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观点与争鸣
 
佛教本质上是一种理性(超理性)的宗教
发布时间: 2022/4/15日    【字体:
作者:戈国龙
关键词:  佛教 理性 超理性 宗教  
 
 
佛法是一种宗教,本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佛教人士有称佛法非宗教的呢?说佛法非宗教,无非是说佛法并非世人心目中的与迷信相提并论的那种宗教。确实由于佛法具有的科学基础和高超的哲学智慧,使佛法与一般所谓之宗教有明显的区别。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把宗教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信仰的宗教,一类是理性的宗教。这个分类看起来有点像“可怪之论”,宗教难道不都是信仰的吗?宗教还能有理性的吗?确实,现在学术界所定义的宗教,多是我所谓的信仰的宗教;我所谓的理性的宗教,亦非无信仰,要之其信仰为理性的信仰。
 
所谓信仰的宗教,其特点是通过对超自然力量(神)的信仰而获得宗教体验和宗教情感的满足,信仰为此种宗教生活的核心。所谓理性的宗教,我定义为具有系统的修学理论和实践程序、以求人生超越境界即人生的觉悟为目标的宗教。从它具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程序一面考虑,它犹如科学而非宗教,但它追求超越人生的解脱境界,又具有鲜明的宗教特征,由理性而导向“超理性”。
 
按照我们的分析,佛教本质上是一种理性(超理性)的宗教,我们说“本质上是”,是因为佛教在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地域流行,又具有精英佛教与民间佛教的多种层次,所以佛教弟子对佛教的信仰并非都是理性的,只是从佛教的基本性质而言,可谓之理性的宗教。关于佛教的性质,严格讨论起来亦相当麻烦,台湾圣严法师在《正信的佛教》一书中多有阐明。本文只想就佛教之为理性而阐释几个关键的问题。
 
1、或问:佛教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如果其为有神论,则其为非理性的。
 
这确是规定佛教基本性质的一个根本问题。首先我们必须对“神”的概念有一清楚的界定。所谓“神”有两种,一种是作为宇宙万物的主宰的神,一种是作为一类高级生命形式的宇宙生命。佛教中不存在作为宇宙主宰的神,但有诸种作为高级生命形式的神灵。从前一种意义上我们可说佛教是无神论,佛教不承认宇宙有一个最后因,不承认有宇宙的主宰,万事万物“缘起性空”,并无独立的自性。从后一种意义上我们可说佛教是有神论,但此种有神论并不违反理性,无论宇宙中是否确有作为高级生命的神存在,至少在理论上完全有成立的可能性。人和神之间并无不可跨越的鸿沟,人可以通过修炼而成神。佛是觉悟了的人,是人的升华而非主宰世界的神,佛虽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三身四智”,但佛无力改变众生的业力。众生信仰佛,无非是把佛作为自己的导师,通过遵守佛的教导,以期如佛一样证得解脱。在佛法看来,宇宙间存在众多层次不同种类的生命形态,这完全是合理的,就像我们地球上存在不同的生物形态一样。
 
2、或问:佛法强调“信为道源功德母”,既强调信仰,便不能称为理性的,信仰和理性难道不是矛盾的吗?
 
信仰佛法为修学佛法的首要程序,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是佛法作为生命科学实践的必然要求,因为佛法的修行,本是修炼人的思维意识,而“信”本身即是训练意识的第一步。这种信仰,是基于对佛陀人格的欣慕,基于对佛法真谛的追求,基于佛法实践的需要,完全是理性的。佛法并不教人盲目地相信,并且光信仰还不足以实现觉悟。还必须有继此之后的真实修行。这种信仰不但不是迷信,不但不与理性相矛盾,而恰恰是理性高度发展的要求和表现,好像科学家对于科学理论的信仰一样。
 
3、或问:佛教主张六道轮回,三世因果,这不是迷信吗?
 
至于是否有轮回,完全是一个科学问题,现在科学还在研究之中,不可妄下结论。现在我们不讨论是否有轮回这个问题,而讨论轮回在佛法中的地位和意义。佛法之终极目标,在于达到一种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为达此目标,必须破除一切执着,彻悟“人无我”与“法无我”,因此关于轮回的思想,实质是一种佛法修行的一种心理基础,一种“加行”,有助于破除对于世间生活的执着和解脱境界的完成。至于三世因果,其核心意义在于说明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因果关联,以为“舍染求净”的修行的理论基础,当然不可视为迷信。
 
4、或问:佛法强调真如境界的不可思议,这不是非理性的吗?
 
“善能分别一切法,于第一义而不动”,佛法的最高境界是离思议言说的,但是佛法并不排斥思维,而是强调正思维,正思维是达于如如不动之境的途径。况且不可思议的境界,本是思议的最高妙用,所谓“般若无知而无不知”,是理性的最高表现,不可谓之非理性,只能称其为超理性,是理性最后超越了自身。
 
限于篇幅,以上我们简单地分析了几个容易误解的问题,目的在于说明,佛教是一种理性的宗教,而有别于信仰的宗教,这当然是以正信的佛教而言。说佛法非宗教,只是想说明佛法非信仰的宗教,但宗教本非信仰的宗教所限,我们不可因此而说佛法非宗教。佛法作为理性的宗教,并非盲目的迷信,而具有高度的哲学智慧,可谓是哲学化的宗教。
 
总结起来说,本文论为,由于佛法所具有的特殊性格,使佛法与一般的哲学和宗教有所区别,但我们不必因此说佛法非哲学非宗教。只要我们不把哲学概念限为知解的哲学,不把宗教概念限定为信仰的宗教,则我们可以说佛法既是哲学亦是宗教,不过是体验的哲学和理性的宗教。就其为体验的哲学而言,可谓是科学化的哲学;就其为理性的宗教而言,可谓是哲学化的宗教。
 
观虚书院
【把文章分享到 推荐到抽屉推荐到抽屉 分享到网易微博 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搜狐微博
推荐文章
 
《教士公民组织法》的立法及其影响 \张露
摘要:18世纪末,伴随着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宗教也开始了一场“大革命”。马迪厄指出:“…
 
北非新伊斯兰主义兴起的原因与特点 \刘云
摘要:新伊斯兰主义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以来北非政治伊斯兰演进的新阶段…
 
宗教、法律和社会想象——1772—1864年英属印度盎格鲁-印度教法建构中的文本翻译 \杨清筠 王立新
摘要: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
 
19世纪移民前后爱尔兰天主教与新教关系研究 \李晓鸣
摘要:19世纪对于爱尔兰的天主教徒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时期。在爱尔兰本土,新教统治…
 
李光耀如何促进新加坡宗教和谐 \圣凯
摘要:李光耀深刻地理解宗教安顿人心的社会功能,试图让国民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接受和…
 
 
近期文章
 
 
       上一篇文章:神学与文学“顿悟”
       下一篇文章:神学与文化
 
 
   
 
欢迎投稿:pushihuanyingnin@126.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2014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Pu Shi Institute For Social Science
声明:本网站不登载有悖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共道德的内容。    
 
  京ICP备05050930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807号    技术支持:北京麒麟新媒网络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