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他山之石
 
基佐谈“英国与欧陆国家的重大差别”
发布时间: 2022/4/15日    【字体:
作者:万吉庆
关键词:  基佐 英国 欧陆国家  
 
 
早在18世纪,敏锐的法国思想家已经发现,英国与欧陆国家(特别是法国)存在重大的差别。例如,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泰纳《现代法国的起源》都或多或少触及这一主题。今天要读的《欧洲文明史》(基佐 著)亦不例外。
 
基佐认为,英国与欧陆国家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在英国,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同原则和因素都在同时发展,可以说,并驾齐驱,至少比大陆上的更是如此。”(《欧洲文明史》,p.245)他进一步解释道,在英国,“世俗社会和宗教社会、贵族制、民主制、君王制(注:原文如此)、中央和地方机构、精神和政治发展,都在一起前进、扩大,似乎有点乱七八糟,前进速度不一定相等,但也相差不大。”(同上,p.246)换言之,英国社会呈现出多种力量并存的状态,任何势力都不居于压倒性的地位。
 
紧接着,他用这种观念解释英国历史,“在(英国)都铎王朝时代,正当纯君主制如日中天之际,我们看到民主的原则、公众的力量在同时兴起和壮大。17世纪爆发的革命既是宗教性的,也是政治性的。封建贵族看来已是日薄西山,然而在此时期依旧有它的位置,发挥它的作用,取得它的一份成果。整个英国历史过程都是这种情况。没有一种旧因素彻底消亡,也没有一种新因素彻底胜利,或者某一种原则取得了独霸的优势。各种力量总是在同时发展,各种利益和要求总是在折中调和。”(同上,p.246)
 
他不无赞许地指出,“每一种原则和制度在英国也都有它强盛的日子,但从未像欧陆那样完完全全、惟我独尊,胜者总是不得不容忍对手的存在,让他们得到应得的一份。”(同上,p.247)
 
欧洲大陆则不然。
 
在基佐看来,欧陆国家,“包括宗教界和世俗界在内的各种社会因素——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不是齐头并进,而是首尾相接。一种原则,一种制度都有它独占鳌头的时候。譬如说,某一世纪属于封建贵族,另一世纪属于君主制原则,还有一世纪属于民主制度。”(同上,p.246)以法国为例,11、12、13世纪的法国,较之于英国,完全是封建制度的天下;17世纪的法国宫廷则建立了纯粹的君主制(或绝对王权);18世纪的法国社会则将绝对的精神权力(即高度推崇理性的启蒙运动)推向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认为,“一切权力,不论来自智识,还是来自世俗,不论属于政府还是属于人民、哲学家、大臣,不论是为了这种或那种事业,都包含着天生的缺陷、弱点和弊病,因而应该加以限制。”(同上,p.262)为了约束、限制权力,他在《欧洲文明史》的结尾处呼吁,“惟有允许一切权利、利益、意见普遍享有自由,允许这一切力量的自由表现和合法存在,才能把各种力量和权力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它侵犯别的权益。”(同上)
 
有趣的是,英美思想家对自家社会的独特之处也做过精彩的解读。
 
例如,英国政治思想家柏克在《法国革命论》中赞许“混合政体”,并警告那些试图基于“理想的政治蓝图”破坏英国宪制的激进分子。他说道,“我们决心维护一个现有的教会、一种现有的君主制、一种现有的贵族制、一种现有的民主制。”(《法国革命论》,p.122)
 
在他看来,“这些互相对立和互相冲突的各种利益,对一些鲁莽的决策设置下了一道有益的障碍。它们使得深思熟虑不是成为一种选择,而是成为一种必然;它们使得一切变革都成为一种妥协的课题,那自然就会得出节制;它们形成了种种气质可以防止粗暴的、鲁莽的、无法无天的变革,并使得少数人为所欲为、不顾一切地运用权力成为行不通的事。”(同上,pp.46-47)
 
类似的是,美国历史学家沃尔特·米德将英国社会称作“安立甘式(anglican)”社会。所谓安立甘,即英国宗教改革后的国教,它既被视为新教的一个支派,又保留了某些天主教的仪式、制度。在清教徒看来,这是宗教改革不彻底的证据。但是,在务实的政治家看来,这种折中似乎更符合英国的利益。米德用“安立甘式”来形容这种社会,“宗教和社会问题应当在结合理性、启示和传统的基础上解决。”(《上帝与黄金:英国、美国与现代世界的形成》,p.331)
 
他认为,这种社会构成一个三角形,“理性、启示和传统”各居其一。“大家均可在安立甘式三角中共存,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力量和影响,但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垄断或统治这个三角形。”(同上)
 
可以说,这种权力分散且相互制衡的社会结构,使得独断专行成为不可能,使得流血革命成为不必要。现代人所推崇的政治美德——如审慎、节制、妥协、宽容——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结构的天然产物。
 
保守主义评论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从超越世俗到走向神圣 \曾润波
摘要: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总统普丁在公开国家发言中所涉及的宗教和神秘元素,选择了能够…
 
阶级投票、宗教投票与德国两大“人民党”的选举表现——基于北威州与巴伐利亚州的比较分析 \张孝芳 李祉球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德国两大"人民党"中,联盟党的支持率保持相对稳定,而社民党…
 
南京国民政府基督教团体立案政策与实践 \杨卫华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试图以立案为抓手,加强对基督教团体的管理与控制,并进行…
 
试析新教参与韩国政治的过程及特点 \郑继永
摘要:宗教对韩国政治有着重要作用。解放之后,新教在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在政治和组织…
 
中国近代的基督教社会主义 \周伟驰
内容提要:在基督新教向全球传教的过程中,曾发生过“优先传文明还是传福音”的讨论,…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塞琉西亚建城考:早期希腊化城市与帝国统治
       下一篇文章:印第安人的“他者”形象与北美殖民地人认同意识的演变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