁有效的划分方式。
3. 黑白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对纳西人生活的影响
如果仅是对文献的解读,研究的内容就止于此处了。然而,在对争伍村作为纳西社区的民族志调查中,作者发现这种二元对立的世界观不仅停留在宗教典籍中,而是一直持续、深刻地影响着现实中纳西人对世界的理解和生活方式。在现实中,纳西人一直在主动运用并且重塑着这种二元对立。
在纳西人的日常生活中,二元对立的划分也是普遍存在的。这主要是因为争伍村保留着较为完整的纳西社区风俗,整个社区是以东巴教为核心联结起来的。因此,村中的纳西人基本上秉持着传统东巴教的宗教世界观,尤其是这种二元对立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念。
比如经书中曾经提到的东巴与凡人、男人与女人的对立,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男人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是伟大和神圣的;而女人则处于从属地位,是卑贱甚至肮脏的。特别是在宗教事务中,纳西族的男人只要诚意拜师,都可以学习东巴经并成为受人尊敬的东巴。但女人则不能学习东巴文和东巴教经典,甚至不能触碰东巴经的经书。女人的触碰被认为是对经书的亵渎,这一个侧面反映了纳西人认为女人“肮脏”的属性。东巴与凡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对立,而这种对立主要体现了涂尔干(Durkheim,1858-1917)所说的宗教的“圣俗二分”。在东巴教中,一个人从生到死都有各种相应的仪式和经文。东巴会给有需要的凡人做法事,当东巴自己有需要时也请别的东巴给自己做法事。然而,给东巴做法事时所需要的准备和器具都有所不同。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给死者送葬的仪式中,送凡人逝者的经书是普通的《送葬经》,给东巴送葬用的经书是专门的《东巴送葬经》,这两套经书的内容和做仪式配套的图画、法器都完全不同。而最终,凡人的灵魂被送上了欢乐祥和的天堂,而东巴的灵魂则被送往了传说中东巴教的始祖东巴沙拉(又译东巴什罗)在天堂建造的三十三层浮屠和众活佛、菩萨居住的仙境。这两种经书的使用有严格的划分,绝对不能混淆。
如果说神圣与污浊、善良与邪恶的对立是一种隐性的、意义上的实质对立,那么黑与白的对立就是一种更直接的、外化于形式的对立,它更直接地反映了二元对立这种世界观的影响,而这种黑白对立也直接存在于纳西人的生活中。在纳西历汝卡中,一年的十二个月份被划分为黑月和白月。其中九月到来年四月为白月,五月到八月为黑月。白月是好的月份,而黑月是不好的月份。至于为什么会对月份进行这样的划分,当地人的解释是五月到八月天气炎热,各种蚊虫较多,牲口也容易得传染病或瘟疫,因此是不好的月份。然而,纳西人的祖先从河湟地带一路向西南迁徙而最终定居在金沙江流域(方国瑜,何志武,1979),许多他们先前居住的地方气候与现今的纳西族社区并不相同,现行的纳西汝卡历何时编纂也不得而知,因此这种实用主义的解释是否是黑白月份划分的真实原因,暂且无法确证。然而,这种黑白二元划分对他们生活的现实影响却是显著的。比如黑月的时候做事要小心,以免沾惹邪祟。六月份除了一些和新生儿有关的法事外其他法事都不能做,七八月份每家每户必须请东巴做小平安经的法事,中平安经的法事也只能在五月或者七八月份做。前面曾经提到,平安的本意是“镇压鬼”,做法事是为了除去鬼给家里带来的邪祟。正因为黑色被认为是污秽的、邪恶的,才需要通过平安仪式来减少它对人类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黑白的二元对立绝不仅仅是经书中记录的原始传说,而是直到今天还深刻地影响着纳西人的日常生活。通过这种二元划分,特别是这种典型的黑白二元划分,纳西人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的、理解自己所生存的世界的方式。
四、讨论
至此,通过上文列举的材料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纳西东巴教的经书中,有许多关于二元论世界观的表述,其中《小平安经》第二十五册中讲到的十二生肖争夺顺序的故事中大量存在的黑白对立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例子。这种黑白对立不仅是宗教经典中对世界观的描述,而且在争伍村这个相对完整的纳西社区中,这种黑白二元对立借助东巴教影响了当地纳西人的世界观和现实生活,组成了他们理解世界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
对比前人的文献,还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关于二元对立的观点,索绪尔和列维-斯特劳斯的理论只是一种宏观的理论建构,二元对立是否真的是每个民族原生固有的观念?纳西东巴教曾受摩尼教、苯教的影响,纳西人和汉人也曾有过长期的文化交流,有没有可能这种二元对立的观点是来自其他民族文化而非一种原创?这是很有可能的,毕竟我们难以从共时的文化现象推论出历时的文化过程,然而,即使这种二元对立的观念确实受到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可能的非原创性并不影响其对纳西民族自身的重要作用。二元对立已经成为现在纳西社区中的纳西人根深蒂固的观念,而且他们能对这种二元对立的原因给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这意味着他们认为这种二元对立的划分是自己的创造,而且这种划分是具有实用性且完全合理的。因此,在讨论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对纳西民族的影响时,现实中纳西人的认知是比可能的外族影响更重要的方面。
另外,关于文中提出的纳西人尚白恶黑、以白为贵的观点,历来也有争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批评是纳西话中“黑”(音/na31/)与大部分纳西人的自称“纳”(音/na31/)同音,如果纳西人认为黑色是邪恶和不吉利的,不可能为自己取这样的名字。还有人认为早期的纳西人其实崇尚黑色,而现在的尚白是定居在金沙江后受当地其他民族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且不说外族的影响何以能使一个民族产生黑白颠倒这样巨大的改变,仅凭发音的相同判定纳西人崇尚黑色也是值得怀疑的。方国瑜、何志武(1979)曾在《纳西族的渊源、迁徙和分布》中提出说“纳西”(na31 çi33)是“黑人”是不合纳西话定语位于名词后的语法规则的,纳西人自称的“纳”宜取义为“大”。杨福泉(2009)也指出“纳”的发音与“黑”相同只是单纯语音上的巧合。因此,认为纳西人尚白恶黑、认为白色代表善良黑色代表邪恶的观点是合理的。
本文原载于《中国社会语言学》2014年第2期
社會學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