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经洞为三壁开龛式佛殿窟。其开凿的时间大概在北齐天统年间,分前廊后室,窟外立面与上层第一窟合成一座覆钵塔形,洞窟外形明显流露印度犍陀罗风格。这种造型在早期佛教中是为了安葬佛祖释迦牟尼特意创造出来的。传到中国便成为一些高僧大德圆寂后的神圣象征。甬门左右侧为力士像,甬道内雕刻精美的忍冬纹和联珠纹饰,主室平面方形平顶,顶部雕刻莲花藻井,雕刻精美。正壁及左右壁开大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四胁侍七尊像。龛下设低矮基坛。正壁主尊结跏趺坐于方形须弥座上。前壁甬门左右侧刻《无量义经偈》;前廊满刻《维摩诘经》全本。外拱门左右两侧通壁刻满经文,北侧亦为大面积的摩崖刻经,但无法辨认。刻经洞北侧有《唐邕写经碑》一通,记述刻经时间为“起天统四年…尽武平三年…(568—572年)。是研究北朝刻经的重要资料。
禅林网